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1

大乘起信論28-15(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大乘起信論28-15(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自信己性,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以如實知無前境界故,種種方便,起隨順行,不取不念。乃至久遠熏習力故。】
自信己性,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遠離世間,遠離憒鬧,相信三寶。我們住在普壽寺裡頭,遠離外邊的塵俗,客染的煩惱。那些個知道我自己的心妄動,實際上前境界都是虛幻不實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意思這個懂得,還沒證得。因為你的善心是懂得這種道理了,厭離世間。自己相信自己的性,相信自己的真如法,知道這是自己心的妄動,妄念,沒前境界,前頭境界相都是虛假不實的。比如看破紅塵去出家,就是這個含義了。但是就這個看破紅塵很不容易,就這一關很不好過。是不是過了這一關就成了呢?不見得,罷道還俗的很多。尤其是現在在我們這個末法時代,什麼叫末法呢?緣不勝,三寶的緣不大太殊勝。正法,三寶緣殊勝,聞法就證道。末法,三寶緣不殊勝。因為我們內心的力量不夠,內心的力量不夠就是感,感的力量沒有。說應,三寶的加持力量,應!你感的沒有那麼力量,應的力量也就薄弱了。
實際上,三寶是你自性的真如的理體上的顯現。相信自己的體性了,知道自己的念頭不對了,識心妄動,貪著什麼嘛!都是假的、空的,沒有。像我們出家的,起碼你的家庭你得看破了,認為家庭沒幸福,盡是痛苦,你才不在家庭裡了,不在家裡頭了,要出家,這個發心是不錯的。但是出家一剃頭,一到僧門裡頭住,他業障又發現了,「唉呀!也不過如是,更苦惱」,那再回去吧!回去了,更苦惱。沒辦法,就這麼反反覆覆。如果能夠有個清淨的環境,有個助緣。三寶助緣,大眾僧的加持力。靠自力是不行的,沒有這個力量。大眾僧的加持力,再加懂得了念阿彌陀佛,假阿彌陀佛的加持力,脫離這個世界,生那個世界。那要助緣好!
但是能夠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心是妄動的,境界相是虛假的,對境界相不貪了,就是不執著,修遠離法。從你發心出家,那個就叫遠離法,就這個都很不容易了。知道真如本具足的,我們出家之後才知道我們還有個真正不失的真心,清淨無為的本覺體,這個本覺體是無一切相的,什麼虛妄不實的相都沒有,什麼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麼富貴榮華,全是假的;花開花謝,假的;認識了。認識了,就不為它所害了。這真正的稱實際理地,而知道一切前面的境界相都沒有。修行很不容易!
有信心的菩薩,十信位的菩薩,有信心的菩薩他知道真如,我們那個妙明真心是我本有的;這一切假相,妄是本空的,沒有的。修到十信滿心了,十迴向心的迴向,向上,登了發心住,這才重新發菩提心。在這發菩提心知道妄是本空的,一切妄都是假的,知道真如真心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修空觀。修空觀的智慧,認識一切法,諸法皆空。善法是對治惡法而言的,惡法不存在了,善法也沒有了,這連帶著去法執。這十住位的菩薩他知道妄是本空的,知道真是本有的,他那修行就修空觀,他的智慧修空觀智,觀一切法空;不但外頭的境界空,連自己的心寂靜無為,心境雙亡,這叫心空境寂兩俱空。但是他這只是解,明白,沒證得呢!
