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5

《雜阿含經》第58經: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問:若無我者,作無我業,於未來世,誰當受報?

答:成唯識論- 然諸有情心心所法因緣力相續無斷造業受果於理無違

答: 簡明成唯識論講記,于凌波居士

講解:執有我者再度問難說:如果沒有實我,那麼是誰在造業?誰受果報呢?
論主第二次答曰:你們所執的實我,既然是常無變易,那不就如同虛空一樣,如何可以造業受果呢?如果是有變易,那就不是恆常。然而由於一切有情,內托阿賴識自體種子變現的心法為因,外起貪、瞋、癡等的心所法為緣,由此因緣之力,相續不斷的在四生、五趣中造業受果,這在道理上是沒有違背的。
論文二十四:若無實我,誰於生死輪迴諸趣?誰復厭苦,求趣涅槃?所執實我既無生滅,如何可說生死輪迴?常如虛空,非苦所惱,何為厭捨求趣涅槃?故彼所言常為自害。然有情類身心相續,煩惱業力輪迴諸趣,厭患苦故,求趣涅槃。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執為我。
講解:執有我者第三度問難說:如果沒有實我,是誰在五趣中生死輪迴呢?又是誰厭患生死輪迴之苦,而求趣於不生不滅的涅槃呢?
論主第三次回答說:你們所執的實我既然沒有生滅,怎麼又說「若無實我,誰於生死輪迴諸趣」呢?你們所執的實我,既然是「常如虛空,非苦所惱」,何以還說「誰復厭苦,求趣涅槃」呢?所以你們執著有一個恆常的實我,這種論調只徒為害自己而已。如實的說,一切有情類眾生,是藉著一個五蘊假合的身心,相續不斷的起煩惱惑、造善、惡業,輪迴五趣,受苦、樂報。由於這樣的在五趣中生生死死,深生厭患,所以才求趣涅槃。總結的說,那裏有什麼實我呢?
最後,論主總結駁斥所執實我者的過失,顯示唯識的正義曰:由於以上的破執辨難,證知決定沒有實我。真正有的,只是八識的心、心所法,自無始以來,剎那剎那的前念才滅,後念又生,因果相續,由於虛妄熏習,好像有一個「我相」現前似的。愚者不覺,迷昧顛倒,就執著這個似我之相為「實我」了。

答: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十六

2024/4/21

南怀瑾示讲:安那般那法门(入出息念佛法)


出、入、息,呼吸是生滅法,一出一入、一來一往,你體會一下,這是關係到你們真正修持的哦。開眼也好、閉眼也好,一邊聽,一邊觀察自己的呼吸。我們的呼吸出去、進來,中間有一剎那停留的,在中間交接的時候,有一剎那的空檔,這是「息」,所以叫你修出入息是修這個。 假使你現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以後,你心念一停。停在「不呼不吸」那一剎那之間。你試試看,你馬上就不同了。一出一入之間,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當一呼一吸之間一定住了以後,當下氣好像很短暫,慢慢氣也和順了,定住了,思想、雜念也少了。 「數息」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停住,你開始可能勉強點,忍一下也可以,這樣一個來回停住一下,把它記住。記住不是呼吸了,那是思想。這是一次了,這叫「數」;然後再吸呼,在一出(呼)和下一個一入(吸)之間停住,要停在不呼不吸這一段,慢慢的越來越長。數第二次......所以叫做「數息」,是數這個。 只要心念專一了,你就跟著氣息停住,不要數了,那就是「隨息」。很快。修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帶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慢慢如此修去就行了,開始有點勉強,慢慢就會自然了。 所以叫做「數隨」,「隨」則作兩種解釋,一是跟著出入息,知道息在一出一入之間。第二就是任運讓它去一呼一吸,可是頭腦清清楚楚的。這個呼吸,你的頭腦清楚了以後,道家所講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一步就可以做到,這一條路線就可以到達。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都沒有這個法門神妙。 釋迦牟尼佛教他的兒子羅睺羅尊者,修行的法門就是這個,佛告訴羅睺羅,「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或「息冷知冷,息暖知暖」。大家一看了這個佛經,認為都看懂了「息」,自己下註解,就理解成:呼吸長覺得呼吸長,在那裡練氣功了。把簡單的文字搞複雜了。息長,一呼一吸,一生滅來去以後停住了,「不呼不吸」這個時間長,知道長了。這個時間一下就過去了,知道短,「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是這個道理。 都懂了吧?息者,止息。要想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的那個時候,這樣「住」叫做息住,不要在入息的時候注意「住」。如果這樣,那變化大啦!慢慢地,你的智慧也開了,身心都起了變化。修這個安那般那法門成就非常快,轉變身心氣質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觀,配合般若,配合顯教、密宗各種修法是非常快的。

2024/3/31

圖解阿含經︰听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

I:\00budda\阿含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810746

《阿含概说》慧律法师讲解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371/201608/1235961.html

I:\00budda\阿含經\阿含概说1_9.doc,阿含概说10-12.doc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bsMW2RjOKA0r41JeRsfUOB0vlsXhBe5&si=AHJzSgFSLMw7ieGq

淨空老法師:何謂「一門深入」?

