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十忍-隨佛教忍

佛光大辭典

(一)內忍,菩薩能忍受身心之苦痛,不生苦惱。(二)外忍,能忍受外來之苦惱,不生瞋恚。(三)法忍,若聞諸經微妙幽深之法義能不驚怖而勤求讀誦。(四)隨佛教忍,又作佛印可忍。若起瞋惱毒心時,能思惟此身依何而生、法相因何緣起,以不見瞋因、不見從生之處、緣起之處而止滅瞋怒之心。(五)無方所忍,又作無分限忍。菩薩於一切時、一切處常生忍心。(六)修處處忍,又作無分別忍、平等忍。不問親疏尊卑,乃至旃陀羅,皆能以平等心同忍受之。(七)非所為忍,又作不待事忍,不見事忍。非為事緣、怖畏、行恩、順世、慚愧等原因而忍受,係無所為而常修忍。(八)不逼惱忍,又作無恚忍、不擾動忍、不搖動忍。若遇惡境受屈辱,菩薩亦能忍受之。(九)悲心忍,受眾生之罵辱觸惱不生瞋恚,反起悲心憐憫之。(十)誓願忍,又作成就誓願忍。菩薩憶念初於諸佛前發拔濟眾生之誓願,今若瞋惱於眾生,則尚不能自度,豈能利彼?如此思念遂不起瞋恚而忍受之。菩薩於因位之修行,具足此等之忍,即能代一切眾生受苦而成就願行。〔寶雲經卷一、無量壽經卷上〕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8014306649/

菩薩行中的十忍: (1)內忍:謂對饑渴、寒熱、憂悲、疼痛等身心的苦惱能自忍受,不感苦惱。 (2)外忍:對種種惡言罵詈,毀及自己或父母、眷屬、師長、同學、三寶等不生嗔恚。 (3)法忍:對諸經所說微妙幽深之法義,不驚不怖。念言我若不知悉此等法義,不能獲得菩提,勤求咨問讀誦。 (4)隨佛教忍:嗔惱毒心起時,思惟此身由何而生,或法相因何緣起,了不見所從生,不見所緣起。作是思惟已,嗔怒之心即便減少。 (5)無方所忍:不分晝夜,此方彼方,於一切時一切方常生忍心。 (6)修處處忍:以平等心忍一切人,不問其尊卑親疏。 (7)非所為忍:非為事緣、怖畏、行恩、順世及慚愧等而忍,而是無所為而修忍。 (8)不逼惱忍:若有人來起發嗔恚亦忍,不起發嗔恚亦忍。 (9)悲心忍:受眾生罵辱毀惱,不起嗔恚,反起悲心憐憫之。 (10)誓願忍:憶往昔於諸佛前,嘗發拔濟眾生之誓願,自忖我今不能忍,不僅不能自度,更不能利他,故對一切事緣,不生嗔恚。

(一)菩薩所修行的忍,分為十種。依<寶雲經>第一卷(大正第十六卷第二一三頁)是謂:(1)內忍。能忍身心內的苦惱。(2)外忍。忍受他人的惡口罵詈。(3)法忍。忍求諸經法義而讀誦。(4)隨佛教忍。隨佛教空理,忍怒惱心。(5)無方所忍。即不問時間、場所,常生忍心。(6)修處處忍。不問親疏、尊卑,以平等心忍受。(7)非所為忍。非為彼誰,常自修忍。(8)不逼惱忍。不論他人發怒阻撓與否,皆常能忍。(9)非心忍。遭他人罵詈亦不瞋,能起慈悲心而忍之。(10)誓願忍。為救一切眾生苦,對一切事緣皆不瞋而能忍。

於求者與樂因緣,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

「如《郁迦羅越問經》,謂菩薩行布施時,以離欲想、修慈想、無痴想對治三惡想。菩薩捨所施物,生離欲想。於求者與樂因緣,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無上道,則痴心薄,是名不痴想。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惡想,離諸煩惱」。



2022/12/4

慢心

 http://www.xuefo.net/znxg_70955_2.htm (华人学佛网关于慢心的资料如下 )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聖嚴法師

只要對他人心存比較,進而有高傲、自滿或輕視他人之感,皆是慢心的表現。每個人都有慢心,只是在行為上有強弱或粗細的差別。‘慢’是貪、嗔、癡、慢、疑、邪見六個根本煩惱之一,可知慢心實是眾生心中的重大過患。

在佛經中所提到之慢心,約略有七種: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及邪慢。其他尚有‘八慢’及‘九慢’等不同的名相分別,其實只是開、合的不同。

