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28-13(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復次言意識者,即此相續識,依諸凡夫取著轉深。】
復次言意識者,即此相續識。什麼叫意識呢?就是相續識。因為我們執著取捨,依著凡夫來取著,愈執著愈取是愈深,愈深就愈不容易解脫。這個意識又名叫相續識。這個意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人的意識。三乘人的意識就細。像一切凡夫,像我們,依這個意識又取著,那就轉麤了。轉麤了,愈染愈深。轉麤了,轉深了,這個產生了憂悲苦惱。憂悲苦惱是指我執見很深,因為有我,我執所起的。凡夫在一切境界相,對外境,咱們就說咱們身體吧!因為有個身體了,把這個身體執著是我,所以就麤了。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他依著這個意識,他的取著,對境他我執是沒有了,他法執在。人我執,法我執。他法執在故,所以說他還有執,還不了。不了,還不能夠成為佛。對凡夫說,他們就細了,法執比我執細。法執,他不瞭解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執為實有的。金剛經完了,最後佛說一個偈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觀是用的智慧,般若的智慧觀照的,才知道一切諸法不要去執著,如幻,不要把它當為實有的。我執在一切法上有我有所,我是能執著者,所就是所執著境。比三乘人,比聲聞、緣覺就麤了,三乘人都斷了我執了,他是法執。這樣比較起來,這個就叫相續。法執也是相續,不停的。我執更是相續,麤的,愈麤愈深。
【計我我所,種種妄執。】
因為執深故,計度了,執著計度,產生種種妄執,什麼都是我執的。我執說吧!有我,就有外頭執著境界。就說我們這肉體吧!執著這肉體是我,是我所有的,這是我的身體,乃至我的身體某一部分,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這五種開闊起來,心裡緣念很多的事物。惑,本來是迷惑了,他把這個迷惑當成實體,把這迷惑的東西當成是我。有我就有我所。有了我,有了我所,我所有的,附屬我的,我的,這叫我執。高興的,見著就愛,愛就想取。不高興的,不愛的,就想捨。增長許多妄執。想捨的捨不掉,想得的又得不到,這苦了。我們每個每天盡這樣打主意。你看這世間上,不論他是開公司的也好,搞電腦,搞任何技術吧!都想發財吧!都想搞個創造發明吧!「由我所發明的」,都是我。這個時候因為有我、有我所就產生種種執著,任何事情就攀緣不捨,隨外邊的境界相,一切事物就產生分別了。
【隨事攀緣,分別六塵。】
這個分別也就是隨事攀緣,對於六塵的境界相執著。執著就是取,取就是愛。取就有,一有就有了生死了,相續不斷。
【名為意識,亦名分離識,又復說名分別事識。】
這個叫什麼?名為意識,又叫分離識,又可以說分別事識。識是了別。分別的識,就是想了別這個事情。他不了別還好,愈了別愈麤,愈了別愈執著。
【此識依見愛煩惱增長義故。】
這個識的增長是依見愛煩惱。這意識依什麼起的呢?就依著你所見的境相,有可愛的,有可憎的;愛也是煩惱,憎也是煩惱。憎就是棄嫌的意思。這是境界相。境界相都是虛有的,就是妄心執妄境,愈染愈深。現在我們就在見愛煩惱當中得不到解脫,想在這中取得解脫,怎麼樣才能解脫呢?看破了,放下了。先從你自身的五蘊看破了,五蘊非識。現在是緣有的,緣成則立,緣滅則散。懂得這個道理了,沒什麼可愛的,也沒什麼可憎的。你憎嫌的、不高興的東西想捨掉,捨不掉。你愛的想取為自己所有,得不到,取不到。這不煩惱嗎?想得的得不到,想捨的捨不脫。
現在我們諸位都在這學佛的,都是佛子。學佛的他想求解脫,我們知道了,不想執著,不想煩惱,這麼容易嗎?離的開嗎?咱們比較而言,現在我們比社會上的人為名利奔走,為正經事吃飯、正經事穿衣服,有了家庭的還要養兒女、還要孝敬父母,好多負擔。想找個好工作,得不到。現實的惡劣環境想把它除掉,轉換一下子,轉換不到。想得的得不到,捨也捨不脫,在這中間不苦嗎?說我看破了,都是假的,得也沒得到什麼,有什麼可捨的,無得就無捨。捨得,你捨了才能得,不捨不得。就這一個功夫,很難!很難!