再往前進了,是十行的菩薩。十住的菩薩修空觀,十行的菩薩呢?他修的是假觀。假觀就是修遠離法,我惹不起你,我躲得起,躲你。現在我們對家庭、對社會,我們惹不起,我們躲它,不沾染,知道這是假的,也不會受騙了,也不會上當了。這是依假觀修遠離法,三輪體空,都是空的,隨順真如,十行菩薩。但是他沒有證得,相似知,沒證得,把人我執的我執、法執開始破。
等到十迴向的菩薩,他是以中觀智;就是空假中三觀,中觀;把前頭的十住位、十行位所修的觀,空觀、假觀雙融了,就是不著二邊,獨顯中道。這樣修行,十迴向的菩薩是逐漸的。
到登了地了,見了真如了,只見一分。他這時候是真正證得了,如實知,實實在在知心境皆空,心亡境寂兩俱空。這是證知,不是學知。雖然證知了,但是習氣沒斷,還有習氣呢!習氣還沒斷。這個習氣叫什麼呢?叫微細的心和境,心境。地上菩薩是真正的見道了,這才真正起修,這才叫修行。真正起修是稱著法性的本體來修的,所修都是真的,稱真而起的,稱真而修的。本來沒有心也沒有境,這一切妄心頓歇,歇即菩提。所取的無相,他就不取了。取什麼?根本就無相,沒有。是境界!能念的是心,心本不生因境有;境若沒有了,心也就不生了。所以叫不念;不取,不念。但是這個都從他十信,信三寶的功德,信一切世間虛幻的,如夢幻泡影的。由十信到十地,這是五十位。這要經過好長時間?三阿僧祇劫,三祇。這就是真如熏無明的因圓了,到了十地菩薩因圓果滿。
【無明則滅。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成自然業。】
到這個時候,無明則滅。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無起故,境界也滅了。因和緣都沒有了,因緣俱滅了,心相皆盡,名得涅槃,成自然業。無明滅,業識轉識二識的心無有生起了,再不起了。業轉不起,現實的境界業相、轉相、現相,三細相滅了,六麤相也沒有了,因圓果滿。所謂無明滅故,你不相應心也跟著滅了。不相應滅了,緣境沒有,境界根本沒有,就是境界也滅了。相應心滅,所以叫因緣俱滅,麤細心相皆盡。這是一大段。
【妄心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分別事識熏習,依諸凡夫二乘人等,厭生死苦,隨力所能,以漸趣向無上道故。二者意熏習,謂諸菩薩發心勇猛,速趣涅槃故。】
再重新作解釋,解釋這個妄的。先是真如熏習,再是無明熏習。但是無明起的這些妄心呢?這些妄心也互相熏習,也有兩種意思。哪兩種呢?一者是分別事識的熏習,這是二乘凡夫所具備的,分別事識,厭生死苦,隨他力所能及的,漸漸的向無上道。這是第一種熏習,分別事識的熏習,隨你力量。就是修行的力量、覺悟的力量,漸漸的,不是頓的;漸漸的趣向了無上道,想成佛。二者是意熏習,這意熏習就是指菩薩說的,發心勇猛,速趣涅槃。這個就比前頭那個細,就是熏習他那個意根。把前五意識,就是分別事顯理那個識,來對智相、相續相。智相、相續相是菩薩的意識。前頭那三細相是八識。菩薩依這個五意識轉成智慧,發心勇猛的求無上道,他直趣涅槃,不經小果,因此才說速。他在二乘通教位的菩薩,他不去求那個小果,不證。是在你發願的時候,你做任何事,或者拜懺,禮佛完了,迴向的時候,也不為離苦得樂,也不為二乘菩薩地,住位菩薩,專門為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菩提心,這是直趣大乘,求無上道的。所以不經小果,直趣涅槃,就快。就是速趣涅槃的意思,速證不生不死。這是染法的熏習,到此為止了。
【真如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自體相熏習,二者用熏習。】
以下下一段就是真如熏習,淨法的熏習,也有兩種。哪兩種呢?自體相熏習,就是體相熏習。還有,用熏習。
