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4

禪觀與淨土四 往生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概說與補充:#

  • 此篇目的:如何引導佛號導歸淨土。重點在心態改變:減少娑婆念想,增加淨土念想。
  • 前篇的念佛篇是建立與彌陀名號的皈依(所緣境是佛號);在此則是建立與淨土的願力(往生所緣境是淨土)。念佛(緣彌陀)與往生(緣淨土)是兩碼事。
  • 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後,主動權就在眾生心想了。
  • 淨土行人:
    • (1)念佛-建立與佛號的關係,離開佛號就只能受生死,只要堅持念(不能念,要他念),妄想就怕;
    • (2)往生-如何在臨終時讓佛號從資糧種子轉成現行(比念佛困難!)-業力沈澱、思想轉變、真如安住
  • 一心三觀(問答)
    • 空觀:處理妄想與過去
    • 假觀:念想極樂
    • 中觀:安住真如
  • 平時的念佛與臨終念佛不同:
    • 平時念佛是為離苦得樂的念想
    • 臨終念佛是為往生淨土(生命轉變)=>欣求極樂的念想=>只能借相(經典文字相)修心(轉成心中影像)
  • 一定要把心靜下來才能修觀=>借相修心
  • 初學先假想觀,依照文字安住=>成就後為真實觀,則為隨心
  • 臨終若回首往事,就是刺激第八識,啟動業力..若平常打娑婆想,即與娑婆的生死感應道交=>應讓業力沈澱
    • 回入娑婆時再來處理業力:有恩報恩,有怨報怨,自在隨意,順逆皆方便

生命的主導#

  • 三種緣起(天台)
    • 業感緣起-業力主導生命...落入對立思考
      • 第一種過度樂觀(人天),積集善業;
      • 第二種過度悲觀(聲聞),滅色取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賴耶緣起-萬法唯識-唯識所現,唯識所變。
      • 第八識受薰:思想可引導而改變業力(ex:了凡先生)。業由心造,業隨心轉。(重要!)
    • 真如緣起-正念真如-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安住真如兩層意思:(1)本自清淨;(2)本自具足
      • 本自清淨:達妄本空-根本否定業力與妄想的存在。人生根本沒有開始...
      • 整合業力、思想與真如:站在真如的角度處理業力與妄想

生命的轉變-業力沈澱、思想轉變、真如安住#

  • 會歸心性
    • 真如緣起:眾生本具 一念心性-中觀-安住力(把握當下)=>生命歸零:每天要一次
    • 業感緣起:真諦理 偏空理性-空觀-調伏力(走出過去)
      • 調伏過去:人生留下很多影像..快樂的瞬間感受,用影像或名言保留下來(妄想),再變成念想,與第七識執著,變成帶有業力的妄想
      • 放下影像:1.無常觀(無常故苦,因不安穩);2.無我觀(苦即無我,無法主宰)
      • 妄想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有妄想的刺激
      • 妄想是:(1)每天都出現一次;(2)無法控制,深深好樂
      • 生死業力只能帶走,不能把他激發起來
    • 賴耶緣起:中道諦理 真空妙有-假觀-引導力(開創未來)
      • 須借相修心
  • 仰仗佛力(引導):須安住與調伏後才能談引導(感應道交)
    •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對極樂要有念想(往生的因),才能引導佛號。
    • 諸佛正徧知海,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怎麼來?(1)彌陀創造;(2)念佛人想像(念想與彌陀感應道交)

