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23

第118.首楞嚴經卷9.明色陰境:別明發相十種堅固妄想。

 對治方法:「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假設你以平常心面對,這個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這裡我們要說明一下:我今天把佛像執著是真實的,產生執著,怎麽就會著魔呢?著魔的意思就是說因為你心動,你心一動就有機可乘。我們前面說過,你修止觀的時候,很多人是不同意的,魔王不同意,你的冤親債主當然也不同意。過去生我們曾經造了共業,大家都是隨順生死之流,你現在要逆生死流而要順真如之流,他當然不同意啊!他不同意,他平常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你一直正念真如,真如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沒有人敢靠近的,但是這時候你仁者心動,他就有隙可乘。

....

對治方法:你只要不作聖道的執著,繼續把心再帶回家,繼續的觀照,這是好境界;假設你執著是真實的功德,開始打妄想,那你就很可能受到群魔的干擾而墮入魔道。

-----------------------------------------------------------------

(用功內涵)『又以此心,圓入虛融,』

(色陰境相)『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

       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

       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對治方法)『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

色陰境相:這時後突然間出現什麽事呢?「四體忽然同於草木。」我們一般的心是執受這個色身,對身外在的物件叫做執持,《唯識學》我新添這個花瓶,這是執持,不叫執受,因為它的痛苦我感受不到,沒有感同身受。阿賴耶識是執持外在的四大叫執持;但是內四大就叫執受,因為有感同身受,身體痛我就感到痛,身體快樂我就感到快樂,我的快樂跟痛苦跟我的色身是同步的,所以這色身叫執受。這個內四大、外四大在《唯識學》業力的角度是有差別的。但這個時候,他突然間對內四大的執受,突然間一時的放掉,所以他感覺到他內在的色身跟外在的草木是完全一樣的,好像這個色身不是我的一樣,怎麽說呢?

 

  比方說:「火燒刀斫曾無所覺。」你用火去燒他的身體,你用刀去斬他的身體,他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好像你用刀子去砍石頭一樣,砍那外四大一樣,完全沒有感覺。如果你用火去燒他,用刀去砍他,是火不能燒,用刀子去砍他的肉,就像削木頭一樣,他一點都沒有感覺,「此名塵併,排四大性」就是他的內四大融於外四大當中。

 

  「排四大性」就是說他以止觀的力量,這裡強調的是觀的力量加強,我空法空的智慧已經排除對內四大的執受。我們一般是以內四大為堅固的執受,把四大執著為自身相,這時候把這執受排除掉。「一向入純」這時候內心對於這因緣法把它回歸到一心真如的當中,功夫純熟。「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但這只是在止觀相應當中暫時的相應,不是真實的聖證。你能夠以平常心面對,是善境界,假設產生執著、攀緣,就受到群邪的干擾。

 

  諸位你看《濟公傳》有這種事情出現,濟公禪師有一次他在遊化的時候,看到一個房子起火,濟公禪師他跑到火裡面救人,救人一次跑出來、救人二次跑出來、救人三次又跑出來,共跑了三次。那個火不但不能燒他的身體,連他的衣服都不能燒,因為他那止觀的力量已經把內四大跟外四大!!就是說他的色身跟火這兩種同是一個東西,火不能燒自己吧!火不能燒火!火可以燒別的它不燒自己!!從這一點來看,也就是說濟公禪師的功夫至少他是破了色陰,所以他的色身火不能燒,刀子也不能傷害他。

 

  前一段主要是指禪定智慧的加強,這一段是我空法空智慧的加強,所以他內心當中,他的身根對冷熱二相了然不生,熱相冷相對身體完全不能產生作用。

-------------------------------------------------------------------

這地方就是講假觀,就是說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本來我也沒有憶佛念佛,我也沒有去想地獄的事情,突間看到了,這種情況就是過去的一個種子。在『念佛法門』祖師開示說:你看到佛像,怎麽知道他是真實的佛像出現,還是屬於一時的幻像,怎麽判斷?古德說:念佛要有因果,你剛剛在用功的時候,你根本沒有在憶佛念佛,你突然間看到佛像,那你就要有心理準備,那當然是有問題!這無因卻有果!你剛剛在持《楞嚴咒》,突然間看到佛像,你怎麽解釋?當然有問題!如果你平常就是修《念佛三昧》,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當然這是因果相符合。

