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0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卷三,卷四)。初心二義決定。什麼叫做「污濁」


  • 『初心二義決定』:壬一、應審觀因地發心。壬二、應審詳煩惱根本
  • 第一個決定義:因地最初之發心,與諸佛果地之覺悟,是相同?還是不同?就是你剛開始在因地所發的心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
  • 正示說明:觀察生滅心跟不生滅心的方法。如何去判斷什麼是生滅?什麼是不生滅
  • 「汝當照明」四個字。蕅祖說:佛法的修學在於內心的覺悟,這種覺悟一定要你自己去觀照,別人不能取代你。觀察房子是生滅的、樹是生滅的,但是虛空是不生滅的;前者是「可造作」,後者是「不可造作」,先把這個觀念講出來,而且要你自己去觀察。
  • 有一個人,把地上的泥土跟灰塵拿起來,投到清淨的水中,泥土跟水就混為一體了。這樣會產生什麼樣作用呢?「塵土」失去了它障礙的體性,因為塵土跟水在一起,一樣可以流動;清澈的水也失去了清澈的本質,開始變成昏暗、遲鈍;這就是「污濁」的含義。而我們身心世界五重的污濁,亦復如是。
  • 我們本來是清淨之水,後來丟了泥土下去,兩個攪拌一起,變成了污濁。蕅益大師說,這是「清淨的水,就在污水當中。」的意思。我們的五陰身心的確很污濁,但是離開了五陰身心,絕對找不到那個真實的心性;因為五陰身心現在跟清淨本性,兩個混在一起,清淨的水當中有泥土,泥土當中也有清水;「真妄和合」了。
  • 大乘佛法是講「轉」煩惱,諸位要知道,「轉」跟「斷」不一樣!煩惱起來,你要轉它─轉念念佛;或者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把煩惱的勢力轉去拜佛、轉對諸佛菩薩的歸依、對衆生的悲願;不是「斷」,而是「轉」。
  • 我們講「不迷、不取、不動」,首先「不迷」─迴光返照,然後再把煩惱的勢力,轉到三寶的方向去。蕅益大師說:這一段經文的重點在於「清淨的水,全都在污水之中」;你把污濁的水滅掉了,清淨的水也沒了。
 先攏總解釋所謂污濁之義;前面講的「五疊渾濁」,我們身心世界有五重的渾濁相狀,解釋什麼叫做「污濁」。

(法體圓明)『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
       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
       二體法爾,性不相循。』

  『云何為濁』?什麼叫做「污濁」呢?佛陀說:阿難!比方說有一盆清澈的水,水的本質是清潔沒有污垢的;『本然』是本來就清潔的。蕅益大師解釋說︰清潔的水比喻是佛陀法性的五陰身心;『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就在清潔水的旁邊有一個大地,這個大地上有很多的泥土、灰塵、細沙之類,這是比喻九法界虛妄的五陰身心。當然塵土、灰沙這一類東西,它的本質是障礙的。換言之,清水跟沙土這兩種,本質是不互相隨順的;一個是無障礙的、一個是障礙的;一個是清淨的水、一個是有障礙的沙土;先講出這兩種差別。以下看看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因執成礙)『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
       容貌汩然,名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

  有一個人,把地上的泥土跟灰塵拿起來,投到清淨的水中,泥土跟水就混為一體了。這樣會產生什麼樣作用呢?「塵土」失去了它障礙的體性,因為塵土跟水在一起,一樣可以流動;清澈的水也失去了清澈的本質,開始變成昏暗、遲鈍;這就是「污濁」的含義。而我們身心世界五重的污濁,亦復如是。

  這個觀念,在整個修行當中,很重要。從這一段經文來看,什麼叫「污濁」呢?是說我們本來是清淨之水,後來丟了泥土下去,兩個攪拌一起,變成了污濁。蕅益大師說,這是「清淨的水,就在污水當中。」的意思。我們的五陰身心的確很污濁,但是離開了五陰身心,絕對找不到那個真實的心性;因為五陰身心現在跟清淨本性,兩個混在一起,清淨的水當中有泥土,泥土當中也有清水;「真妄和合」了。

  這句話什麼意思啊?好比我們起了一個貪欲的煩惱,或者瞋恚的煩惱,這煩惱當中,其實有清淨的本性在裡面;而清淨的本性也有煩惱。所以佛陀講了一個觀念︰以本經的角度,不強調「斷」煩惱!你看小乘講「斷」煩惱,第六意識會起煩惱、會打妄想;從現在開始,我什麼都不想!修行不是這樣,因為污濁的水、有清淨的水在裡面,這樣很容易錯損菩提!大乘佛法是講「轉」煩惱,諸位要知道,「轉」跟「斷」不一樣!煩惱起來,你要轉它─轉念念佛;或者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把煩惱的勢力轉去拜佛、轉對諸佛菩薩的歸依、對衆生的悲願;不是「斷」,而是「轉」。

  這地方,大家要掌握這個思想,為什麼我們講「不迷、不取、不動」,首先「不迷」─迴光返照,然後再把煩惱的勢力,轉到三寶的方向去。蕅益大師說:這一段經文的重點在於「清淨的水,全都在污水之中」;你把污濁的水滅掉了,清淨的水也沒了。

  所以,佛陀在講理想化的佛性時,我們這一念心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講到現實面、講到人性的時候,佛陀說:我們這念心是「真妄和合」真中有妄,妄中有真。那我們怎麼去「轉」煩惱成菩提呢?以下的方法就很重要了!

第54.首楞嚴卷4.示不生滅為本修因妙三觀門:云何初心二義決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