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版)如何冲破贪嗔痴和牵挂烦恼的难关?
(2018/03/12新增)
(2019/04/13更新)
多年前聽過佟老師這段開示,沒有深刻的體會,經過幾年來的修行與體悟,加上覺得念佛總不得力,尤其塵勞之事纏身,看不破又放不下,再回來複習佟老師的法,深感當年佟老師這段開示的精要。如同樓上師兄所言老師修的都是根本法,而且知行合一,果然是真修行人。
每次看到紅衣阿彌陀佛,就像是看到佟老師。果然一切法從心想生,老師真的是阿彌陀佛的使者與分身。
頂禮佟老師,南無阿彌陀佛。
【重點摘要】
- 這個凈土法門這裏主要有幾點:你看,一個是把佛念好,一個是信願要具足。這個信願具足的標準是什麽呢?就是我怎麽樣、我信願到什麽程度才算我夠標準了呢?我告訴大家,是你能放得下,在你的內心世界裏能放得下。放得下什麽呢?放得下這世上的一切,放得下家親眷屬、放得下男女之間的情執、放得下自己的生命。你看,你果真對極樂世界想去的這種信願力達到了這樣放下的程度,你才算是夠信願的標準。大家想想,是不是有難度啊?其實這個是有難度的,是心裏的難度,其實就在我們這個心裏的一發心哪,一念發心。我們心裏這一念發心特別強大了,我們就能做到了。
- 大家心裏放下,外面做事要隨遇而安。
- 你看劉居士的姐姐,劉老菩薩,她看了《大經解》以後,她就得到兩個字,大家想想哪兩個字?“換心”。是不是?所以說,我們修學凈土法門,最重要的可以概括為兩點:一個是念佛,一個是換心。換什麽心呢?把一個“信願力不足的心”換成“信願力特別足的心”,也就是“信真願切的心”。把一個“內心裏有很多牽掛放不下的心”換成“能夠萬緣放下的心”。
- 大家記住這三個過程,一個是剛一睜眼的時候,一個是有了分別的時候、分別得很清楚的時候,一個是產生了情執的時候。...我這裏不產生情執。也就是說,沒有內心裏的貪心、牽掛、煩惱,都沒有,還沒有起這些。光是分析的時候,也就是光是分別的時候,這裏就沒有苦啊。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沒有苦?就是一產生情執的時候苦才來了。這個情執是什麽呀?就是我們的執著。
- 我們修學,要想真正地修學,第一步要破除什麽呢?破除執著,說白了就是破除牽掛。我內心裏可以想,但是我不牽掛他。所謂不牽掛,這裏沒有得失。比如說有一輛車,我可以開車,但是我對這個車沒有產生患得患失的這種情執。這一支筆,我也可以用用寫字,但是我對它沒有情執。同樣對我們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沒有這種情執,也就是沒有這種貪心和欲望,我們這個苦是不是就沒了?
- 這叫什麽呢?這叫看得破、放得下呀。你放下了這一切,把這一切你都能放下了,放下了是什麽呀?自在。是不是?咱們看這個佛像上,看兩邊那佛像上都寫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自在呀。
- 就是劉老菩薩所說的“換心”哪。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這個心哪,換成這樣的心哪。換成這樣的心,我們是不是還有很多雜念哪,你看,想東想西還是在想。那怎麽辦呢?把所有的想都聚到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上,然後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然後用這一句佛號代替所有的妄念
- 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要把它分析好了,後邊的情執不讓它進來了。只是根據這種情況,我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這種情執你不讓它進來,你的苦就沒了。
- 這樣就需要我們怎麽做呢?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遇到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分析、去思維法,每一件事的時候都用這些去對照,爭取每一件事我都讓它可以想,但是沒有情,然後再念佛。有想,但這裏不摻雜情,能把情給伏住,你再念佛也得力了。