【自體相熏習者,從無始世來,具無漏法。備有不思議業,作境界之性。依此二義,恆常熏習;以有力故,能令眾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我們自體相從無始世以來,本俱的是無漏法。那個法性的本體;法就是性體,性體本來是無漏的。它自己備有的一個不思議業,就是用,專講用大的。體相不講,專講用大,不思議業就是用,拿這個作為境界的體。依這兩種義就互相熏習,體、相跟用互相熏習,恆常熏習。愈熏習愈產生力量,這個力量就是在眾生心中,能夠讓眾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使眾生明了了我自己具足真如法,發心修行。
我以前常講過的,現在我們把這個華嚴經的十信心在這跟大家說一下。這個就是自體相熏習的含義,就是發心了。發了什麼心?發了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是熏習,十種信心。我們也入了佛的法門了,歸依佛了,歸依法了,歸依僧了,我們也懂得了要跟著佛法修行,就發這個信心。這個信心跟真如合,真如就是本體的理,跟理合。相信這個理,有了信心了,從來不再變了,確信不疑的。為什麼再重複說說呢?因為我們的信心不具足,還在那兒打一切妄想。假使你這個信心堅定的話,再不打妄想了,確切不疑的,能夠銷滅一切妄想。
我經常說我們沒得信心,我們現在都沒得信心,這個大家很可能不理解的。「唉呀!我現在都落髮出家了,修行好多年了,還沒得信心」?那是因為你不理解信心是何含義。相信你這個心,跟佛無二無別的這個信心,你本俱的那個本覺的智慧,但是它不疑,確切不疑。咱們是這樣子嗎?今天信了,明天又打折扣了。完了佛菩薩沒加持我了,或者害病也想到了,還在六親眷屬的干擾了,環境不順心,生活條件不好,你那信心都退了。必須得能夠確信不疑,滅一切妄想,初信,剛有信心。
信心十個位,從這個信心才能進入念心。這個念心不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是念三寶。不管這個信心經過好多劫,經過好長的時間,捨這個身換那個身,捨那個身又換那個身,你現前一念;哪一念呢?就是前頭你這個心,與理和合那個心,相信那個真如,相信那個真心,確切不疑的;要一疑了就不行了。完了這個時候才能進入念心。不管經無數劫,捨身受身,這一念,決定信的這個信的一念,不疑不忘,這是進入第二位的信心,信心的第二位。
第三個,精進心。什麼叫精進?不雜,專心一意,就是信三寶的心不雜,任何干擾干擾不到。精進的向前進,趣向真如,趣向你本具足那個心。這叫精進心,這是第三個信心。
我說這個大家都可以考慮你有沒有,你信心信到什麼位子上,有沒有這個信心?第一個滅一切妄想,第一個信心都具不到。當你妄想一起,我是信三寶的,其他的妄想不要打了,從此斷絕,這才行。完了心裡頭不雜,專心一念。大乘起信論最後是勸你念佛,在這個世界修難得很,生到極樂世界容易了,只要生到那,一生就成就了。那在後邊,咱們會講得到的。精進心不雜,一心念佛。佛就是你本覺的智慧,經常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你的本覺心,就是念你自己的,阿彌陀佛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阿彌陀佛。這樣的精進不退,不管它換個什麼身,這個心念永遠不退。有些道友今生現在看他,他能在佛教發揮很大作用,這是他好多劫了,不是今天,不是現生的事情。在人家認為不可能的事,他就能把它發生發長,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個信心是慧心所,慧心,心純行勤;心裡純一,沒有雜念;修行起來,精進不捨的,智慧自然生起。所以那個「嗡阿惹巴札那迪」,那個咒就是這個含義。文殊菩薩心咒生智慧的,他祕密加持,就念「嗡阿惹巴札那迪」。這是慧心,智慧自然生起叫慧心。
第五個心是定心。任它事物紛亂吵雜得不得了,你自己心定定的,心體湛然,這才有智慧。慧是照,總照著自己的心。這慧裡就含著定,定就含著智慧。有了定力了,任它怎麼樣吵雜、怎麼樣紛亂,心體湛然,你那個心靜,永遠的清淨的。就像水似的,不管你風浪再大,大風小風,一切都不動。這是定心。
由定而發光,這個光就是發明,這個光一發明不退了,這第六個信心就是不退心。進修的時候絕不懈怠,特別在你病苦、在你煩惱的時候,千萬莫生退墮心,向前進,衝破!這才叫不退。這叫深入自信,這叫不退心。
