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6

南懷瑾老師:怎樣修才能不淫不漏,六根都在漏,與任督二脈的關係?

(轉貼自:http://857andy520.blogspot.tw/2015/12/blog-post_84.html
(前略)
所謂『一切眾生』,這是講六道裡面的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

你為什麼會在六道裡面投胎、捨身、受身呢?

就是這個淫的念頭沒有斷。
換句話說,這個念頭不斷,就出不了三界。諸位要記住,淫的事沒有,仍然不行,你有淫的念頭就不行;粗的念頭沒有,有細的念頭還不行。

佛在經論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淫慾是色。五欲裡面的『色』,跟五蘊裡面的『色』不一樣;五蘊的色是代表整個物質界,五欲裡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眾生,不能超越三界輪迴,佛跟我們說: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個經上有個譬喻說:『頭出頭沒。』把三界比喻做苦海,頭出——從海底頭升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這個時間短;栽一個筋斗又到下面去了,這個時間長。下面是三惡道,上面是人、天二道。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六道眾生在人、天二道的時間很短,機會很少,在三惡道時間很長,機會很多。原因在哪裡?貪著財、色、名、食、睡,貪著五欲、六塵。五欲裡面最嚴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個就把生死的第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為我們提出來了。教導我們:如果你真的想在這一生當中,要超越六道輪迴,那你就必須要遵守不淫戒。念佛求生
土,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個淫的念頭不斷,你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呢?因為有一條繩索綁在娑婆世界,這個繩索沒有解開,阿彌陀佛在招手接你,你去不了啊!這個地方有人拉著你,就是這個念頭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所以說必須要把它斷得乾乾淨淨。因此,佛在此地,一開端就把生死根本說出來。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這一句我們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的看過。『諸世界』,不只是我們娑婆世界,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眾生都是這個情形,都離不開這一個原則。佛講『其心不淫』,心裡頭真的把淫慾的念頭斷乾淨了,那他就『不隨其生死相續』。『生死相續』就是六道輪迴;他『不隨』,就超越六道輪迴了。由此可知,只要這個念頭不斷,他就決定出不了三界,決定還要受『生死相續』。這是佛把這個真相為我們一語道破。這個事實真相,曉得的人太少太少了。諸位一定要知道,世尊開門見山的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汝』,是叫著阿難,同時也是叫著我們。我們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叫做念佛三昧;實在講功夫淺的——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總名稱以功夫淺深來分,通常分為三等,最淺的是功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亂,最高的叫理一心不亂

我們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呢?

是要超越三界。


『塵勞』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詞。『塵』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們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個塵來做代表;『勞』是煩惱,我們曉得三界之內,充滿了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就出不了三界。我們曉得小乘阿羅漢超越三界了,《楞嚴經》上講,他們的定功很深——九次第定;世間禪定(四禪八定),那個定功雖然是很深,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把見思煩惱斷掉了,這才超越三界。也就是本經裡面講殺、盜、淫、妄,他連念頭都沒有了,真的這個妄想斷掉了,這樣才能夠超越三界。如果『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迴。

或許有同修要問,這個事太難啦!

是難。

淨土宗講的帶業往生;我這個念頭沒有斷,能不能往生呢?

我在此地老實告訴諸位:斷有二種,一種叫滅斷,一種叫伏斷。伏是把它伏住,雖有這個念頭,它不起作用。滅斷難,伏斷容易,這部經上講的是滅斷。為什麼呢?這部經不是專門對淨土宗講的。換句話說,修其他的法門要滅斷,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滅斷也行,只要伏斷。

伏斷是什麼呢?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控制住了,有人比喻叫石頭壓草;其他法門斬草除根,那當然是很徹底;
宗不必斬草除根,用石頭把草壓住就行了,看不見了,它不起作用了,這樣就能往生。所以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門真的來的容易。我們說老實話,這個戒,我們一生當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塵這個妄念要斷是真難;但是這一句佛號,念得功夫得力把妄念伏住,我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這是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古德講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努力在斷除這些煩惱,你斷得愈乾淨,當然愈殊勝。我們把煩惱伏住,帶業往生是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我們能將煩惱斷掉,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實報莊嚴土。

咒語:宇宙能量的通關密碼


內置圖片 3

2017/1/25

慧律法師:找回內心的寧靜

以前我看到別人做錯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規勸他們,但效果不大,因為能接受的人很少。於是,我一直在思惟為什麼? 