- 我們平時在遇到一切事的時候,心裏一難過,就知道,糟了,我墮入第三個裏,情執裏了。是不是?趕緊給自己拔出來,先不動情,然後可以分析。
- 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只要內心裏產生難過了,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去埋怨別人。這個大家明白嗎?一定向自己的內心裏來找,找什麽呢?“我貪什麽了?”一定要記住找這個呀,“我貪什麽了?”把自己貪什麽這個心找到,然後把它去掉,我們的道業就前進一步。
- 佛法是內學,當向自己內心裏一找這個貪心的時候,貪心一消滅,痛苦馬上就消失了。
- 也多虧這個人他對我是這樣的,才使我明白了這麽深奧的道理。結果從內心裏,發自內心產生了一種什麽感覺呢?從內心裏發出來非常非常感恩對方啊。如果沒有對方到我這裏看病,如果沒有對方這樣做,我怎麽能得到這段法呢?所以說特別特別感恩對方。
- 大家想想,這種感恩的心出來了吧?我們把這種感恩的心,再把它在一切的境緣裏,我們都這樣用,都這樣用心,都去找自己內心裏的貪心,都去滅除自己內心裏的貪心,是不是我們的這個貪心漸漸地就滅除了?煩惱也就漸漸地滅除了、貪瞋癡漸漸地就滅除了。如果把這個用於所有的人的話,就有一種感覺,是感恩一切眾生啊,感恩周圍的人哪,感恩傷害我的人哪,感恩罵我的人哪,感恩排斥我的人哪,感恩對我不好的人哪,是不是感恩這一切一切呀?
- 你看,無論外頭是好事、壞事,對一個真正想修道的人來說,全部都變成了好事,這個大家有這種感覺吧?通過我一說有這種感覺吧?都變成好事了。好事的時候也是一張考試卷,壞事的時候也是一張考試卷,對不對?都是在考我們試,看我們這個道業怎麽走,這個內心裏的道業怎麽提升。
- 我們在一切境緣之中,在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我們處處稍一不舒服,或者稍一心裏一浮動起來,立刻檢查自己的貪心。只要把貪心滅除了,這些個瞋心、這些煩惱就滅除了。滅除了以後,我們就沒有苦了。
- 看著仇人都覺得,(我說說我的感覺)看著仇人,也不反感他了。是一個什麽樣的感覺呢?覺得他像個小孩,就像自己像個八十歲的老翁,然後他像個三歲的小孩。你想想,這個三歲的小孩,他罵你幾句呀,甚至拿個小石頭投擲你兩下啊,甚至說瞪你兩眼哪,大家想一想,你說哪能跟他一般見識?是不是?所以看到他就像小孩了,但是對他沒有反感,只是有一種什麽呀?哎喲,這都是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喲。起一個願望,機緣一成熟我一定要度化他、幫助他。你的內心裏這種情執一斷,你的慈悲就透發出來了。你的慈悲心透發出來了,你這一生又堅定地想往生極樂世界,你是不是菩提心發出來了?你對一切眾生又有慈悲,又有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又有這顆了生死、上極樂世界的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就等於發菩提心了?
【重要】真正修學第一步要破除執著
我告訴大家呀,我們這一生,可以說,我們在座的各位,我們能夠聞到凈土法門,能夠真正地信凈土法門,可以說是我們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具足了。所以說,我們這一生,大家一定要記住,有再好的法門我們這一生也不學了,只有就抱定這一個凈土法門不能改了,那你這一生的福報,那可以說獲得的就是最大的。如果你要再一改法門,我告訴你,你的福報一下子就損失了。為什麽呢?因為在這個時代,只有凈土法門才能幫助我們真正地了生死,其他的法門很難幫助我們了生死。為什麽呢?是不是其他法門不好呢?不是。其他法門都很好,但是由於我們的根機不夠,所以說我們只能用這個法門來了脫生死。
