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法修學概要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第05集
【74】「妄想」是我們迷失心性、招感痛苦的關鍵所在
我們本來清淨,本來自在,本來平等,但是我們現在變成不清淨,也
不自在,也不平等,這個地方是哪裡出了毛病?它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
我們的「妄想」。這個「妄想」我們解釋一下,它是怎麼回事。「妄想」是
由感受而來的。我們的一個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觸時,先有一個感受。福報
大的人,他過去生有善業,從善業而來,他的感受大部分是快樂,一生當
中,快樂多,痛苦少;福報比較差的人,他一生當中痛苦的因緣多,快樂
少。但這個感受還不是問題,因為感受沒有相狀,但是感受的下一個剎那,
帶動想像力,他會從這個地方捏造很多影像。
比方說,我們講喝咖啡好了。你看我們真正喝咖啡的時間,只有前面
第一秒鐘你的舌頭跟咖啡接觸時,你感受到那種咖啡的味道。如果這個咖
啡是你習慣性的,是合乎你的身體的,你生起快樂的感受。然後呢?你會
幹什麼?你會讚美它,你心中開始說話:這個咖啡很好喝,它是在哪裡買
的?在哪裡出產的?從此以後你就沒有真正在喝咖啡,第二秒以後你就完
全活在你的妄想。所以我們跟外境接觸只有一刹那,我們一個人有百分之
八九十的時間都活在自己的妄想裡。我們其實不是很在乎外境是怎麼回事,
我們寧可相信自己的妄想。妄想開始活動的時候,你就產生執著,你就住
在妄想裡。所以唯識學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住。這個麻煩就是說,你
就住在你的妄想裡,這個就是盲點,所以你就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這就
是我們為什麼把人生搞得這麼複雜,原因就在這裡!
其實講實在話,業力引申的問題是少數。佛陀說,我們中的第一支箭
是合理的,我們的痛苦只有少部分來自業力,大部分都是你自己的妄想把
痛苦膨脹。我們之所以受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完全是自己的妄想把它擴大了。其實你不要老是怪你業障深重,而是你的
心理素質占了很重要的因素。我講實在話,你研究唯識學你就知道,真正
來自於業力的刺激,說你沒有飯吃,這個是饑餓,你沒有衣服穿,會感受
到痛苦,但現在的人哪幾個是真正業力來招感痛苦的?很少!現在的問題
都是心理問題,就是你的妄想!
有一個母親跟她女兒住在一起。這個女兒有一天她領薪水了,想要犒
賞一下自己這個月的辛苦,就到百貨公司去買一頂她喜歡的帽子,帽子戴
在頭上,越看越滿意就買下了。當然她買那帽子第一念是感受嘛,然後就開始打妄想,回去以後她就希望能夠跟她媽媽分享,說她的帽子很漂亮。
但是她媽媽在炒菜,那時晚餐時間快到了,晚餐都沒有做出來。她就戴了
帽子在媽媽面前晃來晃去的,媽媽也沒看到,她就把帽子放在冰箱上,媽
媽去開冰箱拿東西時,也沒看到帽子。後來吃飯的時候,這女兒就不講話
了。媽媽說,你今天好像心情不太好耶?她說對啊,我買了一頂帽子,跑
到你面前給你看,你沒看到,放在冰箱上面,你也沒看到。她就很委屈!
但是她媽媽比她更委屈,她說,你講到你的帽子,你有沒有看到我今天做
了頭髮呢?我頭髮也是新做的啊,你也沒有看到,你也沒有讚美我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這個妄想是你捏造出來的,這就是
人生為什麼會變得無解。如果人生只有單純地還債,只有業力,那很單純。
但是你的業力跟妄想結合在一起,因為業力刺激你時,只有當下,後面就全是你的妄想,講實在話,你要走不出你的妄想,人生無解!臨命終時也
無解!阿彌陀佛也救不了你。經典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
生。」我們現在重新定義一下,什麼叫業障深重?你妄想打得多,你就業
障深重!就這樣子嘛,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人生的快樂痛苦,跟業力沒有直接的關係,跟你的心理素質有關
係。有些人他比較樂觀,他打的妄想他會往好的方向打,這就是唯識學上,
安立美好的名言,這種人是不錯,好人。有一種人是喜歡自討苦吃啦,他
遇到事情喜歡去作悲觀的思考、負面的思考,他安立不好的名言。但是真
正的道人是完全不安立名言,離一切相。
【75】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不隨妄轉,找到修行的捷徑?