往生的力量#

  • 往生論:(1)皈依彌陀;(2)往生願力
    • ex:蓮花觀:不是要觀清楚,而是要對蓮花的功德莊嚴產生皈依與好樂的心
  • 站在本來就具足極樂世界功德的角度來憶念極樂世界=>憶念極樂是正常,打妄想則不正常
  • 臨終念佛是為往生淨土(生命轉變)=>欣求極樂的念想=>只能借相(經典文字相)修心(轉成心中影像)
    • 平時就要學習,臨終只是複習
  • 往生的念想
    • 莊嚴想(緣依報)-一定要往生:大地、寶樹、蓮花(極樂世界的莊嚴含有功德,娑婆的莊嚴卻無功德)
      • 大地莊嚴:超越三界,依報無障礙(五塵互含攝)、無邊際(無限量)...彌陀空正見與菩提心而生...非業感緣起,而是法界緣起...分三塊:1.清淨相;2.莊嚴相;3.光明相
        • 落日觀:送想西方-心思在娑婆少點,多點送到西方。溫和不刺眼...
        • 水觀(前方便):水想、地體、地下莊嚴、地上莊嚴、空中莊嚴、風樂說法、...(看觀經)
        • 地觀(正修):
          • 1)漸想觀-單一所緣境:水→冰→琉璃→幢台→土地→黃金地→空中樓閣→.....
          • 2)實觀-同時現前
        • 總結功德:(1)滅罪;(2)產生往生的力道
      • 寶樹莊嚴:三個功能:居住、休閒、修行
        • 宮殿樓閣觀十方、寶鈴說法...
        • 寶樹:珠網(宮殿掛其上)、妙華、妙果(因果、花果同時)、光明(化成寶蓋,觀十方佛土,含攝十方-生西方即生十方)
      • 池水莊嚴:受生環境
        • 此為動態的水
        • 八功德水想:如意珠王、蓮花、流水說法、百寶色鳥
    • 功德想(緣正報)-一定要往生
      • 安樂的功德:極樂的快樂(1)堅固;(2)無過失;(3)增上聖道
        • 身心安樂(樂如漏盡願):快樂超過漏盡比丘.以羅漢的滅盡定快樂(三昧樂與涅槃樂)做比較,非與世間五欲樂(有過失)做比較-快樂中包含聖道。
        • 衣食自然:極樂為「自然在身」,不須追求;但娑婆須(1)福報;(2)追求才有
      • 解脫的功德
        • 聞法歡喜(隨願聞法願):快樂由福報,但化解障礙須靠智慧。「自然」得聞的佛法,與求來的不同,因為「佛陀一音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普門示現」
        • 具足五通:神足通可達百千億億佛國,以(1)親近諸佛,(2)聽聞佛法,(3)堅固菩提,(4)廣積資糧
        • 壽命長遠:不會退轉
      • 菩提的功德:(針對諸菩薩眾)
        • 普賢之德(一生補處願):兩種選擇(1)一生補處,先成佛;(2)具足方便力後,先度生再成佛
          • 與他方菩薩不同之處在於有普賢的加持力
    • 成就想(一念心性)-一定能往生
      • 自力信心(信自):自性功德力(現前一念心性)不可思議
        • 心性:非關因緣,離一切相;也沒離開因緣,十方虛空不離心性=>一念迴心,得生自性本具極樂
          • 自性與六根不容:收攝六根,才能顯自性
          • 臨命終,不要再去處理因緣,只能放下。不是念著佛號去對治妄想...=>一念迴心,得生自性本具極樂
      • 他力信心(信他)
        • 相信釋迦本尊說法真實、彌陀大願真實、六方諸佛廣長舌絕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無疑

結示勸修#

  • 安住佛號:往生的因緣中,佛號不可取代!所有的功課做完,都要匯歸佛號。
  • 念想往生:
    • 觀經-普往生觀:總結前之莊嚴與功德想-觀想身坐蓮花,蓮花合(娑婆因緣結束),蓮花開(到極樂世界),出現(1)光明照耀;(2)見諸佛菩薩;(3)依報莊嚴-水,鳥,樹林;(4)演說妙法=>慢慢三聖會常來行人之所
    • 出定離開佛堂也要相續此念想
  •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晚年只有這兩件事
    • 息諸緣務。關鍵時刻,不急於此時,待迴入娑婆(聖道門與淨土門標準不同-淨土的往生標準更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