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

佟老師:修十善業要點

修十善的目標
(一)臨終時,能萬緣放下,無有牽掛,不生煩惱。
(二)平時,遇到一切順逆境緣,心能保持平靜,沒有得失之心」憎愛二心」染淨二心」,對待一切眾生能「冤親平等」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把不舒服(不如意)變成舒服(如意),生出清淨的快樂。感恩一切眾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二、萬緣放下的定義
萬緣放下即十善業裡的「不貪」。
萬緣放下=對三界內的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牽掛和留戀,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不一不生極樂)。反之,留戀一樣人事物,內心裡放不下,就叫做「無信願」。
能量夠了才能往生:
?? 能量夠:在心裡能夠「萬緣放下」,趨向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 能量不夠:還有很多「牽掛放不下」,還夾雜「貪瞋癡等煩惱」不能伏住。

二、十善內容與重點  

(一)內容

1. 身三
)不殺生:凡是有生命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動物)都不能殺害。
)不偷盜:未經別人同意,不能私自拿走別人的東西。
)不淫欲:
??男女之間不但沒有淫欲行為,而且連喜歡之心也沒有。
‚有夫妻的人先做好不邪淫,除自己夫妻以外,不跟別的男女有淫欲行為和喜愛心理,但也要逐漸做到不淫欲。
ƒ淫欲心過重,導致精氣神不足,臨終很難清醒。

2. 口四
)不妄語:不說大話,不說狂話。
)不兩舌:不說挑撥離間的話而引起是非。
)不惡口:不罵人,不說髒話。
)不綺語:不花言巧語。

3. 意三
)不貪:不貪著五欲(財、色、名、食、睡)。
)不瞋: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能使自己的心平靜,不產生不如意、反感、懷恨的心態。
)不癡:不邪見,改變心裡錯誤的想法、看法,變成正確的想法看法,在心裡建立正見。

(二)重點

1. 修十善須從根本修
(1)把十惡業轉成十善業,如同想把一顆大樹放倒,須先樹根砍除,才能清理乾淨。
(2)「貪嗔癡的心態」如樹根,「貪嗔癡的念頭」如樹幹,「身三業、口四業」如枝葉。因此,轉化「貪嗔癡的心態」,才是從根本修,才能收到效果,否則光在枝葉上用功,很難清除乾淨。
(3)很多人只注重「身三業、口四業」,只在事相上下功夫,卻忽視了「意三業」。佛法的總原則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佛法是內學,要從根本上修,心是根本,因此,修學十善業,重點在意業「息滅貪瞋痴」上下功夫,意業修好了,身業、口業自然也就好了。
(4)比如:一個人搶銀行,首先起「貪財的心態」,接著起「搶銀行的念頭」,最後去「做搶銀行的行為」。因此,只要把「貪財的心態」去除,就不會有「搶銀行的念頭」和「做搶銀行的行為」了。

2. 如何息滅貪瞋痴
)貪
??貪心裡,不外乎貪五欲(財色名食睡),貪心就是「喜歡之心」(喜歡財色名食睡),因此修學的根本就在「把內心裡對一切人、事、物的這念喜歡之心斷掉」。(喜歡啥,就要斷掉啥)
‚因此,阿羅漢叫做斷愛,才能了生死、出三界,愛就是喜歡。
(2)
??瞋恚心來源於貪心,因貪不來所以生瞋,把貪改成不貪,貪心降伏了,瞋恚心也就降伏了。
‚瞋恚心降伏後,是幫助自己改過的?是這些不如意的境緣。因此立刻對這些不如意的境緣生起感恩之心,於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痴
??貪心、嗔心降伏後,即伏住了煩惱障,再好好地學法,改變了內心種種愚癡邪見的狀態,就破除了愚癡,伏住了所知障,貪瞋痴這個扣就被解開了。
‚有了正確的心態,自然就會產生正確的心念,有了正確的心念,自然就有正確的行為和語言。這樣一來,接觸一切人事物時,只管用正確的心態去應,自然就會得出正確的道理,然後再用法來印證,自然就走入法的生活,走入經典的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地圓滿十善。
ƒ想走好這條路,必須走師承之路。

二、修十善的方法  

(一)轉化煩惱
1.生活中遇到一切境緣,都要如「電子警察」般,無時無刻看著自己的心,看自己都起什麼念頭。
2.不要怕浪費時間,要細細地觀察自己,把每一個念頭都看清楚,用十善來對照,是起十善的念頭或十惡的念頭。
3.讓「善念」繼續保持,讓「惡念」轉成善念。
4.轉化惡念時,第一步先把它觀察清楚,觀察它如何產生的、如何支配語言和行為的,把它的來龍去脈觀察清楚。接著,再找到惡念背後的「貪心」(不外乎五欲),把它看破放下。
5.如果惡念多,要用本子一條一條記下來,先撿比較好降伏的惡念先降伏,然後再一個個降伏。
6.若感覺永不會再起這個惡念了,就在本子上劃掉,如果哪天這個惡念又出現了,再把它添上。
7.平時遇到一切境緣,都不讓自己的內心裡有一念惡念佔據它,內心漸漸變得純淨純善,最終成為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了求生極樂世界的基礎。
8.反之,修學多年進步不大,原因就在很少在事相裡觀察自己的內心,遇到煩惱總是躲開,起了惡念,也沒有理會,疏忽過去,導致過了十年,同樣的惡念還是照樣起,所以進步不大。
9.因此,修十善時,逆緣越多越好,越能幫助自己轉成十善的心。

