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8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

  • 心為業主:心理素質決定一切,法門則無高下
    • 想久成思=>想是妄想
    • 思是願望=>最好的思心所是菩提心(美好想像與堅定的願望)
    • 善心=>提昇到菩提心
  • 菩提心層次:
    • 出離心:二乘
    • 自覺覺他:菩薩種子(菩提心)
    • 普與眾生,同登極樂:無上菩提(空正見)

  • 五陰菩提心修學述要20101231.pdf(02)菩提心修學述要
    • (外境)(凡夫-苦樂夾雜;聖人-安樂解脫)
      • 色:獨貧殘必有一,因過去善惡夾雜,惡業必須有出口
        • 若住色蘊:心造動不安,因色變化快,業力所現,心隨境轉
        • 若住色蘊:生死業強(楞嚴經),走不出妄想
    • (內心)
      • (凡夫-虛妄想像;聖人-智慧觀照)
        • 受:感受是業力所變,外境只是助緣(受無法改變,但可用智慧觀照化解)
        • 想:設名言(想可改變)
      • (凡夫-我法二執;聖人-菩提心)
        • 行:想須與行結合.行乃思心所
        • 識:阿賴耶
  • 安住菩提心:生命無好壞,順逆皆方便
    • 先脫塵:看淡世事
    • 再脫根:放棄心中感受(也會牽動生死業力)
    • 只有願望與空正見(活在行、識)
  • 五陰操作:
    • 外而內=>攀緣心
    • 內而外=>願望,正念真如

  • 如何發心
    • 發出離心-念佛不發菩提心=>三世怨.
    • 發菩提心
      • 總相-兩者具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 別相
        • (事相)七重因果法觀修:知母(眾生皆我母)→念恩→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最重要-願力,一時善心與堅定願力的差別)→菩提心
        • (道理)自他交換:=>學吃虧
          • 大家都想離苦得樂
          • 愛護自己轉成愛別人
          • 代眾生苦

  • 菩提心退失
    • 約本質:修行不能老是依外在相狀(佛像...)而修(借來的相還是要還)=>需用菩提心才是真實的 (初學例外)
    • 約作用:
      • 瞋恚:菩薩戒對此嚴格,保護菩提心。不能有任何理由瞋恚。=>只能轉念
      • 我慢:不能對善知識(僧寶)
      • 懈怠:不學習經典=>愚癡

  • 增上菩提心
    • 深觀實相:經典,空性...內心相狀越多,物化越嚴重,越難成佛
    • 廣修方便
      • 根本方便:離一切相(空),即一切法(假)
      • 能止方便(定課),發起善根增長方便(定課):即七支供養之定課
        • 1.禮敬諸佛;2.廣修供養(修學皈依):拜佛是要跟佛結緣,來生才能遇到佛法=>每天至少三拜!
        • 3.懺悔業障(淨除罪障);4.隨喜功德(積集資糧):(1)拜八十八佛;(2)小蒙山;(3)持咒
        • 5.請轉法輪(增長智慧);6.請佛住世(成就大悲):(1)誦經;聽經(至少每天三十分鐘)
        • 7.普皆迴向(圓成佛道):
      • 大願平等方便:把所有智慧觀照與定課皆匯歸到大願=>無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 歷事練心
      • 隨緣消舊業
      • 當善知識想
      • 觀一切法空

  • 菩提心的功德
    • 成佛種:遠處:成佛功德;近處:臨終正念
    • 具五德(事相):1.十方佛常守護;2.命終正念;3.生處諸菩薩友;4.戒度悉成就;5.性戒福慧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