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4

禪觀與淨土(一) 基礎篇 - 淨土教觀學苑 淨界法師

禪觀與淨土 一、基礎篇

{基礎篇}#

  • 目的:加強內在三種善根的願力,降低四種外在產生業力的過失
  • 目的:降低對娑婆的順從,增加對極樂的順從
  • 剷除妄想的根;生出菩提的根

真正發心:三種善根(初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消除顛倒妄想#

  • 出離心:不是啥都不幹,而是出離心中愛取的影像-處理貪戀娑婆的妄想
    • 緣由:對娑婆有期待,美好的感受影像...要修出離心來降伏
    • 方法:
      • 調伏今生愛取(無常觀):追求時苦;得到時怕;總會失去=>用無常走出妄想...(很喜歡喝咖啡不障礙,但一定要喝則會障礙)
      • 暇滿難得:出離的機會難得
      • 調伏來生愛取(苦諦觀):必放逸,三世怨。因地造善時夾雜...
    • 證量:
    • 念佛時有兩種力量拉扯:向上往生願力與向下愛取業力
    • 把帶有期待的影像放下
  • 菩提心:處理心胸狹小
    • 緣由:
      • 若無菩提心則善業成有漏果報
      • 須有決定性的誓願,與數量無關。不能可有可無
    • 方法:
      • 所緣境轉到眾生.對外有業力,內有妄想的如母眾生,幫助他們解脫
      • 念佛要把眾生放進來(成佛+度生).因地有,一直到果地都會有其功德。
  • 空正見:調伏攀緣...前面出離心處理完後,就不要再惹塵埃了
    • 緣由:要斷除對有相的執取(攀緣心)
    • 方便:
      • 緣起:因果不虛..1.無真實;2.變來變去;3.不獨立(無法主導)
      • 性空:(1)小乘從苦切入空性:滅色取空;(2)大乘為緣起性空
    • 證量:
  • 總結
    • 聖道門:出離心破執取;菩提心引導上求下化;安住空性=>可開始修行
    • 淨土門:「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是心作佛,才能是心是佛-內因緣帶動外因緣
      • 至少要跟佛陀走在同一條跑道,雖離很遠,但至少要走在同一條路上(順從本願,磁場於佛同)

持戒清淨-降低生死業力#

  • 總顯三學以戒為本:三無漏學
    • 攝心為戒:發願心以增上;慚愧心以調伏=>遠離過失
    • 先有善根(出離、菩提、空性三善根),才能談持戒
  • 別示四重以彰無漏
    • 婬戒(愣嚴經)
      • 持戒功德:「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 其心不婬:不是沒婬欲心,而是內在的善根可以抗拒婬欲,不再隨順之
      • 犯戒過失:「必落魔道」。不在於錯誤的行為,而是錯誤的知見。若把婬欲當功德想,則是根本錯誤。
        • 在家居士:佛雖開許正淫,但要發願機緣成熟可以遠離,且不要放縱,非根本過失,只是支末過失。
      • 預記末法:「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 諸佛教誨:「先斷心婬,..第一決定清淨明誨」。以調伏力、引導力面對。
      • 菩提之本:必須守住根本..「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砂。...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塗,必不能出,」
        • 「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站在本來沒有婬欲的角度來調伏
        • 暫時做不到,但要「順從」諸佛的功德,不能順從顛倒妄想。關鍵在根本。
    • 殺戒
      • 不斷殺則成鬼神..以嗔心為功德想,失去慚愧心,自然成為神道
      • 食肉過失:1.破壞菩薩種性,失慈悲心而成羅剎種;2.命債與肉債加重生死業力
      • 蠶絲大小乘皆禁止;皮革等小乘開許,大乘不許;牛奶大小乘皆開許,但要有慚愧心
      •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
      • 若要完全無生死業,只要動物有關的都不要碰,就會有乾淨的業與佛號
      • 重點是要斷相續心!!每天都要造的都要注意!!
    • 盜戒
      • 此指偷取三寶的功德
      • 偷機取巧的攀緣心
      • 操作錯誤:從外因緣(結果)去改變...違反因緣觀。
      • 善知識必從內因緣(願力)來改變外因緣,故會隨緣無所求
      • 燃戒疤目的:調伏對色身的執取(所有攀緣心皆圍繞色身而產生)...表法之意,產生對色身的出離,安住內在願力,而非真的燒身
      • 方法(老實修行-要收心,不要跟人比較)
        • 捨貪:多餘財物捨眾
        • 捨慢:忍辱(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
        • 捨色身:捨得失心、捨身物
        • 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感應):諸佛菩薩皆冥應,暗合道妙...感應多非好事,感應太明顯也非好事
    • 大妄語戒
      • 擾亂眾生得度機會,破壞凡聖次序,並自斷善根
      • 未證言證。大妄語擾亂眾生得度因緣。ex:若說是彌陀再來,則所有人皆親近之,反而無法親近本該親近的善知識
      • 佛規定:讓因緣力量主導,不讓眾生產生分別
      • 福德、資糧力越大,自我意識可能膨脹,發菩提心同時,須以空正見調伏
      • 除非臨終前,說是菩薩再來,是為取信他人,因其現的不是清淨相...說是菩薩再來,必馬上消失!

成就佛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