而且這是一個“末法時期,凈土成就”的時代,所以我們今天學習凈土法門,我們就等於中了特等獎了。你看,佛說了,“人身難得,震旦難生。”就是我們中國難生。“佛法難聞”,你看,凈土法門更是難中之難,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這個凈土法門,怎麽樣把它學好呢?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凈土法門這裏主要有幾點:你看,一個是把佛念好,一個是信願要具足。這個信願具足的標準是什麽呢?就是我怎麽樣、我信願到什麽程度才算我夠標準了呢?我告訴大家,是你能放得下,在你的內心世界裏能放得下。放得下什麽呢?放得下這世上的一切,放得下家親眷屬、放得下男女之間的情執、放得下自己的生命。你看,你果真對極樂世界想去的這種信願力達到了這樣放下的程度,你才算是夠信願的標準。大家想想,是不是有難度啊?其實這個是有難度的,是心裏的難度,其實就在我們這個心裏的一發心哪,一念發心。我們心裏這一念發心特別強大了,我們就能做到了。我們心裏這個力量稍一弱,你就被煩惱、欲望覆蓋住了,這個心就發不出來了。你的信願力如果不夠的話,那你怎麽往生呢?所以這個信願力,這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大家在學佛,學凈土法門的時候,一定要註意自己內心裏信願的這個力量。善導大師說,“念佛不得怕死”,就是“往生不得怕死,怕死不得往生。”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知道,我們學習佛法,它是超越生命的,但是我讓大家放下,是心裏的放下,不是讓大家在表相上放下一切、放下生命、放下家親眷屬,不是這樣的。是讓大家心裏放下,外面做事要隨遇而安。
你看劉居士的姐姐,劉老菩薩,她看了《大經解》以後,她就得到兩個字,大家想想哪兩個字?“換心”。是不是?所以說,我們修學凈土法門,最重要的可以概括為兩點:一個是念佛,一個是換心。換什麽心呢?把一個“信願力不足的心”換成“信願力特別足的心”,也就是“信真願切的心”。把一個“內心裏有很多牽掛放不下的心”換成“能夠萬緣放下的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得換這兩種心呢?這兩種心一換,我們再把佛念好,大家想想,這一生是不是往生的大事就成辦了?但是這話說著容易,可是我們做起來,那可就有難度了。你看,說是放下,你看,大家這個內心裏很難放下,總是被這些個牽掛、煩惱覆蓋著。這很有難度,每個人都是這樣。那我們怎麽樣沖破這一關呢?大家想不想沖破煩惱這一關呢?
我想稍微細一點教教大家這個方法,給大家開解一下。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耐力細細地聽啊?這就涉及到比較深了,就說是當你不細心的時候,恐怕中間一打別的妄想,你就聽不懂了,所以大家要集中精力來聽,我詳細地給大家解釋一下。
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比如說在白天睡覺的時候,或者說晚上睡覺,早晨已經亮天了,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要側身睡,是不是看到對面的墻啊?如果要是仰臥呢,是看到房上的頂棚。對不對?大家想一想,當自己剛一醒來的時候,是不是這個頂棚也好,或者墻也好,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你看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想這是頂棚、這是墻,甚至這是墻上的畫,是不是還沒有想?就是在沒想之前,也有那麽一、二秒鐘特別清楚。是不是?看得特別清楚,但是還沒有想。對不對?然後緊接著就出現了:哎呦,這是我的家裏,或者說,哎呦,這是在道場。是不是才明白這些呀?當你明白這些的時候,這是你有了分別了。這個大家明白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你有了分別了,“噢,這是在家裏。或者說看看周圍的窗戶才知道,這是家裏,或者這是道場。”你才有了分別。你看,在有這個分別之前,剛一睜眼的時候,是不是那會兒還沒有去分別什麽呀?就在那一剎那的時候,在那一、二秒鐘的時候,我告訴大家,那就叫“視而不見”。就是你看到了,但是為什麽叫“不見”呢?就是你內心裏還沒有起分別、沒有起執著,這就是“視而不見”的境界。大家仔細分析,那種“視而不見”的境界,是不是像鏡子一樣啊?我們看那鏡子,你拿過來,你看,你拿過一朵花,鏡子裏出現的是不是花啊?你過來一個人,鏡子裏出現的是不是人哪?你看,當我們一睜眼的時候,我們就像鏡子一樣,你看,看到什麽就是什麽,但是還沒有想,就正是這個狀態,像一個鏡子在照耀著外面。
