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8

如何扩大心量 ─ 学佛快速进步的关键 佟爱国老师精彩开示

  • 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
  • 避開他人的貪嗔癡與是非,找到自己的道,即入道
  • 為何降伏欲望後(去除喜歡之心),感到抑鬱?
    • 壓制欲望,而沒發心,因而抑鬱
    • 以願望代替欲望(願望不會放在心上,不影響喜怒哀樂;念頭與欲望會浮現心上,會有急躁心)
    • 要回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而法喜充滿
  • 關鍵:擴大心量
    • 看一切眾生是佛,生感恩心
    • 一切法從佛的大慈大悲流出,心量大才能體會
    • 心量大即發菩提心:(1)求生極樂;(2)眾生無邊誓願度
    • 大心凡夫:先發假的大心量,遇到境緣再縮小也沒關係。先維護自己的心量,漸漸就懂法了、心量也開了。
    • 不懂的法會突然懂,過不去的煩惱突然就過去了。自然會形成自己的觀照波若。
  • 再上一個台階:把喜歡學佛、了生死變的欲望成願望
    • 若是欲望:一遇到障礙會起煩惱、嗔恨心
    • 若是願力:則會增強願力,知眾生煩惱重。越障礙,願力越強
  • 分辨了義法與方便法

2018/8/4

禪觀與淨土四 往生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概說與補充:#

  • 此篇目的:如何引導佛號導歸淨土。重點在心態改變:減少娑婆念想,增加淨土念想。
  • 前篇的念佛篇是建立與彌陀名號的皈依(所緣境是佛號);在此則是建立與淨土的願力(往生所緣境是淨土)。念佛(緣彌陀)與往生(緣淨土)是兩碼事。
  • 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後,主動權就在眾生心想了。
  • 淨土行人:
    • (1)念佛-建立與佛號的關係,離開佛號就只能受生死,只要堅持念(不能念,要他念),妄想就怕;
    • (2)往生-如何在臨終時讓佛號從資糧種子轉成現行(比念佛困難!)-業力沈澱、思想轉變、真如安住
  • 一心三觀(問答)
    • 空觀:處理妄想與過去
    • 假觀:念想極樂
    • 中觀:安住真如
  • 平時的念佛與臨終念佛不同:
    • 平時念佛是為離苦得樂的念想
    • 臨終念佛是為往生淨土(生命轉變)=>欣求極樂的念想=>只能借相(經典文字相)修心(轉成心中影像)
  • 一定要把心靜下來才能修觀=>借相修心
  • 初學先假想觀,依照文字安住=>成就後為真實觀,則為隨心
  • 臨終若回首往事,就是刺激第八識,啟動業力..若平常打娑婆想,即與娑婆的生死感應道交=>應讓業力沈澱
    • 回入娑婆時再來處理業力:有恩報恩,有怨報怨,自在隨意,順逆皆方便

禪觀與淨土(三) 念佛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念佛篇-善導的信仰(皈依)+藕溢的智慧觀照=>往生思想#

  • 法脈
    • 印度:難行道與易行道
      • 籠樹菩薩判淨土宗(佛滅後一百年)
      • 易行道:早期無往生概念,念佛為助行,以破障為主。把佛陀的功德透過憶念轉化成自己的。
    • 中國:聖道門與淨土門
      • 演變:
        • 天親菩薩最先提出往生概念(佛滅後九百年)
        • 唐朝道綽大師再判為聖道與淨土門
        • 印光大師:他力門(念佛消業障,增福慧)與果地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集眾生心,投大覺海=>有急迫感,背水一戰,必須往生淨土
      • 聖道門:娑婆世界成就
      • 淨土門:極樂世界成就(原因-末法1.善根退化;2.刺激太大)
  • 不要主宰業果:善導=>用怖畏心不敢主宰;藕益=>本來沒有,沒必要主宰

禪觀與淨土(二) 觀照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觀照篇}#

  • 處理三個問題:業力、思想、執著
  • 臨終的外患:業力;內憂:顛倒妄想

禪觀與淨土(一) 基礎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禪觀與淨土 一、基礎篇

{基礎篇}#

  • 目的:加強內在三種善根的願力,降低四種外在產生業力的過失
  • 目的:降低對娑婆的順從,增加對極樂的順從
  • 剷除妄想的根;生出菩提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