第七個,護法心。進趣的功夫純熟了,保持不失,與十方諸佛氣分相接,這是護法心。這是內護。這個生起護持一切法,使法常住利益眾生,遇到任何挫折絕不退墮。這是護法心。
第八個,迴向心。迴向,保持你修的道力跟佛的光明相接,交接。迴向心,就是將自迴向佛。像我們吃飯念什麼,我們經常念「嗡啊吽」,嗡啊吽就是把我們的身口意跟諸佛的身口意相合,就是你的身口意光向光明,這是智慧德相跟佛的智慧德相相接,保持一個道力,就是迴自己,向諸佛,把自己的身口意恩諸佛的身口意相交接。
第九個是戒心,安住境界,心光常凝。
第十個是願心,遍遊十方,化導十方一切眾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名為願心,滿一切眾生願。
這叫十種信心,十信滿心了才進入初住。這十種信心,咱們學習起來就很不容易了。不要說大話,大話沒用,要做實事,就是好好老老實實修行。特別我們那個打坐的、修禪的,頓悟成佛!咱們看看他有這十種心沒有,他怎麼成佛呀?那不是空話。修這十種信心得要一大阿僧祇劫,那麼容易呀!說「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是說話。你拿一個信心,信心不疑都不容易了。如果要有身命的厄難,要失掉身命,你那信三寶心還有沒有?我們建國初期,那好多的師父考驗一下吧!信三寶,護持三寶。那護持老命呀!叫我做什麼,我做什麼,還俗罷道。叫他殺人放火,他都去幹,這算有信心的嗎?這不是咱們在世間上說話,吹牛,說大話誰都會說。它有階地的,要通過事實,不是說空話。說空話都會說。等你進入熏習的義,講講吧!你熏習的如何?
自體相熏習者,從無始以來,具足無漏法,都具備了不思議業。這不思議業就是用。自體相熏習,還有用熏習,就是體相用無一而非真如心,都是真心。這是體相熏習,講用大的熏習,這時候體相有這麼兩種的道理,恆常熏習。熏習的有力了,這是說我們眾生,你自己體相你本具足的,本覺的體,本覺的相,恆常熏習。雖然你在染了,但是你體相經常的熏習。咱們如果沒有體相,咱們發不起厭離生死心,不會出家的。你能夠出家,就是你自己的本俱的那個體相的熏習力,你看見出家的好,厭離世間,你發心出家。這個發心出家,就是智。因為智必對境,你觀著外邊的境界,你厭離,不喜歡這種境界,你才入三寶,就這個含義了。你厭離世間的痛苦,厭煩世間相,想求涅槃,想求清淨,想求不生死法。
咱們剛才講十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真如的性。為什麼講信自己,有信心沒有?有。能相信你成佛不?我們好多道友說「那我們距離成佛,哪敢呀」!不要這樣說,也不要這樣想,你自己就是佛,你本俱的,這叫體相熏習。因為有這個體相的熏習了,才使你厭離生死苦。但是用你還沒有,用單講。想求涅槃,相信自己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問曰:若如是義者,一切眾生悉有真如,等皆熏習。云何有信無信,無量前後差別?皆應一時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馬鳴菩薩設這麼個問,有人問了。他自己假設的問答,若是像你這樣講,若如是義者,一切眾生悉有真如,等皆熏習,那為什麼還有不信的,有信的、有不信的?為什麼發心遲速不同倫,有先發心的,有後發心的,發完心了,他又退回去了,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有人發了心了就勇猛的精進修行,他自己相信自己真如法了,自己本俱的,勤修方便,等入涅槃。勤修方便是修的方便法,應該同時的都成佛。勤修方便,等入涅槃,他目的在這個「等」字上。若像你這樣講,一切眾生既然俱有,都應當信;信完了時候,都應當一時成佛。為什麼還有信的、還有不信的,還有成佛早的、成佛慢的,人家往上昇,他往下墮?咱們不說遠的,咱們現在有兩三百人,就咱們這兩三百人中間差別很大,這裡也有聖人、也有凡夫,也許他身在淨法門中,想的是染法,都有。問號是這樣,應該都成佛,應該都同等,都具足有真如佛性,那不一樣的嗎?
