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5

淨土教觀學苑 佛法修學概要 淨界法師(共40集)

佛法修學概要
4/5~6/7修學圓滿
南無阿彌陀佛🙏
  • 總相:
    • 心力、法力、理觀、事修
      • 理觀:依教起觀→依據祖師的法語起觀、思考
    • 以心力安住;以法力調伏、引導
      • 心力安住於空性:不隨相轉=>真實法
      • 法力調伏對治:借相修心,調伏對治,善加引導=>方便法
      • 修行的雙向力量:向外以佛號向法界流(事修,稱性起修);向內有無性力量反彈讓善根增長(理觀,全修在性)
    • 訓練第二念反轉的覺悟力量
  • 安住力(空觀)
    • 空性: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站在本來沒有的角度來看待一切.從假入空的智慧
      • 放下人生的背包(佛概37)
        • 從假入空之後=>再從空入假(假借相狀來調伏、引導)
      • 心中不安立名言
      • 不隨妄轉
      • 要把心中的相狀放掉:業力產生相狀→與六根接觸→相狀本應消失→我們卻執取相狀(愛、取)→有(造業)
        • 不用去掉相狀,只需放掉相狀(佛概期中座談6)=>不著相就會得定(老法師)
        • 雖知對錯,相狀雖有,但反應慢慢淡薄,執取心慢慢調伏
  • 調伏力(假觀)
    • 調伏業力
      • 懺悔法門
    • 調伏愛取(貪什麼?)...感情(悲心)重者須調伏
      •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受是苦:不受,不安立名言,不起妄像
        • 心無常:
        • 法無我:不控制外境
    • 淨土:厭離娑婆
  • 引導力(假觀)
    • 佛為法王,於法自在
    • 理智重者須引導(菩提心?)
    • 信仰式的念佛(用妄心)=>理觀的念佛(用智慧)
    • 分享佛菩薩的涅槃功德(但菩提不能分享)
    • 求生淨土(欣求極樂)
      • 核心思想:一心歸命
        • 一心歸命即是持名時:(1)順從彌陀名號;(2)順從淨土莊嚴
        • 生活上一心歸命(順逆皆方便):
          • 遇逆境:把逆境能量,轉成調伏愛取,厭離娑婆=>轉逆境為菩提,逆境之加持!求之不得的逆境!
          • 遇順境:遇順境則思維過患,轉成對極樂世界功德莊嚴之嚮往
      • 觀想蓮花:因果同時,念即放光,且掛名字.須常觀想身處蓮花上,因托花化生
      • 理觀與念佛:
        • 理觀→心力:我們自己的準備
        • 念佛→佛力:一心歸命彌陀(彌陀已準備好,問題在我?)
        • 心力+佛力→感應道交→往生(心力帶動佛力;佛力加持心力)
        • 理觀結合事修:念佛時,理觀是潛伏著伺機而動,妄想一來就會自然啟動,產生第二念的反擊!(但仍以念佛為主)
          • 先分開操作,再結合..(念佛七分;理觀三分.但理觀不要太久,以免打妄想)
          • 理觀先依少量法語開始,先專再廣
          • 先靜中修→動中修(歷事)
      • 信願: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
        • 遇事若牽掛不止,當觀想今日無常若至,此事何需罣礙?當急念佛求生也.
        • 如何判斷信願具足?:對因緣只注重過程,不再看得失成敗
      • 持名:
        • 不能念,要他念;不能斷,要他斷
        • 故須截斷狐疑,老實念去,驀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如是才是大善
        • 正念:專一
        • 正知:相續...調伏與引導:佛號要與來生連結(1)佛號連結苦:不念則入惡道;(2)佛號連結樂:極樂依正莊嚴 ....以上二者皆與佛號有關
        • 念佛悠悠泛泛時,須起觀:1.觀娑婆苦;2.觀極樂樂;3.匯歸佛號
        • 金剛持:有聲與無聲之間的平衡,所緣境(聲塵)穩定則心定

面對外境:#


  • 現在看到的外境皆是結果!
  • 借相修行
  • 不住相(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 不控制相(一切法無我)
  • 動態變化,隨因緣辦事
  • 參與別人的妄想,但不要活在別人的妄想中
  • 面對逆境(忍辱法,佛法修學概要34):
    • 業力招感,勤修懺悔。有痛苦的感受,就一定有業力,只是透過外境(增上緣)的刺激讓罪業現行而已。都與自己有關,與他人無關。一切唯心造。
    • 歷事練心:都是菩薩的教誨,讓自己不墮入安樂而忘失正念。人生太圓滿,難生出離心。
    • 境無好醜,唯人自招。空觀:我不可得,亦無我所執著的境界。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面對煩惱。先放下,再面對。業力一來,內心如如不動(不用貪嗔癡攪和),等待業力釋放完,一下就過去了。若一攪和,就無解了。無法控制業力的衝擊,但能控制自己安住空性。
      • 痛苦來自於:外業力+內妄想。業力一來,第一念的妄想是合理的,但第二念須如理作意。
      • 要用心力引導業力;不要讓業力引導心力(心隨境轉)
      • 外在善惡業力碰撞時,先告訴自己不要講對錯(即妄想),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對過去的業力,產生分別,一分別就被過去咬住,而失去未來。只能安住空性。必須從業走出來,才能創造來生的淨土。
  • 業力不等於業障.業力只有苦樂,過了即空。但若執取成內心障礙,就成業障。業力不能逃避,但不要把業力轉成業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