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正好念佛 VS 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蓮池大師正好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 淨土群疑論】

群疑論云,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
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
三者,或偏風失語,不能稱佛。
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
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
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
七者,臨終惡友壞彼信心。
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
九者,軍陣鬥戰,奄忽而亡。
十者,忽墜高巖,傷壞性命。

如此等十種之事,皆是尋常耳聞眼見,不論僧俗男女,人皆有之。或宿業所招,現業所感。忽爾現前,不容迴避。你又不是神通聖人,有宿命通,能知臨終有業無業,又不是有他心天眼,能知臨終好死惡死。如上十種惡緣,忽然遭著一種,便休了也。便做手腳不得了也。便有知識活佛圍繞,救你不得了也。便須隨業受報,向三途八難中受苦受罪。到那時要聞佛名,不聞了也。直饒你無此惡緣,只是好病而死。亦未免風刀解體,四大分離,如生龜脫筒,螃蟹落湯。痛苦逼迫,怕怖慞惶,念佛不得了也。便饒你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怖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又兼家私未明,後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念佛不得了也。便饒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念佛不得了也。便饒你未病以前,只是年紀老大,衰相現前。困頓龍鍾,悉歎憂惱。只向箇衰老身上左安右排,念佛不得了也。便饒你未老以前,正是少壯之日,正好念佛之時。稍或狂心未歇,俗務相關。東攀西緣,雜思亂想,業識茫茫,念佛不得了也。更饒你清閒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遭些子境界現前,一箇主人,隨他顛倒,念佛不得了也。你看他老病之時,少壯清閒之日。稍有一事挂心,早是念佛不得。況待臨終時哉何況你更道且做世間事業,你真癡人,說此癡話。

蔣十八妻


蔣十八妻者。海鹽人。中歲與其夫合志修行。斷除愛欲。日誦大乘經。歷四十餘年。一日。各洗漱更衣。炷香唱佛名。並書一頌而逝。 


蔣頌曰。這個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歸其根。諸幻既滅。灰飛煙絕。如空中風。猶碧天月。既無障礙。又能皎潔。一切永斷。無有言說。四十年來。脫離嗜欲。惟闡大乘。朝誦暮讀。今朝撒手西歸。自有現成果足。 


其妻頌曰。看過蓮經萬四千。平生香火有因緣。西方自是吾歸路。風月同乘般若船。(閑窗括異志)

2015/12/24

徑中徑又徑征義譯註

淮陽曉山和尚的《修念佛箴》說:示汝諸有情,可以整心趣。棄卻貪、嗔、癡,大家秉智慧。冷眼挂眉間,看破紅塵事。積金玉如山,難買三寸氣。眷屬與恩親,暫如傀儡戲。生前一聚首,死後誰能替。終有散場時,有甚風流緻。靜裏細思量,一場無滋味,何不早休心,念佛修三昧。

優昙大師又說,今天的人皈依佛法,或者是因爲病苦而發心,或者是爲了報答親恩而舉念,或者是爲了求得保佑家庭平安,或者因爲懼怕罪報而持齋。這些人雖然具有信心,但卻沒有行願。極少有能爲自己的生死大事而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的,這與經中的本意不相符合。修行弟子,應當一念回光返照自心,修習出世間法,願離娑婆世界,而求生淨土。正如一個人久居他鄉,思念回歸故裏一樣。求生淨土,在于願力堅強。《華嚴經》雲:是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惟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本來是爲了了脫生死。蓮池大師常寫生死事大四個字,置于案頭自策。在臨命終時,大師對弟子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

徑中徑又徑征義譯註)

2015/12/20

黃念祖老居士:談妄念

我們現在是妄念相繼,前一個妄念,後頭又跟著一個妄念,後頭跟著馬上又來一個妄念,所以有時間。時間就是由於妄念產生出來的。剛才那個妄念過去了,這就是過去時;你現在正在這個妄念,就是現在;底下馬上有個妄念要來,那就是未來,所以過、現、未這三際,都是由於妄念,沒有妄念什麼叫三際?所以像這樣一個道理,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時間是人的錯覺。你有妄念就有了時間,還不是由妄念所產生的?這個妄念跟錯覺你說差多少?妄跟錯,都是錯、都是妄,用字不一樣。它那個字,我們是從它的英文裡頭翻譯過來的,當時把它翻成錯覺了。有人通佛法,就給它翻成妄覺,愛因斯坦不會反對。所以字雖然沒有用同一個字,意思是同一個意思。所以產生時間,你這就超時間,時間、空間、物質都是些錯覺,都由於妄念。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第26集)

