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4

禪觀與淨土(二) 觀照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觀照篇}#

  • 處理三個問題:業力、思想、執著
  • 臨終的外患:業力;內憂:顛倒妄想

安樂道:調整業力。臨終安樂道要現前。-處理外患:業力#

  •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為有相,性空為無相)
    • 因:心中思想...智慧為解脫門
    • 緣:善惡業力...福德為安樂本
  • 臨終時:因(正念現行)與緣(善業現行)都要有才能一心歸命,憶佛念佛才有意義。
    • 平時修行如何調整思想與業力,讓臨終因緣具足。
  • 過去的業力:(參唯識圖表-八識於造作業力與受用果報的關係)
    • 第八識(異熟):
      • 儲存業力:精準保留過去動作所造的業
      • 變現果報:把業力變現為果報=>臨終要阻止業力變現成果報=>必須設法降低業力得果報
    • 前六識(了別):六根取得業力變現的果報外境,交給第六識想像分別而創造思想
    • 第七識(思量):業力+妄想(第六識)=>透過第七識的自我概念(我執)啟動輪迴
      • 看清真相,把執著破了,業力與妄想就無法成事
  • 別明業果:
    • 業果形成:「瑜伽師地論」十惡之業果形成須五相之條件具足才成立
      • 事:有所緣境(對象)
      • 意樂:有動機=>關鍵!
        • 決定(1)業的強弱;(2)業的方向(相續的動力)
        • 心為業主..心如馬,業如車....懺悔是對心,非對業果
      • 煩惱:有煩惱活動
      • 加行:有身口的行為,自作或他作
      • 究竟:須圓滿
    • 業果相續
      • 種子與現行(「成唯識論」):(1)種子:潛伏的能量,尚未表現出來;(2)現行:表現在生口意三業的活動
        • 種子自我蔓延增生
        • 種子與現行相互薰習時,就是輪迴的業力了!(1)未成熟時可改;(2)成熟時就認命了
        • 種子六義:1,2,3=>形成;4,5,6=>結果
          • 1剎那滅:有生滅的造作,產生善惡而形成種子
          • 2果俱有:會起現行(種子起現行,現行薰種子)
          • 3恆隨轉:種子與現行相互作用,輾轉相續
            • 外而內(受外境刺激)的業不強,由內而外(強大意樂或願力)的業才強
            • 善業由願力引導;罪業由執著引導
            • 增上慚愧
          • 4性決定:決定善惡的功能(善惡種子不能互變);種子只能沈澱不產生果報,不能轉變。
          • 5待眾緣:業力有果報,須有成熟因緣
          • 6引自果:得果報是個別得。業力得果報,不能互相抵銷。ex:愛布施又愛嫌=>富有,但醜陋
        • 種子作用:(1)已成熟:引生果報;(2)未成熟:生起現行
    • 業果轉變
      • 增長與不增長業
        • 增長業:定得果報。1.明確;2.相續
        • 不增長業:不定得果報。有十種不增長業,其餘為增長業.:
          • 不重要:1.夢中;2.無知-外力干擾;3.非故意;4.不利不數:心不猛利,非數數現行;5.狂亂;6.失念;7.非樂意:被強迫;8.自性無記(非善惡);
          • 重要:9.悔所損業;10.對治所作業
      • 折損業力-處理增長惡業方法:
        • 1.事修-如法懺悔以除果報:(1)責心懺(煩惱一動即訶責);(2)作法懺(找人或佛菩薩);(3)取相懺(重要,能懺過去,破相續;且產生善根,如八十八佛);(對待過去)
        • 2.理觀-生起對治以斷相續:(1)發願(面對外來);(2)持戒;(3)修止觀-思維業果與空性