咱們不隨著文字說吧!隨我們思想的狀況、現實的境界說吧!你對這個環境現在你不喜歡,你心裡打主意,我想離開這個環境。那考慮了,離開這個環境,我下一個環境是不是能比這好呢?想了半天,又找不到一個好環境,我能夠適應的,我能得到的。那勉強在這將就吧!這個將就是苦,不是意願的。例如說你們在普壽寺,現在在這個地方,有好多小道友來的時候想出家,得打工,得先勞動,還要考驗你,隨時考驗。考驗也是磨練。在你磨練當中,你好苦。你本來想到這來,頭髮一落。辦不到,人家不收你。以前我們這每年都有。這是第一步,達到了。或是把你安排到預科班了,在你學習時候換個環境了,比前頭好一點。你還是不滿意,你的想法跟現實環境不一樣,這不煩惱嗎?煩惱了。我想得解脫,想好一點,辦得到嗎?想求的求不到,想捨的又捨不脫。
如果我心裡頭,我也沒有個求,也沒有個得,隨緣吧!他就不苦惱了,隨緣吧!你知道這些都是假的,看破它。看破的意思讓你不執著了,那不就是放下了嗎?這就放下。一天的想啊!想啊!腦殼都想裂了,還是辦不到,苦死了。乾脆放下了,不想它,管他去,過一天算一天。有些人到沒辦法時候,就這樣想了,明天再說,今天過了。明天還照舊,還是這樣子。你沒有看破,你還沒放下。真正放下了,那才能夠自在。
怎麼樣才能看破、才能放下呢?多修觀吧!觀自在,觀就是你思惟,思惟到一定程度就得了三昧了。三昧就這麼得的,定了。這個定的意思不要把它說得很深,就是我心理很平靜,我定了,不隨外邊緣轉。或者管你的教務長,或者知客師,或者如瑞,或者妙音,來說你,你當沒聽見。那不行,你沒聽見,他要呵斥你。那你應付兩句吧!「師父說得對,師父說得好,我一定照辦」。這是應付,不是你心裡真能做得到的。我們把這個文字的含義,經上所說的話,你把它用到你日常生活中,就是這些個見愛煩惱。不見,不煩惱。見了,才煩惱。這是很明顯的。
現在這裡還有好多人迷迷糊糊的想學密宗,你先得懂得。密宗最高深的法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嘛!他沒給你翻譯沒給你講,你也不知道,糊里糊塗。金剛薩埵,你要修起來,那個法供養好多儀式給你做的。這都是形式。想求這個法,求這個灌頂,還不曉得備個好幾天,先做個七珍八寶,做朵瑪,做什麼的,要念好多經。全是假相。不敢說是騙人的,也差不多。完了最後傳你這個「嗡阿吽班雜咕嚕貝瑪悉地吽」,就這個咒。什麼呢?佛的法身、佛的報身、佛的化身、佛的功德身、佛的意身身、佛的動身身,都包括在一句話裡頭了,這個咒裡頭含著這麼多意思,那念這個咒就行了。還有一個傳時輪金剛,這是金剛法最高無上的法。完了最後傳你個心咒,「嗡哈卡瑪拉哇拉呀梭哈」十個字,「嗡哈卡瑪拉哇拉呀梭哈、嗡哈卡瑪拉哇拉呀梭哈」,念吧!你不去再分析它去了。給你一講,哇!法身、報身。就是咱們這個顯教的一切,就幾個字就給你攝受了。他為什麼不給你說呢?密嘛!說了,你說這誰還不會念。好,不行。比如說綠度母、白度母,心咒就是幾個字。每個咒語都是這樣子,最後給你傳法就是幾個字,就是咒。前頭都是儀軌、四加行,讓你要拜好多佛幹什麼。那跟我們這個一樣的,我們這是從明顯給你講。那個祕密不給你講,就讓你去做。哇!這就神了。這叫密。
所以咱們這個見愛煩惱思惑也是密,咱們這麼講起來好像很明顯,不講起來,你自己琢磨去吧!像我們前幾天講那個煩惱從什麼起、什麼是煩惱,你琢磨去吧!等你煩惱時候,你想不通了,煩惱,混身發燒,心裡頭不知如何是好,發脹。你靜下來,坐那去,這東西從什麼地方來的,找找緣因。沒了。你不找,愈來愈麤,愈來愈煩惱。等你坐下來,一找,天下太平 ,什麼事都沒有,你不必把它當回事。我跟大家說,聽了很多人發笑。這不是笑話,這是真正修行,懂得嗎?不要那麼樣的執著,這叫胡思亂想。
咱們這講得很清楚了,大乘起信論給你講什麼?百部大乘。不管圓覺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所有的經論就是這些個。你拿這當個鑰匙,你把它打開吧!打開,什麼都具足了。百部大乘經典!總的意思就是這樣,這樣生起,這樣還滅,這樣消失,這樣成就。什麼是凡夫?什麼是二乘?什麼是菩薩?什麼是權教菩薩?什麼是終教菩薩?什麼是始教菩薩?懂得這個道理了,你就從這個你多讀多研究。
【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盡知,唯佛窮了。】
都是依著無明來熏真如,所以把這個本來清淨的都變成染污了,這種境界凡夫沒辦法瞭解。所以好多的咒語都如是。等你明白了,明白就好了,明白就解脫了。像一部佛說阿彌陀經,或者無量壽佛經,反正說的淨土法門吧!十個字就解決問題了,就是一個咒,念去吧!念成功了,開了悟了。就是阿彌陀佛心咒,這就叫密。其實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一樣嘛!阿彌陀佛也是密。阿彌陀佛翻的意思很多,也是咒。不過在漢地翻叫阿彌陀佛,日本叫阿彌達布子,那不也是阿彌陀佛嘛!
