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6

【轉貼】面對「慢性日常小麻煩」真正需要的是「忽略」

台灣人現在已經非常習慣小確幸這個詞了,小確幸源自於村上春樹的一篇雜誌專欄隨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其中第十九篇是「小確幸」,說的是村上春樹個人的小確幸抽屜裡塞滿了疊整齊捲好的乾淨內褲,不正是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之一嗎,我這麼認為。不過這或許是只有我才有的特殊想法也不一定。」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因整齊內褲而產生的喜悅未免太微不足道,但是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高級的境界。

慢性日常麻煩

很多人剛畢業的時候都有一股偉大的志向,希望能在職場發光發熱,想當律師、會計師、財務長或是自己創業,成為下一個馬斯克。但是進入職場後發現怎麼一切都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瑣事比重要的事情還多,以前在會計師事務所時,有很多實習生就反應,會計師事務所不是應該很重視他們這些人才嗎?怎麼淨叫他們做一些打雜的瑣事,但是這也的確是這份工作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的熱情就被這些瑣事消磨殆盡。
男女生交往時也是一樣,剛交往時對彼此都很好奇,乾柴遇上烈火,期望來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希望無時無刻都黏在一起,但是日子久了、在一起生活之後,就要面對日常的一些雜事,電費繳了嗎?孩子下學期的學費要準備了,衛生習慣不合,對方家裡的一堆任務,你就會想當初的那段愛情是如此美好,怎麼跟現在差距這麼大?
如果生活是一場電動,你可能想像自己是主角,總是在關鍵時刻登板救援,威風八面,但是現實是你就像一個小兵,光是對抗敵方的那些雜兵就已經把你累個半死,其實關鍵時刻真沒有那麼多,「慢性日常麻煩」才是你我生活上必須面對的困難。
俄勒岡州立大學健康老年研究中心的主任卡洛琳·奥爾德溫(Carolyn Aldwin),把這種說大不大、說小又折磨人的事,稱為「慢性日常麻烦(Chronic daily hassles)」。
影印機壞掉、手機沒電、上班塞車這些事情總讓人惱火,而惱火的時候我們的血壓會升高,血壓一高得到心臟病的比率就會上升。另外,這些小麻煩也會讓我們壓力增加,壓力會使人體內的皮質醇濃度上升,而會破壞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如果出問題就容易有慢性病甚至是癌症的風險。
我們很早就知道如果遭遇重大困難,例如失業、失去親人等等會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奥爾德溫的研究指出,日常的這些惱火小事對健康的危害就跟大事一樣。
但是好消息是,重點不在於麻煩本身,而在於我們看待麻煩的方式,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麻煩,這邊有三個小訣竅:
1.覺察自己的內心、情緒
要讓自己的情緒回歸平靜,首要之務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正在不滿,知道自己正在生氣,知道自己在面對這些麻煩時所產生的情緒,知道了自己現在的狀態,才能決定如何去面對它。
2.小確幸可以中和小惱火
就像村上春樹一樣,發現那些美好的小確幸可以中和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那些不滿。有時候我上班途中看見那生機蓬勃的山林、行道樹,或是抬頭便可看見清澈的藍天,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大自然的美麗總讓人有種幸福的感覺。
3.使用課題分離的思想
這也是一個高級的技巧,主要是主體與客體的思想,如果你能認知到事件是事件,你是你,這兩個是不同的事物,事件並不能輕易地影響你,那你就能維持很好的情緒敏感力。
關鍵在於不要把麻煩個人化,如果你遇到塞車,那不是因為你運氣不好,塞車是個既定的事實,與你無關,就算你人不在那,也一樣會塞車,而與其心煩氣躁的塞在車陣中,不如放點音樂開心面對。
有一句話(據說是)愛因斯坦說的:「弱者報復,强者原諒,智者忽略」——我們面對小麻煩真正需要的是「忽略」。
吠陀經的啟示
古老的吠陀經(印度最古老的經書,是重要的文化思想來源)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其中認為:我們覺知的世界其實是摩耶,即表象或是幻覺。這意味者人們因為自己的慾望而盲目,也無法看見事物最真實的狀態,這不是一種比喻,而是事實。
你的眼睛是工具,他幫助你看到你想要看的東西,而我們如果內心關注在這些麻煩上,那我們舉目所見都是困難,對生活的美好一概視而不見。
我們用自己獨到的眼光來看世界,不僅僅是抽象的想法,更是代表深入內心的價值觀,他們具有生命,不願消逝或是死亡,但有時候它們大限已至,在人生旅途中你必須把它們丟下,每一次的選擇都是累加,最後成為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