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8

《龍舒淨土文》(全12講)-廬山東林寺大安法師2010年


第一卷 淨土起信#

  • <淨土起信三>故處此娑婆濁世。不信其有清淨佛土。所以生長於胞胎。不知彼有蓮苞之化生。壽不過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衣食必由於營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樂。常雜於憂惱。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01,end)
  • <淨土起信五>謂唯心淨土而無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者。非也。又信有淨土而泥唯心之說。乃謂西方不足生者。謂參禪悟性。超佛越祖。阿彌不足見者。皆失之矣。何則。此言甚高。竊恐不易到。彼西方淨土無貪無變無嗔無癡。吾心能無貪無變無嗔無癡乎。彼西方淨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靜則靜。欲去則去。吾思衣而無衣。則寒惱其心。思食而無食則飢惱其心。欲靜而不得靜。則群動惱其心。欲去而不得去。則繫累惱其心。是所謂唯心淨土者誠不易到也。彼阿彌陀佛。福重山海。力挈天地。變地獄為蓮華。易於反掌。觀無盡之世界。如在目前。吾之福力。當不能自為。常恐宿業深重墜於地獄。況乃變作蓮華乎。隔壁之事猶不能知。況乃見無盡世界乎。是所謂自性阿彌者。誠不易到也。
  • <淨土起信七>種桃得桃。種李得李。未有種麻而得豆。種黍而稷者。唯種時少。收穫時多。故作善惡時甚小。受禍福之報其大。故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蓋造化自然之理也。此理可信。則淨土之說必可信。何則二者皆佛言。佛誠言於因果。必不妄言於淨土。故因不信因果。從而不信淨土者。此可以解其惑矣。
  • <淨土起信八>人有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阿難問何故。佛言今世為善死墮地獄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惡己熟也。今世為惡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惡未熟。前世之善之熟也。熟處先受報。譬如欠債急處先還。=>異熟果
  • <備說>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為夜備。燈燭床蓐。何為寒備。衾裘炭薪。何為去備。福慧淨土。梵語阿。此云無。梵語陀。此云量。省文稱之寧稱阿彌。不可稱彌陀。若稱彌陀。則是量。乃與無之意相反。若稱阿彌。猶有無量之意存焉。(04,end)

2019/2/23

龍舒淨土文卷第九-飲食男女說

因美飲食則血氣盛。血氣盛則婬慾多。婬慾多則反損血氣。血氣損則又賴飲食以滋補。是二者更造罪也。若欲省口腹。必先節婬慾。若能節婬慾。即可省口腹。此乃安身延年之道。

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遍照十方。

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遍照十方。水清而淨。則月現全體。月非趨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
龍舒淨土文卷第二-淨土總要七

如何念佛不間斷

王仲回問楊杰居士如何念佛不間斷?楊答:相信不疑即是不間斷

北宋哲宗元祐年間(西元1086–1093年),官至兩浙『提點刑獄』時往生。臨終時說偈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在此之前有一位參軍叫王仲回,與楊傑是同一故鄉的人,曾經追隨楊傑受持念佛法門,他問到:「念佛如何能夠不間斷。」楊傑回答說:「一信之後,更不再疑惑,即是心不間斷。」王仲回聽了之後踴躍歡喜。第二年,楊傑駐守在丹陽一帶,有一天晚上,夢見王仲回跟他說:「過去承蒙您以淨土法門來導引我,我今天已經往生了,特別前來致謝。」然後一再地禮拜而出。

 楊傑後來收到王仲回兒子寄來的訃文,說王仲回事先預知往生的日期,到處去告別親友,然後安然往生。楊傑往生之後,當時荊王的夫人,夢見雲遊西方淨土,見到一個人坐在蓮華之上,其衣服隨風飄揚,並以寶冠瓔珞莊嚴其身。於是問他是何人,回答說是楊傑。(東都事略。樂邦文類)

2019/2/10

安定社會靠教育,出離生死憑念佛——二O一九年農曆春節談話

安定社會靠教育,出離生死憑念佛——二O一九年農曆春節談話 上淨下空老和尚講述

團結宗教、復興傳統文化,是利益全人類的大事,機會遇到了,要能認識、掌握住,盡心盡力去做;如果沒有緣分,絕對不攀緣。我們念佛同修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什麼是人生第一樁大事?念佛往生才是第一大事。要知道,今生能遇到佛法、能得人身、能相信淨土法門,太難太難了!佛告訴我們,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繼續搞六道輪迴,不知道要多少劫才能再遇到佛法。現在災難這麼多,真明白了,遭遇災難也不怕;不但不害怕,還生歡喜心,為什麼?往生的機會到了,這時候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我們。