所以這個意思是密義,現在咱們講起信論是明義,就是明顯的告訴你們。從無明這個識是由見愛煩惱增長的,這個識從哪來的呢?它是從無明熏習真如所起的,這樣就解決問題了。這就是大乘起信論,你信了就得了。但是凡夫不能知道,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覺是覺了一點點。依著菩薩所說,從你開始產生真正的信仰,信仰三寶,發心修行觀察,達到證法身了。證得法身,得少分知,這是菩薩初地;乃至到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到菩薩的究竟地,還不懂得無明熏真如。這無明熏的意思不懂,十地菩薩還不懂。唯佛窮了,這個境界就深了,這是一步一步來的。
這個就依著我們的心、依著我們的意、依著我們的識轉,愈轉愈麤。回來的時候,那就真如熏無明了,它就愈轉愈細、愈轉愈細。從咱們發心歸依三寶開始起,你一步、一步、一步,這叫返染還回淨門。就這麼一返一復、一返一復,說來很簡單。所以禪宗把它叫心開意解,頓悟成佛,好像說得多容易似的。你要做起來,那個頓悟;頓悟從哪來的?從你修行,從漸來的。沒漸,怎麼有頓?上回我跟大家講那個切紙,現在都是機器切了,那更快了。一萬張紙,這麼一下,電力一開,啪!就下去了。但是它還是一張一張一張一張切下去的,不是跳躍的。不過它迅速,你看不到,好像一刀切的似的。它是一張一張切的。它不把第一張切了、不把第二張切了,怎麼能切到第三張上去呢?遲速不同倫。有的看到他很快,一入佛門他就進入了,他心開意解。你修了好幾十年,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是指現在,你只是看見現在,你沒有看到過去。要看見了,得佛那個智慧窮盡一切,你才窮了。窮了這個返染還淨,把這染法把它變成淨法,一步一步的從凡夫地又回到佛地。回到佛地才知道一切都不是外來的,鬧了半天,自己本來俱的,就這個含義。所以法華經形容衣裡明珠,因為他迷了,他不知道。這個窮小子他不知道他財富大得很,就叫衣裡明珠。那個意思是這個意思。
【何以故?】
為什麼這樣說呢?何以故。
【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
從無始來這個清淨的本心因為起了一念,這個一念就叫無明。從無始,真如被無明所染。雖然是有染了,但是它自己本性還是清淨的。因為清淨而產生了一念,一念就是不清淨了,有了念就是不清淨。這個念是什麼?這個念就是無明。因為無明它又不停,它輾轉的熏,輾轉生起染心。
【雖有染心,而常恆不變。】
雖然有了染心了,這個真正的清淨的本覺妙明真心,它是不變的。不因為染而染,不因為染而變,它不變的。
【是故此義唯佛能知。】
因為這種道理甚深微妙,所以唯佛能知,只有佛才能知道。因為佛證得到這個地位了,他就知道了。如果你證得了,你就明白了。你沒證得,你不知道。
【所謂心性常無念故,名為不變。】
什麼叫不變呢?染是因為有念,有念才有染。無念了,它就不染了。雖然在染而不變,性體永遠是清淨的。染不能夠把淨心給變了,染只能是染,是外表,不是真實的。咱們那個真心,把它說真如吧!它本來是常的,常淨的,無有念的;但是它能夠隨緣,無念隨緣;雖然是隨緣了,它自己清淨的性體還是不變的。就這個意思。
【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這個就靠意念的參。咱們所謂參者,就是熏習吧!熏習來修。因為心不相應了,忽然起了念,這個念假名為無明。在無明這一段的時候,它也沒有一個能所對待,只起一個一念。因為一起念,無明了,就動了。心不相應了,起了念了。這一起念,它不停歇,外緣不斷的熏它。它就隨這個外緣,這個染法的隨緣,愈染愈麤,愈變愈麤,這就有六種相。表明這個染心,解釋這個染心,這個染心有六種相。染心怎麼表達?就從這個六種相來表達。
