(轉貼自)隨息念佛開示彙集 (呼吸念佛)、佛號融於呼吸當中 (非常重要)
虛雲老和尚講:“修淨土法門的同修掌握出息入息方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能往生。”
隨息念佛開示彙集:
一、唐•飛錫大師著《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中•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
“世上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為數珠矣。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懼於息不還屬後世者哉!(不怕一口氣上不來,死了)余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令昏昧,含佛而寢(抱含著佛號而入睡),覺即續之(睡醒繼續隨息念佛)。必於夢中得見彼佛(隨息念佛夢中必定能見到阿彌陀佛);如鑽燧煙飛,火之前相(鑽木取火時,冒煙即是火要生起前之相貌)。夢之不已,三昧成焉(常常夢見阿彌陀佛,則念佛三昧必定能夠成就)。面覩玉毫,親蒙授記,則萬無一失也。”
二、《淨土聖賢錄•卷四•往生比丘第三之三•宋仲明 》:
仲明,不詳其所出。居山陰報恩寺,素無戒檢出家而不能持戒。偶因感疾有次生病了,謂同學道寧曰,“心識散亂,何藥可治。”寧雲,“但隨息念佛為上藥。”明依法念之。至七日,困甚,寧又令觀想佛像。久之,忽言二菩薩至。已而曰,佛來也,瞑目而化。(佛祖統紀)
三、《印光大師文鈔•答幻修學人問》
1、有人問:隨息一法,文鈔頗極提倡,但未說明如何念法。《寶王論》雲,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稱佛名號,隨之於息,仍未詳如何念法。惟《飭終津樑》云:隨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學人疑吸息不念,豈非間斷,每每試練一呼一句,頗覺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惟有隨吸時念‘阿彌’,隨呼時念‘陀佛’,既不間斷,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時不能用否?
印光大師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間斷。一呼念一句,吸則不念。呼吸俱念,必傷氣。若只念二字,則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則無礙。
2、《與諦閒法師書》:“只此一法,具攝五停心觀。若能隨息念佛,即攝數息、念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絶,瞋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前,而愚痴可破矣。又即勢至都攝六根法門,愚謂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記數,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決定難成三昧。法師乘願利人,自雖不用,當為後學試之,以教來哲。若是利根,一七、二七日定得一心。縱光之昏鈍魯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亂矣。 ”
四、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調順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粗澀喘急,一呼一吸,平靜緩慢。然後依呼吸念佛,四字六字均可,1但以四字較好。2將佛號分成二拍,如呼氣念阿彌,吸氣念陀佛,3但要用腹部呼吸,注意下腹且須任其自然。此法凡休息、睡臥、坐立皆可用,若久練純熟,正念不失,呼吸一斷,即生西方,是持名念佛之上乘方法,有志西方者當留心焉。
五、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念佛方法•隨息念佛》:
或於氣靜心平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吸氣時念南無,呼氣時念阿彌陀佛),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之,常自密持,攝心既久,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持至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得大受用。
六、元音老人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弟子信函與上師批示:
每日早晚打坐,每次至少一小時,逐漸加長時間。坐時趺坐,手結彌陀定印,不用念珠,隨呼吸念佛,一進一出,念佛一句。靜靜地用耳根聽你佛號從心發出的無聲之聲,不用出聲念,攝牢意根,即能漸漸入定。下座後,還須隨時觀照,念起即覺,不隨之攀緣流浪。久久功深,妄心不起,烏雲消散,即覺輕安自在,雖整日勤勞亦無負重之感矣。當斯末法時代,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仁者只按上述方法天天打坐念佛,上座下座均須一切放下,事過即不留,宛如水上畫圖一樣,一筆起處,水面毫無痕跡。果能如斯用功,不出三月,定相必定現前,望仁者勉之!暇時廣閲各種經論。
七、《般若花》節錄——徐恆志居士
念佛功夫本來要在一切時一切處,抖擻精神,念茲在茲,假使悠悠忽忽,實難得念佛的實益。為了使念力容易純熟,在坐中調息念佛,實是一個善巧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在靜坐時,心中跟隨自己鼻端的呼吸,來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可在吸時念"阿彌,"呼時念"陀佛";或呼時念"阿彌",吸時念"陀佛"。念時的快慢,可隨呼吸的長短,總以不急不緩,聽其自然為宜。這樣在坐中萬緣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規律,佛號也就隨之而念念不斷,心息相依,經過持久練習,心相愈來愈靜,氣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號仍綿綿密密,不散亂,不昏沉,漸漸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禪三昧經》說:"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楞嚴經》也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樣的靜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現前,同時,因調息之故又能使氣血流暢,體力輕健。
八、常智居士:念佛心得—— 殊勝的出息入息念佛
我平日裡喜用出息入息念佛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殊勝.成功之時最差的功夫也是功夫成片.
出息入息念佛法因為和人和呼吸相聯,所以只要三寸氣在,就會佛號和呼吸渾然一體,自然而然,不用意識就能念佛.這樣往生西方就有了十成的把握.
剛練習時,一定是靜時,或者睡前臥床,靜坐,晨時剛醒而未動之時,心神寧靜,呼吸平穩,便隨著呼吸念佛,或每呼吸一次念一句,或每呼吸兩次念一句,或呼時一句,吸時一句,隨自己的喜好.比如,呼的時候念”阿彌”,吸的時候念”陀佛”,還可以呼的時候念一句”阿彌陀佛”,吸的時候再念一句”阿彌陀佛”.在心裡念,不用出聲.有一點需要注意,不要控制呼吸,一定要以呼吸為主,把佛號加入呼吸.否則,用意識心控制呼吸,時間長了會傷氣,感到心悶氣短,非常不適.