解脫道:臨終解脫道要現前。-處理內憂:顛倒妄想(財色名)#

  • 總標
    • 淨土宗會面臨的顛倒妄想:(1)貪戀娑婆(此篇重點);(2)不樂淨土(念佛與淨土篇)
    • 貪戀娑婆的顛倒妄想:對過去快樂影像過度的妄想,導致有所住(第七識執著)=>被妄想欺騙
    • 娑婆(生死輪迴)的真相:看清真相才能放下顛倒妄想
      • 真相1.諸行無常:不安穩;
      • 真相2.諸法無我:不能主宰
    • 輪迴的結果:1.周而復始(三世怨..樂=>苦=>樂=>苦...);2.輾轉相續(沒有結束);3.毫無意義(得不到增上,白受苦)
      • 輪迴中能夠遠離災難,就是最好的狀況了(獅子與白鶴的比喻):不應對輪迴有任何期待,應求生淨土,涅槃寂靜
      • 修行者在輪回中平安,就是輪迴最好的賞賜與報答,不要追求快樂!
  • 別明
    • 輪迴真相:
      • 十二因緣:
        • 過去
          • (惑)無明:過去的煩惱。堅固執著的顛倒妄想。
          • (業)行:行即造作。依無明發動身口意三業
        • 現在
          • (苦)-業力釋放而已,只有苦樂,無好壞
            • 識:指第八識。妄想+業力而生
            • 明色:明為精神;色是物質。妄想成思想,業力成色法。六根未成。無法感受外在,只能內受。善業=>花園;惡業=>陰暗。
            • 六入:六入即六根。能入於六塵而享受之。
            • 觸:出身剎那。接觸外境。接觸日月之際,會啟動業力與性格。福報已定。
            • 受:領衲之情緒作用。苦樂捨受。(沒有思考)
          • (惑)-開始啟動輪迴(好壞開始)
            • 愛:內心活動..(1)於境取像)-由受而來-把外在相狀,透過自己想像,轉成心中的相狀;(2)施設名言,開始對立思考
            • 取:向外的行動力..第六識與第七執著結合=>顛倒妄想=>開始造業..(1)造新業;(2)激發前生同類業力
          • (業)
            • 有:(來生力量已開始)活動熾盛業力,即增長業。因愛取結合,發動身口意造業
        • 未來
          • (苦)
            • 生:未來受生。可能因:(1)今生業力;(2)潛在的愛取而產生業力(可能觸發過去的業力)
              • 妄想非問題(很想,但沒行動),但妄想+執著(取,一定要有行動)即會觸發潛在的業力...此即人生的漏洞
            • 老死:受生後必經老病死
    • 對治方法(對治人生的漏洞)--四念處
      • 對治愛取(執著快樂-色身與感受)
        • 觀身不淨:身有廣義的物質;狹義的色身
          • 不能用對立或斷滅的對治,須回歸一念心性..站在本來沒有色身的角度來對治(中道)
          • 不淨觀:
          • 身見
        • 觀受是苦:精神面。
          • 業力招感苦樂受
          • 娑婆的快樂是有代價的
      • 對治我見(執著主宰性-心與法的主宰)
        • 觀心無常:(約內心-放棄心中對妄想的主宰)
          • 受外境刺激產生的相狀不要去主宰,因其受業力控制.(若為如理思維產生的相狀,可以去主宰)
          • 外境刺激所產生的妄想是毫無意義的
          • 不是說不要打妄想,而是不要去主宰他,讓他來,讓他去。一主宰,就產生輪迴力量。
        • 觀法無我:(約外境-對心外的外境之人事因緣的主宰)
          • 皆緣起性空
          • 福報越大,主宰性越強!想買什麼都可以,以為自己有主宰性,卻不知是因善業力主宰所致。
          • 小乘是完全放棄的斷滅,也不對!
          • 不要主宰結果,但過程要盡力(放棄主宰,但不能放棄責任與義務)
  • 總結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只要是借來的相狀就不要碰,都是地雷
      • 光明是跟太陽借來的,太陽走了,也沒了;動態是跟風借來的,風停了,也沒了。
      • 分辨內心相狀哪些是借來的,哪些是可主宰。1.要還;2.有過失
      • 但佛號是可主宰與貪愛的,可以安住

