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30

第69.首楞嚴二十五圓通.13普賢觀耳識.14艷喜觀鼻識.15满慈觀舌識.16波離觀身識


  • 普賢觀耳識
  • 普賢菩薩觀耳識。這個能觀的智是空假中三觀,所觀的境是耳識。這個耳識就是見聞嗅嘗覺知中的這個「聞」,那個聽聞的功能。這個就是依止能觀的智,去觀察所觀的境,破除耳識中的六結而開顯我們的如來藏妙真如性。
  • 我們如果依止耳識,那你這個聽聞是有限量,因為你一定要經過根塵的碰撞才有這個識出來。但是普賢菩薩的聽聞是依止那一念「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的心性,所以你看他聽聞的範圍是什麼呢?恆河沙世界之外!我們從這個地方到極樂世界才十萬億佛土,他這個是恆河沙的佛土。這當中,如果有任何一個眾生心中能夠發明普賢之行,能夠真實地了達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稱性起修十大願王,那麼這個時候,「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這個「爾時」,指的是眾生的心跟普賢菩薩的心相應的時候,這個時候,所謂的感應道交,普賢菩薩就乘六牙白象,分身百千。分身百千也不是說一定是百千,而是說只要有一個眾生就分身一處,乃至有百千眾生就分身百千處,到這個修行人的處所,到他的佛堂去。縱然這個人的業障深重,不能見到普賢菩薩的現前,但是普賢菩薩實際上一定會到達。到達以後在暗中來摩頂,來加持這個修行者,使令他災障消除,乃至於「擁護安慰」。「擁護安慰」是指的他遠離一切鬼神障,使令他所修的普賢之德能夠圓滿成就。也就是說,你能夠依止普賢之德來修學,你就能夠得到普賢菩薩的摩頂、擁護、安慰,這樣的一種破除障礙的加持力。
  • 我們剛開始在成就自利的時候,我們的所觀境都是觀察自己的五陰身心世界,它是無常、是苦、是無我的。你的心活動的範圍大概都是自己的身心世界。當然,剛開始這樣是可以理解,因為你必須要去調伏你對五陰的執取。
  • 開始要行菩薩道的時候,你的思考模式一定要改變,否則你菩薩道沒辦法做的。就是你要試著去自他交換,站在眾生的角度,思惟他需要什麼,而不是說我需要什麼。是他需要什麼,他的想法是什麼,我們盡量滿眾生的願望。「分別眾生所有知見」,依止這個出發點來行菩薩道,這就是我們十大願王裡面的恆順眾生。當然,現在諸位還不可能有這樣的功德,但是總有一天你會達到這樣的意境,「分別眾生所有知見」,來作眾生種種的加持。
  • 豔喜觀鼻識
  • ...內心當中就產生一種禪定的功德,禪定產生光明相,所以「圓洞世界,徧成虛淨,猶如瑠璃」。因為禪定的開發,他的了別功能就廣大了,看到整個世界就變成了虛明清淨,好像琉璃一般,琉璃當然是內外分明。因為他的心向內安住了,所以他在觀察外境的時候沒有這種波動相,就感到這個世界是非常的清澈而透明。
  • 調合出入息來消除心中的擾動。慢慢地,出入息的擾動消失了,發明心中的智慧,依止心中光明的智慧來滅除心中的見思煩惱。這是「斯為第一」。
  • 成功之道只有四個字,就是「制心一處」...蕅益大師引用豔喜,「散亂豔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他說,一個修行人,不管你這個人心多散亂,也不管你業障多重;一個人成就不成就,跟你的善根強弱並沒有特別關係,跟你是不是散亂也沒有特別關係。他說,一個人成功之道,只有四個字,就是「制心一處」。你要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剛開始你決定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好。
  • 雖然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但是初學者一定要找到你最適合的門,一門深入。蕅益大師說,譬如掘井,深造自得。你看你掘井,不可能說這個地方挖一點,那個地方挖一點,你一輩子挖不到水嘛!你把所有的精神體力往一個地方挖下去,你肯定挖到水。你看這個孫陀罹難陀,他一出家的時候整天思念他的太太,心那麼散亂,他都可以成功。因為他把心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果然一門深入,最後整個身心世界得到了突破。
  • 滿慈觀舌識
  • 我們宣揚佛法或聽聞佛法有什麼好處呢?有潛移默化之功。什麼叫潛移默化呢?以前上慧下天長老講一個譬喻,講得非常好。他說,聽聞佛法,譬如草裡的冬瓜,不見其大,但是日日在長。草中的冬瓜,你每天去看,感覺不出它在變大,但是它每天在長、每天在長。也就是說,我們不斷用佛法的名言來熏習我們,我們的思想不斷地變化、不斷地變化……就轉識成智,從這種意識分別心慢慢轉成一種智慧的觀照,就改變我們的思想。
  • 由觀照力產生誓願力,由誓願力產生行動力,最後影響你的結果。
  • 很多人修淨土法門,他很重視念佛。其實我講實在話,念佛跟往生沒有太多直接的關係。念佛是一種善業力,它是無量光、無量壽,一種強大的資糧力,它是一個功德法聚,但是不表示往生。往生是你的一種願望,你心中願意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那是一種思想的改變才能夠感應道交的。佛號本身是沒有方向性的,一定要你的信願來引導這個佛號,才能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往生不往生,那是你的思想問題;往生以後品位的高低,那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你要把這個善業力跟正念力分清楚。往生不往生是正念決定的,但是品位高低就由善業力來主導,諸法的因緣是這個樣子。
  • 波離觀身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