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26

第102.首楞嚴經.卷8.究竟妙覺,成無上道.文殊問經名。

這一段就講到究竟圓滿的妙覺,他的轉依的功德,這轉依的功德其實是有兩層的差別:
  第一層、是從乾慧地到等覺菩薩的階位,這個菩薩稱性起修以後,明白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依止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真如理而生起的三漸次,三漸次其實就是戒定慧。這時到達了乾慧地,就是「六根不偶,欲習初乾」。調伏三界的煩惱,乃至到了等覺菩薩,這時他成就了一個金剛喻定,就是「金剛心中」得到金剛喻定。第二層、這個等覺菩薩的止觀力量特別堅固,像金剛一樣,這時候他又在「金剛心中」又生起一個「乾慧地」,也就是說,我們在斷無明煩惱的時候,是有「如是重重,單複十二」的差別,才能夠窮盡妙覺。

  為什麽叫做「重重單複」,要兩重呢?我們解釋一下:
  第一重、就是從乾慧地,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煖、頂、忍、世第一,到十地、等覺,乃至金剛心。他第一重、是斷無明的正使,就是「無明煩惱的現行」。第二重、他入了金剛心以後,就到了等覺菩薩的後心,入了金剛喻定時後,他還要再從前面再走一趟,他要從金剛心中的乾慧地,金剛心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煖、頂、忍、世第一,到金剛心中的十地、等覺,來斷「無明的習氣種子」。他要經過兩重,這個諸位懂了哦!第一重斷「無明的煩惱」,第二重斷「無明的習氣」。就好像說一個裝了酒的杯子,你把酒倒掉以後,它裡面還有一些氣味,入了金剛心的時候,他要把前面乾慧地的習氣再把它斷掉,所以我們習氣是最後斷的。


  在《唯識學》的觀念也說這個觀念,《唯識學》說:俱生的種子是不能斷的,我們地地都是斷它的現行,只有到最後「金剛道後異熟空」,這時候的種子,在金剛心中突然間頓斷煩惱、所知障兩種的種子,就是這個意思。有兩重,第一重、斷煩惱的現行,第二重、斷煩惱的種子。到這個地方等於是把整個修行的階位講完了!

2020/7/25

第101.首楞嚴經.卷8.明四加行.分證十地及等覺.

事實上圓教的菩薩,他的菩提道的過程主要的是依止兩種根本,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空正見」。

  菩薩剛開始修學佛法的時候,是真為生死而發了菩提心,我們首先思惟我們自己,在生死輪迴的痛苦而發起出離的道心,進一步我們觀察一切的有情也在輪迴當中,而生起救拔的大悲心,由大悲心如理的作意而生起四弘誓願,就形成了所謂的菩提心。但是這個菩提心基本上要「空正見」的加以保護,才能夠增長廣大。

  「空正見」我們從本經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菩薩在運用空觀的時候他是兩個方向的:

2020/7/23

[轉貼]法豐法師用梵音楞嚴咒 驅魔經驗與如何發揮咒力談

法豐法師用梵音楞嚴咒
驅魔經驗與如何發揮咒力談
作者:普敬法師
簡豐祺居士簡介,(今已發心出家,法號“法豐”法師)1950年生于台灣宜蘭縣。中國文化大學畢業,2001年至2006年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教授古梵文咒語,專修禪坐(因禪坐中始知咒語的好處,開始研究咒語)。
簡豐祺居士28歲靜坐,至39歲略有境界,不久即為鬼神魔障所縛,遍訪各地高僧大德及神道諸廟,仍不得解脫,最後才讀誦國語版的楞嚴咒,但覺得“效力不彰”,後始追尋梵文本的楞嚴咒。
1994年至2000年,共持誦《楞嚴咒》約七萬遍以上,可說是越誦越起勁,越有信心,除了在最初幾年以退卻鬼神障而念誦外,漸漸地持咒轉變成為清除本身業障,亦即密教所言黑業氣。除此之外,亦以咒力救助他人。
法豐法師說梵音楞嚴咒在調伏非人方面比較專業的,你念,非人就會遠離。有人問法豐法師說別的師父說得誦49 遍或108 遍。
法豐法師說:“發音正確,梵音楞嚴咒七遍就可以,再大的精怪也受不了咒力。現在佛教的一個現象就是出家在家人說普通話和梵音誦都一樣;
但實際上,梵音楞嚴咒發音更正確,和佛菩薩相接很快,因為梵音咒語是大梵天傳下來的,這是人和佛菩薩天神最基本溝通語言。”

《楞嚴咒》是滅淫神器和修行地基!

《楞嚴咒》是滅淫神器和修行地基!

