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1

大乘起信論28-04(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大乘起信論28-04(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已說因緣分,次說立義分。】
【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
摩訶衍者,總說有二。摩訶衍,就是大乘法。這個大乘法若把它分開來說,大乘是總,分開就是別,總說有二種。哪兩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什麼是法?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大乘是總說,什麼叫大乘?大乘所含的道理是什麼?所說的大乘的法,就是眾生心。大乘就是眾生心,這個心能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著這個心才能顯示出來大乘的道理。義,就是道理的意思。先依著這個法來辨別摩訶衍,完了依著這個法再解釋這個法。就是我們大家現前這一念心,它是通的。通者,就無障礙。不管你迷、悟,都是這個心。你這個心本身是通的,是無障礙的。通到什麼地方?通到十法界。現在所說的眾生心,通到十法界。
依大乘義上講,佛也是眾生,佛是究竟的眾生,他是清淨的眾生,我們是迷了的眾生。究竟的眾生就不是眾生了。大家都讀到彌陀經,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以他的一念間的作意,白鶴、孔雀、一切迦陵頻伽,那都是他隨緣的化身,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白鶴、孔雀這些眾生有嗎?那是阿彌陀佛所現化的。一切眾生在每個隨他的業緣,而示現的種種類類的,都叫眾生。他所做的業,由著他一生一生一生的示現。今生示現男生,再一生又示現女生,再一生又示現畜生,再一生又示現地獄,都是隨他自己的業現的。因為他種種類類的受生,隨他一生一生現,那他業就很多了。但是都是五蘊所合成的,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和合而成的,就叫眾生,就是眾法而生的。菩薩、聲聞、緣覺,他們也沒離開五蘊。因此五蘊不是一個,是眾多所合成的,那就叫眾生。解釋眾生的意義了。現在我們解釋眾生,一般是講九界,九界就沒說佛法界。
把這個九界眾生的心,名為法。一者法,二者義。這個眾生心就是法。法有兩種含義,一種給我們做一個規矩,例如我們學戒,它讓我們生活習慣都依照佛所指示戒律而行,就是規,規則或者規律。你出了這個規則了,那要出問題了。例如火車的軌道,你出了軌道就完了,那行不通了。因為有佛所教導的一切法的規則是什麼呢?能可以讓我們依著這個軌道能夠轉凡成聖。所以學佛的人,佛弟子不能離開法,法就是規則。你要是佛弟子,得依照佛所說的教法去做。這是法。
持呢?持就是義理,持就是我們剛才所講的性體,任持自性。現在就我們一切眾生說,我們這是阿賴耶識的心,這個心不管你在地獄、在人間,墮畜生,墮餓鬼,都是依著任持這個自性不失掉。無論墮到畜生,乃至於墮到螞蟻、墮到蚊蟲、墮到老鼠,他自性沒有失掉,這個就叫眾生的阿賴耶識心。我們看地藏經上說,在一日一夜地獄是萬死萬生,他變換了很多跑道,但是他自性沒失掉。所以三乘五道一切眾生都離不開這個阿賴耶識心,這個自性的任持自持。持者,任持的意思。
如果你懂得這種道理了,你知道你的自性不失。因為這個自性不失才有信解行證,就是不辜負自己的那個靈性。我們經常說靈性吧!不論世出世間法,總之就是這個心,阿賴耶識心。這個心可以做染的種子,也可以做淨的種子,就是染淨種子的所依。世出世間法都在此心中,遇了緣那又發生現行。這是真如隨著你所修行的緣,就是你這個自性隨著你遇到佛法了修行的緣,那就顯示出來摩訶衍,就是大乘的義。假使說不修,不修而造的那就成了世間法了。不修而造業,那不是就是世間法了嗎?修了,不造業,這就叫出世間法。這個出世間法就叫大乘。什麼是摩訶衍呢?這個就是摩訶衍,依著法,依著法上來解釋。
依何因緣如是說呢?什麼緣故,何以故?這就是心法是一,不是二,沒有差別相的。但是世出世間法,一切差別的法很多。若是一,那這世出世間法這麼多,就這樣說,說不清楚的意思。何以故,是徵啟的意思。就是徵啟了,為什麼把世出世間這麼多差別法,說成是心法。這是徵啟的意思。徵啟,下頭還解釋。假設的問答,有這麼一個問號,要把這個問號解釋清楚。來解釋心了。
上頭所說的,所謂法者就是眾生心,這個心是什麼樣子?把它分開來,個別的解釋這個心。它這個心,有個心生滅相,有個心真如相。心真如相,就是顯示摩訶衍的體。大乘的體,就是心真如相。它因緣的相,乃至於它的用,這個還屬於自體相用上。那就是它的相。咱們都知道真如是無相的,就像我們經常說實相,實相無相。無相隨緣了,就隨一切相。但是一切相還不屬於它這個實相。這個含義。大乘的體是真如相,是真如的體。真如以這個體顯出來的相,也叫心生滅的因緣相。心生滅的因緣相能夠顯示摩訶衍的體相用,但是這個體相用是它自體相用。