你要什么事情,你都要分析,你要知道自己有嫉妒心的,看到别人好,内心就很难过的,你要从内心里面忏悔,还要多随喜别人,你不要让它发作,傲慢心的人要多拜佛,用个谦虚的眼光,而去处理事情,不然你的习性,会得理不饶人。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要晓得傲慢会障碍你往生,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要学世尊教诲我们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最下等的人,他也是佛,他的佛性跟阿弥陀佛的佛性没有两样,我们怎么敢轻慢。所以轻慢别人就是轻慢阿弥陀佛,轻慢自己。

我们众生“慢心”这个毛病实在是很严重,时时都会发作。若是没有用功来关照,一发作,自己也不知道。

佛用什么方法对治我慢习气?佛用礼敬的方法。今天学佛,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像要顶礼三拜,为什么要顶礼?顶礼是折服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服我慢。我们要修到能够起作用,真正把我慢降伏,这要多拜佛,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

药师经讲到,这个傲慢,下辈子就是作牛马驼驴。你看,傲慢心,悭贪嫉妒心,下辈子就是做畜生了。
我们都要赞叹他,恭敬他,千万不要去轻视他,看别人哪里有不对,就全盘否定他。不要动不动说夫妻是冤家,儿女是债主,也不要说金钱是毒蛇,人心是险恶。 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一面,善良的一面。人要是能一心看到好处的话,就活在天堂之中,内心光明的气场就多。如果一心找茬的话,就活在地狱之中。

2022/10/16

智慧的抉擇

 

南山律在家備覽—— 別行篇_弘一大師 遺著 良因法師 導讀.pdf

2022/10/10

一定是把求生淨土當作我們這一生裡面第一樁大事

尤其是我們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明白了的人,一定是把求生淨土當作我們這一生裡面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重要了。沒有飯吃不重要,沒有衣服穿不重要,沒有工作不重要,不念佛那就不得了。能有這樣的見解、有這樣的認識,他這個精進才能夠相應,懈怠、疲厭自然就消除了。為什麼?他念念相應,正所謂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以用不著憂慮,我們生存在這個社會,這個社會變化太大,苦難太多,這是眼前的事實。這些苦難是不是我們憂慮就能解決的?不是。憂慮不能解決,要用智慧去解決、要用真實的修持去解決,這是正確的,這是正理。一切妄想、執著、計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必把時間、精神浪費在這個地方。辦出世大事,這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尤其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時代給我們是很好的增上緣,讓我們嘗到人生的艱苦,離苦得樂正是這一生的時候。

淨空老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23

2022/10/9

因果教育-佛學問答

 佛學問答類編 (因果第四)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談因果(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老法師|學佛答問|如何理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問:為什麼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請以最簡單的方式說明。 答:這個已經說了很多次,但是佛法的教學不怕重複,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佛法跟中國古代教學不同,為什麼要不斷的重複、多次的重複、不厭其煩的重複?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沒有開悟,因為沒有開悟,所以就要重複。 重複是中國人所謂的苦口叮嚀,這是慈悲到了極處!我們明白之後,才真正知道要感恩。若不是一再的重複,我們非常健忘一轉眼就忘掉了,哪裡會成就?千叮嚀萬叮嚀,我們都回不了頭,從這個地方才曉得自己業障多重。 業障深重這句話我們聽了很多,但是並不理解,不能體會。真正能體會到一些,感恩的心就生起來,回頭的念頭也會生起來,真正會去依教奉行。 萬法皆空這是真的,沒有一法是實在的,《般若經》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佛講得太多了。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經》六百卷這部經典,是佛經裡面最大的一部經。《華嚴經》才八十卷,《大般若經》差不多有十倍《華嚴經》這麼大。它講什麼?講萬法皆空。

賢愚因緣經(賢愚經)

 賢愚因緣經(賢愚經) - 益西彭措堪布(youtube)

賢愚經講記(三)作者:益西彭措堪布(文字)

白話《賢愚因緣經》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2022/10/2

淨空老法師談四念處-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在此(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二十一集)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對於我們初學的人有很大的利益。我們常常說,修行很久了,功夫不得力,或者是我念佛念了好多年,功夫不得力,參禪不得力,修定也不得力,持咒也不得力。什麼原因?我們疏忽了這三種基本修學的方法。這三種方法既然這麼重要,佛為什麼沒有說出,從五根、五力說起?這裡頭有個道理。從五根、五力說起,是說西方世界人他們修行的,他們前面這個三科已經完成,已經畢業了,到西方世界用不著了。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的重要,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古德講經、註經,一定要把這個三科細細為我們說明。

2022/9/11

常照法師-佛法因果原理(筆記,未整理)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wo8pQwn9k-8iXThCNvQRuYIrs-bhlUJ

