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3

弘一大師絕筆:悲欣交集見觀經

 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

吾人日夜行住坐卧,皆须至诚恭敬。

想到這些後,我於民國十年(1921年)到溫州慶福寺進行閉關修持,後又學習南山律。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習作後,我便在西湖玉泉寺,用了四年的時間,撰寫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這本書里不難看出,我所從事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境,四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

道聽途說,不如靜下來看看弘一法師自己是怎麼說的。出自《悲欣交集(弘一法師自述)》一書中《我皈依佛教的精神上的出生地》和《選擇律學為我畢生的研究方向》兩文,經彙編精減而成,以下為弘一法師自述:

由於我出家後,總是選擇清淨祥和的地方,要麼閉關誦讀佛經,要麼就是從事寫作,有時為大眾講解戒律修持,所以人們經常感到我行蹤不定,找不到我。其實佛法無處不在,有佛法的地方就會有我。而我對佛教界律學的研究可說是情有獨鍾,我不僅日以繼夜地加以研究,就算傾注我畢生的精力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出家後,認定了弘揚律學的精要,一直都過著持律守戒的生活。這種生活對我的修行起了很大的幫助。

我最初接觸律學,主要是朋友馬一孚居士送給我的兩本佛門律學典籍,分別是明清之際的二位高僧藕益智旭和見月寶華所著的《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和《寶華傳戒正范》,認真讀過後,真是心境通徹,一方面由衷地感嘆大師的修行法旨,發願要讓其時馳廢已久的佛門律學重光於世;另一方面也慨嘆戒律頹廢,以致很多僧人沒有真正的戒律可以遵守,如此長久下去,佛法將無法長存,僧人也將不復存在了,這也成了我下決心學習律學的原因。我常想,我們在此末發時節,所有的戒律都是不能得的,其中有很多的原因。而現在沒有能夠傳授戒律的人,長此以往我認為僧種可能就斷絕了。請大家注意,我說的是「僧種斷絕」,不是說中國沒有僧人了,而是說真正懂得戒律和能遵守戒律的僧人不復存在了!

想到這些後,我於民國十年(1921年)到溫州慶福寺進行閉關修持,後又學習南山律。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習作後,我便在西湖玉泉寺,用了四年的時間,撰寫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這本書里不難看出,我所從事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境,四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的。

對於我出家的原因,歷來中說紛紜,莫衷一是。我那時已入中年,而且漸漸厭倦了浮華聲色,內心渴望一份安寧和平靜,生活方式也漸漸變得內斂起來。早在來浙江一師任教之前,在《太平洋報》任職期間,平日裡便喜歡離群索居,幾乎是足不出戶。而在此之前,無論是在我出生和成長之地的天津,還是我在「二十文章驚海內」的上海,抑或是在我渡洋留學以專攻藝術的東京,我一直生活在風華旋裹的氛圍之中。至於後來出家,其實,我也為此寫過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詳細介紹了出家的緣由與經過,無論如何,這在我看來,佛教為世人提供了一條醫治「人生無常」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這是我覺得,沒有比以佛法修行更為積極很更有意義的人生之路。當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各樣的原因來解釋我走向佛教的原因之時,不要忘記,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正是來自於佛教本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o4kapj5.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