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修學《首愣嚴王三昧》的時候,我們的心開始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種相貌(天台宗)智者大師給與一個名詞叫做「從假入空」。雖然其目標是趨向我空法空的真如,但是還要通過五陰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叫「從假入空」。這當中就揀別二乘人的空觀是「滅色起空」,二乘人是把五陰的整個作用給完全消滅掉,而另外證得空性,所以我們叫偏空的思想。(天台宗)的從假入空,〔禪宗〕有一句話講的好就叫做「就路還家」。我們無始來從家裡面一念不覺生起顛倒,就往外跑,真如不守自性!就把這五陰的身心給創造出來,走出一條生死的道路出來,現在想回家怎麽辦呢?沒有其他的路,就是這一條路,你還得乖乖的從這生死的路,回過頭來,去回到你本家。
我們從一念的清淨心,把自己的色受想行識身心世界創造出來,你現在想回家,你還得面對你過去所累積的這種身心世界,所有的因緣你都要面對。所以我們一念的正念真如生起的時候,就會跟過去所累積的五陰的身心世界的種子,這種真妄交攻而出現很多的所謂的魔境。當然魔境雖多,但是對治的方法只有一個,倓虛老和尚說修學保持「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字真言!這個「不迷」就是智慧觀照;「不取」就是禪定;「不動」就是持戒,當然關鍵還是在不迷。所以佛陀必須預先的說出想陰魔境的相貌,讓我們能夠事先的了知而能夠生起不迷,才能夠做到不動。
這一科是如來說明想陰的十種魔境,這個「想」就是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時,會有一種取相分別。前科的受陰只是前五識的一種直接的感受,而想陰就偏重在第六意識的想像,偏重在心中的想像,這當中分成三科。
------------------------------------
受陰被破壞後,想陰就現前!此時這個菩薩他的內心是什麽相貌呢?
佛陀先講出一個譬喻:有一個人他還在熟睡當中還沒有醒過來,他這時候即將醒過來,但是卻還沒有醒過來。這時候他怎麽樣呢?「寱言」就是在作夢當中自言自語說夢話;在說夢話的過程當中,他當然是「無別所知」,他在夢中講什麽,他當然不知道!但是覺醒的人,聽他講話「音韻倫次」,他所說的語言非常的條理清楚分明,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也就是說,這個夢中的人,他能夠講出很清楚的道理出來,使令一個清醒的人都知道他所說的道理,這就叫「想陰區宇」。
這個人還在睡覺當中,表示他的二空真如理,還沒有正式的證得,但是他能在夢中說出清楚的話,表示他觀照的智慧已經非常的強,他已經成就意生身,能夠經歷六十個聖位,但是他還在夢中,所以他必須要把想陰突破,否則他這夢中的意識還是會生起顛倒想。這個人已經沒有喜怒哀樂了,你罵他,他也不生氣;你讚歎他,他也不會高興,因為他沒有什麽感受,他每天的心情就是很平常,無喜亦無憂,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你問他在幹什麽!他說:沒有啊!沒有什麽感覺。他雖然沒什麽感覺,但心中的顛倒想是還在的,還在夢中。那麼怎麽辦呢?