【云何為六?】
這個染心是個什麼樣子,云何為六。哪六種?光解釋染的。
【一者執相應染:依二乘解脫,乃信相應地遠離故。】
一者執相應染。執相應,就是從那個一念的無明愈來愈麤了,向麤了,麤的來說。依著聲聞、緣覺他們所求得證得的解脫,跟這個執相應染能夠解脫。依這個法的生起次第來說,依因緣生起次第,從細向麤方面說。現在我們要想斷,也是從麤向細來斷。生起是從細向麤生起,斷是從麤向細斷,一步一步的斷,不是一下頓斷。這個染心就是咱們上頭所講的九相,九相當中的執著取捨。執著取捨,還給它加個符號,標明叫執取相、計名字相。與妄境相應了,在一切境界上它就起的是思惑,那個我執是生來俱的,叫俱生我執。在這個時候俱生我執起見惑,見什麼迷惑什麼、見什麼迷惑什麼,那這個俱生的又成了分別我執。合我的意,又喜歡,又愛,又想取到。不合我的意,又想捨掉。捨是捨不掉的,取是取不得的。愈取不得愈要取,愈捨不掉愈要捨,愈染愈麤。聲聞、緣覺要斷這個,證了聲聞、緣覺果就斷了麤我執。那大乘菩薩呢?大乘菩薩得十信滿心,登到初住菩薩,他們才能把我執破掉,知道沒有,執著什麼!執著半天是個空的。
這種現實當中講很有意思的。像在西藏,往印度或是緬甸那邊走,路上有個山,那個山叫札日。札日是藏語的話,札日就是吉祥山。在這個吉祥山所在的處所,是在西藏、印度、緬甸交界的地方,就是沒人管,也管不到那個地方去。又叫做野人山,那山地方有野人,你想走到那個地方去,得拿生命換,還得僥倖。在拉薩,每十二年去一次。去這一次,就召集了很多發心的朝札日,到那去能見到菩薩。但是去了很多人,也沒見到菩薩,這叫迷信,很迷信。說這個山神了,怎麼神的呢?從西藏到印度弘法,第一位大德叫蓮華生大士,他是在家居士。所以你看到紅教,西藏喇嘛紅教都留頭髮,他們娶妻生子的,有家庭的。就是蓮華生大士他那個法派,在西藏的紅教。說他走的時候死,沒有死,到這個山上來了,這個山又叫紅光山,經常放紅光。這麼一說,好多人就朝這個山去了,每年朝這個山要死好多人。那些野人跟西藏的藏人經過熟番(熟番是野人能懂得西藏話的,這很少部分),他來給作翻譯,你要給他好多糧食、給他好多東西,他才讓你進山,他才不跟你為敵。但是他包辦不到,有些野人不聽他的,他拿那個箭頭子,他沒有武器的,那個箭頭子都拿毒藥毒,山上盡是毒藥,毒完了,射上你準死,好不了的。從那個你走起來這個路上很困難,起碼走一兩個月,都是步行走。他就迷信,說這個山真靈。好多人朝西藏的,好像到西藏一學就成了,就了了生死了。我以前腦子也是這樣子,所以到西藏去了。不但沒成,好像愈學愈糊塗,搞不清楚,不開智慧。
這就是執著。我舉這例子就是執相應,他就信嘛!所以正當你學習,讓他一步一步的怎麼樣去斷煩惱、怎麼樣去了生死,按著佛所教導的受三歸、受五戒,一步一步的這樣來。他又不信,他想找個竅門,找個取巧的,一下就成了。這事有嗎?也有。有的時候是他前生多生累劫修行的,你沒看到。你看到他一修就成,但是你去呢?你跟他根機不同,你就修不成。
所以這六種義就是層次不同,想達到一念生無明那個,想把那個念斷了,你得一步一步走。所以在這一步一步走的當中,他分了六種相。二乘的解脫跟信位的菩薩滿心了,他們所斷的惑把那個執著去掉了。什麼執著呢?就是分別我執,見什麼分別什麼,見什麼執著什麼。從愛的當中取和捨,欲取的,不如意的就要捨,如意的就要取。你修行二乘人跟初發意的菩薩,在聲聞、緣覺的果位,他那個信相應了,十信滿心的信相應了,那個初住的菩薩他們能破到我執,知道無我。他破了我執,證得我空理,我是空的。我一空了,執取相、記名字相這二種麤相就斷了,他不執取了,知道名字是假的。
這個名字是假的,我很有體會。我怎麼體會到的?我住監獄,不許說哪個人的名字,到監獄有編個號。大概我有二十年吧!我有個號叫348,一叫348,我就知道是我。那我以前的名字呢?日久忘了,再叫我那個名字不知道了,它換了。一叫這個,那腦子就知道348,因為叫你都是這個,這叫習慣成自然。說這名字是假的,你們在家都有個名號吧?現在你們都是兩個字了吧?還排什麼、叫什麼,叫這個、那個。現在我又恢復了,又叫夢參了,我那把348又忘了,348不是我了。這假名隨時可以換的。