後來,直到我看見佛經有一句話,如是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是名自己。」這時,我才恍然明白,我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屬於自己、完全隨著環境在團團轉,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我折磨。 

我們不要把錯誤當作是一種罪惡,如果錯誤是一種罪惡,那麼一個成功者,就是一個累積滿身污穢的人。 

假如,你有心學佛,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找尋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寧靜」。當你找回自己真實的內在,就可以體會到,其實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世界上種種的繁榮虛華,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無法永恆?運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來的快樂,通通都是暫時性的。好比看一場電影,聽一場演奏,場散、曲終,終有結束的時候。而人們總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恆,奈何依然做不到。因為世間的真相就是無常,有生必有滅,有合就有離,一切皆如夢、幻、泡、影。 

因此,我們應當了解,找回自己內心的寧靜,念念觀照一切皆是無常。這樣,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越討厭他,就會變得越像他

  • 喜愛什麼事物,有可能變得跟你喜愛的事物很像。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喜歡一遍,越想它,越看它,久而久之,言行舉止就可能變得很像。同樣地,把討厭的事物放在心上,越討厭,也會變得跟它越像,這就稱為「薰習」。討厭一遍,腦海中複習一遍,全身的細胞也跟著「同化」一遍,久而久之,自己的思想、言行,就會開始模仿你討厭的那個事物。
  • 把垃圾拼命往家裡放,若不處理,家裡不就變成垃圾堆?

2017/1/24

「一滴精十滴血」血液由髓產生 (包括骨髓.脊髓.腦髓等) 乃精氣集結而成(轉貼)

原文網址:「一滴精十滴血」血液由髓產生 (包括骨髓.脊髓.腦髓等) 乃精氣集結而成

● 「一滴精十滴血」血液由髓產生 (包括骨髓.脊髓.腦髓等) 乃精氣集結而成


西醫早已證實中國古人「十滴血,一滴精」之說


人的血液細胞由骨髓產生
,這是現代醫學常識了;而中國古人早就告訴我們,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等)乃精氣集結而成,即無形無色無味的精氣,固化於骨中、腦中,就是髓,所以洩漏精氣會損傷骨髓,導致「骨髓枯」,現代稱為「骨質疏鬆」。

髓是精氣的固化形態,而血由髓產生,即血來源於精,證明中國古人「十滴血,一滴精」的說法是正確的。

又,中國古人早就告訴我們:腦為髓之海,腦髓與脊髓、骨髓是連通的,所以洩漏精氣不僅會損失脊髓、骨髓,還會損失腦髓,導致人智力、記憶力下降,同時靈性、悟性也下降,變得傾向於唯物主義無神論、反宗教,所以魔引誘人類墮落,必定要以各種方法讓人放縱淫欲、洩漏精氣。

2017/1/22

好事壞事,放在心上就造業

不管好事壞事,放在心上就造業,不放在心上沒造業,叫淨業。沒造業好!沒造業往生極樂世界方便,造業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很難,半路上就被人劫去了。生天的,天上的這些福報現前,有不少天人接引你往生,生天了;惡報現前,有很多小鬼帶著鐵鍊枷鎖也來迎接你,把你接到地獄去了,都有人接引。那是淨業,沒有善惡業,善惡業都不要,統統放下,阿彌陀佛來接引,蓮花化生,這個不能不知道。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331集

佛門?無門!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佛門?無門!
佛教徒可分為三等:第一等人,精進修行而心無所求;第二等人修行求加持加被;第三等的佛教徒沒有修行的依準,只知偶爾求神拜佛,保佑他們平安健康、事業順利、消災免難、婚姻美滿等。在今日的佛教徒中持第三種態度的人佔很大的比例,一九七五年內政部統計全臺灣人口有百分之六十八點五都是佛教徒。其中正式皈依三寶的正信的佛教徒是很有限的;而真正支持佛法慧命的是第一等人,使得寺廟能夠熱鬧興隆的卻是第三等人的功勞。有道是:佛門、佛門。佛有沒有門?沒有。佛法廣大無邊!那來的門戶之限?