 一門深入,入到底就通達了。我過去講經也常常用比喻說,法像個輪,用法輪,法輪常轉。輪是圓,萬法是圓周,那個周真的是無量無邊的點,任何一點,你要是一直往裡面深入,就能夠通達圓心。你達到那個圓心,所有一切都通達了,點點都到圓心,問題是你能不能到圓心?圓心是什麼?自性。門門見性,見了性就一切都通達,像此地講的得大圓滿。你才曉得,什麼叫般若波羅蜜?任何一法,一門深入,一門到底,就是般若波羅蜜。否則的話,這六百卷《大般若》念了多少年,還不知道般若波羅蜜是什麼,你說多冤枉。沒有一法不通自性的,世出世間法都通自性。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大般若經綱要  (第十集)  1997/2  台灣台北華藏講堂

2024/3/10

2024/2/4

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

 https://youtu.be/INCGUVhae28?si=nR3ECpz6FDytwqaQ

★華嚴經的十地修行秘密

從量子科學來看,無論是凡夫或聖賢,都是由同樣的量子所組成,只要我們能像聖賢一樣,斷除煩惱惑業,讓身心處於「量子穩態」,就可以成就佛道,達到清淨平等、涅槃解脫的狀態。每個量子都可以發揮出巨大的能量,以及超越時空的能力。

解深密經,法源法師

 https://youtu.be/blfZLQcA12M?si=cf8hdPujp04I7oDh


科判mmp:

https://mubu.com/doc/32WHRoBPQgn?fbclid=IwAR0fgD1YBJ6vf8qfDzeIdSRcLH88cQNYKgCBcg7lVEs7I-_8OmsoLVvJVEw#m


2024/1/27

2024/1/26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

 https://youtu.be/Oao34jcA3C0?si=nukHzDVDEI_JlzfJ

2024/1/19

戒淫功過格

http://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10/c110012.htm#

2024/1/14

佛法與科學

 [一沙一世界,剎那即永恆]楊憲東教授/成大航空太空所

在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剎那間經歷永恆;
前者講的是空間視野(尺度)的轉變,後者說的是時間視野的轉變。
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是迷還是悟?端看內心觀照時,所採用的視野對不對。
觀照事物所採用的視野,相當於拍照時所設定的焦距。焦距錯了,再近的事物也是一片模糊;焦距對了,再遠的事物也會清楚。內心執著的人,他不會適當地調整觀照事物所採用的視野,相當於是一部無法調整焦距的照相機,當事物合他的距離,就看的清楚(悟);當事物不合他的距離,就看的模糊(迷)。讀書與修行無非就是要讓我們內心的視野收放自如,猶如一部自動對焦的照相機,不管遠近,都看的清楚。(*修行指調整自己的思想與行為)

2024/1/7

境界相就像照相機一樣,我們眼睛裡面它就有一個影像在裡頭...【淨空老法師 大般若經綱要(第二集)】

 https://edu.hwadzan.com/play/09/28/1/243133

大般若經綱要  (第二集)  1997/2  台灣台北華藏講堂  檔名:09-028-0002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蜜多時。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不見菩薩名。不見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不見行。不見不行。】

此地「不見」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很深。這個見就是見解、就是思想、就是心意識。知道相是假相,名是假名,統統不執著。相也有,名也有,不能執著。大乘經論裡面教我們離相,是離執著的那個相,不是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你怎麼能離得了?離不了。那個也不礙事,一點都不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個礙什麼事?礙事的是你心裡頭執著的那個相,這個相礙事。這個道理要說出來,實在講有相當的深度,可是又不能不講,我們只能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現在我們在這裡講經,錄影機擺在我的面前,把現場就錄進去了,如果透過電視就廣播到很多人家去了。我們現在許多人家沒有播,七樓有,好像後面也有個電視機,上一次我看到了。那個電視也就現出影像,我們這個地方是現場,現場沒障礙。佛教給我們離相,是離虛妄的影像,我們拿這個比喻,希望諸位從這個比喻細細的去體會。我們眼睛張開,眼睛就像電視機的鏡頭一樣,看到現場這麼多大眾都坐在此地,這是現場的境界。你要問:我的眼睛是不是看見了?眼睛沒有能力看見,眼睛要能看見,那錄影機的鏡頭就看見了,鏡頭會看見,那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們眼不能見,眼張開就像一個攝影機一樣,把外面的境界相攝進來,誰見到的?是你的心見到了。什麼是心?你那個妄想心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