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就講到究竟圓滿的妙覺,他的轉依的功德,這轉依的功德其實是有兩層的差別:
第一層、是從乾慧地到等覺菩薩的階位,這個菩薩稱性起修以後,明白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依止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真如理而生起的三漸次,三漸次其實就是戒定慧。這時到達了乾慧地,就是「六根不偶,欲習初乾」。調伏三界的煩惱,乃至到了等覺菩薩,這時他成就了一個金剛喻定,就是「金剛心中」得到金剛喻定。第二層、這個等覺菩薩的止觀力量特別堅固,像金剛一樣,這時候他又在「金剛心中」又生起一個「乾慧地」,也就是說,我們在斷無明煩惱的時候,是有「如是重重,單複十二」的差別,才能夠窮盡妙覺。
為什麽叫做「重重單複」,要兩重呢?我們解釋一下:
第一重、就是從乾慧地,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煖、頂、忍、世第一,到十地、等覺,乃至金剛心。他第一重、是斷無明的正使,就是「無明煩惱的現行」。第二重、他入了金剛心以後,就到了等覺菩薩的後心,入了金剛喻定時後,他還要再從前面再走一趟,他要從金剛心中的乾慧地,金剛心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煖、頂、忍、世第一,到金剛心中的十地、等覺,來斷「無明的習氣種子」。他要經過兩重,這個諸位懂了哦!第一重斷「無明的煩惱」,第二重斷「無明的習氣」。就好像說一個裝了酒的杯子,你把酒倒掉以後,它裡面還有一些氣味,入了金剛心的時候,他要把前面乾慧地的習氣再把它斷掉,所以我們習氣是最後斷的。
在《唯識學》的觀念也說這個觀念,《唯識學》說:俱生的種子是不能斷的,我們地地都是斷它的現行,只有到最後「金剛道後異熟空」,這時候的種子,在金剛心中突然間頓斷煩惱、所知障兩種的種子,就是這個意思。有兩重,第一重、斷煩惱的現行,第二重、斷煩惱的種子。到這個地方等於是把整個修行的階位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