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8

40自處之道

40歲前得到的是命中注定的
40歲後得到的是此生修得的

40歲後必須著重在調身與調心,尤其重要的是調心。
因為「境隨心轉」,心調好了,身體自然好。
該怎麼調心呢?宗教經典裡面談的都是調心之法。
為什麼?先不談身後之事,光從可以活到80歲來說,
40到80歲之間,身體如果不好,就算活得再長壽,也是活受罪。
如果身體健康,但內心怨天尤人或鬱鬱寡歡,最後也是抑鬱而終。
至於萬貫家財,若沒有良好的身心條件,看得到,卻享不到,也如一堆廢土。
從另一方面來說,難道我們一定能活到80歲嗎?看看新聞,每天都有人莫名死去或遭受無常打擊,這又該如何面對?就算不去想身後之事,總要有心理準備來應付無常的到來吧?問題是,我們都想好了嗎?正因為完全不去想身後之事,就算想了也覺得沒用而不去思考,或根本不知從何想起,所以乾脆就不想了,還是跟平常一樣,照自己的習性悠悠忽忽地過日!最後該怎麼受罪還是怎麼受罪,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隨業流轉而輪迴。如是而已。

「身後之事」難道只是指下輩子的輪迴? 其實我們分秒都在輪迴,分秒都在生死。 現在的心念是惡的,此刻就在地獄;一念是善的,就身在天堂。正因為我們的心念時好時壞,所以才會留在人道,也就是不好也不壞。若念念都是淨念,那就身在佛國淨土了。淨念是不執著於善,也不執著於惡,好也好,不好也好。這就是調心之秘訣。

做好事,是調心的基礎,因為能一直做好事並不容易,不僅要捨去自我,更須克服很多困難。但如果執著於自己做的好事,未來機緣成熟時,就會享受到做好事所帶來的好的果報。可能生天堂或者成富貴之人。但因為身處無盡的快樂中,一旦沉迷於此,容易忘了修行,爾後又会造惡,再墮入輪迴。

做好事未必只是對外捐錢出力這些外在的表現。一個人只要能努力而持續地降伏內心的煩惱與慾望,這就是行善。因為這一念降伏的力量,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決不會做惡事。如能行善,又不執著於善事,同樣身心清淨。如此精進不懈地降伏煩惱與慾望,自然定力提高,智慧增長。外面的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內心卻如如不動。這也是所謂儒家的「格物而致知」,格除煩惱與慾望,而得到智慧,與佛門的「因戒生定,因定而發慧」,道理是一樣的。

煩惱與慾望說白了,就是「貪心」與「瞋心」,這是我們最大的兩個敵人。貪心如水,瞋心如火,貪心感得水災,瞋心感得火災,現在地球的環境正是人類心念的反應。貪心貪什麼?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只要內心有想得到什麼,想控制什麼的慾望,就是貪。因為擔心得不到而患得患失,因為得不到,控制不到,就會生氣導致瞋心起。故說白了,瞋心是因貪念而生的。滅了貪心,瞋心也就幾乎滅了。

如何降伏貪心?要打倒敵人,必須知道敵人在哪裡,也就是要能夠辨別自己的貪心之所在。自己貪什麼?因什麼而貪?除了貪財色名食睡之外,貪身體健康、貪兒女聽話、貪美貌俊秀、貪善事做得多、貪萬事如意、貪…所有大大小小的心念,甚至更多連自己都覺查不到的微細念頭,都有貪的影子。

金剛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指的是對外面人事物的干擾與誘惑,自己的心能如如不動而不起煩惱與欲望的境界。如果持續努力地修行與調心,讓自己能達到這個境界,當無常到來之時,就可以用這個清淨不動的心來面對。如果練就的工夫深,就算面對最大的無常-「死」的到來,也能坦然接受。至於身後之事,身後去哪了?就看命終之際,自己最後的一念在哪。貪心生餓鬼道,瞋心生地獄道,愚癡生畜生道;善惡交伴,而有牽掛則留人道;不貪不瞋不癡且心向善,則生天道;若不思善,不思惡,一心念佛,則生佛國淨土。

金剛經這麼說:讓心如如不動地降伏貪心,且放下貪心(無住),而生清淨之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又說:如果用全天下,全宇宙的珍寶來供養一個人,都不如用一句金剛經的話來送給他。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二河白道譬喻圖】
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
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
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
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