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11
2019/5/3
每天用一定時間去培養信願
淨土信願的培養
如果宿世已經熏好了,現在一碰到就會非常猛利地發出來,這時是真心想去極樂世界,毫不含糊,這是具相的心。這也是因為有宿世的栽培,只欠今生。過去無數世已經集過資糧,實際前世只差一點點,不然前世就往生了,所以到了這一世,再加一點點就行了。這是不能隨便來比的,就像吃六個半包子的故事一樣。你不能說“他怎麼吃半個包子就飽了?”因為他前面吃了六個包子。也不能說“我怎麼吃了一個包子還不飽?”因為你只吃了一個包子。所以這事不能憑幻想,必須有自知之明。
這樣的話,在真實去發展信願的時候,在時間的量度上,需要有多少聽聞、多少思維、多少串習,才會一點點地長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密閉的環境,在這上面持續地加溫,才有一個氣氛。這樣逐漸地熏,熏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有一個成果。這就好比孕育胎兒,在母親腹中時是不能打開來的,而且天天都要吸收母體中的養料,這樣才會一周一個變化,逐漸地就能長成,否則絕對不可能長成。
當今人心的現狀
那麼我們按這個標準去衡量,在這個時代,退緣非常多,染污緣也特別地多,自心的狀況也非常地亂。一下子碰到因緣,三天兩頭就過不去了。遇到一件事情,一下子煩惱起來幾個小時,或者狀況不好的話幾天,這對當今人類來說非常普遍。
再說,處在信息海洋當中,人的心把持不住,一下子就溜到虛幻的法塵裡頭,起心動念幾乎全是不清淨的。不必說很純一的道心,連起碼的健康狀態也缺乏。因此,處於這種狀況應該具有理智。
要知道,這跟五十年前比已經差得很遠了,跟一百年前比差得更遠。那麼在這樣的時代狀況裡,如果沒有重點專修,一門深入,而只是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上,表面地應付一下,那會發現百個千個里難得一個兩個往生。
集中時間,專修淨業
這樣的話,如果不是專修淨業(包括聞思修一系列的發展),怎麼能把現在這個貪戀娑婆的心換成希求極樂的心呢?怎麼能使得我們的淨土信願從很弱的狀況變成十分猛利?從基本上不相續變成恆常相續?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每天專門集中一段時間,這樣一步一步地往淨土走,一步一步地在心上集聚因緣,一步一步地做強化訓練。
這樣就會看到,他的溫度在增上,氣氛越來越濃厚,像這樣就開始長養淨土的慧命,這才是真實在奠定淨土的基礎。
·
智圓法師《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重刻序講記》
2019/5/1
【以下為摘要】
只要你去觀察,就會發現,在家庭裡面,所謂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愛,都是貪執輪迴的心。比如認為世間家庭的氛圍,合家團圓的快樂,一家人在一起安穩舒適地過日子等等非常美好、幸福。在這些方面你的心非常重視,或者羨慕不已,或者沉浸其中,或者小心翼翼地守護……其實這些都是煩惱,都是苦。
....
另外,為了這個家,每天必須忙碌各種瑣事,很少有時間修集善法,甚至連十善業的內涵都很難具足。
....
另外,為了這個家,每天必須忙碌各種瑣事,很少有時間修集善法,甚至連十善業的內涵都很難具足。
因為行持十善業道必須有一種斷惡之心,要堅持這種原則。但是一旦陷在家庭的慾坑當中,陷入各種世俗法裡面,就連行持十善業都有困難。
....
如果不能以智慧攝持,讓家人都隨順解脫,那麼家庭就像一個枷鎖一樣,會捆住一個人的心。連起碼的十善業道都守不好,更不可能往生西方了。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要求更高,必須徹底放下對整個三界的貪愛。如果連小小的家庭都看不破,心完全落在欲界裡面,又怎麼可能往生淨土呢?
看清世間苦的本性,用空性智慧從根斬斷
像這樣,夫妻、兒女、家庭、財物等等,都是苦的法、苦的自性。其他世間的事與此類似,詳細觀察就能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安樂。看清楚世間苦的本性,就能很有力量地制伏貪愛之心。
但是要想真正從根斬斷必須要有看透萬法真相的空性智慧。幽溪大師在《淨土法語》中說到:制止境緣的牽纏,不是讓我們把世間所有的事物全部扔掉、燒光,也不是閉著眼睛不看。當你知道一切所愛的事物原本無有,只是自己的錯覺認為它有,所以錯覺在的時候才有這些假相,錯覺消失,就都蕩然無存。這樣以智慧認識到萬法沒有什麼實法可得,心裡自然不會有執著。
往生之路:家庭愛染的過患(一)摘自智圓法師《往生之路》
往生之路:家庭愛染的過患(二)摘自智圓法師《往生之路》
佟愛國老師-如何發真誠心
【如何發真誠心(摘要)】
- 真誠心→菩提心→感恩心
- 一個人來到了齋堂,然後剛一發心要在齋堂幹活兒,比如說擇菜,做這項工作。首先,我們是不是得有一個誠敬心哪?我們在為這些菩薩們服務,這裏就不要看這些菩薩「有的守戒律,有的好好修行,又有的不好好修行。」對不對?不管他好好修行,還是不好好修行,我們都把他當佛一樣,用自己的真誠心來為他做。是不是?這樣一來,我們這顆真誠心是不是發出來了?