千歲闇室

「譬如千歲闇室」,這個房間沒有窗戶、沒有燈光,黑暗了一千年。千年暗室,點上一盞燈,「光若暫至,即便明朗。豈可得言,闇在室千歲而不去也」。這個例子容易懂,千年暗室,一盞燈就照亮,暗就去掉了,用這個暗比喻造罪業,用這個光比喻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現前,罪業就消了,暗就去了。

「是故《遺日摩尼寶經》」,有幾句話說,「佛告迦葉菩薩,眾生雖復數千巨億萬劫,在愛欲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也。」這個話我們要記住,常常放在心上,這都是用心不一樣。我造作罪業是迷惑顛倒的心,極不善的念頭;我今天念佛是用清淨平等心,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我用這個心來念佛,極善。雖然我念得很少,我一天只念幾句,有人早晚做功課,早晨十念,晚上十念,這十念是真心。你二十四小時幹的是妄心,妄不能勝過真,真心的力量超過妄心。這個道理要懂,你自己信心就生出來了。要不然自己老是提心吊膽,總是想到造的罪業太重,恐怕不能往生,這是障礙。所以聞佛經,反念善。現在佛教衰了,為什麼衰?講經的人太少了。你不明白經上所講這個道理,你不知道回頭,你總是懷疑,自己想想沒有把握,常常帶著恐懼懷疑,這個不能往生。如果你經聽得多、讀得多,都能很明白、明瞭了,沒有懷疑,讀經用真心,念佛用真心,懺悔用真心,事情就好辦了,就不難。一反念善,罪即消盡,消盡,消完了。「是名在心」。

我們現在怎麼消不完?念的時候是真的,真心,誦經念佛完之後,妄心又起作用,麻煩在這裡,功夫也在這裡。我經念完之後,我這個真心能保持多久?能不能保持一個小時?能不能保持一個上午?能不能保持一天?如果有能力保持一上午、保持一天,他就能往生。只怕是剛剛佛經念完,佛號念完,遇到一個不如意的事情,馬上發脾氣,那叫火燒功德林,念佛誦經白念了。如何誦經念佛之後,保持一個清淨心,好!誦完經之後,念佛、繞佛用清淨心,什麼都不要想,妄想、雜念都放下,這個好。這心明白了,善惡的能量在心。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327集

淨空法師:放下與看破

放得下是破煩惱障,煩惱要放下,放下就沒煩惱了;看得破是破所知障,一切事、一切理,萬事萬物真相明白了,明白怎麼?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這個重要。

淨空法師:善、功德要隱藏

善、功德要隱藏一點好,不必讓人知道。為什麼?讓人家知道讚歎,讚歎就是果報,讚歎的人太多,你的福就報掉了。所以好的東西掩藏幾分,是絕對正確的。不好的要把它暴露出來,讓人家批評、讓別人責備,這也是果報,就報掉了,不至於累到三途。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對別人,揚人之善,掩人之過;對自己要反過來,要揚自己的過失,自己的善要隱藏起來。

淨空法師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三集)

2017/1/21

《现代学佛正确导航》解读 第九集 诈习、诳习、怨习对修行人的障碍

  • 真修行:心態一動,就馬上察覺,馬上伏住,之後就不來了
  • 詐習交誘
    • 因有貪心而詐欺過現習氣交相誘騙,互為愚弄,相調相欺,不肯停止→繩木絞校、設圈套現象
      命終招感扭手、械足、枷項、鞭打等苦
      為引導學佛而誘導→循循善誘
  • 誑習交欺
    • 與詐習細微差異:欺詐有欺騙與真實;誑惑則純說假話
    • 過現習氣交相欺騙,互相誣枉,念念飛馳,奸謀詭計
    • 招感沸尿地獄、飛沙地獄、溺沒、吹高、跌下、漂浮等苦
      • (欺騙人時心裡七上八下導致)
  • 怨習交嫌
    • 交相憎嫌,彼此懷恨,必想報復
    • 招感飛石、投礪、匣貯裡、布袋裡等相
      • 怨氣累積無法抒展
      • 害人害己