緊接著一起分別,“哦,這是我家裏,這是在道場”,起分別了。或者這個家裏都有什麽,或者又想起來了,“我還有什麽什麽事沒有辦”,或者又想起來了,“今天我還要辦什麽什麽事。”對不對?這些分別就出來了,你看,這是第二個層次,這個分別就出來了。雖然說這個分別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想一想,這個分別剛出來的時候有苦嗎?比如說“這是家裏,這是道場”,“哎呦,我還有點什麽事。”是不是也沒有苦啊?這時在分別,也沒有苦。假如說想到了還有什麽事,這個事情比如說是很難,讓自己很牽腸掛肚,讓自己心裏很難過,甚至很費力。大家想一想,當一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是不是心裏這種難過、不舒服就出來了?他為什麽出來了這些呢?我告訴大家,就是因為你在分別的時候,也就是把這些個都看清了,非常清楚了,有了分別,而且自己還有很多事情,你都能分別得很清楚,在這個時候又增加了情執,就說是增加了情執。這個大家明白嗎?比如說有的老居士,甚至有的老人,他說“我就想盼一個孫子”,你看,就想盼一個孫子,就是盼不來,兒子和兒媳婦就是不給他生。或者說,他還沒有到時候,吃了很多藥了,最後也沒有要到一個孫子。比如他想到這個事情了,心裏很難過。大家想一想,他剛一睜眼的時候,是不是沒有這些難過呀?然後再一分析,剛一想起這些事情的時候,開始那一念還沒有難過呢,緊接著情執一起來,馬上就難過來了,對不對?當然說,我這是舉一個老人想要孫子這個例子,當然說還有其他的事情啊,比如說跟誰吵架,這些煩心的事情都來了,或者說有其他的大事啊,或者說家裏有人有病了,你看,你這個愁,就是內心裏發愁的樣子呀,就都來了。
大家記住這三個過程,一個是剛一睜眼的時候,一個是有了分別的時候、分別得很清楚的時候,一個是產生了情執的時候。大家想一想,在這三個時候,也就是在這三個階段,我們應該生活到哪裏呢?我告訴大家,如果我們要能保持在第一個、在第一念裏,就是保持在第一個剛一睜眼的這種狀態,我們逐漸逐漸其實就向佛菩薩那個境界發展了。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做不到啊。做不到,但是我們分析問題,有了分別能做到吧,這還是可以的。比如我看到前邊這是花、那是燈,還有前邊大家這些居士,還有出家的師父。大家想一想,我是不是可以這樣分別呀?但是我這裏不產生情執。也就是說,沒有內心裏的貪心、牽掛、煩惱,都沒有,還沒有起這些。光是分析的時候,也就是光是分別的時候,這裏就沒有苦啊。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沒有苦?就是一產生情執的時候苦才來了。這個情執是什麽呀?就是我們的執著。比如說,我自己的家人,比如說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或我的丈夫、我的妻子,他有病了,你看,我很愁,內心裏很苦,這是不是產生了這種情執啊?
所以說我們學習佛法了,佛在《法華經》上講,一切事物都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都是因、緣、果,誰也逃不掉這個因果。即使成佛的佛菩薩他也逃不掉,是不是這個道理?佛菩薩也很難改變這個因果,定業不可轉哪。既然佛菩薩都改變不了的事情,我們一個凡夫又哪能改變這些呢?所以我們生活在這種情執、這種執著裏就麻煩了,我們的苦天天就來了。
所以說,我們修學,要想真正地修學,第一步要破除什麽呢?破除執著,說白了就是破除牽掛。我內心裏可以想,但是我不牽掛他。所謂不牽掛,這裏沒有得失。比如說有一輛車,我可以開車,但是我對這個車沒有產生患得患失的這種情執。這一支筆,我也可以用用寫字,但是我對它沒有情執。同樣對我們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沒有這種情執,也就是沒有這種貪心和欲望,我們這個苦是不是就沒了?所以說,我們大家要懂得呀。
剛才我說的這三個境界,我們要生活在哪個境界裏?就是我們凡夫能做到的,生活在哪個境界裏?
