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學習筆記
- 淨空法師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這部註解,我常說至少要念三十遍;聽我講至少要聽三遍,一遍不夠,聽三遍你就懂了;如果不聽,自己看,要看三十遍,你就會相信,你才會真正明瞭。不要認為看個幾遍,我已經看了很多遍,不夠,一定要三十遍。三十遍,你就聞法樂受行,這一句肯定你會做到;沒有三十遍不行,這一句做不到。這一句做到了,下一句就得到了,你決定得生淨土。千萬不要疏忽,千萬不要空過!(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八八集)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 黃念祖老居士法音宣流網
- 黃念祖老居士-淨土資糧(《彌陀要解》)
- 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黃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講於北京居士林
- 《阿彌陀經要解》明智旭(蕅益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 淨界法師
- 黃念祖老居士-淨土資糧(《彌陀要解》)
- 圓瑛法師
- 《阿彌陀經》要解 定弘法師
- 蓮池大師
- 《圓中鈔》明幽溪法師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 觀無量壽佛經講記—道源法師講
- 往生論
- 淨土聖賢錄( 佛陀教育同學會)
- 近代往生隨聞錄
- 念佛警策【電子佛典集成】 | 益西彭措堪布:念佛警策講記
- 雪廬老人講經表解
- 《阿彌陀經要解》 ——淨空法師 主講
卷一收 智旭(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一卷。
卷二收 宋‧遵式《往生淨土懺願儀》一卷,及《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一卷。
卷三收 明‧成時《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一卷,及《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一卷。
卷四收 隋‧智顗《淨土十疑論》一卷。
卷五收 唐‧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卷六收 元‧善遇《淨土或問》一卷。
卷七收 明‧妙協《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卷八收 明‧梵琦《西齋淨土詩》三卷。
卷九收 明‧傳燈《淨土生無生論》一卷及《淨土法語》。
卷十收 明‧袁宏道《西方合論》一卷。 (西方合論筆記)
西方合論 http://tclotus.net/tcbl/99move/read/book/zu_shi/bookedit/10/fd000006.htm
********************************************************************************
這一段的「想」我們再說明一下:
我們一路看來,你要超昇比較高的境界,想是不夠的,要達到純想的時候還加一個「思」,五徧行裡面「觸、作意、受、想、思」。我們常說「思想」,其實這個觀念不對,應該是「想思」,「思」就是一種決定性的造作。比方很多人說,我內心存有善念就好了!我幹麻要受戒呢?不一樣!你沒有受戒,你對於持戒這件事是存在這個「想」,我很想要做善事。但是你受完戒以後,這個就到「思」了,我一定要造善業。
諸位知道「想跟思」有什麽差別?
「思」是一種增上意樂。為什麽我們淨土宗一定要發願!我為什麽要發願呢?「我覺得這很好」就好!「淨土很好」就好!不可以!因為你「很想要往生」這個叫做想;「我一定要往生」這個叫思。這個地方有所不同。
當然這裡就是說,你內心的堅定的力量,這個是成敗的關鍵,那種「堅持」。我們修行人最關鍵就是...每一個人都會修行,但是那個力道有所不同。你看懺公師父對善法的堅持,我們比起來就差一截的,當然這就是善根的問題。那麽這「思」是怎麽來的?為什麽他能夠堅持,而我們就沒辦法堅持呢?智慧淺深有差別,就在那個勝解,對功德法的勝解。
我自己參加佛七,我有這種感覺,你看我們同樣是依止佛號來抗拒煩惱,以一念抵萬念,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同樣大家每一個來打佛七的人都是妄想紛飛的才來打佛七,沒有一個人是寂靜來打佛七,都是在這個妄想打滾了很久,沒辦法了到佛堂去,好!把佛號提起來,欸!有些人一下子就上路了,有些人他念了七天還是老樣子,佛號總是建立不起來。關鍵在哪裡?就是你沒有堅持佛號嘛!堅持佛號,妄想就消失!那個堅持的力量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對生命的勝解,來自於對淨土功德的勝解,那種堅定的理解。
在學習經論的時候,有一個好處就是說:欸!我們看那麽多經典幹什麽呢?
看那麽多經典你平常不覺得有什麽好處,你讀聖賢書你也不覺得有什麽好處,但是你一旦修行的時候,你真妄交攻的時候,你會對正法多那一分的堅持。那一分堅持就是養兵千日平常的聞思來的。所以我們對於這個想,你不能停留在想,你要到思,到那種增上意樂。這個地方等於是把情跟想的差別作一個說明。
(淨界法師-第104.首楞嚴經卷8.佛说七趣:明純雜昇沉,依想超昇,依情墜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