現在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因為我們現在都在染污體當中,都在染法當中,都在染的當中,都在迷惑當中。像我們幾人站塊堆,女的過這邊來,你自己就曉得你們是女的,你就過那邊去了。等你到一定時候,你沒有女相了,這叫女的,誰是女的?不知道,你也不會過去了。誰是男的?你也不知道,你也不會過去了。你到梵天,沒有男女相,到梵天沒有男女相,是清淨天,沒有男女相。你到極樂世界,蓮華生的,還哪個是男的、哪個是女的,極樂世界有女的嗎?恐怕大家這個都知道吧!這都是假相。你生到東方,亞洲。你生到西方,生活習慣一切都不同。一看就知這是亞洲來的,一看就知這是非洲來的,不要問就知道,他生活習慣不同,皮膚顏色不同。黑的大概是非洲來的。黃種皮的,黃皮膚,大概都是亞洲來的。紅的是原始印地安人。標的有符號,什麼符號?假相,在這個假相上起執著。二乘人、三賢位的菩薩他們沒有了,他假相上沒有了,那叫解脫,沒有我了,不執著我了。這個意義必須你唯觀相應,你經常那麼思惟修。觀就是思惟修,經常的觀,觀照。觀照就是想,想什麼?
咱們有看見很小的動物,牠有思想。咱們不是牠那個界的、不是牠那個道的,你不理解。但是你觀察久了,你可以理解。如果你觀察螞蟻,你下過功夫,各種螞蟻,螞蟻有好多種類,像人似的。你觀察那個螞蟻,螞蟻也爭,這是我的國界,那是你的國界。你的螞蟻要到我這個螞蟻界來的時候,不行的,要打架了。你看螞蟻跟螞蟻打仗,那是思想問題。
我們當勞改犯人的時候,種菜,種那蓮華白,包包白。我們有三年災荒的時候,就靠那蓮華白度命,還有藤藤菜。因為種那蓮華白,一天守著蓮華白,想,想那蓮華白。你要有點佛教的思想腦子,就想;蓮華白有種綠蟲子,綠的,就那包包白白菜上,那綠蟲子趴那。你早晨看,那綠蟲子還在那趴著。過兩三個鐘頭,綠蟲還在那趴著。晚上,牠還在那趴著。牠入定了。你再隔兩天,再來看,蟲子飛了,牠那綠殼殼還在那個菜上。飛了,變成什麼了呢?變成蝴蝶。你看那菜園子滿都是蝴蝶,蝴蝶哪來的?綠蟲子變的。你觀牠那個變造的過程,你蹲那看吧!你把牠打上符號,記到這個綠蟲子,牠要變了,你隔幾個小時看一看、隔幾個小時看一看,牠飛出去了。牠變了,牠就飛了。因為牠當初牠在那覓著就想,想什麼?想飛。牠想久了,牠真飛了,牠把這個殼就擱到這兒了。這叫蟬蛻。
那你說我們這個人呢?假使你天天想,想解脫,想想這都是假的。想久了,你就解脫了。唯觀相應!心經就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心經那個觀說般若智慧觀的。智慧觀就是照,智慧照,不假分別的照。觀自在菩薩行甚深般若波羅蜜的時候,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智慧一照,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為什麼加個照字?照是沒分別的。無明熏真如,這一熏無明沒有了,變成大智慧了。所以咱們要想斷煩惱,你在最煩惱的時候、最想不通的時候,或者沒辦法了。咱們換句話,在社會上走投無路,欠人債,逼得要死,你家裡孩子、老婆要吃飯,沒辦法了。他不能去打坐修行去了,他怎麼辦?逼得沒路了,跳河去了,或者上吊去了。我跟很多人就講,假使那個時候想,這正是修道的好機會,你坐下來,全部放下了,不管,觀!這一觀,解脫了,都是假的,時間會改變一切。你能坐上兩天,要債的看見人坐著,死了。別要了,別要了,人都死了,跟誰要?他走了。你要煩惱你六親眷屬,唉!這人死了,得了,各幹各的去吧!誰都不理你,你解脫了,什麼事都沒有了,清淨了。試試看吧!