眾居士:第二個。
佟老師:第二個,就是分別,但是不執著。是不是?就是這東西我可以看、我可以想、我也可以聽,但是我沒有任何的執著、沒有任何的貪心,我任何的苦也就沒有了。如果要生活在就像第二種,第二種境界這種生活裏,這叫什麽呢?這叫看得破、放得下呀。你放下了這一切,把這一切你都能放下了,放下了是什麽呀?自在。是不是?咱們看這個佛像上,看兩邊那佛像上都寫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自在呀。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我們對一切事物可以想,但是不執著,這就叫內心裏的放下。包括我們的生命,我們可以活著,但是這個生命什麽時候到來,也就是死亡什麽時候到來,我們什麽時候了。我也不害怕。是不是?
生命還沒有達到死亡的時候,死亡這一天還沒有到來的時候,我照樣正常地活著,可是內心裏對這個死亡和不死亡卻能放得下了。我可以分析、可以想,但是就是不執著,這是我們內心裏的第一步。這個叫什麽呢?就是劉老菩薩所說的“換心”哪。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這個心哪,換成這樣的心哪。換成這樣的心,我們是不是還有很多雜念哪,你看,想東想西還是在想。那怎麽辦呢?把所有的想都聚到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上,然後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然後用這一句佛號代替所有的妄念,我們逐漸逐漸這個道業、這個凈土是不是就向成功發展了?
其實我們這個煩惱產生是多余的。《法華經》上既然講了,“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我們又不能改變它。可是我們的內心裏偏要有個貪心,想去牽掛、改變它。所以結果改變不了,給自己帶來很多煩惱。所以這裏所謂的“小人冤枉做小人”,就是因為自己的貪瞋癡這些煩惱改變不了這些因果,你還偏用心機去改變,偏用貪瞋癡,就使自己冤枉做了小人。如果你隨遇而安呢?把這些情執放下呢?什麽都看得很清楚,也都想得很清楚,但是就不產生情執,你這就做君子了,所謂“君子樂得做君子”。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三個境界,如果我們生活在我想東想西、可以想的這個階段,還沒有苦,一產生情執就有苦。一定要把我們內心裏一個有情執的心,變為沒有情執,但是還在想,先變為這樣。先變為這樣這叫什麽呢?這就叫“看得破、放得下”,這就叫“換心”,把這心換過來。然後我們念一句佛,把所有的雜念都用這一句佛號代替,真誠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謂“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再把這個心變成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容易往生了。所以這裏修學,我們在修學的時候,這裏就有一個重點了。
大家看看,大家仔細聽,我們遇到每一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先要遇到這件事,開始遇到這件事的時候,還沒有知道它大概是什麽事呢,可能這心裏很平靜。緊接著通過一分析,知道這件事是什麽事了。分析完了之後,在這裏又產生貪瞋癡又摻和進來了,它又起作用。所以,我們大家修學要記住,在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要把它分析好了,後邊的情執不讓它進來了。只是根據這種情況,我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這種情執你不讓它進來,你的苦就沒了。
這樣就需要我們怎麽做呢?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遇到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分析、去思維法,每一件事的時候都用這些去對照,爭取每一件事我都讓它可以想,但是沒有情,然後再念佛。有想,但這裏不摻雜情,能把情給伏住,你再念佛也得力了。為什麽呢?你放下了,然後再念佛就得力了,再會念佛的方法。
所以說,我們平時在遇到一切事的時候,心裏一難過,就知道,糟了,我墮入第三個裏,情執裏了。是不是?趕緊給自己拔出來,先不動情,然後可以分析。你看,有的人就被這種煩惱給纏縛住了,他的難過、煩惱來了,用一種貪心的欲望生去分析,那是很累很累的。其實我們所有人大量的消耗都消耗在這裏了,最後弄得自己心很疲累。
所以我們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只要內心裏產生難過了,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去埋怨別人。這個大家明白嗎?一定向自己的內心裏來找,找什麽呢?“我貪什麽了?”一定要記住找這個呀,“我貪什麽了?”把自己貪什麽這個心找到,然後把它去掉,我們的道業就前進一步。你看,又遇到一件事情,又把它去掉,我們又前進一步,我們的道業逐漸逐漸就走向成功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因為我是一個中醫大夫,有好多人比如說找我看病,特別是比如說我們本村的人,他找我看病的時候,我給他看完病,而且我自己有藥,然後又送給他,也沒有跟他要錢。按道理來說,是不是我對他有恩哪?可是下次再碰面的時候,他連跟我打個招呼都沒有,他都不理我,也沒跟我說話。因為我們村裏的人,他們都有一句話,怎麽說呢?他們說(佟)愛國的藥不吃白不吃(佟老師笑)。都是這樣想。為什麽呢?“你不吃,他也送給別人。”他就是這樣想。所以說,他吃了我的藥,下次見面跟我碰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大家想一想,按道理來說,我們的心裏是不是有點不舒服呀?