*文字:
*https://www.dts.org.tw/sutra/book18.htm
*https://www.dts.org.tw/sutra/book19.htm

*學佛要有正知見-正見因果 –文/BY 常照法師 - 六

*常照法師-佛法因果原理01

*必學:因果、是非、倫理
*學佛要知:共業與別業、因果法則;更要知:世間(因果)法則、出世間(因果)法則(世間輪迴的原理要先知道,才能出世間)
**世間法則為出世間基礎:是非、倫理=>才能出世間
**出世間:與眾生共解脫學佛才有意義(但要先有個人解脫的水準才能與眾生共解脫)
*因果主點:眾生同具佛性(虛空大的理性)與個人私心(六道輪迴)的差異
*要先肯定現在活在因果法則下:所以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因為無量業因現出的果報,必有生死、得失、禍福...因為活在共業與別業裡..但實際並無生死、得失..
**苦:必有苦因
**樂:必有樂因,但短暫,可能又造業
***須理解此,心安理得,臨終才能放下,才有條件往生(心不顛倒)...覺不能怨天尤人,一切皆自作自受(別業)
*為何生在娑婆世界(擾亂的世界)?因緣果報
*前言:大綱

2022/8/28

因果學習

*佛法因果原理 常照法師

*善書圖書館-因果原理

關於黃念祖老居士的事蹟二三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黃老於講席中亦一再叮嚀:「神通乃聖末邊事」。故知學習佛法,絕非追求這些事相。記下這些,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與願力,尤其是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磨難與挫折,在身邊沒有老師的情況,讓自己透過憶念上師,希望能獲得一點佛菩薩加持的力量,繼續前行。

我的外公我的恩師我的人生導師(黃念祖居士的外孫華真居士)
此篇文章是一代佛教大德黃念祖居士的外孫華真居士所著,内容真實、親切、感人,特於今日(農歷二月二十四日)黃老示寂二十八年,公佈於世以結有緣。更祈願黃老能早日再化現塵世,入歸娑婆來度含識。

....說到老人放光,不禁想起一件事。那是在小廣(我姨的閨女)剛上小學的時候,一日下午放學,小廣非要擠在外公的書房(是個玻璃房,實際上就是把外公房間的屋簷用玻璃圈起來,搭成的長不過4米、寬不過1米的簡易房)裡寫作業,所以外公就沒地寫書了,就坐在書桌旁邊的籐椅上念咒,院子裡很靜。小廣寫著寫著作業,突然一抬頭,發現外公全身放光,她開始還以為是幻覺,揉揉眼再看,外公完全是由光組成的,換一個角度再看,依然清清楚楚。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學習


黃念祖老居士

黃念祖居士法音宣流網

 黃念老法音網站

金刚上师黄念祖法语甘露网






2022/7/26

至誠頂禮上淨下空老法師。祈願老法師早日乘願再來。

 佛門淨宗導師上淨下空法師,於台北時間2022年7月26日上午2時,安詳圓寂於台南極樂寺,享耆壽九十有六歲,僧臘六十三秋,戒臘六十夏。

我們尊敬的淨宗導師 上淨下空老和尚,於台北時間7月26日凌晨兩點圓寂,世壽九十六歲,僧臘六十三載,戒臘六十載。禮請四眾同修念佛,感恩導師一生慈悲教誨,阿彌陀佛。

報答恩師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老法師在極樂世界等著大家前去會合,請同修們不要忘記與老法師的約定啊!
祈願老法師乘願再來,講經說法,令正法久住,廣度眾生。
頂禮上淨下空老和尚。
南無阿彌陀佛。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你們自己好好的去念佛求生淨土,將來我在極樂世界看到你,那叫真供養。你們在這個世界給我任何供養,我都帶不去。我到極樂世界看到,你也來了,這是真供養。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018集

2022/7/22

這樣念佛,才能最大程度感通佛力!

 這樣念佛,才能最大程度感通佛力!