你可以經常的你最煩惱的時候,或者最高興的時候,你要放下。放下,你清淨坐著想一想,思惟修,觀照一下,觀照這個事情的過程,從始至終一件真實的都沒有,你把它看成假的,假使我得到了、成就了,又如何?巴寄了很久,就小孩子想考大學。結果榜上無名,沒考上。在他思想,這一下子跟天塌下來差不多。假使他這個時候,很高興,放下了。有好多趕考舉子,過去考狀元、考秀才,或者考什麼,沒考上,一回頭,出家去了。這才真正解脫了。好多這個事,你看過去那個出家的歷史,每個人出家的因緣都有他看破的一點,不是突然的。看著好像是突然的,他是漸漸的而來的,完了產生的必然結果。這是修行的方法,不一定照著文字說照著說,你還做不到。你日常生活當中,你對於不如意的事,你去研究研究;如意的事,你也研究研究怎麼來的。來的容易,失掉也快,這是必然之理。來的不容易,它保守性非常強,它失掉也慢。為什麼?他過去老財一點都不捨,因為它來得不容易,所以他要保守。這是必然的。
懂得這個道理了,一個染還淨它的過程,一個淨完了入染。咱們中國有兩句土化,從奢入儉難。奢侈慣了,享受豪華富貴,等他窮下來時候,再讓他過簡單的生活很困難了。平時很儉樸的,一下發了財了,一下掙了錢了,投資投到了,買彩券一下中到了,這一下他不曉得如何是好了。他就從儉入奢,這個容易,幾天就學會了。他就花天酒地,很快就學會了。但是染的時候,咱們不知道,怎麼樣的被無明染著,怎麼樣起的貪念,怎麼樣把咱們清淨心給污染,不知道了,迷了嘛!要知道,還迷嗎?現在我們要回過頭來,返染還淨,這個我們知道了。知道了,就很難。就連破個我執,說這個小東西我很愛它,一天總要看它兩遍。如果這個東西捨掉了,他那心他身命或者也消失一半了。因為他全神注到這,這就是他身命。這個突然沒有了,他肉體(身體)還滿好的,他死了。
這不是笑話,我有個親戚,他那時候很有錢,他那時候有一隻船吧!從法國回來,到了山東那個成山頭,那個船翻了。這一船是他全部的財產,他從法國裝上那個貨,一直在沿路上電報不斷的打,很怕出事,全部財產、全部身命都集中在這。午夜前到煙台對面有成山頭,成山頭又叫黑水洋,那地方好多船在那翻,他這個船全部翻了。那電報一告訴他,一看電報,這隻手拿著電報就看,他就不動了。人家去看他,說:怎麼的了,董事長怎麼不動了?就是老闆怎麼不動了,那時候還不叫董事長。一看他,他死了。他命根子,命根子沒了,他斷了。這跟他身體毫沒關係,意念,他突然死亡,摔下了。這可能他的心臟病發了,我這算,不會突然的。他心臟病,一著急,得!
還有我們大家知道廣宗寺那有個白塔,那個白塔法尊法師。頭兩天我到廣濟寺去看他,我們倆說話,他還滿好的。再過三天,我去看他,我一看他床空了。我問正果法師,我說:老法師呢?他說:圓寂了。我說:他的法身呢?他說:在那人民醫院太平間去了。死了,就移到那去了。因為現在的法律,不准在城市,也不准在寺。他是怎麼死的?他到那個年齡,他的眼睛戴了四千度的近視鏡,一個眼鏡四千度,已經看不見,他還在翻呢!年紀大了,八十了。他圓寂那年八十。他那個筆掉到地下,掉了。他下去撿那個筆,一下,就這麼就死了。他一撿,腦充血。腦充血,就死了。
人的死亡很簡單。如果你經常修死亡觀,把它看淡淡的,人必死!不要把這當回事,這是必然我們走的過程,只要你常時這樣想。如果你在想阿彌陀佛,更好!你這地方了了,那地方生了。如果沒想阿彌陀佛,那生不到。那法尊法師幹什麼呢?他一定還來當和尚,他還要翻譯,這是他的願力,他說我生生世世就當翻譯,哪個世界他都不去。那可能現在又來了,翻譯吧!藏文翻漢文,漢文翻英文,就這麼來回翻譯吧!這是個人的願力。願力能夠銷滅你的執著。信願行,修行是去做的,你發願說你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達得到的。你得相信,完了再去做。
願,必須得信。咱們這是講的信位菩薩,先得信!信,不是一般的信。就像我剛才講那故事,他信這個財富是我的身命、是我的一切。財富沒有了,命根子也隨它走了。我們也得有信心,我想生極樂世界,什麼時候走,我什麼時候去。那不正好嘛!那你死了無罣礙,什麼都無罣礙。無罣礙故,你什麼恐怖都沒有,你也不怕死。黑夜睡覺的時候,突然砰響一下子,說鬼來了。假如有個鬼來了,你也不怕他呀!為什麼不怕?沒有恐怖。人家說身命置之度外,他什麼都不怕。你看戰士上戰場的時候,最初上戰場的時候,他害怕。剛打槍,槍一響。等槍一打的時候,不是我殺死他,就是他殺死我,什麼都不怕了。人到了戰場,就是這樣子。
