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3

淨心與淨土(美國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

淨心與淨土(美國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 (7/7學習圓滿)

  • 根據彌陀要解之精要
  • 禪淨雙修:
    • 止觀:心力
    • 淨土:佛力
  • 彌陀要解:三力-心力帶動法力,法力感應佛力
    • 心力:信願行資糧
    • 法力:佛號
    • 佛力:彌陀
  • 臨終的正念來自於平日的正念:遇境逢緣-心不貪戀,意不顛腦,正念分明
  • 心力是主動,彌力是被動的:「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
  • 三種憶念達到臨終正念
    • 憶念真如佛性=>不隨妄轉
    • 憶念彌陀名號功德以啟信:
      • 今生消除災障(光明無量願)
      • 來世增長福德(聞名得福願)
      • 善根堅固(聞名不退願)
      • 十念必生(十念必生願18)
      • 臨終接引(臨終接引願19)
    • 憶念淨土莊嚴以生願:
      • 遠離惡道(不更惡道願2)
      • 國土莊嚴(一切嚴淨願27)
      • 衣食自然(衣服隨念願38)
      • 身心安樂(樂如漏盡願39)
      • 聞法歡喜(隨願聞法願46)
      • 具足五通(神足無礙願9)
      • 壽命久遠(壽命無量願13)
      • 功德圓滿(一生補處願22):

前言#

  • 心力
    • 諸法因緣生
      • 因:心中思想(名言)-大乘強調=>思想決定命運。現在的結果是過去的思想所造成...
        • 淨土宗須相信生命是思想創造的
        • 臨終掌握心念:諸法因緣不生,只有佛號生
      • 緣:所造業力(業種子)-小乘強調=>業力決定命運。但這無法解釋帶業往生,五逆十惡的轉變...
    • 轉化生命
      • 凡聖之別
        • 流轉門:「觸」、作意、受、想(妄想)、思(造作)-凡夫的心由外境決定
        • 還滅門:「作意」、觸(內心智慧的觀照)、受、想、思-聖人向內觀照...受戒是為了啟動作意的觀照
          • 使用善根比栽培善根重要..使用善根的方法:「作意」提醒自己向內安住。作意即觀照真如之空假中三觀。
            • 空觀:多半空掉過去。否定過去
            • 假觀:創造未來,以假觀啟動信心與願力
            • 中觀:平衡空假
      • 受用與造業 ——————————————————————————————————————————————>受用 <——————————————————————————————————————————————造業 第八(異熟)——————————第七(思量,我執)————————第六(了境)......若攀緣外境,則又往造業方向走(輪迴,十二因緣) | | 修止觀 | 清淨(空觀) + 莊嚴(假觀) ————————————————————(佛)
      • 一心具足二門
        • 第六意識-了境
          • 流轉門-隨順妄想
            • 為識所現-循業發現:心中有善業,看到的是光明的;若有罪業,則看到痛苦-無法作主
            • 為識所住:從第二念開始,不隨妄轉
          • 還滅門-修習止觀
            • 空觀-正念真如
            • 假觀-順從本願
      • 一心三觀(002)
        • 真妄不二:妄想與真如是一不是二
        • 觀相元妄:妄想是因緣所造的假相。假相一執著,就會被干擾;不執著,它就消失。必須走出妄想,才能受用彌陀的光明。假相與過去有關,事出必有因,知道就要放下。
        • 觀性元真:(如何安住?憶念真如,非常重要!)「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 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看妄想。生命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只是因緣和合,緣生緣滅。如此不斷思維,逐漸與身心世界鬆脫,臨終才能正念分明。
          • 我從空性而來,亦往空性而去。多年後我的色身、我的想法也都沒了,跑到空性去了,今生只是暫時的假名假相假用
          • 但不能否定假相,該來讓他來,當成歷練。問題是如何調整心態。
          • 先知道從何處來?先把心帶回家,再面對因緣(先修空觀,再修假觀)
  • 佛力(003)
    • 佛力加持-名號功德(音聲)
      • 他力門:業障消除,福慧增長(現世安樂)
      • 果地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臨終解脫)
    • 修學差別
      • 一、偏重心力之修學:入道多辛苦
      • 二、偏重佛力之修學:修學多障礙-若只外求佛力加持,但不處理內心妄想,則障礙重重
      • 三、心力與佛力之結合:事半而功倍-真如理觀、調伏妄想、憶佛念佛=>禪淨雙修
  • 結合心力與佛力
    •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即轉他成自...即淨土宗之「作意力」
      • 憶佛:1.憶念真如;2.憶念佛的功德=>信心;3.憶念淨土莊嚴=>願心 ...-智慧-觀照力
      • 念佛:禪定-專注力.
      • 先有觀照力才有專注力-修學次第-依「觀照力」-引導「專注力」