智圓法師
1
念佛最忌諱的首先是精神渙散。
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才能做好。如果精神渙散,或是處在昏沈、掉舉等狀態當中,那這一句佛就不可能念好。
每一句佛號都要念得真實純一,念得像純金那樣,念不好就會摻雜很多雜質。這上面有一比一百,一比一千的差距,從這點來說,我們一定要注重念佛的質量,寧可少念一點,也要把它念好。
如果只是趕速度、趕數量,那就完全是騙自己而已,自以為念了很多,結果很多都是不如法的念,這樣就空過了。
2
其實修任何法都是用自己的心來修,都要專心致志才能修好。
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尤其修念佛法門,關鍵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釋迦佛傳給我們的念佛法門,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進行轉換。
我們的心不念佛,就會一直念輪回里的事,念貪嗔痴,念殺盜淫,這樣就導致生死相續不斷。
現在念佛就是在這個業根上的意識上作一個轉換。也因此我們念佛就是當下處在出生死的時刻,一定要一心專注地把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2022/7/3

業繫長遠

 釋門自鏡錄卷上

業繫長遠錄一

西域聖者闍夜多遇見鬼及烏歎生死久遠事(出付法藏傳)

[0803b16] 昔傳法聖者闍夜多。將諸弟子入城。至門慘然不悅。小復前行路見一烏。忽然微笑。弟子怪問。因而答曰。初於門下見餓鬼子。飢急困弱自言。母生我已。入城求食。自別已來。經五百年。飢虛窮乏命不久遠。及見其母。具述兒意。母曰。我辭入城經久求食不得。設得少唾強鬼所奪。始於今日值一人吐。邊無餘鬼。將欲與子。然又門下多有鬼神畏所奪。故不敢持出。願尊者慈蔭將我出城。所齎涕唾與子共食。吾又問言。生來幾時。答曰。我見此城七返成壞。吾聞彼言深悼生死無有邊際。是以嚬蹙慘然不樂。又於過去九十一劫。我於爾時為長者子。至願出家厭離塵欲。我若出家必斷眾結成阿羅漢。但為父母不見從志。強為娉妻冀求繼嗣。既不獲免。娶妻生子。又求出家。兒年六歲。父母教兒。汝父辭我欲出家者。汝可抱足語父。曰若捨我去誰當活我。先當見殺然後可去。我見兒抱遂生愛戀。便語子言。我今為汝不復出家。由是兒故。不得道證。九十一劫流轉五道。以生死身。未曾相遇。今以道眼。見生烏中。愍其孾愚。由是故笑耳。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51 冊 » No.2083 » 第 1 卷

2022/6/26

胎藏界曼荼羅/中臺八葉院

 


佛學大辭典/中臺八葉院【中臺八葉院

(術語)胎藏界曼陀羅十三大院之第一院也。在曼荼羅之中央,有八瓣蓮華開敷之形,是乃凡夫肉團心之開敷也。其中臺有大日如來。其八瓣有四佛四菩薩。總為五佛四菩薩之九尊。中臺大日如來為黃金色,入定印。東方寶幢如來,為赤白色,如日初出之色。南方開敷華王如來,為黃金色。西方無量壽如來,為赤金色,入定之相也。目稍閉視下。北方天鼓雷音如來,為赤金色,入定之相也。東南方普賢菩薩,為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利劍,火焰圍之。西南方文殊師利菩薩,為黃色,有五髻冠,左手持青蓮華,上有三股之金剛,右手持梵篋。西北方觀自在菩薩,為白肉色,右手執開敷之紅蓮華,西北方慈氏菩薩,為白肉色,左手執蓮華,上有軍持瓶。以上四方四佛為果德,其四菩薩各為其因行也。大日經疏五曰:「正方四方是如來四智,隅角四葉是如來四行。」

 『以方便智』。「方便智又名權智,乃達於方便法之智,又為行方便之智」。這一段是念老給我們解釋的。大乘教裡面常講兩種智慧,一種是實智,一種是權智。方便智就是權,權是善巧方便,實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方便智實在講,就是真實智慧應用在生活、應用在工作、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的根源是真實智慧。如果智慧能用在生活上,這就是道道地地的佛菩薩的生活,我們跟佛菩薩在一起就沒有兩樣。現在我們的根本智沒有了,方便智當然就更沒有,它從根本智來的。根本智,《般若經》上說得很好,「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它起作用就是方便智,「無所不知」,唯有無知才無所不知。同樣一個道理,無得就無所不得。你真證到無得,換句話說,你得到什麼?遍法界虛空界全得到了,一樣都不少。有得就有所不得,你有得,你能得到幾何?太渺小了。無得這個心念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虛空法界一切所有的,都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所以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是真的,大乘菩薩證得。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淨界法師 2019/09/03)

 問: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我現在的角色;可是我現在扮演現世各種複雜的角色的時候,我還要有道心。就是在道人跟正常人之間的平衡,請師父再來開示一下。

淨界法師答:我們一般人開始學《楞嚴經》的時候,會進入到一種不正常的狀態,真的!這個是正常狀態。你如果學《楞嚴經》以後,還很正常,那就不正常了。因為你學完《楞嚴經》以後,你得到的訊息就是「這些都是多餘的」,你本來都沒有嘛,本來無一物嘛,你自己去惹塵埃了,你自己去找的,人生業力是你自找的,一念妄動才有輪迴嘛。你會覺得本來無一物,你何苦去惹塵埃呢?

