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4

第66.首楞嚴卷5.二十五圓通.3香嚴觀香塵.4藥王觀味塵.5賢護觀觸塵.6迦葉觀法塵.


  • 沙陀觀色
  • 優波尼沙陀過去的修學過程,剛開始佛陀教授他觀察這個色身、注意色身就好;他從不淨觀,觀到最後「塵色旣盡」─從有相的分別而產生厭離,到最後觀察這個色身─當體即空、本自不生,再進一步「妙色密圓」。
  • 優波尼沙陀觀察色身,有兩個過程;第一個、先觀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從表相上的生滅而證得無我,給我們一個經驗──先從「無我」下手,然後再回歸到「畢竟空」;就是他從「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觀察到我們的色身,是假借心中的愛取煩惱跟父精母血結合,而虛妄的生起;最後也因為因緣的結束,而消失掉。就是他看到我們色身,從最初生老病死的過程,體驗到塵色旣盡,一個我空的真理,這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宰我們的色身,沒有主宰性。
  • 接下來,他更進一步觀察「妙色密圓」。蕅益大師的意思是說︰關於色身,我們不但觀察它的生滅相,應該進一步觀察它來的處所,說是︰「來無所從,去無所止。」色身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消失了之後,又回到什麼地方去?前面的「塵色旣盡」只是從存在的現象,觀察在生滅變化中,沒有一個主宰的自我;「妙色密圓」是進一步觀察色身的最初根源─「你從什麼地方來?」最後結論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就是一念心性本來具足而循業發現。所以他是從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探討色塵的本元當中,悟入了眾生本具的如來藏妙真如性,這就是所謂的「妙色密圓」。
  • 香嚴觀香
  • 他知道這個香氣,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只是一種因緣假相。是先看到假相,從假相當中,看到一個沒有實體的東西,一個如夢如幻的香氣存在。進一步,再觀察它的體性──『去無所著,來無所從。』先看「來無所從」,這因緣和合的假相,是從什麼地方而來?它沒有一個來處,所以「來無所從」,表示它是不生「去無所著」表示它不滅;從不生不滅當中,就能夠知道:原來香氣的假相,只是一念心性循業發現而已。....『由是意銷』,既然所緣的香氣不可得,那我能攀緣的心,自然也覓之了不可得;因為「能、所」互相依靠,所緣境破了,能緣的心也就不存在;由於前面的香氣覓之了不可得,由此迴光返照,能分別的心也不可得;這時候能、所雙亡─『發明無漏』。這地方的「無漏」是證得我空的真如
  • 藥王觀味
  • 『了知味性』是『非空、非有』。剛開始先了解這個藥是冷的、熱的、中性的,進一步觀察這個道理是「非空、非有」。什麼叫「非空」呢?當我們的根跟塵相應時,就像你的舌根跟味塵一接觸,可以說冷熱諸性是了了分明,所以它是「非空」,確實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叫非空。什麼叫「非有」呢?當根、塵分離的時候,是覓之了不可得;我們的舌根一旦離開了這個味塵,這冷熱的體性,就了不可得,所以說是「非有」。
  • 當藥在治療身心時,它的相貌是『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因為它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藥本身沒有真實的體性,只是衆生的循業發現。怎麼說呢?因為它「非即身心」;事實上,藥吃到身體裡面,跟我們的身心沒有真實的結合;「沒有真實的結合」這句話什麼意思?好比這個藥是熱性的,你現在身體很虛寒,如果是真實結合,應該所有人吃下這個藥都有效果!但事實不然,有些人業障現前,吃什麼藥都沒有用!對不對?那表示什麼呢?還是要探討「循業發現」。
  • 你沒有那個福報,藥吃下去對你沒有用。為什麼?因為藥本身沒有實體;如果藥有實體,那有錢人永遠不會生病!所有的病,藥都可以把它治好嘛!事實上不然,為什麼呢?因為藥沒有跟身心真正的和合,是你過去生有這個福報力,藥物跟你結合,因緣和合虛妄有生,這叫「非即身心」
  • 『非離身心』,也不可以說它完全不和合,藥跟身體完全不和合、那怎能把病治好呢?緣生緣滅的東西,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這叫做什麼?叫做「循業發現」的一個假相。所謂「假相」意思是說,你不能夠說它有、但也不能夠說它沒有;你有這個福報、就感覺它有,你沒有福報、就感覺它沒有,就是這麼回事!
  • 藥「有、沒有」效,不是藥本身決定的,是因緣決定的!我們先了解這個觀念─「諸法因緣生」這句話很重要!一個法到底有沒有存在,不是「法」決定的!有些人藥吃下去,死掉了,變成了毒藥,也是有;所以它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呢?藥本身不能決定,是因緣決定,這叫「諸法因緣生」!就是由你的業力決定,所以說是『非即身心、非離身心。』藥王、藥上菩薩行醫多年,覺悟到這個道理,原來藥是「非空、非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 所有的人,想要成就聖道之前,第一件事情先跟三寶結緣,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法華經》上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佛陀在法華會上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的知見是沒有相狀的、是一念心性;一佛乘哪有相狀呢!但是每個人要悟入心性之前,一定要「佛種從緣起」。所以《法華經》說:「要開方便門,才能夠入真實相!」沒有一個人,不需要方便門,就能直接悟入真實相;剛開始不去供養三寶、不跟三寶結緣,然後就悟入真實相,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叫做「獨覺」,成佛之道是不可能!所以在介紹二十五位圓通之前,都有一段宿世因緣,然後從因緣當中慢慢觀察──從相狀、而悟入到法性、悟入到心性;一定是「借假修真」,這個過程不管誰修行,都是必然的。
  • 賢護觀觸:跋陀婆羅正在洗身─他的身體跟水接觸的時候,『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突然間生起一個微密的觀照──他觀察水的體性是濕冷的,既不能夠洗塵、也不能夠洗體。為什麼說水不能夠洗身上的塵垢呢?因為塵垢是無知之物,沒有知覺,怎麼能感覺水的冷濕體性呢﹙現觸﹚?所以水沒有真正的洗到塵;也不是真正的洗身體,因為身體是四大假合之體,沒有明了性,怎麼知道冷熱的體性﹙覺觸﹚呢?所以也不能夠洗體。那麼既不是洗身根、也不是洗塵,既然根、塵都不可得─能、所雙亡,中間了別的身識也就不生分別了;因為根塵識這三個是:在、三個都存在,沒有、三個都沒有,所以塵不可得、根不可得,中間明了分別的心識也就不可得!
  • 迦葉觀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