諸位要知道,在修學過程當中,如果你要進步快一點是有捷徑的,其
實佛法是有捷徑的。佛法如果沒有捷徑,那天台宗就不要判教了,就沒有
高下了嘛。為什麼天台宗要判成:藏、通、別、圓四教呢?為什麼每一個
法門,有的是腳踏車,有的是牛車,有的是大白牛車,就是說它進步速度
有快慢,不是說你學佛久你就進步快,不是這個意思,這跟時間沒有關係,
跟你的方法有關係。你沒有掌握一個方法,學佛三十年你還是老樣子,因
為走不出妄想,你的人生就無解,你來生照樣打這個妄想。
如果說要進步快,你要先找到你生命的原點,就是《楞嚴經》說的,
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道理太重要了!就是你要住在什麼角度。如果你住
在妄想的角度來處理人生,你今生無解,你也不可能往生,不可能!因為
你自己把自己綁住了,你的無量的妄想,你那個佛號根本沒有用,根本走不出妄想。什麼叫臨終正念?就是走出心中的妄想,簡單一句話就是這樣。
我們可以有妄想,但是你不能隨它而轉。我要求你沒有妄想,這叫強人所
難,因為也沒有人做得到。
臨終正念有兩種:一種是聖人的正念。它是「萬里晴空一輪明月」,完
全沒有妄想,這個是誰呢?這個是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臨終正念,沒有
妄想。我們凡夫的正念叫做「不隨妄轉」,不是沒有妄想,就是你不要受它
干擾。要不受它干擾,你站對位置就很重要了,這是關鍵啊!我們要站在
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面對煩惱;要站在本來沒有罪業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要站在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也就是說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妄
想的角度來處理事情,就是把生命回到原點。這個你平常就要訓練了。
我們舉一個實際例子。比方說,你跟你兒子起爭執了。你跟你兒子之間會起爭執一定有業力,事出必有因,一定有業力嘛。反正這個孩子來只
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他來還債,第二個他來討債。他如果來討債,他給你
的痛苦就很多;他如果是來還債,他幫助你就很多。但是也不可能全盤是
討債,也不可能全盤是還債。這人生的因緣是苦樂參雜。假設這個兒子觸
惱了你,你要怎麼解決?你一定打妄想,因為這個業力刺激你感受妄想執
著,你就住在你的妄想,這個時候你就沒辦法解決了。你要告訴自己,你
本來沒有這個兒子,你本來就有兒子嗎?沒有嘛!你是因緣和合,虛妄有
生,你本來就沒有,你最後也沒有,你死亡時你能把兒子帶走嗎?也沒有!
所以這個兒子是個過程。本來無一物,你何必惹塵埃!這個本來無一物太
重要了!你本來就沒有這個兒子,那只是個因緣業力的顯現。
其實這種公式放諸四海皆準。你本來就有房子嗎?你本來就有兒子嗎?完全都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我們今天要能不隨妄轉,要先從妄
想裡面跳脫出來,這個很重要!叫做安住真如。整部《楞嚴經》講了十卷,
開悟的楞嚴就是告訴你安住力,你要站在什麼角度來處理問題。
【76】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這個是大智慧的人!
我們人生有兩種思考模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有兩種選擇:看你
是要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還是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反正人生不是
有就是空。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站在本來就是空的角度來面對有,他是自
在的,因為這些因緣沒有人可以障礙你,你就能夠做你該做的事情。站在
空的角度來面對有,這個是大智慧的人。你執著有來面對空,因為你總有
一天要空嘛,你死亡到來時什麼都沒有了,你人生就很無奈,你完全被業
力牽著走,被妄想牽著走,兩個都牽著你。我們現在會把人生弄得很複雜,會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就是我們站錯了位置。我們思考事情時,習慣性站
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我們太在乎心中的妄想、太在乎心中的影像了,太
在乎的結果讓你今生很痛苦。第二個,你生生世世的業力就很重,你又觸
動了生死業力。
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諸位!你還記得嗎?你本來清淨,本來自在,
本來平等,你還沒有離開家之前,你是這樣子的。後來你離家出走,跟那
些乞丐搞在一起,你就整個跟妄想打成一片了。但是你剛開始離家出走的
時候你是怎麼回事呢?你要把你原來的面目找出來,否則你人生無解。「本
來清淨」是最重要的!就是說,站在本來清淨的角度來面對人生。所以諸
位!你遇到事情時,不要馬上反應,記得,是先調整心態。如果你現在起
煩惱了,不要馬上跟人家講話,這個不對。你先告訴自己:我本來沒有這件事情。你要先從妄想裡面跳脫出來,要先遠離對立。
你站在一種本來清淨的角度來面對人事,你的心是寂靜的。你不斷地
訓練自己,告訴你自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先念三遍以後再來處理事
情,慢慢慢慢你就在真如裡面安住了。臨終的正念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77】諸位!臨終的正念不是靠佛號去壓妄想!
諸位!臨終的正念不是靠佛號去壓妄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以為用佛
號去壓妄想,你不是妄想的對手。蕅益大師說,你這個人不用理觀,沒有
真實安住真如,用佛號來壓妄想,你一天持十萬聲佛號,持一百年,你壓
制的妄想如爪中土,沒有調伏的妄想如大地土。你完全事修不可以的,臨
終的正念是靠理觀的。諸位!不可能說,你生生世世打這麼久的妄想,白天也打,睡覺也打,你今生幾十年就要處理,不是這樣子的,不是這個意
思。
你是靠智慧找到生命的安住處,「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安住力
是根本!你安住錯了,後面的調伏引導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因為你安住錯
了,你就很辛苦了,整個人修道多辛苦啊!你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效果
更糟糕,甚至沒有效果。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來處理妄想,完了!所以這個
地方很重要,這個地方就是找到我們生命的安住處。雖然我們還是會打妄
想,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上面,你要住在你的本來清淨的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