【念佛與做事】文:淨宗法師

做事和念佛的關係,是互相增進的。一個人如果不做事,學了一肚子佛法,往往令人生畏。他拿出的尺子很多,刀子也很多,棒子也很多,他又不去做事,感受不到做事的艱辛;關鍵在於他自己也有煩惱,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沒有鏡子照他,他反而專門拿鏡子照別人,這就很危險了。拿佛法的鏡子一照別人,個個都是妖怪,舉棒就打。要他自己去做事,就會知道:「我也是個凡夫,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別人也會評論我,別人也會責怪我。我不夠關心別人,不夠慈悲,我也很疲累。」通過做事,心量就會擴大,就會體諒別人:「哦,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同時,做事也會增長我們的福報、智慧。

2022/6/20

四念處

 阿難,如汝所問,佛涅槃後,依何住者?阿難,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同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大般涅槃經後分·遺教品》


http://moneyaaa.com/13911/

2022/6/18

宗鏡錄略講,南懷瑾教授講述

 https://book.bfnn.org/article2/1355.htm

2022/6/5

[轉貼]佛門高僧大德開示邪淫以及警示其危害

 什麼是邪淫?邪淫的標準辨析(轉貼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17660)

以下判定標準引證佛教經律論三藏經典:《正法念處經》、《大般涅磐經》、《中阿含經》、《十不善業道經》、《優婆塞五戒相經》、《優婆塞戒經》、《摩訶僧祇律》、《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阿毘達磨俱舍論》、《阿毘達磨法蘊足論》等,列出重要的衡量原則和標準、以及常見的邪淫行為。若願更進一步研究邪淫標準、受報輕重、是否可悔、可悔程度等全面標準的,鑑於篇幅,請詳細閱讀三藏原典。

2022/4/23

弘一大師絕筆:悲欣交集見觀經

 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

吾人日夜行住坐卧,皆须至诚恭敬。

想到這些後,我於民國十年(1921年)到溫州慶福寺進行閉關修持,後又學習南山律。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習作後,我便在西湖玉泉寺,用了四年的時間,撰寫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這本書里不難看出,我所從事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境,四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

2022/4/6

2022年第十屆億萬念佛共修

億萬念佛共修會-良因法師 

【億萬念佛啓業式開示】由上良下因法師於啓業式開示的「念佛方法論」

正法久住 - 淨律學佛院

2022年第十屆億萬念佛共修通啟
一、報名和彙報
1 報名https://u7c0kjvk0t.jiandaoyun.com/f/6234267352066700079a9c63
注意(必看!):
1、報名時請記錄您的編號(2022+四位元順序號),每月彙報都需要這組編號。
2、已經參加《西方佛子念佛》的學員《默認自動參加,請勿重複報名》,仍然《按照目前方式》彙報即可。
3、西方佛子群以外參加者,一律需填寫報名表。
二、關於緣起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開示:「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因此欲求生淨土者,對於阿彌陀佛的憶念,應當作為本命元辰,恒常持守不失。
而末法時代眾生心力羸弱,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往往容易懈怠。所以透過大眾齊修,互相砥礪,必能成就共同念力,於今生破除惡業苦難,並成就臨終往生淨土之資糧。
同時,發心同修時個人所得,是大眾合力所成就功德之總和。例如三人共建一座佛塔,每個人都能得到建整座佛塔的功德,相對個人單薄之力,猶為殊勝!
過去創辦此活動,凡參與者皆因此發勇猛心,精進念佛,而獲大利益。故今年再次發起,期盼大眾共襄盛舉,共用此殊勝之功德,使我們的心與彌陀的心,念念相應,心心不離,而成就香光莊嚴,乃至臨終預知時至,往生淨土。
亦為此次全世界感染冠狀病毒的眾生回向。

南山律在家備覽

淨土學習

淨土學習筆記

往生論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又稱《無量壽經論》、《無量壽論》、《往生淨土論》、《淨土論》、《往生論》,世親菩薩造,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僧辯筆受,凡一卷。淨土宗要籍,淨土五經一論之一,主要內容是以五念門修行,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曇鸞習之大悟,乃著力弘揚,著有《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

2018圓悟法師-〈往生淨土論講記〉.pdf(印順法師《華雨集》)

  •  往生論(悟勝法師恭讀.附科判)