 

  所以修《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首楞嚴王三昧》是一個無相三昧,是一個真如三昧。他觀照真如的時候,是清淨本然週徧法界,他突然間看到佛像,那當然是有問題。這地方大家要知道,因為你的因地跟果地不相符合。我們今天所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返妄歸真」或者把心帶回家。而這個家是清淨本然週徧法界,是無有少法可得。所以你見到任何東西都不是家,都是回家的過程當中的一個影像,這個是大家要清楚的。古人說:你一旦在修禪觀,正念真如的人,是「魔來魔斬,佛來佛斬」。因為你所觀境根本不是這個,現出這個就有問題了。

------------------------------------------------------------------------

 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你要有個觀念,佛菩薩不能加持我們善根這一部份,佛菩薩可以幫我們消業障,幫我們「增福報」也可以。佛菩薩可以把他三大阿僧祇劫所修的福報跟我們分享,可不可以?可以!所以我們可以到極樂世界,來享受彌陀所成就的種種的依正莊嚴。但是有一個地方,佛菩薩不能跟我們共同分享的就是善根。你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間能夠演說妙法,你不覺得很奇怪嗎?你根本今生當中沒有栽培這方面的善根,你怎麽有得呢!佛法就是諸法因緣生,你沒有因!怎麽會有果呢!肯定是有外力侵入,你一定要提高警覺,那麽你又產生執著,又產生歡喜,那糟糕了!你跟他感應道交。

 

  海公說這種情況在禪堂是很多很多。對治它最好的方法是什麽?海公說:在禪堂中遇到這種突然間!莫名奇妙講一些很奇怪的話!很簡單,不要打坐,稍做休息,去外面走一走,回來就好了。因為你那個就是逼迫用功,逼迫得太厲害了,你要把它放鬆,放鬆以後它又恢復原狀了。你要繼續用功更糟糕!一個人會著魔都是很精進的,但是不知善巧。真妄交攻的過程當中,出現很多的事情,你只有一個方式,就是只要「不迷、不取、不動。」前面九科都是你內心所現的影像,第十科是有外力的干擾。

--------------------------------------------------------------------------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修習止觀你一定要知道,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所觀境是什麼,「云何應住?」這個地方很重要!這個「住」你以什麽住?你永遠是以「一念心性」為住,你不管看到什麽境界,佛菩薩跟你說什麽法,你完全是以向內,安住在一念心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動、你心一動,外在的因緣就開始動,你生命就開始動。

 

  所以在這個地方,諸位你要注意,對治色陰方法不管是什麽十種色陰魔境,方法就是「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就是「不迷、不取、不動」從《愣嚴經》的角度它的道理是說,世間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不動」,你不動你就贏了!你不用去對治它,你只要保持不動。當然你不動你就得「不迷」啦!你要有智慧才能夠保持「不動」的。

 

  那麽你憑什麽不動呢?我們是處在一個動態的世界,色身在動,我們的心也不停在動,生命就像一個水流。佛陀說:這個水流就表示什麽?我們是活在動態。但是誰能夠保持不動?這個人不得了!這個人是「正念真如」才能夠不動!「不迷、不取、不動」。你不動的時候魔王就沒辦法,因為他沒辦法去跟真如抗拒。所以魔王要的就是你動,他想辦法讓你動,他才有辦法趁隙而入,你不動他怎麽辦呢?!

 

  這地方我們要很清楚,你不一定要刻意的去對治它,但是要保持不動,它就自消滅掉;當然你要保持不動,你要保持覺照,經常保持覺照。當然你也可以『持咒、大悲咒、念佛』,做一些保護的功夫也是可以的,求佛力加被,都是以「不迷、不取、不動」為正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