【答曰:真知本一。而有無量無邊無明,從本已來,自性差別,厚薄不同故。過恆沙等上煩惱,依無明起差別。我見愛染煩惱,依無明起差別。如是一切煩惱,依於無明所起,前後無量差別。惟如來能知故。】
答這個問題,真知本一。不錯的,是一個。但是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無明,真如本俱的無量性功德,那是性功德,是本俱的,沒有作用的。不起作用,它發不出妙用來。為什麼?因為有無量無邊的無明把它遮蓋住了。從本已來,迷有深厚,悟道有早遲,有厚的、有薄的,不一樣。還有無上無邊恆河沙的那麼多煩惱,依著無明而起的差別。見愛染污煩惱這個差別,你問這個是依無明起的。這一切煩惱是依著無明所起的,無明起的時候,前後無量差別,惟佛與佛才能知道。惟有如來能知故,惟有佛才能清楚。
【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
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了才能成辦。淨法的佛法,他得遇到三寶的緣,還得他自己得發心,他又發心,又遇到三寶的緣。又有遇緣的時候,遇到早,遇到慢。有時候他要想來出家,障礙多得很,或是師父不收,或是大廟不收,小廟不留。他雖然發了心了,人家不接受他,他緣不具足。為什麼?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發心不真,人家見他無緣,無緣就不收了,不是那麼容易。一切諸法得有因有緣,他得因緣具足了才能成就。光有因,沒有緣,不成。或者有外緣了,他自己又不發心了。當初要出家的時候,緣不具足;等緣有了,人家要想收他了,他又不幹了。就是錯綜複雜的,不是因不具,就是緣不成,辦不成事。
【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
像木中雖然有火性,那火是正因。若人不知道木中有火性,還得假方便,還得假摩擦,木頭自己不能燒木頭。因為這樣緣故,光有因,沒緣,也不能成辦;有緣了,你不能發心,也不能成辦。
【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
我們為什麼要找善知識?要求緣勝。你缺緣了,沒人指點你,你自俱的佛性、自俱的真如發揮不出來,作用沒有,那就缺緣。你智慧火花生不出來,沒有智慧火。沒有智慧火,怎麼能把五蘊的這些煩惱障給它燒滅?燒不掉的。
【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
但是我們這個佛法僧三寶,我們這個妙就具足了,這外緣力有了。他內裡頭淨法的熏習力量又沒有,他沒有厭生死心,沒有求涅槃的心。雖然外緣有力,他沒有內因,也不成熟。
【若因緣具足者,所謂自有熏習之力,又為諸佛菩薩等慈悲願護故,能起厭苦之心,信有涅槃,修習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則值諸佛菩薩示教利喜,乃能進趣向涅槃道。】
必須得因緣具足了,所謂自有熏習力,又假諸佛菩薩等慈悲的願護,才能有起生厭苦之心,相信有不生不死的涅槃。對著生滅法,對著生死法的。這樣的開始修習善根。等他善根修行成熟了,遇到諸佛菩薩的示教利喜。這得生到正法。咱們沒有生到正法的緣,像法也過去了,生到末法。末法就是緣不具足,因不深厚,值不到諸佛給你教悔,使你生大歡喜心。沒有這個,你進趣向菩提的道、趣向涅槃的道非常的難。人說:難,難,難如上青天。唉呀!咱們隨便的拜拜佛,修行,上天容易得很,生天道容易得很,就在六道輪迴轉嘛!不過那個好一點。假使讓你生天去,你願意不願意拿那成佛來調,拿極樂世界跟生天調換一下,你幹不幹?恐怕懂得佛法的誰都不願意去。
【用熏習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
這個就講用了。那是體相熏習,用的熏習必須得假外緣的力,沒有外緣的力是不成的。因勝而無緣,緣勝而無因,都不成。
【如是外緣,有無量義,略說二種。云何為二?】
講個外緣,外緣的力量還多得很,有無量義。一個差別緣,一個平等緣,這講起來又很多的。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吧!(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