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3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卷三)。

釋迦牟尼佛把事情分成三段,第一個、「你從什麼地方來?」第二個、「你往哪裡而去?」第三個,就是它的「過程」。我們一般人看事情只看它的過程;比方說,有人讚歎我、用一種美好順利的境來刺激我,我就產生歡喜心;在歡喜心活動的過程當中產生執著,然後就亂動、迷惑、取著,之後就開始造業有人毀謗我,也是在毀謗的過程中生起瞋心,產生迷惑、取著、亂動。


  佛陀告訴我們說:你要探討一下,你這歡喜心是「從什麼地方來?」你說:他讚歎我才有歡喜心,不對!外境是一個色法,色法不能進入到你的內心,不可以。那麼當你歡喜心結束了,「它又到哪裡去呢?」所以我們要讀出佛陀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去觀「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

  這個「空觀」怎麼觀呢?每部經都有它的善巧,本經的觀法就是觀事情的頭尾──你從什麼地方來?將往哪裡而去?古德說是:「來無所從,去無所止」。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個觀念,每件事情它來的地方跟去的地方,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從「空性」而來、從本來無一物而來,最後還是回歸到「空性」去;只是在業力顯現出來的時候,暫時的一種假名假相假用而已。你把它參透了,就是這樣。所以它當體就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沒有離開我們的真如本性。不但是「眼入」如此,一切法都如此。
...(中略)...
 我們一般人都喜歡講「他生」;我為什麼生氣?因為你刺激我。這不對!他不可能讓你生氣,是你自己要生氣的;是我們自己起顛倒迷惑,然後創造一個影相,然後依止這個境相,自己來刺激自己,他只是一個助緣而已。所以說,聽聞的功能是從他生,不對!

第31.首楞嚴經卷3.明六入:明“眼”入即藏性.明“耳”入即藏性.明“鼻”入即藏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