每日練習的時間可可長可短,不用強求.切忌剛開始時就在動中練習,會引起多不適.我個人感覺,晨昏之初醒要睡之時用功最好.夢中也可長念不斷.哪怕翻身換姿,佛號也不斷.有一次與其它居士同住一室,居士也於夜中聽到我的呼吸聲也是佛號,非常真切.而且,我與母同居一室時,也能聽到她的呼嚕聲也是佛號,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母親也用這個方法念佛).這一兩年來,我常問母親念佛如何,她講每日佛號常在耳邊,心中,哪怕是法會之時,念經之時,平日談笑之時,也是佛號.我也不知母親持名到何境界,不敢妄議,也沒必要去思忖,但這種持名的方法之殊勝我與父母親皆有同感.
如能天天不放下功夫,快的三個月左右就會有消息.有的人會在靜念之中突覺心跳極猛(我也有過),或心跳特別快(我也有過),這時就不要去堅持隨呼吸念佛,可隨著心跳聲去念,直到境界消失,自己再用出入息法念佛.這時也就快進入更佳的念佛境界了.也有人平日時時刻刻都用呼吸念佛,也沒有問題,但這不普遍.心不夠清淨的人往往會呼吸混亂,血脈阻滯.所以剛學的人,還是要先從靜止念佛開始比較好.
出息入息念佛方便不可思議,練習成功,佛號就與呼吸融為一體,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往生,都有把握佛號不斷.有一突發腦出血的老菩薩,發病後就一直陷入昏迷,她呼吸雖然弱而亂,但是每一次呼吸都會做一個撥念珠的動作.用出息入息念佛,大家歡喜極了.後來老人很快往生了,並有殊勝的瑞相.
九、犟牛居士(傳承純印老人):呼吸念佛
首先必須在靜止的狀態下練習。打坐時、睡覺沒入睡之前或者醒時未起床時用呼吸念佛方法。切記切記,呼吸念佛方法在“動”的狀態下很難使用,走路我們可以隨著腳步念佛,切菜可以隨著手動的頻率念佛。
不是憋氣念佛,也不是專精用腦袋去“想”這一句佛號。平常怎麼呼吸,現在還怎麼呼吸,也就是在靜止時隨著正常呼吸的一出一入,加進佛號“阿彌—陀佛”,出氣加“阿彌”,或者入氣加“阿彌”也行;加一個字行不行?“阿—彌—陀—佛”——行!加四個字行不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法無定法。
先用第六識“意”去念,念來念去日子長久了,把第七識末那識就培養成了呼吸帶佛號的習慣,自然一呼吸就是“阿彌陀佛”。但不要“憋氣”念佛,憋氣念佛念久了會感到胸脹、胸悶。
當呼吸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時,突然有一天會感到心臟跳動得非常非常強烈(只是打坐時會出現),“咣當、咣當”……這個聲音震腦海!這時就把你的呼吸念佛給攪亂了。這個時候怎麼辦?馬上轉,隨著你心臟的跳動聲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轉多長時間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消失以後恢復平靜,還得用呼吸念佛方法。當然這是極少數人出現的。
有的同修根性非常好,會到另一個新境界——無我的境界。會突然感覺自己的呼吸沒有了,先亡四肢,後亡身體……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害怕,那不是往生,往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有什麼害怕的。千萬不要驚恐,“怎麼我的手沒有了……怎麼我的身體沒有了……怎麼我不念佛了呢……”這是一個好的境界,實際你念沒念佛呢?念佛!只是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念和不念的念頭,是你自己不覺而已。“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到時候同修即可自己去體悟。千萬不要“唿”地一下起來了,“我的手在這哪!我的腿在這哪……”要順其自然,慢慢還會回來。另外,要鈍化耳根,反聞自性。呼吸念佛方法已經學會,佛號也成片了,這時對外邊的聲音不要在意。要鈍化耳根,耳根鈍化了,我們的心就清淨了。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修的耳根圓通章。
呼吸念佛有一個最大的好處:睡著了也能自發念佛;而且身無病苦,意不顛倒,自在往生。呼吸念佛修好了肯定沒有病,說走就走;修不好,有病也無苦,肯定往生!至少是中上品往生,下品沒你份。
呼吸念佛法偈:抵齶閉目坐端身:抵齶——舌尖往上齶處稍稍一抵;坐端身——不是非要正襟危坐,身不動就叫坐端身。躺著,坐著,趴著,臥著也行。
氣出氣入調本心:調本心——氣出氣入時要和自性相應,也就是把佛號融入到自然的呼吸當中去。
專聞內心突突跳,隨聲默念一梵音:當呼吸念佛被心臟強烈的跳動聲所干擾時,隨著心臟跳動的聲音念佛號。
凝神內觀清淨地:清淨地就是本性、真心。
耳根閉塞勿分神:要鈍化耳根,不要去捕捉。
外音入耳猶幻境:外面的聲音聽到了不要理會,如夢幻泡影,像做夢一樣,似覺非覺,非覺而覺。
動靜由它不去分:動和靜都不要去管它,先亡動後亡靜,此為“入流亡所”。實際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導入聲塵聞自性:始覺和本覺合一。
久習空寂大千心:你如果始終這樣去修,你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了。
這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同修如果把這個方法學會,你就得到了去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