2022/4/5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作者/譯者:釋弘一律師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本書為弘一律師采擇唐代終南山道宣律師及北宋靈芝寺元照律師之著作,將其中適合在家居士學習內容摘錄彙編成冊,而稱為「在家備覽」。以作者自感老邁,無力詳輯,而以「略編」行世。實則內容富贍,盡收原著神髓,令人一覽南山律之梗概。

唐代道宣律師居終南山,弘揚律學,世稱南山律宗。曾著《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略稱事鈔)、《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略稱戒疏)、《四分律隨機羯磨疏》(略稱業疏),世稱為南山三大部。北宋元照律師居錢塘靈芝寺,中興南山律宗,撰《資持記》以釋《事鈔》,撰《行宗記》以釋《戒疏》,撰《濟緣記》以釋《業疏》。今此《在家備覽》一書,即據以上六部內容,兼采其餘律學著作輯錄而成。

南山三大部所釋均為四分律,乃比丘、比丘尼戒等內容,佛制在家人不可讀比丘及比丘尼戒(沙彌戒則可)。然三大部中亦詳明三歸、五戒、八戒等內容,且戒之法、體、行、相,及開遮持犯等亦通於五戒八戒,因以摘錄而出,令在家居士有所依循,清淨戒行。

全書分為四篇:一、宗體篇:分釋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列舉戒法分為三歸、五戒、八戒,及受戒時如何納受戒體等。二、持犯篇:將前篇「戒相」一門,單獨立為此篇以詳明之。先總述持犯及開緣之通義,後依性罪、遮罪兩類分釋之。性罪即殺、盜、婬、妄等四根本重戒,不待佛制,體性即惡;遮罪則為防護四根本戒而制,此處列述飲酒、過中食、坐臥高大床座、纓絡香油塗飾於身、歌舞故往觀聽等,即包含五戒八戒全部內容。三、懺悔篇:明示理懺與事懺之分別,理懺為觀罪性本空,無懺悔形式;事懺則因事而懺,假借儀軌而修懺法。理懺與事懺兩者相資並用,方克有功。四、別行篇:敘述戒律中之威儀門及菩薩戒之部份內容。如敬佛、入寺、造塔之規矩,瞻視病人、請僧及與僧人往來之法,食肉、食五辛及畜養畜獸皆當禁止等,最後述及出家應具備之心態,使居士知所輕重,審慎求道發心,不致貿然離俗而壞亂僧團清規。

綜上所述,皆以聲聞戒(即五戒八戒等)為主,菩薩戒則未詳及。當先以此為學戒基礎,學有所成復更進修菩薩戒法,則為圓滿。如若聲聞律儀尚不能清淨無犯,則不可好高騖遠,自詡菩薩佛子,廣開方便權巧接引眾生。須知持戒外以束身,內以束心,習久成自然,心自清淨與道相應。待修行有成,自可廣度眾生;反之,若無真實德行,雖與人攀緣亦無所益,且結業累。修道之人捨此根本律儀而何為?若今日學佛居士,雖勤於參加道場活動,然多流於經營人際、提昇自我知名度,乃至以佛法賣人情等事,皆習以為常。而於此戒律根本多所輕忽,犯戒累累而不自覺,甚且無關緊要,則未免枉費如來制戒、諸祖傳戒之一片苦心。望識者深思。

在家居士學佛行儀/育因法師

 在家居士學佛行儀[T014U]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弘一大師==>「在家居士學佛行儀」主要針對別行篇

http://bwglobal.inetfile.org/Nanshan_Vinaya/bookR2_ver1991/Nanshan_Vinaya_201401-2M.pdf

南山律在家備覽講義篇 弘一大師 遺著 良因法師 導讀

http://ftp.budaedu.org/publish/C8/CH84/CH840-08-01-005.PDF

學佛行儀/善因法師

學佛行儀/善因法師

 https://www.bfnn.org/book/books2/1265.htm

五戒表解‧學佛行儀 合刊
http://www.budaedu.org/publish/images/pdf.gif

http://www2.budaedu.org/book-img/CHCoverL/CH47008.jpg

學佛行儀新編

http://ftp.budaedu.org/publish/C6/CH61/CH619-02-01-001.PDF

01《學佛行儀》敬佛篇《授課講義》【祥雲講堂 演清法師】

五戒表解講要/果清律師主講

http://www2.budaedu.org/ghosa/C005/T002T/

五戒表解(2015年新排版)
http://ftp.budaedu.org/publish/C4/CH47/CH470-11-01-001.PDF
http://www.budaedu.org/book-img/CHCoverL/CH47011.jpg

https://book.bfnn.org/books2/1029.htm
[書]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142585216873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120541135387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152613065755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201658138930
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143763534729

 

育因法師-戒體大義

 

http://www2.budaedu.org/ghosa/C005/T0650/

2022/2/6

你想去淨土嗎?先要不怕死!