眾居士:是的。
佟老師:好像這個人怎麽這麽忘恩負義呢,對不對?我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可是當我的內心裏剛一要起這個不舒服的時候,因為我學佛了,是不是?我立刻給自己個念頭:絕不怨他,絕對是怨我。是不是?所以我就想了,既然不怨他,我就把他拋開了,我怎麽能去埋怨別人呢?所以就怨自己。怨自己,那我自己錯在哪兒呢?
後來我就找,為什麽這一點點不舒服它要產生呢?這個不舒服一產生,我肯定貪什麽了。假如說我沒有貪什麽,肯定不會有不舒服這種現象。對不對?所以我就去找,我貪什麽了呢?開始粗略地觀察,我就覺得我也沒有貪什麽呀。當細一檢查的時候才知道,我貪“我給別人的東西,希望別人對我有回報”,是不是這個道理?貪這個了。噢,我說原來我給別人東西,希望別人回報我,我因為貪這個了,別人不回報我的時候我就產生了煩惱,有點不舒服了,原來是這個原因。既然是這個原因,那我就把自己內心裏的貪給滅掉吧,貪心。既然我對別人有恩,我不求他回報了,我不要了行吧?我全部給布施掉,像三輪體空,全部布施掉,我不需要回報了。所以說,我就想了,我要再給別人藥的時候,誰要反過來罵我,我也不怪他了,我不需要了,不需要他回報我了。當我心裏這樣一想的時候,這個苦就沒了,立刻這一點點苦就消失了。也沒有煩惱了,就覺得心很平、很靜,一絲絲的不願意、不如意也沒有了。哎呦,頓時我就一想,怎麽改變這麽一個心理,這內心裏的不舒服就沒了。哎呦,仔細一分析,原來這個佛法的妙是在這裏呢。
我們學佛學佛,佛法是內學,當向自己內心裏一找這個貪心的時候,貪心一消滅,痛苦馬上就消失了。哎呦,使我恍然大悟。那我遇到一切事情都這樣找不就好了嗎?那我的修學是不是逐漸逐漸就進步了?我就想,“多虧這個人沒有理我呀,我給了他藥,見面他還不理我,多虧他這樣做。如果他要不是這樣做的話,他對我還很感恩的話,我今天怎麽能悟出這段法呢?就悟不出來了。”想到這裏,我悟到了這段法,多麽珍貴呀。我就想,“多少人在煩惱的時候,都不知道回光返照自己的心裏,都不知道往貪心上找,總是去埋怨別人哪。今天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了怎麽樣滅除這個煩惱,掌握了這個方法。”想到這裏,這不是世上的金錢能換得來的,不是社會上的一切物質能換得來的。可以說自己得到了這些,就好像得到了一大筆的精神財富啊。這筆精神財富,我仔細一想,我給他那一點藥那又算得了什麽呢?那根本都不算什麽事啊。也多虧這個人他對我是這樣的,才使我明白了這麽深奧的道理。結果從內心裏,發自內心產生了一種什麽感覺呢?從內心裏發出來非常非常感恩對方啊。如果沒有對方到我這裏看病,如果沒有對方這樣做,我怎麽能得到這段法呢?所以說特別特別感恩對方。
大家想想,這種感恩的心出來了吧?我們把這種感恩的心,再把它在一切的境緣裏,我們都這樣用,都這樣用心,都去找自己內心裏的貪心,都去滅除自己內心裏的貪心,是不是我們的這個貪心漸漸地就滅除了?煩惱也就漸漸地滅除了、貪瞋癡漸漸地就滅除了。如果把這個用於所有的人的話,就有一種感覺,是感恩一切眾生啊,感恩周圍的人哪,感恩傷害我的人哪,感恩罵我的人哪,感恩排斥我的人哪,感恩對我不好的人哪,是不是感恩這一切一切呀?
