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佛心湛然,無喜無憂。



《無量壽經會疏》

《會疏》曰:「『應時』,應菩薩發願時。『欣笑』,授記之相。如來常住三昧,將欲說法,安祥而動。故佛心湛然,無喜無憂。若將授記時,現欣笑。舌相薄淨,如赤銅色。舌上五畫,如印文。笑時動舌,出五色光。《寶積經》云:「諸佛常法,若授地獄眾生記時,爾時光明兩足下沒。乃至若授菩提記,爾時光明從頂上沒。」

黃念祖老居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2020/10/11

〈恭讀經典〉基本步驟

 〈恭讀經典〉基本步驟

  淨心、淨口、淨手、淨桌、唸誦清晰、不貪快。 〈恭敬法寶〉所應注意事項,略說如下: 【基本概念】  ◎佛經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不可燒燬或丟棄。法寶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祐,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

2020/10/9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后往來。熙怡快樂。

 

『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伎樂」就是「樂工」,現代稱為演藝人員。小乘經上不許佛弟子歌舞,「八關齋戒」是小乘戒。此處是大菩薩,不是小乘。眾生的根性不同。小乘人的戒律是一板一眼的,嚴持戒律。不殺生就決定不能殺生;不偷盜,一點也不敢動。大乘嚴持禁戒,該殺的可以殺,該偷的可以偷。制戒的用意不一樣。小乘嚴持戒律是持「戒條」,是在事上。大乘嚴持戒律是在心。殺生,有沒有殺生的心?沒有。有沒有偷盜的心?沒有。事不相干!事可以做,可以不做,一切皆以利益眾生而定。

 

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心裡想偷沒偷,小乘不犯戒,但是大乘就犯戒。大乘人起心動念就犯戒。若事上偷了,心裡沒有動心,則不犯戒。所以,大小乘戒的精神不一樣。大乘戒比小乘戒難持,大乘戒在「起心動念」上持;小乘戒是在「事相」上持。想殺人,但是並沒有殺害他,在小乘不算犯戒;大乘就犯了殺戒。若去殺一個人,但心裡並不想殺他,這在大乘,沒有犯殺戒。這是大小乘持戒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乘人才真正大自在。《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有障礙?一有障礙就不圓滿,就不自在。

2020/10/1

【置頂】第七屆百萬佛號

第七屆百萬佛號

起止時間:2019年天降吉日-2020年天降日


淨空法師:「功夫成片」

所有一切障礙都是心不清淨產生的。心若清淨,六根就沒有障礙,眼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耳能聽到西方世界,鼻可以聞到西方世界的寶香,確實就如同在面前。非常可惜,我們的心地染污太嚴重。現在每天還在加速的染污,這多可怕。為什麼去不掉染污?佛說因為兩種執著:我執、法執。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只想到自己,是染污的大根大本。只要有「我執」,想把染污去掉,就非常困難。念佛法門的殊勝,就是染污還存在,用一句佛號把染污控制住,像石頭壓草一樣。染污的根還在,不讓它起作用,這樣就能往生,這是其他法門裡沒有的。

 

一切法門,我執不破,決定不能出三界。法執不斷,決定不能見性。念佛法門方便,不須斷妄想執著,只要把它控制住就行。用什麼方法控制?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名號上,二六時中,不是誦經就是稱名。口頭上不念沒有關係,心裡憶念決定不能中斷,因為一中斷,妄想、執著就起現行。這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難。難,還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三界。我們要警覺,難行還是要行。怎麼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煩惱,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煩惱,不要緊,只要努力用功。佛號愈念愈多,經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裡常常想著經訓,想佛的名號,就不會再想別的。在生活中,要認真鍛鍊。練到妄想雜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有這種能力就決定往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禮供聽法第二十六)淨空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