你想去淨土嗎?先要不怕死! 

一心念佛求往生,大地震中保平安

 一心念佛求往生,大地震中保平安

    我講一個事例:四川地震的時候,2008 年在四川的重災區,有一個地方叫綿竹漢旺鎮。我在那裡住過。那裡有一個居士,我們認識,他也是念佛的。

    在發生災難的時候,他中午兩點多鐘突然看見,房間裡面的東西晃動起來了,玻璃、水就嘩啦嘩啦動起來了。他的頭腦非常靈敏一看就知道:可能發生地震了。他第一個考慮的問題不是逃跑,是要準備往生。他是住在四樓,一個工廠的住宅區裡面,然後一家人從四樓跑下去比較危險。他馬上就把一家人都叫到廁所裡面去,一個最小的空間,然後大家就念佛,其他什麼都不管,就準備往生了。 結果這房子晃動晃動最後停下來了,沒有發生事情。然後等這個房子停下來之後,他來開門,門都扭曲了,已經開不了啦,很艱難地才打開。打開了之後,他們一家人慢慢地走下去。結果一看外面,死的死,傷的傷,被房子倒下來的東西砸傷、死掉的人很多。這地方是重災區,很多房子都倒閉了,倒塌了。他們是住在一個普通工廠的住宅區的樓房,他們就在最關鍵的時候,安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反而倖免於難,一家人平安無事。

    原文評論:危急時,想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而不是想逃生。念佛求生,若壽命未該終,不會死,若壽命該終,則往生。想逃生,若壽命該終,也逃不了,反而不能得生極樂。 這居士真的是念佛人,值得所有念佛人學習。

南懷瑾:念佛先應該念死

 南懷瑾:念佛先應該念死

佛說的法十個歸納: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

     實際上真正的念什麼?念佛先應該念死,佛把它排在第十位,實際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你一開始念佛,你先念死,這一剎那之間,你當成自己“我已經死了的人”,什麼都不管,這個身體也就是死了的人。

如修念佛法門,你如何去念佛?念佛就是把這感覺執著的作用轉化成念佛。講到念佛,我們知道佛法修持法門,歸納起來有十念,念佛、法、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增一阿含經》有個偈頌:“佛法聖眾念,戒施及天念,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後。”所有小乘的禅觀法門,都沒有超過這十念的,修持起來應該先念死真正修行人應該隨時覺得自己已經死了。譬如打坐,一上座要萬緣放下,不放下此心不死,所以就看作此身已死,萬緣也就放下了。所以念死應該是第一,也是基本的,但是它在十念法中排最後,因為世俗觀念認為念死不好,所以不排在念佛法僧等等之前,而萬緣放下就是念休息

生命無常,隨時會死,修行第一要念死,用功之所以不上路,是因為自己不怕死,我是生來就怕死,所以一輩子不敢離開這個。現在人家說:“老師啊,你還健康得很,比我們還健康。”我說:“小心,我九十歲的人了,活一天算兩天半哎,今天跟你倆還吹牛講話,明天也許看不見了”。生命在頃刻間沒有了,要注意!

一心念佛 寫下遺言她就這樣瀟灑坐著往生了

 一心念佛 寫下遺言她就這樣瀟灑坐著往生了

”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過後,她感覺災難大了,於是每天三點鐘起床念佛誦經,自己越來越精進,對現在身處的這個環境越來越冷淡,自己的身心、世界完全可以說是放下了,她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念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真正的修持。” 我也沒有想到她走得這麼快。她真正的就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往生前的徵兆:汶川大地震過後,外婆就一直說娑婆世界真的太苦了,我要發願早一點到極樂世界。自己要抓緊念佛,爭取預知時至,我要坐著自在往生。我自己會悄悄的走,不給大家添亂,到時候你們來助念。

改變心態就能化解災難,改變心態要與性德相應。

改變心態就能化解災難,改變心態要與性德相應。

  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到中國大陸汶川去赈災,當時有一位出家人在汶川那邊有一間佛寺當常住師父,他開車送我到機場。他知道我是老法師的學生,他就跟我講,他說,黃警官,我跟你講因果報應的故事。他說,我們有一個常住的師父,他們的師兄,離開他們的佛寺,到一個就是山上去結茅棚。大概帶了幾位蓮友,道心堅固的蓮友,跟他在那邊專修淨土,聽老法師開示,在那邊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那另外同一個山頭,有另外一個小佛寺,那他就跟我講,這個因緣果報不同的地方,就是共業中有別業,有不共業。很精進用功的那一個小茅棚,那位法師帶領這些居士在那邊用功,念佛拜佛。突然間地震來的時候,大家也慌了一下,那個法師講一句話,他說,你們不是念念都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既然災難來了,我們這個時候捨報,我們就去,不要恐慌,我們在這邊坐著念佛。他們大眾就聽師父的開示,心就穩定下來,在那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921大地震「倖存者」的真實故事:倒塌3天奇蹟似的生還,原來是菩薩「現身相救」!