時間:2018/2/7 作者:仁澤
滅欲神器
修行人修的是什麼?熄滅貪、嗔、痴,增長戒、定、慧。貪之中最大莫過於淫慾,大部分人都是被Y樂所惑,活著醉生夢死,為了Y樂而造業不斷,死後還要墮落三途,苦不堪言。而淫慾帶來的快樂也是用傷身敗德的代價換取的,雖然過程讓人陶醉,過後卻是空虛懊悔,就像一個人身上長了瘡,極癢難耐,你撓一撓,好像感覺很舒服,但是過度的撓癢,瘡就開始潰爛,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人年紀輕輕的,早已經身體破爛,如同一個糟老頭一樣,這是因為不懂養生之理,不知節慾,過度的損耗精氣神導致。但是這個時代,處處充滿誘惑,不僅在現實中存在誘惑,連網路上,色情東西都充斥在網頁的邊邊角角,讓你防不勝防,可見魔已經無處不在,加上年輕人沒有法寶護身,心力又不夠,僅憑著那一絲不堪一擊的自制力,往往不敵,最後導致墮落。
所以,鮮有人能夠真正的擺脫這些誘惑,而一個凡夫要想擺脫Y樂的誘惑,最少要能夠達到初禪的境界才能對Y樂徹底失去興趣,因為初禪的那種禪定中帶來的快樂已經遠遠超過了男女淫慾之樂,初禪以上的禪定更不用說了。但是這談何容易?還好,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我們不能達到禪定,也為我們這些末法孤苦無依的福薄眾生留下了無可匹敵的滅除情慾之法寶“梵音楞嚴咒”。

2020/7/19

第100.首楞嚴經.卷8.續. 分證十行十位.分證十迴向十位。

 所以《坐花誌果》的主人說:一念的慈悲心現前,破惡增善,趨吉避凶。就是說明:陽羨生的心是要幫助別人,他沒有考慮到自己,他連想到自己都沒有。結果反而是,無不從此法界流。欸!它反彈回來,無不還歸此法界。果然是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把自己廣大的障礙破掉了。也就是說,我們布施為什麽會有福報。

  這個福報是從什麽地方來?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從《愣嚴經》稱性起修的角度,我們的心本來就有福報,但是你一定要透過布施的因緣它才會現前,其實福報還是你自己給你自己的。問說!為什麽我們今天殺生會短命呢?短命是誰給我們的,它從什麽地方來?你自己給你自己短命,循業發現。你造殺生的時候,那殺業去熏習你的真如,我們講「無不從此法界流」,最後呢「無不還歸此法界」,殺生的業去觸動你的短命多病的功能,結果你自己去受用你自己的自性的過失,自性的痛苦。

  意思就是《首愣嚴經》講的「法法銷歸自性」,外在的造作只是一個助緣。總而言之,從「真實行」的角度來說,你每一個法都是「性本然故」,自性本來如此,你釋放一個善的念頭出去,你啟發一種功德的功能;你釋放一個過失的行為出去,你自己受傷。為什麽呢?性本然故,你自作自受嘛。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去體會,痛苦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痛苦,不是別人給我們痛苦;快樂也是自己給自己快樂,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具足功德,本來具足痛苦。不過從本經來說,痛苦是虛妄的,快樂是真實的。所以你看我們為什麽臨命終的時候,十念可以往生,因為你念佛是隨順於真實的功德,過去的罪是虛妄的,真能破妄。所以我們要對真實有信心,對真實的功德有信心。
------------------------------------------------------

2020/7/12

第98.首楞嚴經卷8.觀行乾慧地.相似十信十位.

我們講到三漸次,「三漸次」蕅益大師是認為在整個修學的過程,從凡夫至到成佛,其實主要的內涵就這三個內涵:第一、你要調飲食、調睡眠做這些修道的基礎,遠離邪惡的因緣。第二、你要持戒清淨,遠離身口的過失。第三、就是修圓頓止觀。所以蕅益大師他的判定是認為前面兩個漸次是助行,第三、違現業這個漸次是真實的真修,就在念念之間迴光返照,在六根當中「旋元自歸」,把六根的功能慢慢找回到最初根源,最後是成就無生法忍。

第97.首楞嚴.卷8.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除其助因,二刳其正性,三違其现業.

我們這一科是講到「明滅妄名真立六十聖位轉依號」,這一科在本經的修學過程當中,佛陀很強調一個字那就是「轉」,這個轉有兩個內涵:一個是「能轉」;一個是「所轉」。「能轉」的就是我們在心中要栽培的一種修行的力量,就是我們上一堂課簡單說的「三漸次」,整個戒定慧的內涵是能轉;「所轉」的就是我們內心的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在整個「所轉」當中又分成兩個內涵,一個是因地的轉,一個是果地的轉,我們是先求因地的轉然後慢慢的才有果地的轉變。

  在本經所描述的「三漸次」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整個修行,煩惱障跟業障的因地,我們是先轉業力。在整個「三漸次」,第一漸次的「除助因」跟第二漸次的「刳正性」這兩個就是在轉業力。就是你在修行當中,你對你的身口意三業,這個業力你要先轉變,我們講「深信業果,斷惡修善」。

  所以在整個「三漸次」當中,首先我們先持戒清淨,來對治我們的罪業,這時候就把業障轉成了解脫德。其次更進一步轉煩惱障,就是貪瞋痴煩惱的活動,就是第三漸次的「違現業」,這個違現業其實就是修《首愣嚴王三昧》的圓頓止觀。
,...