2017/1/17

聖嚴法師:緣,不能只是等待

對於成功不用太得意,若是失敗也不用太悲傷。不過,還是要加上自己的努力,因為不努力,因果的「因」就沒有了。只要盡力了,主觀的條件具備,即使付出後,客觀的條件沒辦法配合,還是能心安理得,這即是「因緣論」。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否一定是這樣呢?不一定。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不一定得豆,如果天不下雨,農作物就乾死了;但若是老是下雨,農作物也會淹死,變成種瓜不得瓜、種豆不得豆。那麼不種瓜、不種豆,是不是可以得到瓜、得到豆呢?當然更加得不到。所以在因緣中,自己所能掌握的「因」必須先具備。

有的人面對因果,是用等待的態度,心裡想著:「我的因緣還沒有成熟,所以我在等!」因緣是要自己主動去掌握,不是被動等待,必須加強「因」的部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要能夠先把自己的「因」準備好,然後待「緣」。當然,緣也要我們主動促成其事,緣不是被動等待的,如果條件不夠,就要想辦法加強,那麼緣也就會成熟了。所以「因緣」這兩個字,因就是「因」,緣有時候也是「因」,要自己去努力促使它成熟。
因是主觀的,緣是客觀的。緣不一定是助緣,有些是逆緣。緣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我們只能夠從因著手,充分準備。順緣來了,當然好歡喜,但是有時順緣卻可能變成逆緣,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為何順緣會變成逆緣?順緣來的時候,它本意沒有要變成逆緣,但卻成了逆緣,連緣本身也沒辦法控制。然而,修行會讓我們的頭腦出現正面念頭,如果不修行,頭腦裡出現的負面念頭,就會把許多順緣變成逆緣。佛法所講的第二個層次,是從理論到理解,然後加強我們人生觀的正面性、正確性,這樣才能掃除佛教一向給人很消極、很負面的印象。

◆以上參考來源:聖嚴法師《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2017/1/12

慧律法師:心中不可有恨

如果心中有恨,會很悽慘,無法往生。恨就像被鋼索綁住。一般人對於不幸的事情會耿耿於懷,對於忤逆的眾生,我們會覺得他很可惡而懷恨在心。這種念頭若不及時修正,會障礙我們往生。既名之為娑婆世界,不可能每個人所說的都遂你的意,不可能每個人都讓你看得順眼。想騙你錢的比比皆是,想霸佔你財產的處處都有,因為,我們是活在這業力所感的世間,無明所感的世間。 

有一個歌星,報上誹謗她人盡可夫,極盡破壞名譽之能事。她看到報紙,痛哭流涕,精神瀕臨崩潰,因為報上所載與事實完全不符。從此,她對記者深惡痛絕。然而仔細想想,記者如果沒有寫出報導,就活不下去了,倘若他手頭沒資料,當然得自己編了,而所寫出來的報導,好似和她生活在一起般。 

一個知名的作家很感慨地說:「記者沒來訪問我,我甚至沒和記者交談過,雜誌刊載的卻有問有答。」他也感到非常痛恨。世間人被冤枉,通常都會受不了。事實上,世上被冤枉的例子太多了,否則何以會有「枉死城」?冤獄的情形太多了,不是他殺的卻被栽贓,乃至被判死刑。我們要瞭解,世間這種事比比皆是,內心不要有恨,慢慢觀照這個世間,慢慢放下。

2017/1/11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 聖嚴法師 

問:人愈老愈怕面對孤獨,看著老伴,老友相繼逝去,心裡往往會產生不安與恐懼.我們該如何面對孤獨?宗教信仰是否有幫助?