我們的心,阿賴耶識的心,它也有兩種的含義,就是自體相用。心生滅,就是阿賴耶生滅的因緣。因為一說到生滅,一說到因緣,有能有所。怎麼解釋能所呢?體大,隨緣不變這個體,這個體因為就是從你這個體大的真如熏著無明,真如熏無明就叫因,無明就成緣。真如熏無明的時候,就轉染成淨。淨法生起的緣因,是你這個心的淨分熏習到染分,染法也成了淨法了。染法滅了,淨法就生起了。這個如果是無明為因,真如為緣,染法生起了,那淨法就滅了。從文字相,從言說相,這樣解釋。
咱又把它用到我們生活當中去,我們心裡既然具足真如,真如就表示淨法。一念的善心生,你外邊的境界一切相,這就是緣。你自己心生起的善念,是因。你這因假外邊善緣的境界相,那你生起來就是淨法了。外邊境界相是緣法,你心裡染法,那麼被境界相一熏,就變成了業了,罪業相。所以我們經常說注重你的心念,你一天就是淨染、淨染。我們念佛的時候,上課的時候,上殿的時候,這都是淨熏染,你那摩訶衍的體就逐漸的顯現。如果你心裡緣念,盡緣念貪瞋痴,緣念世間相,世間相財色名食睡的境界相,那就是染熏淨,愈來愈迷惑,愈來愈往下墮。因此要知道無明熏真如的時候,那就是無明為因,真如就為緣了。染法生起了,淨法就滅了。翻過來呢?染所顯現的相,翻無明就成了大智慧的光明義了。這是真如熏染的話。染法,無明熏真如的時候,那就翻過來了,就顛倒了。顛倒了的意思很多了,咱們所說的教義,無常計常,無我計我,就這個含義了。常樂我淨四德就變成了四染了,變成熱惱了,不是清涼了,那就不自在了。
我們現在因為學法生些悲心,悲愍眾生的痛苦,悲愍眾生的迷,以大悲的願力來利益眾生,悲願這些個心。大菩薩他是果中的身口意,咱們現在初發意的這是因中的身口意。我們把這個因中的身口意變成了淨的種子,回歸於真如本性,漸漸的就恢復了原來的清淨、本來的面目。我們經常說本來面目,那就是本來面目。這都是解釋摩訶衍的,什麼叫摩訶衍?什麼叫大乘?這就是大乘的義,這就是摩訶衍的義。這只是說法,義還沒有解釋。法如是,以下就解釋義了。法和義兩種。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所言義者有三種,云何為三,哪三種呢?就是體大、相大、用大。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依著摩訶衍的義,依著法上的義,前頭是法,是摩訶衍的法,二種是義,法裡頭含著義。摩訶衍的本身的義是什麼呢?就是是什麼樣子。辨別義相。
這是解釋什麼呢?解釋大乘。要解釋大乘的義,它有三種含義,一者體大,一切法,不論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十法界所依的一切境界,它所受的正報,就是依正二報。含義非常之廣,三藏十二部就解釋這麼個問題。一切染法和淨法分開來說,染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這叫六凡法界;淨呢?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叫四聖法界。十法界一切諸法,都離不開真如的體大。這個所說的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減,是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是一切的世法。在凡夫他的體大並沒減少,他是以諸法為體,也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無時無處的都給一切諸法為體,故名體大。摩訶衍的體,給一切諸法作為體。
再把它進而往前說,推廣,曰正報說。正報就你身體說,就是你一毛孔,一根汗毛,一個毛孔,也具足這個法,也具足整體的摩訶衍,並沒減少。一毛一孔就具足你的全身,它並沒增加。在你一身也沒增加,一毛一孔也沒減少。所以在一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它含義就如是。在華嚴經說的這種義理特別多。但是不論事情的大和小,在大不增,在小不減,沒有大小的差別。我們坐那屋裡,看那風刮那個樹,你看這一個樹動了,其他的樹都在動。你不要看見,也知道都在動。古來這樣說,一塵起,大地收,一個微塵就代表整個大地了。所以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就是這個含義,這是體大。體大都如是,先瞭解自己的體。
相大呢?我們那個自性體性,就是真如吧!真如體性,它在你這個惑業當中,在纏;換句話說,已經墮落了。墮落到什麼樣子呢?真如在無明的當中了,那就是在迷了。一切無明滅了,真如顯現了,這叫什麼呢?叫如來藏。如來藏者,藏是含藏義,如來藏就含藏著如來,所以叫如來藏,如來藏心,咱們自己這個心跟如來的藏心無二無別的。真如的體就是一切諸佛的法身,這一切寶藏的功德藏就是如來的報身,一切諸佛的妙用就是佛的化身佛,千百億化身。這叫三如來,法、報、化三如來。三如來,在眾生阿賴耶識的心中都具足。把阿賴耶識在性宗說,就叫如來藏心。這就是它的相。體、相、用三大,總的是一個,但是分別開了作用的不同。這是相大。
