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個菩薩道它修學的行動,是從一個清淨心跟菩提心的結合所發動出來。它整個修學是先從理觀,而入事修,先安住菩薩種性,然後才有菩薩修學的行動。
- 五淨肉是什麽意思呢?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我殺、自死(自然死亡)、鳥殘(鳥類吃剩下的肉食)。這五種因緣俱足就表示說,比丘得到這個肉是沒有殺生的因緣,牠的死亡跟我完全沒有關係。佛陀是允許吃五淨肉,但是他有他背後的內涵在裡面,佛陀要講出來。佛陀說:這些的肉其實是我神通道力變化,它根本沒有生命現象。
- 《梵網經》有講得很清楚,說:「食肉之人,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你這個人本來很有慈悲心,但是你每天吃肉,慢慢慢慢的無形當中你慈悲心消失掉。
- 這個道理在〔唯識學〕講得很清楚,〔唯識學〕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互含互攝的,心會牽動你的色身,色身也會牽動你的內心。
- 你吃肉它只是一個色身的行為,但是我們的五蘊身心,身心世界是互動的,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在講「沙彌律儀」,諸位就知道,為什麽要俱足威儀呢?因為威儀它會產生攝心的效果。
- (法說)『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
- 但這三個當中,其實蕅益大師說:有淺深的差別。蕅祖在註解上說:絲織品是最嚴重的,大小乘同制而且沒有開緣。靴履裘毳,是大乘不許,小乘有開緣,所以它是中等。乳酪醍醐,大小乘都有開緣,有重病的因緣它是有開緣的。這三個有輕重的差別。
- 比丘能夠完全不吃用動物的東西,這個比丘在世間上是真實的解脫。為什麽呢?因為他的生命的相貌是「酬還宿債,不遊三界」,他的生命只是來酬還過去的命債,隨緣消舊業,他不再造新殃,未來也不再遊於三界之中。
- 為什麽這樣講呢?因為「服其身分,皆為彼緣」,你吃他的肉、用他的皮毛,你就跟眾生結下業緣,你再也離不開跟眾生的一種力量,你跟牠有緣嘛!你看他為什麽做你的兒子呢?就是你過去跟他結緣嘛!
- 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說:綿羊的毛為什麽不能用呢?很多人提出質疑,因為綿羊的毛,就像我們剪頭髮一樣,它時間到它自然要掉的,所以你把牠剪掉,對牠完全沒有影響,牠也不會痛苦,就像剪頭髮一樣,但是佛陀還是不允許用。我們在《愣嚴經》得到答案了,因為你用牠的東西就跟牠結緣,對我們離開三界自然是很不好。
- 「娑婆眾生苦,孫子娶祖母,牛羊桌上坐,六親鍋內煮。」
- 印光大師文鈔,他講到臨終的正念,除念佛以外,印祖是很強調吃素的,而他的理念是從《愣嚴經》的地方出現。你臨終的時候,你希望沒有障礙,沒有冤親債主來障礙你,你就少吃牠們的肉。今天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跳到那個地方去,你身體的負擔是越少越好,你若背著一百公斤還能跳過去?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說:你能夠不吃任何眾生的東西,那你真實的解脫,減輕你臨終的負擔,是這個道理。
- 【辛三、盜戒】
- 在本經講到四根本重戒,都不是只是身口而已,還偏重在意業的斷除這種偷盜之心。
2020/6/21
第85.首楞嚴經卷6.四種清淨明誨.殺戒 盜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