  因為我們內心當中「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本來沒有煩惱的,所以當我們迴光返照的時候,我們就把整個煩惱的根給切斷了。切斷的時候,當然煩惱還會活動,但是這個人煩惱慢慢淡薄了,他慢慢慢慢可以開始迴光返照,心常覺照,不隨妄轉。所以這個時候煩惱障就轉成了般若德,先轉業力再轉煩惱,最後就把我們的報障,生死五蘊的痛苦的果報轉成法身德。所以整個後面的修行的位次就是依止「三漸次」轉三障而成三德。當然修行次第先求斷惡修善,第二個再求返妄歸真,是兩個次第的。
-------------------------------------------------------------------------------------------------------

第96.首楞嚴經.卷7.迷真起妄成十二類生世界,卷8.滅妄名真,立三渐次。

以上就是眾生十二類的惑業苦的這些相狀。這些相狀是從什麽地方來?
  簡單的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各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一念的妄動。當然這個「動」也是各式各樣,你接觸六塵,你產生一個什麽樣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造各式各樣的業,最後各式各樣的結果出來,就是各人的一念隨緣不變當中而循業發現的。


  這地方的經文主要講的就是「六塵」,從六塵當中可以判斷他的因,判斷他的果。
---------------------------------------------------------------------------------

2020/7/5

第95.首楞嚴經.卷7.迷真起妄成十二類眾生世界:卵,胎,濕,化,有色,無色,...。

(六想成輪)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
 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

  「六想成輪」意思是說,眾生的輪迴的根本是六塵,我們一念心在六塵當中,生起有各式各樣的顛倒亂相,所以造了各式各樣的業,就有各式各樣的輪迴差別的相貌叫「六想成輪」。

  在眾生的有情世界當中,我們『因動有聲』,這個「動」就是我們最初清淨本性的一念的無明妄動,妄動以後就創造了音聲,因為音聲是以「動」來當做它的相狀。有音聲來牽引我們這一念妄心就有所謂的色境,色境就出現了,再由色境的熏習妄心就有香塵產生,香塵又再熏習我們的妄心就有觸境,我們對於觸的這種貪愛味著就有所謂味境,由味的種種造作就產生我們的內法塵。這地方講到六塵的生起是由音聲,而帶動色香觸味法。

怎樣背誦無量壽經?背無量壽經的好處與方法

https://www.liaotuo.com/fojing/wuliangshoujing/40751.html

無量壽經的好處

   作者:樂一
  1、有境界,用這個境界來熏陶自己,激勵自己.得到清淨心.去掉無始劫來的雜念.消業障 ,得佛加持.
  2、老師時時在教自己,找老法師得打開機器,這個不用:自己隨口就來,隨時隨地地就來教自己了,哈哈,隨身攜帶.
  3、讓自己心定下來.早上起不來,先在那裡背經,背著背著,頭腦就清醒了.
  4、誦得越多越好,時間長了,生定了,就會開悟。誦經,對念佛也有很大的幫助。
  誦經過後,心定了,念佛才能更攝心。

背大經的方法

江西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



無量壽經簡介

2020/7/4

第94.首楞嚴卷7.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三德位.迷真起妄成十二類生顛倒法.


阿難尊者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告佛陀說:我等愚癡暗鈍,指的是所有資糧位的菩薩,因為資糧位的菩薩在學習佛法當中是偏重多聞的,他依止一念的信心來熏修佛法,也就是說他內心當中還不能真實的生起如理的觀照,他只有具足聞慧,而思慧是很薄弱。所以對整個有漏的見思煩惱都還不能夠有所斷除,不能夠真實的出離三界的生死。但是他聽完佛陀的慈悲教誨以後,能夠「得正熏修」,很直截了當的去熏修真如佛性。所以他身心世界感到非常的愉快安然,而成就廣大的利益,因為他真正知道回家的道路。這一段是申述阿難尊者聽經的受益。
-------------------------------------------
這五個問題其實主要就是兩個問題:
  第一、你依止什麽方法來修「云何漸次,得修行目?」就是依止怎麽樣的漸次,才能夠成就正法眼藏,成就圓教的「初住」叫做「修行目」。

  第二、真實能夠轉的我們講轉依「轉煩惱依止菩提,轉生死依止涅槃」,真實能轉的法門就是三漸次。我們前面講到整個理觀是正念真如,但是這只是約著理論上來說,你實際操作它是有次第的。我們下面會講到什​​麽是正念真如,其實它是有三個漸次,第一個次第怎麽樣,第二個次第怎麽樣,第三個次第怎麽樣,它有三種次第來修學叫「三漸次」。也就是說從凡夫到成佛,其實你就修這三個漸次,這是「能轉」。

念佛感應故事【原創視頻】-廬山東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