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5

第67.首楞嚴:二十五圓通.迦葉觀法塵.7阿那律觀眼根.8槃陀觀鼻根.9憍梵觀舌根.


  • 迦葉觀法:迦葉尊者所選擇的所觀境,是觀察一切世間六塵的生滅變壞。
  •  這地方的六塵,其實是指「法塵」;那為什麼叫六塵呢?因為它是前五識攀緣五塵,而落謝到心中的一個影像。也就是這個法塵,是他過去曾經發生過、所見聞過的事情;迦葉尊者在修止觀的時候,回憶過去前五識、攀緣五塵所落謝的影像,這個影像也是生滅、變壞,從這個地方他發明了「我空」真如,知道五蘊身心沒有真實的自我,就依止這個我空、空寂之理,來修習滅盡定。
  • 阿那律觀眼根
  • 「阿那律」尊者他這個「觀」,是指「能觀的智慧」;前面有說過,整個《楞嚴經》的妙觀察智,所依止的就是「一心三觀」;所以這個「觀」是指一心三觀,「眼」是指他的所觀境是「眼根」。這地方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眼根,是指「勝義根」,它是屬於色心的和合,但是這裡的「根」特別是指「心法」,也就是我們說的「見聞齅嘗覺知」這部分;不談色法,是談心法這部分
  • 《楞嚴經》的修學,就在平常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事情當中來修學,不必離開你的因緣;就是你平常很熟悉的因緣,可能是好因緣、也可能是不好的因緣,順逆皆方便。
  • 整個《楞嚴經》的圓通法門,都是要破根、塵、識;以眼睛來說,眼根攀緣色塵、產生眼識,這個方向是什麼?向外攀緣!《楞嚴經》它是怎樣呢?「破和合識、斷相續心」─破根、塵的和合。剛開始我們是依止眼耳鼻舌身意,攀緣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六識的分別;《楞嚴經》的觀念,是要我們達到「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它的方向是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去找你最初的本來面目,不要老是被這 些假相所迷惑。所以是兩個方向,一個從這邊出去,那就是「根塵識」的境界;如果迴光返照,那就是到達「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這兩個方向大家要弄清楚!這也就是我們修學《楞嚴經》常說的兩句話:「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兩句話你要時時記住!
  • 繼道觀鼻根

  • 周利槃特迦給我們一個啓示︰我們過去所造的業力,並不是都是完美的,雖然曾經造了很多的善業,但也造了一些惡業,所以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跟缺點;而在整個假觀修學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你的定位。中國最高哲學的書,叫《易經》,整部《易經》就是在講「定位」的問題,人生的趨吉避凶就是你的位置;你找到你的位置沒有?當然這個位置它是變化的,廿歲的時候、有你廿歲的位置,現在剛出家、有你剛出家的位置,出家十年、有你的定位,到了二十年、有你的位置,出家五十年、老和尚了,也有你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才知道如何進退,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才不會進退失守。
  • 像周利槃特迦念力很薄弱,如果一天到晚要他背這、背那,越背越沒有信心,這個門檻過不去,過不去、你硬要過,你今生就空過了嘛!到最後只有還俗一條路。佛陀說:沒關係!轉個彎。你不能夠背、注意你的呼吸,誒,從這個地方入門,方便有多門,最後他也成就了聖道。
  • 先了解自己,很重要!你應該做什麼事?我們講「就路還家」,你適合修什麼解門、行門、事務門,你就做什麼;我們不能拋棄過去的束縛,過去生的串習,必會產生一定的力量。
  • 二十五圓通都有一段過去;看他跟什麼因緣特別熟,佛陀就教他怎麼修行,這叫做順勢而為。你過去這方面特別厲害,就從這裡下手,沒關係!方便雖然有多門,目標都一樣、結果都一樣。從周利槃特迦的修學當中,值得我們深思
  • 牛呞觀舌根
  • 我們一般人,六根一定要跟六塵相結合,那個力量是拔不開的,根、塵一結合,這個「識」就產生了;識一產生,顛倒的心、造業的心也就出來了。所以這個地方,『一味清淨』的迴光返照,就滅除了根、塵的結合,也因為滅除根塵,而契入了法性,再依止這個法性的智慧來修三摩地。

  • 《楞嚴經》主要就是破根塵識,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從這個地方來;六根跟六塵一接觸的時候,就把六識創造出來。你看<唯識學>它是怎麼對治的?它是事後才處理的;當六根跟六塵接觸了,已經產生六識,才來對治;當你把問題創造出來了,再把問題慢慢把它收拾起來;垃圾已經創造出來了,再把這些垃圾好好掃乾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唯識的觀念就是這樣,是從「識」來對治。《楞嚴經》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你把垃圾創造出來,那垃圾為什麼會出來?它看問題看得更加深入。《唯識學》是根塵碰撞以後,產生了六識,六識裡面帶動了我執、法執,因此創造了煩惱,所以它從六識當中去對治;《楞嚴經》是講根本,你在根塵碰撞的時候,就把「根、塵」破壞掉,「識」都還沒有出現,它的圓頓止觀是從這地方下手。這個止觀你要好好掌握它的方法、掌握它的技巧,這對我們臨命終的正念,非常有用、非常有幫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