(二)轉化牽掛

1.檢測自己
(1)自問現在就要死了,阿彌陀佛要來接我了,還有什麼放不下?
(2)平時念經念佛都被哪些念頭牽跑、伏也伏不住?
(3)預想各種事情(如各種天災人禍)來檢查自己能否放下

2.把內心的牽掛觀察清楚,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找本子記下來。
3.找到相應的法,透過思維法把它看破放下。
4.若找不到法,可以問老師、問同修,或看光盤、查資料。

(三)把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當中

1. 「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開始

??不管別人做的好不好,自己都用一顆真誠心為大家服務,真正把大家當佛菩薩、當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樣來照顧,誠心誠意地來做好每一件事,成就自己內心圓滿的功德。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去看別人的過失而生煩惱,一生煩惱,清淨心就被覆蓋住了,甚至還在用貪嗔癡相互碰撞,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過。不管別人如何,自己永遠都用一顆真誠心為他們服務。

ƒ這份圓滿的真誠心、圓滿的菩提心發出來,不是世上一切金錢權力能換得來的,所以得到大寶貝了。回頭一想,不是自己在伺候他們,而是大家在成就自己的心,所以更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更甘心情願地為大家服務,而且歡歡喜喜、不疲不厭地做,不間斷地把內心的功德圓滿下去。這樣一來,很大的功德在內心裡成就了,很大的福報也成就了,福慧雙修。

時時刻刻都在改過、修學自己,時時刻刻都用這顆慈悲之心來幫助眾生。好好地修學自己是上求佛道,用慈悲心來幫助一切眾生是下化眾生,內心常常都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把菩提心貫注到整個生命當中。


(四)理論依據
1.《佛說十善業道經》:「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2.「八正道」裡的「正見、正思維」。有了「正見、正思維」後,就有「正語」、「正業」,進入八正道
3.法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含玄義》裡講的「正用第六意識」



(五)修十善修不好時,要回頭檢查:

1. 信願力是否足夠:
「我信佛嗎?我是真信佛嗎?我想了生死嗎?我是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2. 心力、心量是否夠足夠:
「我的心力大嗎?我的心量大嗎?了脫生死的決心、怕下地獄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心,這三股心力足嗎?」
3. 正知正見是否足夠:
「我有正確的見解嗎?」

(五)走入「學習的路線」而不走入「是非煩惱的路線」

1.「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一個真正的修道人,沒有時間去觀察別人的錯誤而生煩惱,若生了煩惱、起了貪嗔癡,肯定是自己錯了。生了煩惱,與魔的四辯才相應,與貪嗔癡增長相應,學的是魔不是佛。

2.生活中處處都要「走入學習的角度」,無論外面是什麼境界,無論是好事、是壞事,三人行必有我師,都在幫助自己覺悟,自己總是用一顆正確的心態來應對一切。

3.站在學習的角度,一切人都沒有過失,都沒有不如法。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大家都是來為我表法,都是來成就我的,故意引起我心中的煩惱,幫助我成就道業的,所以對大家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4.佛法是內學,不能總在外面的是非煩惱上轉,而沒有把心收回自己的心中,不要用自己的煩惱跟別人的煩惱相碰,一碰就把自己給損失了,清淨心就破壞了。

5.大家學佛多年學不好,原因就在這顆心總在是非裡轉,天天生不如意,天天煩惱重重,不是牽掛這個,就是牽掛那個,而沒有走入學習。要記住,只要內心裡產生不如意,就是自己的毛病,外邊的事情再錯誤,也是自己的毛病。

6.站在教學的角度、護法的角度,才能去看別人的過失,是為了幫助對方改過,但內心是清淨的,不生煩惱。勸別人,別人聽了,不生特別高興的心裡,別人不聽,不生難過的心裡。不聽的話,也就算了,自己這片想幫助對方的善心已經盡到了,內心的功德是圓滿的。如果生了煩惱,清淨心的功德就損失了;如果不生煩惱,道業又上進了。

 各類慾望、牽掛、煩惱

(一)五欲
1. 貪財
2. 貪色(淫欲心)
3. 貪名(名利心、善心的名利心)
4. 貪食
5. 貪睡
(二)情執
(三)控制佔有心
(四)瞋恚心
(五)傲慢心
(六)嫉妒心、爭強好勝心
(七)恐懼心
(八)怕死心
(九)報恩的慾望
(十)弘法利生的慾望
(十一)欠債未還
(十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