2015/12/19

“純想即飛,純情即墮” —— 南懷瑾

《大佛頂首楞嚴經》裡面關於三界成因的其中一段。以情想來劃分,純想即飛,即生天道,純情即墮,即往下墜。為什麼呢,“想”是陽氣,故偏輕往上升,“情”是陰氣,故偏重往下墮,純情無想,墮阿鼻地獄,九情一想,墮無間地獄,八情二想,墮各大小地獄,七情三想,墮餓鬼道,六情四想,墮落畜生道,五情五想則生人道看看自己是情多還是想多,就知道自己在造什麼樣的因。想是觀想,如果觀想念佛,修淨土法門,則可以往生淨土。貪嗔癡都是情。

佛說:“一切眾生,自性本體,本來實在都是清淨的真如。因為妄心動生知見,才發生有虛妄習氣的作用。因此就分成有內分外分的現象。

所謂外分:就是眾生的分外之事。因為追求一切外物與外務,發生虛妄的想念。想念累積不休,就能夠產生勝氣(猶如現代物理學所說的原子電子的放射作用)。所以眾生們,心裡嚴守清淨的戒律,全身都會輕安清快。心裡信仰堅定,專一信仰某一形而上的一尊,或咒印,就會顧盼自豪,有毅然出眾的氣概。心裡要想生天,夢裡就覺得自己在飛升遠舉。心裡存念佛國,聖境就會突然出現。一心事奉善知識,就會自輕其身體與生命。一切想念的心理,雖然不同,但是妄想的功能,卻同是輕清上升的(所以現代心理學認為思想是腦神經的波動作用)。想念繼續不止,向上飛動不下沉,自然有超越的知覺發生,所以叫做外分。

所謂內分:就是眾生的分內之事。由於愛染一切,發生妄有的情意。情意累積不休,能夠產生內在的愛水。 (猶如現代醫學所說的內分泌作用)。所以眾生們,心裡憶想珍饈妙味,就會流出口水。心裡憶想某一個人,或憐或恨,就會眼淚盈眶。如果貪戀追求財富,心裡就發生一種愛涎,久久使身體光潤。心裡堅想淫欲,男女二根,自然流出液體。愛的心理,雖然有各種差別,卻同是業力之流,連綿不斷所致。心中之結,同樣地無法開解。內在被愛水潤濕,始終不能昇華。愈陷愈深,自然從此墮落,這就叫做內分。

內置圖片 1

2015/12/13

沙遊觀

沙遊觀:小孩在海邊沙灘上玩沙,築沙堡、房子等建築物,玩得不亦樂乎。但沙堡終究是沙子堆積而成,風一吹就壞了,海水一沖也沒了,何來的真實?有的小孩,因為堆積的作品被毀壞而哭鬧不已,不就像世人一樣,誤假當真嗎?
(圖片來源:Remember me sand sculpture Free Photos)

悟梵法師懺悔念佛往生實報莊嚴土


悟梵法師前為淨空老和尚的侍者(秘書),在大學二年級時放下學業出家修行。僧臘二十二春,戒臘二十一夏,度生法業,功圓果滿,於澳洲當地時間十一月九日下午二點四十九分安詳往生,得世四十有二齡。
悟梵法師出偈頌度有情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悟梵法師在台灣示現,出偈:「我是梵師去西方,相好相壞又何妨。佛說佛法重實質,何必要著那個相。」悟梵法師名號妙覺菩薩。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
師父與嘉賓十多人談話時,悟梵法師通過一位老師講述一首偈:「感恩諸位大菩薩,助我升品登蓮華。來日方長不久遠,歡迎各位回家鄉。


悟梵法师习讲 【认识佛教】2008年报恩佛学讲座


2015/12/12

淨空法師:佛法最高明地方就是「自責」

佛法最高明地方就是自責,不責備別人,真正是古人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從這上解決問題,從這上成佛、成菩薩,成無上道;如果把責任推到外面,是永遠不能成就。所以他完全去內證,肯定沒有一個人有過錯。毀謗我的人有沒有過錯?沒有。陷害我的人有沒有過錯?沒有。他做的那是他違背了自性,他在造罪業,他要感受報應。起心動念都在造作,《地藏經》上說得好,「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講閻浮提眾生。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