- 那你在這裏,比如說我就擇這一個青椒,這個青椒這個把兒比如說我們不吃,我們就是把這個把兒給掰下來。我們就做這麽一點兒事,是不是都是用誠敬心來做的,真誠心來做的?哪怕就做這麽一點兒事,我們都用是一種圓滿的真誠心,是不是?這個心都發得很圓,很真誠。這樣大家就知道了,我們這顆圓滿的真誠心,雖然說表現在事上,我就掰掉這一個青椒把兒,就做這麽一點兒事,可是那個心是圓滿的,那分心它是圓滿的功德呀。對不對?這個心是圓滿的功德,那你做這一件小事,就成就了圓滿的功德。
- 我們這心念一改,用我們的真誠心去為大眾來做事,不管他守戒、犯戒,不管他有沒有威儀,不管他怎麽做,我們就是用這顆心,真誠心去為他做,成就了我們內心圓滿的功德。
- 這分真誠心它是菩提心的開始啊。這個大家明白嗎?它能幫助你成就菩提心哪。你看,你菩提心、真誠心能夠具足,能夠在內心裏發得圓,而且非常非常有價值,而且不是世上的金錢、不是世上的權利能夠換得來的。
- 不管他守戒也好,犯戒也好,或者說是有沒有威儀也好,學不學佛也好,只要他來到山上,吃這頓飯,是不是他們成就我們的?那大家想一想,我們要是修行學習的話,能夠成就了我們這顆真誠的心,成就了我們這顆菩提心,是這些人成就的。那大家再反面想一想,是我們為山上來的這些人在服務,還是他們在為我們在服務呢?
- 他們在成就我們呀。是不是?我們是感恩他們呀。對不對?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更應該好好給他們做飯,更應該好好給他們擇菜,然後來回報他們呀,是不是?
- 我這顆心,你看他們成就了我呀,我感恩哪,是不是?天天懷著感恩的心在為他們做,天天這個心功德都是圓滿的,而且不間斷地圓滿下去。你的菩提心是不是漸漸就成就了?所以《無量壽經》裏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菩提心有了,再好好念佛,你看,那不就好了嗎?
- 大家要知道,真的法不是在書本上啊,不是在其他的地方啊,是在我們生活中當下的每一個用心哪。所以大家只知道書本上的學習,卻忽視了當下的每一個用心。
- 我們當一知道這個道理,一這樣發心的話,誰都歡歡喜喜地在工作。是不是?無怨無悔。
- 我們到道場來,你說你修行啥來了?你學啥來了?不就是來圓滿我們這顆心嗎?所以當一這樣的時候,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當一有這種煩惱心出現的時候,「哎呦,我為什麽煩惱了?我不應該煩惱啊,我應該好好地修行、讓這顆心變得清凈啊。」覺察出來以後,然後再通過一番的思維,這是正思維,然後,「哎呀,我不能這樣做。」這樣一來,所以哪怕我拿這一棵菜,你看,都恭恭敬敬地、慢慢地給它放這兒,每一棵菜慢慢地給它放這裏,是不是?
- 我們在這裏無論幹什麽,不用煩惱心,用學習的心態,處處都在學習,你就得法了。那個法在哪裏呢?就在生活中的當下呀,是不是這個道理?
- 不管你幹什麽,你擇菜也好,或者幹其他的事也好,都是為了圓滿我們這顆心。大家看看一個人到臨終的時候,你在這個世上做了多少事、幹了多少活兒,到那會兒還用得上嗎?
- 唯有那一顆真誠的心,唯有那一顆想往生的心,能夠萬緣放下的心,是不是才用得上啊?
- 我們哪怕擇一個菜葉,我們都在很真誠地來用。擇這一個菜葉,就覆習了一遍我的真誠心哪。我的真誠心覆習久了,導致,就會導致什麽結果啊?真誠心不間斷哪。這個真誠心不間斷要是一直到臨終的時候,我告訴大家,這股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是超越生命、超越一切的。然後這個真誠心的力量一起來,那你說你要清醒的話,你不往生,你往哪兒走啊?是不是?
- 所以說我們幹了多少活兒,磨練啥呢?就是把我們這顆真誠的心、信願的心、放下的心、念佛的心就是把它具足啊,對不對?到臨終的時候,什麽都沒有用了,唯有這顆心,它能有用,這顆真誠的心它在起作用啊。
- 所以說,我們在道場裏幹了一輩子,好像什麽也沒落下,我告訴大家,這顆真誠的心你落下了,就足夠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 我們啥都沒有落下,就落下這顆真誠的心、清凈的心、慈悲的心,它是什麽呢?它是功德呀。到臨終的時候,我們就靠這分功德,它就把我們送到極樂世界去了,就了生死了。對不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