菩提道:往生心+成佛心結合。#

  • 總說
    • 安住真如,離相清淨
      • 破除名言所安立的相狀
      • 遠離依他起的相狀
    • 一切法平等:前面懺悔(善vs惡)與調伏(清淨vs雜染)都是對立的,但在此是平等的
      • 云何應住?不能住相修心,善念對治惡念是對的,但不能住在善念。須住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對治
    • 中道(空有平衡):空性真如與緣起菩提願之平衡。無相無不相。必須有空正見,才能發菩提心。有相狀(就有分別),就不能發起菩提心
  • 別明
    • 破除虛妄(指內心)
      • 無分別智:破除心中名言安立的相狀,保持業力所現的相狀。
        • 依他起性:他指依業力因緣所變現之相狀=>保留。ex:喝咖啡感受好-是因為善業力強,而成美好相狀。第六意識的第一念為依他起性,由業力顯現,沒有錯!
        • 徧計所執:由妄想名言所安立的相狀=>要清除。ex:喝咖啡第一念後,第二念覺得好喝,安立名言...(好的講成不好的,不好的講成好的=>都要丟棄)
      • 解脫道破愛取,是在受=>想=>行..堅固執著的「取」時才破除。出了事才處理。
      • 大乘菩提道是在「想」蘊就破!只能有第一念的想蘊。一切法「如」,即「當下」!都攝六根。還沒出事就先處理。
        • 訓練自己:徧計本空,看到事情少發表意見,要用佛法來觀照與詮釋...
        • 妄想多,就業障重。因為妄想多容易執著,已經為第七識鋪路。先收攝第六意識。不要等到第七識執著了再對治。
      • 唯識學的三種相狀:
        • 唯識所現(第一念):業力變現,不能改變,須承當。若痛苦,須懺悔。
        • 唯識所變(第二念):開始用名言改變=>大乘不准在此有變..都攝六根是收攝第二念。
          • 習慣打第二念的妄想,容易觸動業力。
          • 潤生無明(睡眠中的業力):第六識打妄想,啟動第七識,帶動第八識的業力
          • 必須與阿賴耶識切割
        • 唯識所住:開始執著相狀,被牽動=>小乘才開始對治次愛取
    • 開顯真實
      • 真妄不二:連第一念都要離開..在此看業力的相狀與真如本體的關係
        •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業力成熟即現相;業力釋放完,相狀即消失=>依他起的因緣相,無不相...但與真如是一體
      • 觀相元妄:解釋何為生滅?吾等身心的五陰、六入、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業力)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 觀性元真:相狀的本體為何?本來面目是「無所得」!=>臨終透過懺悔與調伏後剩餘的業力與妄想需用「無所得」心安住才能走過
        • 無所得:
          • 何處來?我不是從前生(創造)而來!是從前生的業力而來,非前生的本質而來..生命是無中生有,因緣和合而生,沒有開始。
          • 何處去?沒有結果!前個夢的珍寶,無法帶到下一個夢花用..只是過程,沒有結果。只有業力釋放時的假相
        • 總結:開顯真實:離一切相->攝用歸體;即一切法->依體起用
        • 附註:如何把安住與懺悔業障、調伏愛取做結合?=>稱性起修,廣修方便
          • 1.行根本方便: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1)觀一切法自性無生,離妄見,不住生死;(2)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大悲,修福德,化眾生。=>回到生命原點,清除複雜的相狀
          • 2.能止方便:以懺悔斷惡法...因為要隨順法性才要懺悔(因為本來沒過失才懺悔,而非只為了懺除罪惡而已)
          • 3.增長方便:修善包括積集福德與智慧(大乘善根。
          • 4.大願平等方便:度化眾生
    • 功德超勝
      • 迷故成障:眾生為何煩惱?為何造業?=>原因沒安住本性。背覺合塵,活在因緣假相。
      • 悟則功超:滅塵合覺。
  • 總結:
    • 依事修淨罪集資: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人天乘
    • 依理觀破妄顯真:自性無邊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大乘菩提道
  • 補充
    • 煩惱與業力一定要有相狀當橋樑才能找到你(因其本質為生滅因緣相)。若拒絕相狀(安住真如),它們就無法與我們感應道交。
    • 懺悔一百年,所消業障如爪中土,未消如大地土=>須安住真如才能吸收
    • 內順真如(與外業力隔絕,才能真正厭離娑婆),外順彌陀
    • 臨終時只要回憶前塵往事,就很難往生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