2019/2/9

大安法师:追溯五十三尊古佛,对我们有甚深的启示

追溯五十三尊古佛,对我们有甚深的启示。第一个启示,锭光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又叫燃灯佛,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就是在娑婆世界,上述这些古佛都是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最后一尊是世自在王佛。第一尊锭光佛是释迦佛的授记师,最后一尊是世自在王佛是阿弥陀佛的亲教师。这里给出了微妙的因缘关系,这里讲述的是我们娑婆世界在无量无数劫以前所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也就是谈历史,不是谈神话,不是虚构。世自在王佛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他座下的大国王也是在娑婆世界作大国王的。法藏菩萨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发的四十八大愿的。为什么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分?这个说法从哪来?就是根据这段经文来的。最有因缘,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发愿,在我们这个世间积功累德。于是这桩历史我们了解之后,我们就觉得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因缘最深。而且从华藏世界香水海来看,华藏世界二十重世界,每一重世界都有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的刹土,我们跟极乐世界同在第十三层,而且我们的隔壁邻居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从时空点来看,从大愿的缘起和阿弥陀佛因地来看,他跟我们的因缘极深,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那么佛为什么能度众生?众生为什么能得度?这其中的难易浅深完全取决于缘,有缘就很容易度,没有缘就很难。韦提希夫人在释迦牟尼佛光台现出他方世界无量无边净土的时候,为什么她特别选择极乐世界作为往生的地方?这就是缘的问题。缘深,一看就很熟悉,就很亲切,她就标心要往生极乐净土。所以我们要看缘要看历史。
                  ----大安法师《龙舒净土文》第六讲(融法恭录)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這個音,在華嚴字母裡面也把它擺在第一,叫作不生之義,空之義,所以翻譯叫無,無也叫空。諸法的妙有都是從空、無裡面顯現出來的,所以這個阿音是非常重要的,有這個無。彌陀是量的意思,你空中生有就有量,跟《周易》裡面講的還比較一致,《周易》的二進位制就是零和一的關系。那麼計算機的原理也是零和一的二進位制顯現出來的,它是神妙莫測的。那麼阿就是這個零,彌陀就是這個一,全稱就是無量。

我們凡夫眾生都是有量,有限量,阿彌陀是無限量,超越時空。無量就是所有的功德都是無量。就好像大海,所有江河百川的水進入大海就等同大海一味。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是把我們有限量的凡夫心量打開,讓我們如來藏的性德顯現一切無量,神通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辯才無量,說法無量,相好無量,一切顯現無量。但所有無量當中有兩個核心的功德,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所有一切無量功德都是從無量光壽裡面顯現出來,無量光壽就是我們自性的佛性,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相,就是我們當下一念的心體。所以對阿彌陀這三個字的內涵我們要了解,既然是實相是佛性,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我們的自性,一聲佛號一聲心,念佛就是念心。我們的心安立在彌陀名號當中,就等於安立在實相當中,安立在法性當中。
【大安法師《龍舒淨土文》】

2019/2/3

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

靈峰宗論導讀

  • 靈峰宗論總目錄
  • 思維「苦諦」重要!
  • 正見、發心與願力
  • 圓頓:阿彌陀佛即我心,我心即阿彌陀佛(非權教之僅認我為業障凡夫,通身靠倒而已)
  • 教與觀:教=>佛陀教法,解門。;觀=>行門
    • 「教觀譬膏火。終始相需」=>最重要!教觀如膏火,膏油生火,火融膏油,輾轉增勝。終=>成佛;始=>發心
    • 先修空觀。不先修空觀,無法開拓心量,只注意現世安樂,無法解脫自我的思考障礙。能破煩惱障,不會隨暫時因緣的成敗得失而浮動
  • 發心與正見為修行根本=>止觀與持戒才有依據(知為何而戰)。持戒幫助止觀,止觀幫助持戒。
  • 四念處(念:能觀;處:所觀境):-身受心法
    • 對治思惑:愛取煩惱-身不淨(所受)、受是苦(能受)
    • 對治見惑:我見顛倒-心無常(能執我)、法無我(所執法)
  • 布袋和尚的〈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 以平日的正念,達成臨終的正念:逆境的重要
  • 稱性(依止清淨心)起修(慚愧覺悟修省三心)=>全修(三心增上)在性(清淨心)
  • 不能頓盡者。塵緣之累。不可暫忘者。出世之心。待無累而修行。何如藉修行而脫累。且塵勞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礲情性。每見人宂中偷閒。吟詩習字。作種種清課。豈不能偷閒玩大乘。息心學定慧邪。彼於詩字得少幻味。未嘗於大乘定慧得真法味也。然縱不得味。亦為無上菩提而作種子。且幼時詩字。亦向不得味中來。安知佛法漸熏習。不於現身得受用邪。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詩字。吾見右軍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見散亂豓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