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7

《念佛的生活》文/淨宗法師

《念佛的生活》全文

 《念佛的生活》54】

文/淨宗法師
🍀在夾縫中求生存
🔴念佛與做人
🔸一、念佛和做事
「做事和念佛」這個題目,我曾經在悟真寺和大家共同討論過,在弘願寺也有必要共同討論。
♦️要念佛,也要做事
我們這裡是專修念佛的道場。在寺院是要修行的,一些自我認定比較講修行的出家師父,可能抱有一種觀念:「我到寺里來,尤其是到了弘願寺,就是要專門念佛的;做事非我所願,會影響我的修行,耽誤我的時間。」所以,常住安排做事時,觀念上就不以為然,行動上也難以跟進。這種觀念是需要調整的。
我們這個專修念佛法門,普遍適應一切士農工商。禪宗講「擔柴運水,無非妙道」,參禪未必要在禪堂里打坐,挑柴運水都有道。慧淨上人曾經講過,實相法師「邊作務邊念佛,不與人諍,亦無怒容」,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典型案例。
當然,對我們念佛人來講,抱有剛才說的這種專門念佛的觀點,也不能說沒有一點合理性,但要視不同情形來判斷:如果是年齡比較大的,心智也比較穩定的,那常住就不必安排事情給他做,因為年紀大了,精力有限,那就可以專修念佛,像我們寺院裡的一些老師父,他們特別願意念佛,那就在這方面多多用功;年輕一些的,雖然每個人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講,要適當做一些事,這樣比較妥當。
♦️通過做事交流互動
我們的心是需要交流、互動的,所謂流水不腐。如果沒有事情做,就會漸漸偏離團體,自己也覺得與大眾疏遠了,慢慢就會越來越封閉,越來越萎縮。好比我們的身體,每一個部位、每一個器官都是有作用的,如果哪個部分沒有作用了,那就病了。
在弘願寺這個團體中,我們每個人都像身體的一部分。對於身體來講,氣血要運暢,每個部分都要參與。整個團體的運作,氣的運行,需要從每個人身上貫穿起來。所以叢林特別講究出坡、共修、聞法,每個人都必須參加。如果某個人脫離了,也不領一份職,這樣就會把自己從團體中分化出去,心就會慢慢封閉,出現故障。這種做法,就是在對人事、團體的判斷上,對自我需求的層面上,缺乏正確的判斷,這樣的人特別需要在事務中磨練。
通過做事,能增長我們的福報,也能讓我們的心活潑起來。人需要通過做事來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一個人在房間里待著,有吃有喝,你待得住嗎?一般人待不住。有的人就要找別人吵吵嘴,吵嘴也是交流,心有了運動,就快活了;遛狗也是交流。心理學家發現:女性做母親,在照管孩子的時候,她很勇敢,也很有智慧,心智也比較平衡;孩子長大了,工作、戀愛了,跟媽媽交流少了,她精神上就覺得孤單,容易犯毛病。心理學家就建議她去養一條寵物狗,這樣她的愛心有一個表達的對象,有一種交流。所以現在寵物狗這麼多,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不是沒事做,它是有作用的。
♦️做事使人歷練成熟
寺院鼓勵大家獨立,不串寮,不講是非,這需要我們有比較健全的心智和獨立的人格,但我們必須經過歷練才能成熟。如果有事做,通過做事,向執事請教,或者向師父、善知識請教,有了這些交流,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們學習法義也有好處。
《宗風·俗諦》我們每天晚上都在背,「對他人恩慈體貼,對自己謙卑柔和」,背完了對人還是挺厲害的,「我就是不願意,就是不服輸,就是不服氣……」心還是很硬。通過做事,我們就能對境練心,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
在團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角度,都有個性和脾氣。要做事,關係就要協調好,這個過程,就是成就我們的過程。古人說「上善若水」,最上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到哪裡都沒有障礙,有點小縫就能鑽過去。我們處理事情,遇到再複雜的因緣,都要像水一樣,一個小縫就能過去,那就是上善,就是有智慧。在夾縫里求生存,這會鍛鍊我們,提高我們,所以要感恩大眾。在團體中做事,不管是什麼樣的因緣,我們都要存一份感恩的心。如果不在團體中磨練,我們難以成就。
♦️在做事中落實念佛
關於做事和念佛,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在團體中,我們要領一份職,在做事中落實念佛。
我最近看了一些書,挺受啓發。書上說,有的人學佛,佛沒做成,人反而不會做了。就好像邯鄲學步,河北邯鄲人走路很好看,很優雅,很美觀,所以有人就到邯鄲去學習走路。到了邯鄲之後,不但沒學會那裡的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都忘了,只好爬回家。
我們學佛,要打坐,要入定,要開悟,但是既沒有入定,也沒有開悟,反而連做人的本分都忘記了。有的蓮友原來做得挺好,燒飯,煮菜,洗衣服,掃地,方方面面都能盡義務;學佛之後,反而不會做人了,什麼事都不乾,家人也覺得他怪怪的,同事也覺得他怪怪的。雖然他的道心值得肯定,但做人方面是有欠缺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