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8

第108.首楞嚴經卷8.示地獄趣:地獄眾生,受六交報.

 (第四、味報)是舌根的「嚐」味的功能。

(第五、觸報)這個觸就是身根,以接觸東西來造業。

(第六、思報)

這個「六交報」我們以簡單的作一個總結:

  一個臨命終的人,他要墮落到三惡道去,第一個、他的相貌一定是下墜的,因為造罪是依止情,這前面講過,因為情愛來造作,情愛是屬於下墜相。所以我們做夢的時候,夢到一個人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這個人造了功德相,你的色身是輕飄的,所以你如果修行的過程當中,感到內心覺得很沉悶,這就是煩惱跟罪業的相狀;一個功德很強的人,他的身心感到很輕安,因為功德是輕飄的。所以臨命終的時候,現出下墜相,這是一種墮落的相狀。第二個、他一定是怖畏相狀、恐懼的,他不可能很安穩的。這兩種相狀。

 

  蕅益大師一再強調果報,說果報是「因緣所生,非本來有」,這個觀念很重要。「非本來有」就是說它是因緣生,它當然也可能因為我們清淨的因緣而消滅。諸法因緣生,也會因為我們覺悟了因緣而諸法因緣滅。

【庚三、總結】因果的根源做總結。

----------------------------------------------------------

這個罪業的輕重,我們也可以從《唯識學》作一個總結。《唯識學》說造業有三種的判定:

 

  第一、約心:就是約心的強弱。本經說的你在造業的時候,第一個煩惱具足,或者六根同時,這個業就特別重,心力強。你看我們在布施也是一樣,有錢人布施跟貧窮人布施,那個業就不同,因為貧窮人他在痛苦當中又能夠布施,他所生起的那個布施的心相對強,所以貧窮人在布施當中,他得果報會特別的殊勝,因為心力強。

 

  第二、約境:這個境有三種境:「上品境」是對佛菩薩、父母、師長,這種境造的業也特別的大。「中品境」就是人道,因為人道是法器,所有人會生天,只有一種情況,在人間修福報;所有人會墮到地獄去,也是在人間,其他道不可能造業。你研究《唯識》你就知道,六道當中只有人道有強大的造業功能,第六意識那個想,我們講造業是依止想。諸天太快樂,他那個想像力太薄弱,他整天大概都沒什麽想像,就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三惡道是痛苦的不得了,也沒有時間去想;人間「苦樂參半」,所以人間是最有可能成就法器的。所以人道的果報,你布施人跟布施畜生當然不一樣,人道是中品境。「下品境」就是畜生跟餓鬼,這個境還是有差別。

 

  第三、約相續:就是這個數數現行,你造業的次數,如果是無慚無愧當然這個業就比較重。所以你的心境相續,在本經當中就是你的身口意要具足。

 

  我在新加坡有一個女眾居士她問我:師父啊!修淨土宗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拜佛?她說她就喜歡念佛,她不太喜歡拜佛。諸位你要知道,你如果沒有拜佛,你身口意三業不具足。「天親菩薩」身業的禮拜、口業的讚歎、意業的觀想,身口意三業相應。你今天三業當中少一個業,少一個身業的禮拜,那麽這種淨業要成就,你只有成就別人三分之二的功德,因為你身業不具足。

 

  造善造惡都是一樣,你造惡業的時候身口意三業同時,這個業特別重,你看前面就是這樣,身業也具足,口業也具足,意業也具足;你造善也是這樣子,你對佛陀的皈依,身業的禮拜,口業又同時出聲,意業又同時觀想,那力量特別大,這道理就是這樣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