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2

第115.首楞嚴經.卷9.示阿修羅趣.勸真修除三惑.

 本經的修學重點我們把它歸納起來,簡單的講就是要「破妄顯真」,破除我們的無明妄想,開顯真實的心性。這當中從經文上來看,佛陀是以「顯真」為正行,也就是說在面對我們的身心世界,五蘊諸法的時候,首先你遇到狀況,第一件事情是「把心帶回家」。你一定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用空假中三觀的智慧來照我們一念心性,所謂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先把我們這一念心性的整個體性先開顯出來,然後在那個地方安住,所以「正念真如」等於是開顯心性。開顯心性以後接下來就是要「破妄」,這個「妄」在本經的整個內涵說是有粗細的差別,第一個粗顯的妄想就是殺盜婬妄的煩惱,這部份我們是用嚴持四重的戒法來加以對治。第二個妄就是比較微細的,就是有所得的攀緣心,那無明的妄動,這一部份就持呪,持《愣嚴神呪》來息滅我們這種攀緣的無明擾動。

 

  所以本經是以「正念真如」的理觀為正行,以持戒誦咒事修來破妄當作助行。這個正助雙行來達到我們「破妄顯真,轉凡成聖」的效果。

----------------------------

 我們在了生死這觀念很重要,你要知道「本來沒有生死」,你才有辦法了生死。如果你心中一直認為本來是有生死,那你的生死就沒辦法了了。夏蓮居老居士臨命終的時候,他講一個偈誦說「生本無可戀」這個三界已經沒有什麽好貪戀了,「死亦何須厭」死亡也沒什麽好厭惡的;他說 「生本無可戀,死亦何須厭;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你就是一念的妄想,那現在這個妄想被我破壞了,那當然本來就是「清淨本然,週徧法界」。

 

  這地方正是佛陀所說的,在我們本妙、本明、本圓的無作妙心當中,是一個空中之華,是原無所著。這地方是把七趣的果報作總結。

------------------------------

 所以有一天我們到了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之下,一​​念的迴光返照,華開見佛悟無生的時候,把一念的妄想破壞了以後,迴觀我們過去,根本就沒有三界輪迴就是一場夢境而已。就是那個夢,妄想一直相續,然後那個妄想有時候跟殺盜婬妄相應,變現了三惡道果報,有時候這個妄想跟無殺、無盜、無妄相應,變現了天的果報。等到那時你醒過來的時候,欸!根本就沒有三界的果報,「醒後空空無大千」。

 

  這觀念就是說生死輪迴問題就在你心中那一念妄想,關鍵點在這個地方,就是本經說的「不識本心,而受此輪迴。」我們真實的沒有安住在一念心性,而虛妄的受到這個輪迴。

--------------------------------

 

  講到這一段是整部經文修學的一個總結,後面接下來是講修行的對治。到這個地方本經的理論修行方法作總結。

 

  「作是說者」也就是說,你修行當中以開顯心性為正行,要以本經『大乘的止觀』,你修行之前你一定要大開圓解,否則你修行都不算數,智者大師說這叫「緣修」,你是跟三寶結結緣。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你要能夠真實的體達你本具的心性,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修行,你修行的依止處是很重要,第一、「顯真」。第二、在事相上你還得「破妄」,你要用如夢如幻的持戒,來對治如夢如幻的殺盜婬妄的妄想,你也要用如夢如幻的咒語,來對治如夢如幻的顛倒與攀緣。

 

  假設你是以顯真為正行,以理觀為正行,以持戒持咒的事修為助行,這是大乘的正說。假設你說不必正念真如,或者不必對治殺盜婬妄,這個都是魔說。或者執理廢事,或者執事昧理,這都是魔王所宣說的。

---------------------------

 

  蕅益大師說:因為五陰魔境甚深難明。你在迴光返照的時候,因為我們過去是習慣隨順妄想,突然間你現在的心不是隨順妄想,而是開始逆生死流。這時候真妄交攻,你會把你過去的顛倒妄想逼出來;當然每一個人的妄想是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人的煩惱粗重不同,所以所顯現的五陰魔境也就各各不同。

 

  既然五陰魔境甚深難明,而且又非常的重要,就影響到你整個過程,是不是能夠真實的走到底,或者是中間產生偏差,它的確是非常重要,所以佛陀只好無問自說。

 

  本經講到個地方,佛陀等於作總結,你以「正念真如」為正行,依理觀為正行,以「持戒、持咒」來當助行,理觀不礙事修,事修不礙理觀,這是整個大乘圓頓止觀的正說。到這一段等於佛陀把整個《首愣嚴經》怎麽樣破妄顯真都講過了。

------------------------------

 這地方是簡略的把修學過程當中的五陰魔相說明。

  (分二小段,一個是外魔,一個是內魔。)

 

  外魔:「或汝陰魔」就是五十種的五陰魔,即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種,總共五十種陰魔。「或複天魔」天魔是六欲天的天王「波旬」。「或著鬼神」我們一般最多就是這鬼神魔(它後面會講到),鬼神有兩種,有一種是你剛好在修行當中去干擾到他,他要來傷害你,這是第一種。第二種你過去跟他有共業,可能你過去有欠他什麽因緣,這時候你要出離,他當然就放不過你,這是鬼神魔。「或遭魑魅」就是狐狸精變化成人來迷惑你,破壞你的戒體,產生種種的傷害。假設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好好的加以判斷,就「認賊為子」。

 

  當然身為鬼神他要出來,他不是現鬼神身的,不是這個意思!他現出一些迷惑的境來誘惑你。假設我們今天產生了攀緣「有所得」,那這時候你就心隨境轉,到最後就是「洗心非正」。這地方講到外魔的傷害,它的意思就是說「色不迷人人自迷」,五陰魔境其實不能夠真正的迷惑我們,你要能夠清楚判斷,它就不能迷惑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