想陰盡有兩個情況:第一、首先要消滅的是「浮想銷除」,這時飄浮在內心表層的種種的想像要完全的消滅。這地方指的是第六意識的妄想的現行來說的,他平時日常生活當中已經沒有任何的起心動念。第二、「若動念盡」指的是心中這種妄想的種子也被破壞了。這個現行跟種子都破壞以後,講出一個譬喻:「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念的覺了光明的心,表層的灰塵跟污垢已經完全清除乾淨了,這時叫做「想陰盡」。你平時問他在想什麽?答說:沒有啊沒什麼!他平常都沒有任何的念頭,就是清楚的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理。
這個「想陰」就叫做「融通妄想」,這「融通」是怎麽說呢?觀念在這個「通」通內通外;就是我們心中的想像,可以從外境,經過想像,把它轉成你內心的受用「內外相通」。我們內外本來是不通的,但經過想像,就使令內外能夠相通。比方說,你心中想著梅子,這梅子沒有出現在眼前,但是想像梅子時,你嘴巴就流出口水;又比方說,你想像你站在高處的懸崖,你雙腳就發麻。想陰能夠把外境的相貌,轉成為你內心的受用,叫做「融通妄想」,致使我們這一念心能夠內外,能夠交通,這叫做想陰。好!以上這一段是佛陀先把這個想陰的相貌作個總說。
想陰一旦窮盡,這時他的內心會出現什麽相貌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這一句話是說明,他的行陰正式現前,他能夠很清楚的看到他一期的分段生死當中,他最初是怎麽受生的,最後又是什麽樣的死亡,對整個生到死的過程是圓滿的照了,而這正是行陰生滅的根源,這時候行陰現前,所以這叫做「想陰窮盡而行陰現前」,這樣的一個人他已經斷除了三界的思惑,他整個煩惱沒有了。
煩惱是怎麽來的?是你想像出來的!所以一個人妄想打得很重,表示煩惱很重,人家多講一句話,你就一直在那邊想想想,然後就把這件事情擴大了嘛。「自心取自心」然後你就把它想像成什麽樣,然後自己障礙自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障礙自己的。你怎麽會痛苦呢?是你自己給自己痛苦的!佛陀說煩惱事情,都是你的妄想創造出來的。所以當你的妄想被破壞以後,煩惱整個熄滅了,就沒有煩惱了!
【庚二、別明發相】各別說明想陰發起的種種相狀有十科。
(分十:辛一、貪善巧想。辛二、貪經歷想。辛三、貪契合想。
辛四、貪辨析想。辛五、貪冥感想。辛六、貪靜謐想。
辛七、貪宿命想。辛八、貪神通想。辛九、貪深空想。
辛十、貪長壽想。)
所以佛陀說,遇到這種想陰的魔境,你要預先的覺知,保持「不迷、不取、不動」,你才能夠不入輪迴而超越生死;如果你迷惑不知,起心動念,最後的結果就墮無間地獄。
這個地方講到修行人會著魔,我們看祖師的開示說:一個修靜坐止觀的人,最忌諱的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你這個心不老實,第一、起心動念;第二、你又產生一個堅固的貪求。起心動念,人之常情,人總是會有一些妄想,但是這個妄想生起時,態度是「銳其精思」,將所有的精神去追求他心中的妄想,就使令魔王有機可乘,這是啟動魔境的一個主要因素。妄想是啟動外在的魔境,所以說內魔不生,外魔不可能生起。
前面講到修行的人會著魔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你起心動念,第二、你產生堅固的貪求,這兩個原因。那麼一旦把魔境啟動起來以後,魔王的行動,蕅益大師把它分成三類:
第一、是「魔事之相」,魔王的出現,他要現出奇異的相狀,現出不平常的相狀,因為要讓你產生恭敬心,他一定要現出各式各樣的相狀,或者他自己出現形相,或者他沒有變現形相而你出現相狀,他有辦法在你聽他說法的過程中,現出大寶蓮華,現出紫金光聚。總而言之,他一定會出現很多奇怪的相狀,目的只有一個,讓你生起恭敬心,產生信仰之心,這是第一點,所以我們要注意。諸位你看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在宣說佛法時,祖師的出世說法都非常的低調、謙卑,說我這個人是粥飯僧,什麽都不懂!但是魔王所派的使者相貌,都是非常的高慢、非常的張揚。其實你在這個地方就應該能判斷出來,這個人不正常,他現出了這不正常的相狀「魔事之相」。
第二、是「魔所作業」,他變現相狀以後取信於你,他要採取行動,他的行動就是說相似之法。這我們就很難判斷了,沒有一點教理的人很難判斷,因為他說的也不完全是邪法,似是而非!你怎麽判斷?聽起來好像是,其實是有問題。所以第二個他一定有他所作的業「魔所作業」,就是說相似法破壞你的知見。
第三、是「魔所成業」,他的目的就是破壞佛陀的律儀。先破你的知見,再破你的戒行,當然你的戒行破了,你的定慧也完全破壞了。
魔的出世干擾修行人,他有三種情況,第一、他要現出奇異的相狀。第二、說相似的佛法。第三、破佛的律儀。這十種魔境都是這樣子!為什麽有這種出現呢?就是「仁者心動」,你自己心「起心動念」,然後又產生堅固的貪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