這就是觀念,一個人的念頭、一個人的思想狀況。說簡單一點,思想狀況。你觀念什麼,你想什麼,你全部的集中精力就在這上頭。但是我們能這樣子嗎?不能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專一,不能一心。社會世間上的一切事,也要你一心一意的。三心二意的,什麼事也做不成。就像看人家做這個事發財,你也去做,你做就倒楣,確實如是。你自己想什麼,你專心一致的。比如說念阿彌陀佛,本來念阿彌陀佛,你生極樂世界不是很好嗎?有人來勸你去住住佛學院吧!住住佛學院好。認為你年紀還可以,跟他去住佛學院去了。住佛學院去了,又有人約你去參禪去了,又到禪堂去坐去了。你一生什麼也不成。要專心一意,一心。一心,就說我不執著。你把這記到,我不執著,這不是我。那你把我執斷了,你就成了。成了什麼?成了將來一定能成佛,向那個路上走了,已經走到這個程度了。這叫執著相應。
【二者不斷相應染: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漸漸能捨,得淨心地究竟離故。】
還有一個不斷的相應,下頭講不斷相應。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漸漸能捨,得淨心地究竟離故。不斷相應染就是障礙,這就是意識當中相續不斷的執著,執著完了就取捨,咱們在六相當中講的智相、相續相。這個就深了,這是分別的法執,相續生起不斷的分別。相續就是相應的意思,什麼相應?你的心跟你所做的事情叫心境相應。對治它的方法,三賢的菩薩他修習法空觀。修習法空觀的時候,他能捨這個相續相。他不是頓捨的,因為他是漸次的。三賢有三十個位,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位愈高,功夫修得愈深。一直把三賢位滿了,登了初地,歡喜地,又叫淨心地,心地清涼。他證了真如了,證了一分,真如是清淨的,所以叫淨心地。因為他一見著法身生大歡喜,有的叫歡喜地,他這時候把相續相斷了,初地菩薩斷相續相。從這個相續相斷了之後,他漸漸愈來愈修、愈來愈修,愈修愈深。
【三者分別智相應染:依具戒地漸離,乃至無相方便地究竟離故。】
到了七地菩薩把智相應染斷了,五意中的智識就是智相,能分別世間、出世間法的染法淨法,所以叫智。這是什麼?這是俱生的法執。從第二地的離垢,離垢清淨,持戒精嚴,從沒有毀犯的垢染了,曰離垢地。由二地到七地,他把無明破到七分,離開法執了,這叫無相方便地,因為他修的是無相觀。這是第三種。
【四者現色不相應染,依色自在地能離故。】
這很細了,這細多了。這把七地以前所執著的那些境界相,我是沒有了,法是實有的。漸漸的從二地開始斷,斷到七地。完了他能把這個斷了,斷了證入八地。依一切色一切境界相都自在,三世間一切境界相,隨他心自在轉變。這個時候心能轉境,一切法知道它是無明起的。因為他知道這個心,認識到無明的生起,依著真心而生起的,這個轉境的因緣是這麼產生的,他心才能轉境。到這個時候翻天覆地,人家說地可以變成天,天可以變成地;把太陽、月亮以他的神通移到地球上來;他一身能現無量身,無量身又能還歸一身;他自己是女相可以變成男相,男相可以變成女相;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千千萬萬人,把你一時變成女相,又一時把你變成男相;有這麼大神通,這破色蘊了。這不被三轉,就是現色不相染。在色他能自在,自在就是能轉,能轉一切色,所以色自在地能離故。
【五者能見心不相應染,依心自在地能離故。】
前頭都是八識的相分,登了這地就是八識的見分。沒有境界,一切境界唯心所現,把空執都沒有了,空也斷了。把這種境界叫心自在地。咱們法相的名詞,有時候第九地的菩薩叫善慧地。善慧地的菩薩他能以他自己的慧心,就是智慧能轉眾生的惡心為善心,他能增進大悲大智。能見是染,但是他把能見的心這個不相應染,能夠轉變成心自在,離開這個染。這個無明已經斷到九分了,功力相當深了,很快就成佛了。
【六者根本業不相應染:依菩薩盡地,得入如來地能離故。】
六者,根本業不相應染,依菩薩盡地,十地菩薩,入如來地,成佛了,能離。這就是業、轉、現那個業識,五意識中三細中的細相的業相,因為無明不覺心動。菩薩盡地,他心不動了。動者是無明,不動是本心。破生起那一念,叫生相無明。微細的習氣心念到此全盡除了,得見心性。這個時候才知道心常住不變,就叫究竟覺。
【不了一法界義者,從信相應地觀察學斷,入淨心地隨分得離,乃至如來地能究竟離故。】
六相清淨。
【言相應義者,謂心念法異,依染淨差別,而知相緣相同故。】