答:如何面對孤獨?就是要把自己退回到還沒有出生以前的狀態︰母親還沒有懷胎之前,你在哪裡?又有誰陪伴?人一直以來都是孤獨的,人不一定要等到老年才會變得孤獨,之所以會孤獨,通常是自己的心理、精神、生活沒有寄託,才會有孤獨感。所以,無論是小孩子、青年人,或中年人都會孤獨。

一般人覺得無聊、孤獨的時候,會想去找朋友、看電影,或者參加一些舞會,與朋友聚會等活動。但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孤獨感是不是消失了呢?

不一定。要知道,參加活動的時候覺得好多人在一起很熱鬧,可是一旦結束回家,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仍然是孤獨的。

2017/1/7

《现代学佛正确导航》讲解 第八集:瞋习对修行人的障碍及答问

【學習摘要】

  1. 瞋习交冲:新舊嗔習交逆,怒火鑄結為金,產生刀山、鐵棍、劍樹等狀。
  2. 要觀察細微的貪嗔癡,才能找到下手處,將之拔除。
  3. 錯誤的心態(習氣)一起,立刻打掉,不等念頭生起。若仍不行,才再回想地獄的印跡。
  4. 真的會用的時候,就可以用貪嗔癡,而不是我被它們所用(轉煩惱為菩提)。譬如激勵他人。八地菩薩轉淫怒癡為戒定慧。
  5. 外財布施比不上布施掉內心的貪嗔癡。集往生的資糧主要是布施貪嗔癡煩惱,不在金錢物品。


2017/1/3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見到阿彌陀佛的方法

人的念頭,那個能量不可思議,我們今天的能量沒有集中為什麼,胡思亂想。 胡思亂想的能量是散發的、是鬆散的,如果這個能量能集中一點,那個力量太大了,像我們的光,你看,光是四面八方的,你要是把光聚成一點,變成如果激光了,那個能力多厲害,可以穿透鋼板,集中是什麼? 集中就是禪定,這個道理,佛在大小乘經都說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能把你心集中到一個地方。世出世間的事情沒有辦不到的。 

我們要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容易啊,你只要一個方向念頭集中在極樂世界,集中在阿彌陀佛,你的願望馬上達到了,不能分散了,一般人懂得這個道理的很多。 為什麼不能集中,他鬆散成習慣了,他沒有辦法集中起來,想集中起來念幾句佛號。 聲聲佛號裡面都有很多雜念。 於是怎麼樣,灰心了,退轉了,那就沒有法子了,這個就是最緊要的關頭,這就是你自己的考驗,在這個時候決定不灰心,決定不放棄,我這一句佛號拼命也要把他念到底。 

你無論是思想,無論是言行的行為,都是你的念頭在指揮,念頭在決定。 你念頭不集中,那就沒有力量,念頭要集中,越集中,力量越大,要集中,就得放下,不放下不能集中,只許你有一念,不許你有第二念! 真的集中啦,那真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一點我們要學,道理大概我們都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 現在的問題就是功夫,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沒有這個功夫。 功夫就要練了,現在災難很多,社會動亂,我們要加緊練功,災難來的時候,可以穩穩當當、平平安安的到極樂世界去了,緊要的關頭阿彌陀佛決定出現,接引你往生啊,不能再有雜念了,應該放下了,不要再搞了。