 921大地震「倖存者」的真實故事:倒塌3天奇蹟似的生還,原來是菩薩「現身相救」!

業報現前困樓中 念佛蒙救心境轉

業報現前困樓中 念佛蒙救心境轉 
──陳美日脫離2016年台南地震60小時受困之經歷


信願法師:太多人擔心念佛打妄想不能往生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2/224925.html

遇到大地震——你們馬來西亞很少有地震,台灣因為地處地震帶,經常地震,有時候在講經,突然地震了,大家會怕,怕地震太厲害了道場倒下來,當場就壓死在大殿,所以地震搖晃太厲害,有的聽經聞法的佛友會跑出去,我就說:千等萬等就等這種機會,你還跑出去。但是講是很輕松,真正大地震來的時候,會不會怕?會啊。沒有學佛、沒有信仰的人,也是會趕緊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命啊。你說不會嗎?會。如果遇到空難,飛機在三萬英尺的高空突然解體了,砰!一聲,爆炸了,人掉下來,沒死,重傷,你一定會趕緊喊救命。一定會。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貪生怕死,這是人性嘛。所以沒有信仰的人、沒有學佛的人,也會念佛菩薩的聖號,請佛菩薩來救度自己。


達真堪布:地震、海嘯、絕症等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https://tingyi444.pixnet.net/blog/post/399645277

有些人想,「我就唸唸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了,不用聞思修行,也不用做其他的功德,到時候阿彌陀佛就會接引我。」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引你?一定會的,但是不一定以什麼方式接引你,你也不一定能認識到。
  若是你有很高的修行層次,有很高的智慧,有大空性、大光明的見解,到時候也許來的是法身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佛。雖然有一定的修行,但是沒有高的見解,到時候也許來的是報身阿彌陀佛,就是我們通常所觀想的阿彌陀佛。若是沒有一定的成就,到時候來的也許是化身阿彌陀佛。
  一切都是化身阿彌陀佛,不一定以什麼方式顯現。若是你心清淨了,顯現的就是清淨的形象;若是心不清淨,顯現的就是不清淨的形象;若是心裡散亂、恐慌的話,阿彌陀佛也許以一個恐怖的形象來接引你,也許是地震,也許是海嘯,也許是絕症。你能認識到嗎?根本認識不到!也許到時候就害怕了,逃跑了,嚇昏了。
  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你,主要是你自己能不能認識到。西方極樂世界任何時候都會歡迎你,但是你肯不肯去。
今天阿彌陀佛來接你,你肯去嗎?你敢去嗎?不可能。「兒子沒成家呢;孫子還小呢;我還沒退休呢……」好多好多理由,根本不肯走。這說明你還是留戀世間。
阿彌陀佛真的來了,你就不能留戀了,該走的時候一定要肯走,敢走。今天絕症來了,海嘯來了,地震來了,也是阿彌陀佛接引你的,你肯不肯走?你敢不敢接受?你日日夜夜求往生,死了就是往生,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什麼叫往生?安詳地死就是往生。什麼叫涅槃、圓寂?沒有恐懼、沒有痛苦的死叫涅槃、圓寂。你能沒有恐懼,沒有留戀,沒有煩惱,非常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往生了。你若是害怕——海嘯來了害怕,地震來了害怕,得絕症了害怕,就說明你沒有放下今生,沒有放下世間。
  若是你真正放下了,沒有絲毫的留戀,日日夜夜求解脫、求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了,這是接引你的,正好是你嚮往的。這個時候你為什麼想要跑呢?為什麼害怕得昏過去了?真正有修行的人是不會害怕的。海嘯來了怕什麼?還是泰然自若,沒有畏懼,沒有痛苦,和平時一樣,這叫不動心。海嘯來了怕了,那叫動心,心裡有恐懼,有逃避的心,你還是沒有出離心。
出離心是一種勇敢的心,逃避心不是出離心,它是對世間一種留戀的心。我們現在有時候覺得自己有出離心了,都能放下似的,這叫放棄,這叫逃避。出離心是一種覺悟,逃避心是一種束縛。有一個覺悟的心態,有一個開放、輕鬆自在的心態,這樣才能活得安樂,死得安詳,這樣唸佛一定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