怎麼叫相應義呢?言相應義者,謂心念法異,依染淨差別,而知相緣相同故。這是總解釋,三個相應染,後邊不相應染。心對境相應了。無心、無境、無對待,不相應。心念法異,能念的心跟所念之法,心跟法是不同的,所以心念法異。心跟染淨諸法是不同的,有能所,有能有所,這叫相應。知一切相,乃至於能念的心那個心相,所緣的緣相,再加上所念的那個外邊的境界相,心和境是相同的,無心無境。這個心給淨就作淨境,給淨作依就作淨境,這個心若給染作依就作染境,能解到這個心與所解的境相同了,能所相應了。這個很麤。依染淨的差別來判斷,這叫什麼呢?這個意識叫我執,智相、相續相這兩相叫法執。有心有境,能覺的心跟所覺的境,心境相同了,有能有所相應了,這叫我法二執。這是心境相應義,是相應義。
【不相應義者,謂即心不覺,常無別異,不同知相緣相故。】
什麼叫不相應呢?相應義是對著不相應義說的,不相應義是對著相應義說的。這個心不覺了,常無別異,唯是一個無明不覺心,沒有生起其他的,沒有什麼差別,沒有什麼異相。不同,就是心與相、與緣相它是對待的,不同的。知道了一切相是緣起的,不是真實的。與緣合了,緣跟心就是兩個。知相與緣相是有對待的,相對法。阿賴耶識的心,就是我們這個八識心,一個是無明不覺的心,這是咱們知道的,它這個心是無能所、無對待、無別異,這樣一個心。它跟那些染法還沒有轉變成麤,跟淨法它已經動了念了,都不相應了。
【又染心義者,名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故。】
什麼叫染心義呢?就是煩惱礙。這個咱們都知道了,煩惱就障你那個心所智。這個染心跟無明,就是你所對待外邊的境界,它有兩種的障礙。前頭六識就叫六染心,六染心所對外頭境界,那叫煩惱礙。煩惱就是動了,煩是不停的,動了。動,它就障礙住不動。不動是什麼?就是我們根本的智慧。它把你根本智慧給障礙住了,使不動的真如理體,你的真心不能顯現,這叫煩惱礙。
【無明義者,名為智礙,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
什麼是無明義呢?無明義就是智礙,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六個染心都是從無明所起的枝末無明,與智兩個是不同,是相違的。敵體相違的意思,就是不同,能障你的世間一切自然業。在世間的這個業,你本來有智慧,什麼都明白的。它給障住了,你就不明白了。身口意來度你的煩惱,度你這個障礙。煩惱就是障礙了。智礙者,就是智被無明義給障住了,這叫智礙,它把你世間自然業的智慧全都障住了。
【此義云何?】
這個道理怎麼講呢?這是六麤,染心的六麤相,加上無明的細相。你這個六染的心能障你事,對事不明白,事法界迷惑,什麼都不明白。有障礙嘛!有障礙就不明白了。無明是障理的,煩惱就把你真如的根本智給障住了。你智慧的障礙,就是能障你一切自然的業,自然業智也都給你障住了。六染就是枝末無明。障這個自然業智的是障這個細惑。麤細兩種無明,枝末無明與根本無明,一個障事,一個障理。
【以依染心,能見能現,妄取境界違平等性故。】
根本智是證理的,有時候叫如理智,也叫平等性智。根本智是對著你後得智來說的,後得智是證真而後所得的這個智慧,也名叫如量智,或者叫差別智,知一切差別事,就是這個含義。
【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無明不覺,妄與法違;故不能得隨順世間一切境界種種知故。】
再解釋這個智礙。一切法是常靜的,常靜是不動的,沒有個生起之相。因為無明不覺了,它這個妄念與一切法常靜這個法相違背了,不能再隨順世間一切境界種種知故。解釋這個智,障這個智礙,礙就是障礙了這個智,就是障事的,把你後得智給障住了。這個一切境界相就是法,法就是事。因一切事都是稱理而起的,全事即理。這理是常靜的,那一切事也該常靜,不生不滅,沒有個起相。只因六種無明心,你不能再覺察知道了,妄見一切法有生有滅。這個是跟法跟法體相違背的,不能隨順法就是相違義。世間一切境界就是一切事,世間一切事它的理是俗諦。俗,它的體是俗諦理。還有真諦理。一切事事本來是幻化的,幻化不實的,非有;但是它稱理而起的就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實有就是真空。真空又不空,隨緣的就叫妙有。今天就講到這裡吧!(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