正文#

  • 觀佛號功德以生信心:
    • 今生消除災障(光明無量願):(未必往生)此指常光
      • 常光(經常存在);放光(眾生有障礙或疑惑顛倒時所放)
      • 特色:1.無限;2.無障礙;3.攝受眾生(可與眾生分享,一般不行)(04end)
    • 來世增長福德(聞名得福願):(未必往生)
      • 聞持..1.有信心;2.有定課-一天中受持不失....得大福報。因能度化眾生。...
      • 得的是清淨的菩提性福報,非輪迴性(三世怨)的福報,因此為彌陀本願所所攝受。
    • 善根堅固(聞名不退願):善根不退.(未必往生)
      • 1.位不退;2.行不退;3.念不退;4.究竟不退...
      • 此偏重究竟不退,一聽阿彌陀佛,即與彌陀永遠產生連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 十念必生(十念必生願18)-必有願力往生...偏重中下根
      • 根機:罪惡參雜之十方眾生
      • 法門:(重點在至心信樂)
        • 至心信樂:順從本願(一心歸命)-標準:1.信自是生死凡夫無法了生死;2.相信彌陀之願能救拔
          • 抗拒本願:業障深重無法了生死;福報輕無法被救拔=>妄想心
        • 欲生我國;願力
        • 乃至十念:相續稱念
    • 臨終接引(臨終接引願19)...
      • 偏重發菩提心的眾生(智增上與悲增上)...核心思想在菩提願力,對淨土莊嚴產生好樂
      • 積功累德
      • 利益:
  • 觀淨土殊勝以啟願力:了解淨土產生好樂
    • 遠離惡道(不更惡道願2):只有人天兩道
      • 墮三惡道導致善根隱沒(八難之一),而且可能會再墮第二次(印光大師)。初非初果以上
      • 回入娑婆,也只在人天兩道
    • 國土莊嚴(一切嚴淨願27):綱要式描繪依報莊嚴...
      • 果地教:本願功德已成就,與彌陀感應道交而受用,無法言說;因地教:有修才有
      • 受用勝妙五塵,自然增長善根.
    • 衣食自然(衣服隨念願38):自然!
    • 身心安樂(樂如漏盡願39):漏盡=安樂...安定的法喜.娑婆是快樂;極樂是安樂...安樂時,仍能修道
    • 聞法歡喜(隨願聞法願46):自然聞法...娑婆修行要都攝六根;極樂世界不用,因五塵說法
    • 具足五通(神足無礙願9):可增長善根。堅固菩提心。可親近諸佛國,生極樂等於生十方世界...
    • 壽命久遠(壽命無量願13):(1)死亡問題;(2)退轉問題:善根易退..因減劫中,遇不到善知識啟發善根
    • 功德圓滿(一生補處願22):
      • (1)一直待到直到等覺(智增上);
      • (2)除供養十方諸佛,也回娑婆度生(悲增上),具普賢之德,超過其他菩薩
  • 依攝心專注以立行持: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 都攝六根-一念彌陀念誦聽-專注力
    • 淨念相繼-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續力:
      • 要創造音聲,嘴巴一定要動或金剛持;
      •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念佛要有氣勢:皈依心要強,要進步,才會成為增長業,每天有要意樂...對極樂世界要不斷薰習,保持對佛號保持歡喜,保持對淨土產生願力

總結#

  • 具足歸依之心(培養信願):佛號具足無量光與無量壽,真能破妄
    •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 培養專注之念
    •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
    • 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補充:#

  • 要問妄想:「你從哪裡來?」若從外境來,為何聖人不受影響?若是自己生的,沒外境時能生嗎?他不能生,自也不能生,故無生。
  • 尋業發現:有此業力,遇此因緣而生。乃業力成熟時,剎那剎那生滅的名言假相。
  • 兩種根本
    • 攀緣心(生死根本):可向外攀緣所有東西,但不能攀緣到真如本性...「枉」入諸趣
    • 正念真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