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25

大佛頂首楞嚴經. 淨界法師講解

你能夠用本經的「不隨妄轉」,你說我妄想很多,但起碼我能夠安住真如、不隨妄轉,然後再配合佛號,你肯定可以往生!我不敢保證你今天能夠成就很大功德,你要成就功德,那你要修《梵網經》;怎麼去發起菩提心,斷惡修善度衆生《法華經》。但起碼你修「首楞嚴王三昧」能夠做到怎麼樣?不隨妄轉,心常覺照,不隨妄轉。煩惱很多、但是我還是正念分明,你煩惱、打你的,我安住到我的真如;那麼這個時候,就像懺公師父常說的:「在本來無一物當中,把佛號提起來。」就是一方面順從真如,一方面順從本願,達到臨終的正念,肯定可以做到。你說誒、積功累德到了淨土以後再做也可以,也可以!所以本經,我覺得它在整個菩薩道當中破除虛妄、安住真如,這個地方的確是我們整個修學宗旨。
(第132.大佛頂首楞嚴經卷10)

大佛頂首楞嚴經. 淨界法師講解134 部影片

淨界法師開示大佛頂首楞嚴經要義簡介.楞嚴經的重點:修習首楞嚴王三昧!本經首楞嚴三昧的特色:把煩惱根源找到,拔掉,從根本上破壞煩惱的勢力!讓我們很快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安住正念,乃至於達到臨終的正念,感應佛陀加被,往生凈土!禪凈雙修!佛陀的心: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究竟堅固,一切善法不會被破壞。煩惱的根本:生滅心,妄想,顛倒想。我們想法,跟著感覺走的時候,這個就是顛倒想。想法是從外面外境來的,外面的刺激引生的,統統是妄想。真實想,真心:想法,是從內心生起的,升起一個想法,外境不管怎麽變,想法不變,這是真實想。從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顛倒想。依體起用,发起菩薩誓願。阿難尊者的大誓願:透過首楞嚴三昧的洗滌,找到家,同起大悲,心佛眾生一體。覺悟了法身,圓教的初信位,微細惑要經過二十五圓通洗凈六根煩惱。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正念真如。楞嚴經的觀念,主要修六個字:名相位,立德業。整個卷經文講這兩個觀念,一個從假入空,一個從空出假!當然,整個經文講的非常非常詳細,佛陀舉了很多很多例子,他一定讓你有辦法懂!
佛教的修學,把生命的因緣分成二個部分:第一個是「雜染的因緣」,第二個是「清淨的因緣」 

2020/3/1

淨空老法師:十善業就好比是車票


末後第三十二相,「頂肉髻成相:又作頂上肉髻相」,或者是說「肉髻相」,佛頭頂上有一塊突出來,這是個好相。說頭的頂上有肉,「高起如髻」,如髻,就好像頭髮編成一個髻一樣,但是它是肉。「亦名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因為肉髻放光,它這個光刺眼,你沒有辦法看它。不但人眼不能看,天人也不行,聲聞緣覺、三乘菩薩都不行,都看不到,所以叫無見頂相。大菩薩升到空中,看頭的頂,它放光,只看到光,看不到光裡面。它的因,「係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這是最後。
  我們從第一個相看到最後第三十二,我相信很多同學都能體會到,佛的相好光明不離十善業道。然後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十善業的功德無量無邊,決定不能疏忽。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學起,沒有五戒十善就沒有佛法。三皈是佛陀根本的指導原則,就是遠離迷邪染,趣向覺正淨,這是總原則、總綱領。落實在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根本的大善、大戒,這根本戒,決定不能夠疏忽,所有一切戒法都是從這個地方衍生出來的。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這十善十條,大乘菩薩展開八萬四千細行;阿羅漢、辟支佛展開三千威儀,所以,十善圓滿就成佛了。
  我們看到很多畫的佛像,佛像頭部有圓光,畫出來的圓光。一般這個光的頂上有三個字,多半是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它的發音是「唵、阿、吽」,也是一句咒語。唵阿吽是什麼意思?就是十善業,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唵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阿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吽是不貪、不瞋、不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寫這三個字送給我,用藏文寫的,告訴我這三個字的意思。成佛十善業道圓滿,所以不能小看這十善業,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一定要遵守。老師那個時候做了一個比喻告訴我,他說譬如你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十善業就好比是車票,你上車要用它,在車上要裝好時時有查票的,到終點站的時候要交回去,就是說明你在成佛之前是不能離開它的,它圓滿了你就成佛了。你要不認真修學,你的功夫就不得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這就知道、就明白了。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