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2019/12/29
2019/12/28
廣欽老和尚:人無老少,普勸念佛
師常勸人念佛,每有輕慢者,師常懇切慈悲勸勉:「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又說:「你們看,螟蛉無子,每次揀選小蟲,放入黃土塊中,天天對小蟲嗡嗡價響,你們知道,牠在說個什麼?牠在與小蟲說: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這樣把別人的小蟲,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塊壘亦成螟蛉。我們念佛修行,當學螟蛉,專心一意,超凡入聖。每天摒絕根塵侵襲,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後功大成熟,當來必定成佛!」「念佛如有散亂心,怎麼辦?」答:「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對了!」問:「老法師,你看帶業可以往生嗎?」答:「帶業不能往生,古德所言『帶業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你有願心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若業力大於念力,那還是不能往生,但若念佛力大於業力,就能往生。」總說一句,人無老少,師總是勸人念佛。師已入古稀之年,為度眾生,極力支撐,明眼人士豈可錯過!
2019/12/22
黃念祖:往生的關鍵在這裡,念佛人一定要清楚!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係,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阿彌陀經》的宗要。
黃念祖老居士:念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念自聽
居士敬問:念佛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黃念祖老居士:就是用耳朵聽,念佛最好的法門就是自念自聽。你不要去管著它或者念得好不好,自己來監視,都是多事!
居士敬問:要念低聲,還是不要念出聲?
黃念祖老居士:隨便。
居士敬問:自念自聽也可以聽?
黃念祖老居士:隨便,默念一樣聽得見。因此你的心就攝住了,你完全念這一句你聽到了,你這句是真念了。念的時候你自己都聽不到,那這句就是不算數。每一句功德都不可思議,重要是念就對了。
居士敬問:有妄念是馬上把它打掉,還是不管它,讓它繼續?
黃念祖老居士:你不要去治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兩”,你“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你就聽你這個念佛就完了。不要去驅這個妄想,壓這個妄想,你就好好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念自聽、自念自聽...。妄想很多時,聲音可以放大一點,可以大聲一點。
居士敬問:心裡有時緊張的時候,還是繼續念下去?有時候有些事想到還沒有做,就是沒有辦法馬上做,心裡有點擔心,在擔心的情況之下要念佛嗎?還是...?
黃念祖老居士:什麼情形之下都不管,只要你能念就是好。還覺得“我這個衣服不乾淨了,或者必須換到什麼地方念”,都不幹事,你只要是念,念就最清淨。
今人輒論六度萬行,而於破執法門,曾不究心,求出輪迴,不亦難乎!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說:「今人輒論六度萬行,而於破執法門,曾不究心,求出輪迴,不亦難乎!」末法時代的眾生,剛發菩提心就去修習善法---「輒論六度萬行」;對於心中的破執,從來不下工夫,這樣「求出輪迴,不亦難乎!」這是說: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持戒,靠著信心來持戒,內心當中對於執相應染、不斷相應染、分別智相應染,我執法執、有所住的心沒有消滅,那這個持戒僅僅是一種善法,能讓我們產生善業,得到安樂的果報而已,內心的煩惱依舊存在,一旦跟安樂果報接觸,就容易造惡業。
因此,在持戒的基礎下,應該修「無住」,這對臨命終非常重要!如果平常對於五蘊,有很堅固的執取,臨命終時雖然念佛,也會構成障礙。所以憨山大師說:我們對五蘊的執取是熟境界,對佛號的憶念是生疏的境界,結果是強者先牽。所以我、法二空的觀照,不是等到臨命終才學習的。平常靜坐的時候,就要經常用功觀照,對於五蘊的執取,每天鬆脫一點、鬆脫一點…慢慢就能夠不隨妄想流轉,等到臨命終時,對於佛號的歸依力量就會很強。所以剛開始應該先「破執」,這是第一點...
(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
因此,在持戒的基礎下,應該修「無住」,這對臨命終非常重要!如果平常對於五蘊,有很堅固的執取,臨命終時雖然念佛,也會構成障礙。所以憨山大師說:我們對五蘊的執取是熟境界,對佛號的憶念是生疏的境界,結果是強者先牽。所以我、法二空的觀照,不是等到臨命終才學習的。平常靜坐的時候,就要經常用功觀照,對於五蘊的執取,每天鬆脫一點、鬆脫一點…慢慢就能夠不隨妄想流轉,等到臨命終時,對於佛號的歸依力量就會很強。所以剛開始應該先「破執」,這是第一點...
