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9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后往來。熙怡快樂。

 

『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伎樂」就是「樂工」,現代稱為演藝人員。小乘經上不許佛弟子歌舞,「八關齋戒」是小乘戒。此處是大菩薩,不是小乘。眾生的根性不同。小乘人的戒律是一板一眼的,嚴持戒律。不殺生就決定不能殺生;不偷盜,一點也不敢動。大乘嚴持禁戒,該殺的可以殺,該偷的可以偷。制戒的用意不一樣。小乘嚴持戒律是持「戒條」,是在事上。大乘嚴持戒律是在心。殺生,有沒有殺生的心?沒有。有沒有偷盜的心?沒有。事不相干!事可以做,可以不做,一切皆以利益眾生而定。

 

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心裡想偷沒偷,小乘不犯戒,但是大乘就犯戒。大乘人起心動念就犯戒。若事上偷了,心裡沒有動心,則不犯戒。所以,大小乘戒的精神不一樣。大乘戒比小乘戒難持,大乘戒在「起心動念」上持;小乘戒是在「事相」上持。想殺人,但是並沒有殺害他,在小乘不算犯戒;大乘就犯了殺戒。若去殺一個人,但心裡並不想殺他,這在大乘,沒有犯殺戒。這是大小乘持戒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大乘人才真正大自在。《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有障礙?一有障礙就不圓滿,就不自在。

 

《無量壽經》極樂淨土,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究竟圓滿的法界。所以,佛說法,大眾修行,天女散花,載歌載舞,美不勝收。敦煌的壁畫,我們在電視上、畫冊上都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天女散花,奏樂跳舞。這是天人供養佛、供養菩薩、大眾,顯示佛法,活活潑潑,不是消沉的,不是死寂的(然此境界,凡夫肉眼不見不聞)。世間一般人為什麼怕學佛?以為不能唱歌,不能跳舞,又不能看戲,娛樂全都禁止,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佛為什麼教初學許多禁戒,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是因為我們的心隨境轉,所以才須禁止。凡夫煩惱已經太多,再接觸這些境界,煩惱妄想也隨之增多。若達到心地清淨時,不再被外面境界轉,佛就鼓勵我們多接觸。接觸外面一切境界,才是真正修行。佛法修什麼?修定、修慧,就是這兩樣。我們接觸外境而不動心,就是定。看得清楚明白,這是慧。「慧」是明瞭,「定」是不動心。所以,唱歌、跳舞、看戲都是修行。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則一切生活都是修定、修慧。此是高級的修行,不是普通的修行。

 

《華嚴經》五十三參的善財童子就是這樣修法,這種修學是「歷事鍊心」。什麼人都可以接觸,什麼場面都可以接觸,在這裡面圓滿定、慧。如果一接觸就動心,就壞了,就錯了。一般講,什麼時候才能修學這個法門?諸位一定要記住,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可以修學。沒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執持小乘戒,因為現在我們還不是大乘菩薩。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大乘菩薩,就可以載歌載舞的修行,沒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以的。我這些話,你們都要聽清楚,不要誤會,不要搞得將來墮落三途,怪我沒把話說清楚。

 

通常佛在經上講,開悟的人,禪宗大澈大悟,明心見性以后,這是粗境界。念佛人證得「理一心不亂」,就有這種境界。「事一心」還不行。事一心只得定,沒有開慧,沒有見性。理一心見性,見性也就是真正見到諸法實相。見到諸法實相后,心在境界裡自然不動,自然不染,此時才可以五十三參,歷事鍊心。沒有到這個境界之前,決定不許可,這是必須知道的。佛法修學到最后真是快樂無比。

 

學佛就像念書一樣,小學生智慧沒開,要聽管教,管得很嚴。中學生稍微長大一點,懂一點事,開放一點,還是嚴加管教。到了大學已成年,就愈放愈寬。到研究所的時候,你的私生活再不會有人管教了。佛法也是如此,我們今天沒有開悟,是在佛法的小學,當小學生,現在看到大學生的生活,很羨慕,但不能學,一學就壞了。西方淨土是佛法大學,在此經中才能看到佛法的究竟,才能看到佛法的圓滿,才是學佛理想的目標。要得到這樣究竟真實的快樂,就要依照佛法按部就班來修學,是不能躐等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歌嘆佛德第二十七)淨空法師講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