當這種心一出來的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在我的內心世界裏,我沒有一個仇人了,我沒有一個反感的人了,沒有一個我跟他生對立的人了,是這種感覺。這樣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真正地能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了,你看這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覺得內心裏這確實獲得一種快樂,而這種快樂不是世上的金錢和物質能換得來的,而且這種快樂,它不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了。大家想一想,你看外邊遇著好事,內心裏也是快樂,外邊遇著壞事,內心裏還是快樂。遇著壞事是對自己的考試嘛,你自己只要考試一過關,你看,道力增長。你看,這個道力增長,比如說外頭損失了很多錢、損失了很多精力,最後這個事情沒辦成,可是內心裏呢,道業卻提升了,不是損失的那些個金錢、物質能換得來的,是不是自己還是賺了?道業提升了,這可以說是賺了大錢了。你看,無論外頭是好事、壞事,對一個真正想修道的人來說,全部都變成了好事,這個大家有這種感覺吧?通過我一說有這種感覺吧?都變成好事了。好事的時候也是一張考試卷,壞事的時候也是一張考試卷,對不對?都是在考我們試,看我們這個道業怎麽走,這個內心裏的道業怎麽提升。所以說,遇到壞事的時候,遇到逆緣的時候,逆境的時候,我們在這裏要通過,逐漸逐漸地就把這心就換過來了。
像我們學佛都知道,總想著惜福。對不對?希望自己的福報別浪費了,別產生煩惱。其實我已經好久沒有這種煩惱了,這次我上法國的時候,他們給我住的酒店那是合人民幣八、九百塊錢住一宿,就這一天合人民幣八、九百塊錢。而且半個月,你說那得多少錢哪。我就想了,“哎喲,這得浪費我多少福報啊?這雖然說是別人給付的費,給租的這個旅店,是不是?租的這個酒店,但是自己去享受了,去住了,還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想到這裏,這心裏就不是很舒服了,對不對?後來我一想,這個心怎麽有點不舒服了,這不行啊,這一不舒服又離開道了。哎喲,這麽一想,你看,遇到了這樣浪費福報的這個酒店了,遇到了這個酒店,那你沒有做到隨遇而安哪,這隨遇又不安了。不安了,這就起貪心了唄,我就查,那貪哪兒了呢?哦,我仔細一觀察內心,貪自己怕消耗福報,是不是貪這兒了?你看,貪其他的,貪那些個其他的東西也是貪,貪自己怕消耗福報,還是貪,對不對?還是落到貪瞋癡裏。哎喲,我一想,這一念心也不對呀。不行,這個福報我也不要了,它消耗就消耗吧,我寧可讓它消耗了,我也安住在道上吧。對不對?所以說不貪這個了,既然遇到這樣的因緣了,就隨遇而安就行了。
這一不貪這個了,這樣心就平靜一點。可是反過來一想,我不貪這個“不消耗福報”了,就在想,可是我福報消耗了,這來生可能連福報都沒有了,又想到這兒了。可是想到這兒的時候,心裏又產生點兒,微微有點兒,說是這關過去了,就說是沒有不舒服了,但是又微微來了這麽一點兒“這福報都消耗了,來生這福報沒了”,這怎麽辦呢?後來一想,又轉念又一想,我這一生一定好好修行,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那福報不要了,把福報全部布施掉,一點兒 都不要了,還留著來生享幹什麽呀,我也不留了,就是為了求生極樂世界了。當這樣一想的時候,把自己內心裏的福報全部從內心裏布施掉了,也不想要了。這是不是就又好了?所以說,我們內心裏只要一起不舒服的時候,就要找自己貪心貪到哪兒了,你無論貪什麽,落到貪裏就有煩惱。
就像昨天晚上,我到這兒來也是,我到寮房去休息,哎喲,我一看,給我這個屋,這麽大一張床啊。我說,住這麽大一張床,這也是很消耗福報的。這回我就會觀照了,有我這次去法國這個例子,我就沒有產生煩惱。但是我就想,這個大床我自己消耗這也不好,這我怎麽辦呢?我一看正好兩個被子,我就把那個被子橫到床的中間了,我說我就給自己留大概七十公分 這個地方吧。我說今天晚上,就這七十公分這個地方是我的,從這七十公分以外那些地方那不是我的,跟我沒有關系。我這樣一觀想,這就過來了。
