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6

胎藏界曼荼羅/中臺八葉院

 


佛學大辭典/中臺八葉院【中臺八葉院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十三大院之第一院也。在曼荼羅之中央,有八瓣蓮華開敷之形,是乃凡夫肉團心之開敷也。其中臺有大日如來。其八瓣有四佛四菩薩。總為五佛四菩薩之九尊。中臺大日如來為黃金色,入定印。東方寶幢如來,為赤白色,如日初出之色。南方開敷華王如來,為黃金色。西方無量壽如來,為赤金色,入定之相也。目稍閉視下。北方天鼓雷音如來,為赤金色,入定之相也。東南方普賢菩薩,為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利劍,火焰圍之。西南方文殊師利菩薩,為黃色,有五髻冠,左手持青蓮華,上有三股之金剛,右手持梵篋。西北方觀自在菩薩,為白肉色,右手執開敷之紅蓮華,西北方慈氏菩薩,為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軍持瓶。以上四方四佛為果德,其四菩薩各為其因行也。大日經疏五曰:「正方四方是如來四智,隅角四葉是如來四行。」

 『以方便智』。「方便智又名權智,乃達於方便法之智,又為行方便之智」。這一段是念老給我們解釋的。大乘教裡面常講兩種智慧,一種是實智,一種是權智。方便智就是權,權是善巧方便,實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方便智實在講,就是真實智慧應用在生活、應用在工作、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的根源是真實智慧。如果智慧能用在生活上,這就是道道地地的佛菩薩的生活,我們跟佛菩薩在一起就沒有兩樣。現在我們的根本智沒有了,方便智當然就更沒有,它從根本智來的。根本智,《般若經》上說得很好,「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它起作用就是方便智,「無所不知」,唯有無知才無所不知。同樣一個道理,無得就無所不得。你真證到無得,換句話說,你得到什麼?遍法界虛空界全得到了,一樣都不少。有得就有所不得,你有得,你能得到幾何?太渺小了。無得這個心念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虛空法界一切所有的,都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所以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是真的,大乘菩薩證得。

  方便智又叫權智,權就是方便,我們常講權巧方便,或者叫善巧方便,都是一個意思。就是他通達,通達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全用上了。我們看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他講得很好、很簡單,只講了四句,這四句是方便智。第一句,「隨緣妙用」。緣非常複雜,大乘教裡面把它歸納為四類,統攝一切緣。一個是物質,一個是人事,物質裡面有順境、有逆境,我們的環境有順逆;人事環境裡頭有善緣、有惡緣,有我們相處很好的人,有這是冤家對頭,找麻煩的人,這四大類就統攝了。佛、菩薩怎樣應付這個緣?妙用。妙在什麼地方?妙在不著相,我們今天所說的,不要放在心上,就妙了。為什麼?放在心上就有煩惱,善緣你喜歡,惡緣你討厭;順境心情很愉快,逆境就憂慮忡忡,那就不自在了。這是凡夫,凡夫總沒有法子避免。菩薩完全避免,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都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智慧現前。菩薩覺悟了,知道事實真相,真相是什麼?所有境緣都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是一體。一體裡面為什麼有順逆、有善惡?那總是遇緣不同,它從這兒來的。不但一切眾生遇緣不同,建立各個不同的形相,就是我們自己本身這一個人,也是遇緣不同。

...略...

「一代教化之妙用,存於權智」,那就是實智起用,這是什麼?教化眾生。「又密教以胎藏(即蓮花部)鬘荼羅之心蓮華臺為實智」,這是表法。鬘荼羅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叫道場,中國人叫道場,修行的地方,學習的地方。中心的蓮花台,這是主法人他坐的地方,用這個來表實智。「八葉」,就是八瓣,「開敷為權智」。八瓣,這個八葉八瓣,這個地方還有參考資料,好,這是從《佛光大辭典》裡頭節錄的,好,我們把它念念。胎藏曼荼羅,《佛光大辭典》有這一條。「胎藏界曼荼羅,全稱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密教兩界曼荼羅之一」,稱為胎藏。「略稱胎藏曼荼羅、大悲曼荼羅。對金剛界曼荼羅而言」,這是密宗的兩部,一個是金剛部,一個是胎藏部。「又稱因曼荼羅、東曼荼羅、理曼荼羅」。

  「胎藏」,下面胎藏,「大悲之意」。「曼荼羅,梵語,含有發生諸佛、極無比味、輪圓具足等義。胎藏界曼荼羅即是自毘盧遮那如來之大悲胎藏平等心地中所生出之大曼荼羅。蓋胎藏界曼荼羅原係根據大日經具緣品之說所建立,《大日經疏》復更加以補充,故古來即稱此為經疏曼荼羅」。密宗經典分兩個部分,一個就是胎藏部,一個是金剛部,跟我們中國的《大藏經》其實相同的。中國《大藏經》分為經藏、律藏、論藏。在密宗,胎藏就是中國的經藏、律藏,金剛藏就是中國的論藏。胎藏是根本,像小孩一樣,懷胎的時候,它是根本,它是經跟戒,經藏跟律藏。金剛藏,裡面是佛或者是菩薩大家討論的、議論的,所以是我們中國的論藏。這兩部合起來,在中國稱為《大藏經》。這樣說出來,大家就比較容易懂了。