(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
2019/12/19
【轉貼】重點不在那些人事物的紛擾,而是你多久可以恢復平靜
有菩薩問:「您在法鼓山義工服務了30幾年, 有沒有遇到挫折跟煩惱?」
弘慶菩薩微笑回答:「當然有呀,直到上週都還有呢!不過, 重點不在那些人事物的紛擾,而是你多久可以恢復平靜, 重新站起來!」
回想當初入慈悲門學佛的機緣, 在老農禪寺大殿外聽到菩薩們專注的誦念佛號時, 突然一個念頭升起:「你們這樣唸,佛菩薩真的有聽到嗎?」
一位法師經過他身邊回答他:「佛菩薩有沒有聽到不知道, 但是你聽到啦!」
因著這個機緣,促使他積極的想找尋自己生命的答案, 也因此踏上了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法鼓山義工之路。
弘慶菩薩分享一路走來,深刻體會到修行在紅塵這句話, 佛法是用來實踐的。聖嚴師父曾在關懷義工菩薩時開示:「 法鼓山就像一棵大樹,悅眾菩薩都是這棵大樹的樹根, 我們在享受大樹庇蔭的同時,也在接受佛法的滋養,大家共同學習, 彼此成就。」
弘慶菩薩建議大家,當遇到不如意﹑挫折或起煩惱時, 記得要時時回想當初支持自己來的行動源頭。 並分享不斷支持他繼續在三寶中服務的三個原因:
1. 佛法帶給我生活上的幫助
2. 法鼓山理念精神帶給我的啟示
3. 師父的言教身教帶給我的感動
當別人踩你的時候,記得不要回嘴,想想聖嚴師父說的:「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 批評之中藏金玉。」
搜尋結果
網頁搜尋結果
轉貼自:心靈電子報 - 法鼓文化
2019/12/15
2019/12/13
佛陀教育電子報 第827期:「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
竹窗隨筆 蓮池大師
遊名山不願西方
遊五臺山的人聲稱五臺有文殊菩薩在, 遊峨嵋山的人認定峨嵋有普賢菩薩在,遊普陀山的人深信 有觀世音菩薩在;唯獨沒聽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在呢? 為何不這麼說:遊三大名山朝禮三大菩薩只是仰慕其名聲; 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 何不到極樂世界親受阿彌陀佛智慧福德之光的薰陶, 豈不更為殊勝呢?再者,也沒聽人說, 跋涉三山需要經年累月才能抵達;不如信心念佛, 一彈指頃即可往生西方 呢?這實在是令人感歎啊!
..........
遊五臺者曰文殊在,遊峨嵋者曰普賢在,遊普陀者曰觀世音在; 獨不曰西方極樂世界有彌陀在乎?又不曰三大士者徒仰嘉名; 阿彌陀佛見在說法,親炙休光之為 愈乎?又不曰跋涉三山,累年月而後到;信心念佛, 一彈指而往生乎?大可歎也。
《竹窗隨筆白話解》 明‧蓮池大師 著/華藏講記組 恭譯
法語開示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 此不遠,不難往生
「佛言不遠者,顯極樂乃唯心淨土,何遠之有?疏指佛頂光中彌陀, 固是,佛不一定彌陀說在光中,如果是光中彌陀,與韋提覿面相見, 佛亦不問知之與不,據 佛意謂,爾前言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此不遠,不難往生,祗要繫念阿彌陀佛, 諦觀彼極樂國土。」諦閑法師重在這 兩句,這兩句解釋非常親切,確實比智者大師說得清楚,說得中肯, 說得好!遠近不是要緊的事情,要緊的事情是怎樣去,決定去, 這個才要緊。諦老根據經意來解 釋,只要繫念阿彌陀佛,「繫念」,根據前面的意思就是信願求生, 求生之心非常的懇切,這就是繫念。求生之心懇切, 我們這個世間自然就淡薄,這個世間不論你 是處人接物、對人對事,你不會去計較,也不會去認真,為什麼? 一心一意想到極樂世界去。想捨離這個世界, 還會跟這個世界有什麼過不去?沒有!這就是所謂萬 緣放下,這是真放下。繫念就是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
諦觀就是憶佛念佛,十六觀把它總括起來說,就這四個字。 憶佛念佛,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這才曉得諦觀是包括了修行的方法。憶念 的範圍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繫念,即思惟,助道也。諦觀, 即觀想,正行也。」持名念佛是屬於正行,它是屬於觀想的範圍, 十六觀範圍之中。所以諸位要 記住,持名不是助念,持名是正念,不是助道的,是正行。「 二俱淨業」,佛給我們講的二種都是淨業,「正助行成, 臨終決定往生,可無疑貳」。正修助修,正助 雙修,臨終決定住生,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
諦觀就是憶佛念佛,十六觀把它總括起來說,就這四個字。
(本文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第一九集)
2019/12/7
淨空老法師談養老院
如何能幫助老人度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什麼原因?晚年生活快樂,不會墮三惡道;晚年天天在生悶氣,心胸不愉快,死的時候多半三惡道去了。你能幫助他晚年很快樂,度過晚年,等於說是把他從三惡道拉出來,再能到人天來,這個功德多大!
2019/12/6
【轉貼】猜猜看,人生有哪五件事是不能替你做的?
https://www.weiwenku.org/d/ 103922783
人生的修行,就是認真過好每一個當下
僧人道謙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明白禪法最深的智慧,達到開悟。這可不是說幾句話,讀幾本書那麼簡單的事。道謙心急,滿腦子除了開悟這件事,什麼事都不想做,任何勸告都聽不進去。
他的老師大慧宗杲想出讓道謙出遠門送信的妙計,讓他體會智慧不遠求,活在當下的喜悅。
中了計的道謙,終於因此而開竅!
中了計的道謙,終於因此而開竅!
2019/12/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