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X0972 法界安立圖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0972

萬曆丁未仲秋沙門仁潮集於天目蘭若

西方淨土圖

佛說世界安立圖解

 

X0972 法界安立圖

--------------------------

佛說世界安立圖解


作者釋仁參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頁數: 86
定價: 58元
裝幀:平裝
ISBN: 978751880559

2020/12/19

袁宏道往生後,托夢告誡他的弟弟念佛確保往生的方法(袁宏道《西方合論》)

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穩。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衆去。予親見同人矣。弟般若氣分頗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歸五濁。趁強健。實悟實修。兼淨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龍樹六齋法現存。遵而行之。殺戒尤急。寄語同學。未有日啟鸞刀。口貪滋味。而能生清泰者也。雖說法如雲如雨。何益於事。我與汝空王劫時。世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已得善地。恐汝墮落。方便神力。攝汝至此。淨穢相隔。不得久留。】

紀夢,袁中道

西方合論‎ 

 紀夢 (出珂雪齋外集)

  公安鳧隱 袁中道 紀

萬曆甲寅十月十五日。課畢趺坐。形神靜爽。忽瞑去。如得定。俄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覺飄然輕舉。疾如飛鳥。雲中二童子駛呼予曰。逐我來。蓋西行也。下視山澤平疇。城邑村落。若垤土杯水。蜂衙蟻穴。少墜。穢不可聞。極力上振。乃否。俄二童子下至地曰。住。予隨下。見坦道如繩。平如掌。視其地。非沙石。光耀滑膩。逐路有渠。文石為砌。寬十餘丈許。中五色蓮。芬香非常。渠上樹枝葉晃耀。好鳥和鳴。間有金橋界渠。欄楯交羅。樹內樓閣。整麗無比。樓中人清美研好。宛若仙。皆睨予笑。童子行。予追不及。大呼曰。

2020/12/10

《佛教的大千世界》全集,帶你一同暢遊精彩絕倫的三千大千世界,認識莊嚴美麗的極樂淨土!

 https://mp.weixin.qq.com/s/98mggPAaXJOQ0vytqOWfJg

目 錄

CONTENTS


第一篇佛教世界

第一章 優婆塞所講述的世界

第二章 “世界”是屬於佛的

第三章 三千大千世界

第一節 世界的地質層次

第二節 須彌山及其上下四方

第三節 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章 有情世間及其社會結構

第一節 三界概說

第二節 六道與十界

第五章 世界的成住壞空

第一節 四劫與劫 

第二節 壞劫與空劫

第三節 大三災的次序

第四節 成劫與住劫

第五節 世界發展的內因與規律

2020/12/6

【一切事物都有定數,不必著急!】

感恩定弘法師開示:
不管是什麼?心上真放得下,知道這一切都是因果決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了凡先生沒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就懂,一切事情都是「進退有命,遲速有時」,該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這個人該什麼時候出現就什麼時候出現,不必焦急,也不必盼望。只需要耐心做好手頭上的事就行了,認真的做好,它自然就會來,自有安排,我們的心是定的、是安的。
心裡只牽掛阿彌陀佛就好,不需要牽掛任何事情,事情來了便做,做完就放下,這個不管是這個意義上的不管。所以你做著事可以不管事,關懷人的時候可以不管人,手裡拿著錢的時候還是不管錢,心上放下。你看我們師父上人自號「三不管法師」,可是他沒有不做事,天天弘法利生很積極、很努力,團結宗教,事情做得很多也很忙,可是你問他,他說他沒管。

2020/12/5

《 关帝 戒淫经》

《 关帝 戒淫经》🗡
天律森严,阴律无情🗡
关帝告,走正道🗡
养身心,拒邪淫,🗡
增福禄,祖先欣。🗡
人身精华,留在身。🗡
浩然正气,保命根。🗡
关圣帝君,无愧天。🗡

【學佛以後,如何處理好個人的事】

個人的事,就是我們每個人行住坐臥日常生活的事,有世間事,也有佛法的事。世間事,當然就包括家庭、工作、兒女等世俗事務。印光大師講過一句話,生在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要「敦倫盡分」。本分事要自己去做,不能指望別人來做。自己有父母,不能交給別人來孝養;自己有子女,不能指望單靠老師、靠社會來教育。

「敦倫盡分」,就是敦守倫常,做好本分。
「倫」是倫常道德,「分」是本分。倫常道德是什麼呢?古人歸結為父子、兄弟、朋友、夫妻、君臣這五倫關係。這五倫關係我們要盡量處理好。
單位裡面,就有君臣關係,君臣就是上下,領導與被領導。如果你是下級,人家是上級,那要處理好這個關係。如果你是上級,人家是下級,也要處理好關係,不然下級要造反。同樣的道理,其他四倫——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要面對,都要去好好處理。
學佛法的人不需要離開這個世間,我們把世間五倫道德處理好,把本分事做好,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佛子。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菩薩在家」,家要不要?要。家庭過得非常美好,為什麼?一家人,菩薩眷屬,菩薩家庭。我們傳統教學裡面講五倫八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每個人都達到圓滿,這是菩薩家庭。這裡頭只要有一個菩薩,他就會教他的家人,「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教學從哪裡教起?家人教起。家人教不好,是你自己修身沒做好,自己真正修身做好了,你就能感化一家人,一定的道理。

淨宗大德彭際清居士

居塵學佛,猶如火中栽蓮,汪大紳為事業牽絆,雖有心於淨土,無奈受世緣所迫,不能如彭際清甘心“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隱度日,矢決定心,蓦直闖去,直待華開見佛”。彭際清勸他說:“非不知老兄家緣牽迫,愁悶難排,然此正吾侪進修之地。”菩薩在家,知家性空,家庭事業逼累在所難免,而彭際清卻認為正好借此進德修業,磨心砺性,增益其所不能。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生於江蘇長洲縣(今蘇州市)一個典型的士族家庭,際清是他受菩薩戒的法名。父親和祖父都以科第仕宦,彭際清也於乾隆34年(1769年)考中進士,授縣官。然而,此時已志在西方的彭際清決意辭而不就,終身奉事佛教,廣種福田,行菩薩道,解行並重,著書立說,最終成辦淨業。人稱清中最著名的菩薩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