2017/1/1

《现代学佛正确导航》讲解 第七集:贪习、慢习对修行人的障碍

第七集:贪习、慢习对修行人的障碍
  • - 貪習交計:
    • 過去和現生的貪習互相凌奪
    • 貪心屬水,吸取屬風,水風相遇,積寒成冰。如用口吸氣生冷之感。故招致八寒地獄之報。
    • 一產生喜歡的心態就是貪
    • 貪心一起便察覺,想到地獄苦,立刻捨掉。再隨遇而安做。
    • 躲避貪慾如躲瘴海
  • 慢習交陵:
    • 過去習氣與現生慢習互相陵越
    • 慢習屬山,如兩山對峙,馳流屬水,山靜水流,騰逸奔波,心中積水成波之相。
    • 招感血河、灰河、熱沙、毒海等地獄。
      • 血河地獄:兩山相夾,血流成河
  • 補充
    • 惡習一起便察覺,想到地獄苦,立刻捨掉!
    • 對親友要和諧,但對內心的貪嗔癡要心狠手辣。
    • 學習方法:反覆學習,直到不忘。看目錄。
    • 微密的觀察功夫來自於戒定慧。
    • 守住四根本戒。持戒的目的為攝心(攝心為戒)才能得定,非僅表相的戒條上。
    • 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 把貪嗔癡習氣壓下去的過程就是十善業的修行

得努力衝破身體變老這一關

我們得努力衝破身體變老這一關啊!憑什麼?就憑這個心態與念頭的改變。
周遭很多老人的例子,有的越來越年輕,有的越來越走下坡,難道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嗎?
而是錯誤的心態與念頭習慣久矣,而不自覺。或者沒有緣遇到指引,沒人告訴他道理。又或者聽到了道理,不相信。
那麼就算耶穌或佛來也沒辦法了。
如果知道有個可以讓自己身體永遠年輕的方法,而且還相信,誰會不願意去試呢?
難怪說四十歲是個關口,現在遭遇的結果是四十歲前造成的。而再後面的結果則是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累積的。
現在若不轉變,越到後面,越難轉變了。

老和尚常說:「修行不是躲在山洞裡,或只要念念經、念念佛就算是修行。」在山洞的是已得道的高僧,我們程度還不到。念經是在了解道理,念佛是培養定力,這些是練習階段。真正的檢驗,是事情發生的當下的想法與做法。
所以「修行」是指修正自己錯誤的見解(自以為就是這樣的習慣性看法)與想法(內心所生的貪嗔癡),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兒子的身體也在變化,變得青春,變得叛逆。而他的看法與想法也在一點一滴累積中。寧願把精力花在導他往正確的方向,培養正確的判斷力,而在生活上只要過得去,不太差就好了。四十歲前他享受的是以前累積的,我們無法得知,也控制不了。但至少讓他方向與判斷力都正確之後,再去享受,也不遲。否則不慎誤入歧途,那只是把前世的福報提早消耗掉而已。

說這麼多,終歸到這句話「信我者得永生」。這電線杆的話困惑了很多年,現在終於懂了。不管是耶穌還是佛,講的都一樣。阿彌陀佛的梵文原意是「無量壽」。重點在這個「信」字。所以佛家才講六信,所謂「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
只要相信的人,自然會得到利益。因為不相信,就不會願意產生想法去行動,那怎麼會收到效果呢?
耶穌與佛無法親自幫我們,如果可以祂們早就動手了,我們還會落得如此嗎?而是要學習祂們所講的道理,並且相信,我們跟他們一樣也可以做得到,這樣才有用。
------------------------------------------------------------------------------------
老法師談「信」:

可度之機是什麼?就像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具足六個信,就能感動諸佛菩薩大權示現,住在這個世間。

這六個信,第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的本性本善,信自己本性是佛,也就是本來是佛,這個要相信。我是迷惑的佛,諸佛是幾近覺悟的佛,他已經圓滿證得自性的這尊佛,我對他要相信,他來幫助我、成就我、指導我回歸自性,這是信他,信自信他。第三個,信事、信理,有事有理;最後信因、信果,六個信。這六個信具足了,佛菩薩自然應現到這個世間來,他要幫你忙!

因為這六個信有了之後,你得度的機緣成熟。如果這六個信不具足,換句話說,你在這一生當中,你不可能超越六道,不可能超越十法界。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他主要不是對你來的,你是附帶的,如果你有這個福報,沾上光,種一點善根,他不是對你來的。他要到這個世間來,這世間肯定有幾個,至少有一個。「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一個人有這個根機,他都會來;要是完全沒有的話,他就不來了,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有人能見到,有人見不到?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習的緣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