  八葉,下頭都有解釋,《佛學大辭典》都有。「八葉蓮臺」,這是術語,「胎藏界曼陀羅之第一院中臺也。中央為大日」,大日如來,大日代表光明遍照,就是我們稱的毘盧遮那如來。「四方之八葉,為寶生,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之四佛」,再加上四大菩薩,「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之四菩薩,合為九尊」,包括中央的大日如來,四面的八葉,就是四如來、四菩薩。這都是表法,代表的圓滿大乘。「是三密相應之時,吾人肉團心(心臟)開敷之相」,它表這個法。三密相應的時候,口持咒,手結印,心觀想,這叫三密相應。這個觀想就想自己的心,這心臟,心臟就好比是蓮花,心臟有八瓣,觀想這個。底下有心蓮,「密教謂肉團心之實形為心蓮」,所以它這叫觀心,觀心確實是觀心臟。《大日經疏》第四裡面說,凡人肉團心,這就是指我們的心臟,心臟像一個蓮花「合而未敷之像」,像花苞,沒有開,心臟像個花苞的樣子,「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心有八瓣,八分合起來的,他觀想這個。

  所以密宗跟淨土宗都是從淨入門,心淨則佛土淨,也都是靠他力,屬於他力法門。但是,淨土宗的淨是遠離染污,這樣得的清淨;密宗不是的,密宗它不離。所以密宗的淨比我們這個淨要高。可是它難修,它要真淨才有成就,如果不淨,修那個法會墮落。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密宗不能成佛就墮阿鼻地獄,沒有當中的,真的成功就上去了,不成功就下來。

...略...

 我們繼續往下面看。所以它以蓮華台,這是心臟裡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代表實智,外面八瓣代表權智。《大日經》二卷曰:「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實智是無知,般若無知。權智,無所不知,用在哪裡?用在度化眾生,度化眾生就是真實智慧起作用是無所不知。

...略...

《大日經》上說,「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佛,權智,能夠度化十法界的眾生。「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度生妙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又從實智以求權智,亦即從根本智而達差別智。故曰增長了知」。這些話,我們只有看中國過去傳統教學裡頭我們會懂,要不然的話不懂。從中國過去家學裡頭,我們一看就明瞭了。「蓮瓣之盛敷,可喻增長,蓮瓣之初開,可喻了知」,這是增長了知,用蓮花來做比喻。「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因蓮葉開敷而明現蓮臺」,蓮花開了,蓮蓬現前,蓮台就是蓮蓬,「正表從方便智之開明,而徹顯心源也」。徹顯心源就是明心見性,說明後得智的作用不可思議。

八葉蓮華觀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密宗行者於吾人之肉團心(心臟)觀想八葉之蓮花,示現胎藏界九尊之觀法。蓋以密教之教義而言,心乃一切眾生成就蓮華三昧之因,然以未能令開敷,故為諸煩惱等之所纏縛,所以不能自了其心如實之相。是故先當觀照此心,作八葉蓮華觀,令諸蕊開敷具足,觀想 (a,阿)字在蓮花臺中。又所以須觀想八葉蓮花。有下列二義:即(一)三昧觀,一切凡夫之心處雖未能自了,然其上自然而有八辯(瓣),如合蓮花形,觀照此心,令其開敷,即是三昧觀。(二)蕊具足,謂此蓮華三昧之心若開敷時,無量法門無不具足。〔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大日經疏卷十二、宗鏡錄卷二十六〕 p303

參、密宗的教義思想(星雲大師)

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種根本原素。地大為堅性、水大為濕性、火大為煖性、風大為動性、空大為無礙性、識大為了別性。前五大屬於色法——物質界;識大屬於心法——精神界。

密宗以此六大為宇宙法界之本體,諸法緣起之根源。上至諸佛、下至一切有情及器世間,都是六大之所成,故說「六大緣起」。此六大為一切萬法之本體,而週遍於法界,故稱為「體大」。又此六大為萬法本自具有的體性——「法爾本有」,古今同然,故說「六大法爾」。由此法爾之六大,所顯現的差別萬象、大小粗細,即是「隨緣六大」。

地、水、火、風、空——前五大,表大日如來的「理」,即「胎藏界」;第六——「識大」,表大日如來的「智」,即「金剛界」。理與智,各有其事相、功用,以之而建立四種曼荼羅和三密。金剛為「智」,胎藏為「理」;「識大」表「智」,「五大」表「理」;以智觀理,以理顯智;如是理智不二,二德合一,即為大日如來,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德性,一切法界皆依此而建立。

「六大」的體性雖然不同,然各各互具、互遍,故說「六大無礙」。「五大」之外無「識大」,「識大」之外無「五大」,因此「識大」即「五大」。而此「識大」包含前面眼、耳、鼻、舌、身五識,與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第九菴摩羅識,這九識可以轉成佛的五智——「五大」即「五智」。

「五方灌頂」——將「五識」轉成「五智」,屬於密系初灌。又「六大」亦可緣生四種法身(自性法身、受用法身、變化法身、等流法身)、四種曼荼羅、三種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等法身德相,故有「六大法身」之說。一切凡聖皆由六大所成,皆見性德。因此又依「六大緣起」,立「生佛平等」,即心、佛、眾生三者平等之義,故說眾生可以「即身成佛」。

下列五方佛體性的灌頂,與五大、五智及金、胎兩部的關係,如圖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