所以說,我們在一切境緣之中,在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我們處處稍一不舒服,或者稍一心裏一浮動起來,立刻檢查自己的貪心。只要把貪心滅除了,這些個瞋心、這些煩惱就滅除了。滅除了以後,我們就沒有苦了。你有一分的貪心,就有一分的苦。這個貪心其實就是情執,不光是男女的情,就是對一切事物產生的情,那都是情執。你有一分貪心、一分情執就有一分的痛苦,你有十分貪心、十分情執就有十分的痛苦,你有五分貪心、五分情執,那就有五分的痛苦。你不如讓它一分沒有了,一點兒沒有貪心了,就沒有痛苦了。甚至說你把這個貪心給壓住了,它還沒有消除,把它壓住了,你的痛苦就沒了。
所以這些都是什麽呢?就像劉老菩薩所講的“換心”哪。我們如果光知道念佛,不知道換心,我告訴大家,你這句佛肯定念不好。為什麽呢?你這塊兒念著佛呢,你的心哪,得有八個繩子在牽著你,你這句佛哪能念得好呢?所以說,這個念佛要想念得好,必須得把這些繩子都要解開,必須要把這些貪心要把它壓住,要把它伏住。這樣我們這句佛號才能念得非常輕快、念得好,才能逐漸逐漸地入境界。
我講這一段,大家能聽得懂嗎?
眾居士:能聽得懂。
佟老師:大家感覺這一段,自己能不能受益?
眾居士:受益。
佟老師:受益,這是很重要的,對我們修行來說這是最最重要的。一定要在生活中,處處來檢查自己的心,處處去改正它。我們如果一天從早到晚這樣做,我們的早晚課就沒有白做。如果我們光早晚課做了,這一天沒有這樣去改正自己的心,我告訴大家,你這個早晚課那是白做的。當然說我說這個白做,當然也不白做,就是說,意思是什麽呢?起的作用不大,該觀照的你沒有觀照。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知道這樣修。
你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是越改越快樂,越進步越快樂,越快樂你越進步。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一點煩惱來了,你根本都不在乎,甚至你在這裏,你在等著,所有的煩惱來吧,我就要闖關了。對不對?你不是考試卷嗎,來吧,我一定要準備好了,我要答百分。當你這樣一想的時候,你闖過一關又很快樂,又闖過一關又很快樂。久而久之你就變成了一個常勝將軍,你就具備的能力就有過五關斬六將的能力。是不是?你這種能力就來了,你的內心裏這個力量非常強大。以什麽為快樂呢?以闖過去這一關為快樂,以自己的道業增長為快樂,以自己不與一切人為敵了而快樂。
到這個時候,看著仇人都覺得,(我說說我的感覺)看著仇人,也不反感他了。是一個什麽樣的感覺呢?覺得他像個小孩,就像自己像個八十歲的老翁,然後他像個三歲的小孩。你想想,這個三歲的小孩,他罵你幾句呀,甚至拿個小石頭投擲你兩下啊,甚至說瞪你兩眼哪,大家想一想,你說哪能跟他一般見識?是不是?所以看到他就像小孩了,但是對他沒有反感,只是有一種什麽呀?哎喲,這都是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喲。起一個願望,機緣一成熟我一定要度化他、幫助他。你的內心裏這種情執一斷,你的慈悲就透發出來了。你的慈悲心透發出來了,你這一生又堅定地想往生極樂世界,你是不是菩提心發出來了?你對一切眾生又有慈悲,又有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又有這顆了生死、上極樂世界的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就等於發菩提心了?你看《無量壽經》裏所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這種菩提心一發出來,再一向專念,求生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不就成功了嗎?
大家想一想,我們要這樣做,不但我們現前會得到快樂,我們未來還能夠往生,這會獲得這個人世間最大的利益,這是真的。
好,今天上午,我就給大家講到這裏。然後咱們下午,咱們再接著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