用大呢?有相必有作用。這個作用也是依著體,體遍十方,相也橫遍十方,用也就橫遍十方,所以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惡因果都是它的用。顯現的是生起,你修世出世間的一切諸法,善惡因果,五戒十善,五逆十惡。善的就生人天,那就是出世間的善因。惡就生於六道,看惡的大小。果呢?善因就感善果。你看你因的大小,就生到四聖法界、人天諸乘;惡就墮落地獄、鬼、畜生了,三惡道了。這些十法界都從你用中,從你用大顯現。但是這個顯現還是你本具的,你本具有的用大。本具沒有這個用大,你修不成了,就沒有善惡因果了,也沒有人天、四聖法界了,都沒有了。你沒有,沒有就是你修,它也顯現不出來。因為本具的,修才能顯現。
因此說體相用的三大,就是你現前的一念心,十法界也是你現前一念心。密宗的密,就密到這個地方。密宗的大圓滿次第大手印法,就是修成了,成了什麼呢?現前一念心,就是心心作佛,心心是佛。因為你心心是佛,你心心才能成就諸佛。但是達到現前這一念心不容易了,所以我們經常說注重你現前一念心。這個是解釋摩訶衍的體相用三大義,解釋什麼?摩訶衍,就是大乘。
【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上頭我們光說的大,大乘光講大了,乘的意思呢?乘的意思是個比喻,你所乘的,就是你心裡頭的智慧,能乘的是你的心,在心裡的智慧,所乘的是法;能乘的人,所乘那個乘就是一切諸法,看你是大乘法,還是小乘法;乘的小器具就是小乘法,乘的大器具就是大乘法。像大車、小車,這個含義了。
上頭講的體相用三大,能夠自己理解體相用三大了,能乘這種體相用的三大,達到圓滿的究竟佛果。那能乘的是你的智慧,就是能乘的是人,所乘的就是摩訶衍,就是法。一切諸佛他把他本來具有的成就了,我們現在在因中,乘這個或者中乘的,或者小乘的,或者我們將起的信心;現在我們是將起信心,依著摩訶衍而生起的信心。這個信心在果上來說,乘這個信心來利他,乘這個摩訶衍來利他。在我們因地當中,我們能乘它達到銷滅一切罪業。一切菩薩也都能乘此法到如來地故,我們一切眾生都能夠如是的觀、如是的修,能達到成佛。為什麼?因為我們本來有的,不是外來的。如果你沒有這個種子,你成不了的。你是黃豆的種子,想生大米,絕對辦不到的。你有這個種子,所以你才一定能夠成就。
【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
現在法和義都說了,解釋了一下子。但是這種說是約它的圓義來說的,還沒有詳細解釋,以下就是解釋解釋這個摩訶衍的三大的體相用。
【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解釋時候,它要分幾種層次解釋,分三種,解釋分。前頭是立義分,現在是解釋分,解釋分分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這是標題,標明一下,以下就解釋了,什麼叫顯示正義。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
正義怎麼顯示?依著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這以下就是分別什麼叫邪正,什麼叫發趣道相,什麼叫能成就,解釋這個問題。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
依心真如門、心生滅門二種門,能夠攝世出世間一切法。但是二門都加個心字,就是一心。把一心分成二門,還是一個心。二門回歸了,還一個心。這個心有染有淨,淨者就是心真如門,染者就是心生滅門。它們總攝,心真如門攝一切法,總攝一切法。攝,就是具足意思,收攝的意思。其實心真如門生心生滅門,心生滅門亦該攝真如,互攝。因為真如門是染淨的通體,不論染法,不論淨法,都是以心真如為體的。心真如是純淨的。生滅門不同了,染淨的差別相。它因真如而起的。心生滅門因心真如門而起的,因此說二門互相互攝。但是就是一心,依著一心心法。
【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為何這樣說呢?此義,說這種道理怎麼講,就是這樣意思。既是二門,為什麼又說互攝呢?互攝,就是一個囉!不行,說一個不行。說兩個?真如是不離生滅的,生滅也不離真如的,它各各都有各各的總攝一切法,因此說互攝。以下就解釋了,什麼叫心真如?什麼叫心生滅?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前頭顯的是不相離,又互相攝,是總的含義。現在顯它動的方面,前頭是靜的方面。動的方面可就不同了,心動了,心動了就是生滅了,念念生滅。所以先標心真如,它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心性不生不滅。你要觀想真如的時候,一定用你的觀智,對你所觀的境。通俗一點說,你在想什麼,你所想的都是境,一起心動念,念動則一切是非就生出來了。心生則種種法生,生了種種相,動靜二相。靜就是心真如,動就是心生滅。
這個真如講的是離言真如,離一切相,離言真如。例如禪宗修觀的時候,觀想那個真如的體。禪宗有句話頭,那是觀你自心的話頭。我們說這種話頭很多了,好比父母未生前誰是我。話頭,話的前頭是什麼?話頭的含義,話的前頭是什麼。說了話了,都不是了。沒說話的時候,觀想。這是離言真如。言語道斷,言語那條路不通了,斷了。心裡所想的,思惟,心行處滅,心裡頭也不行了,心不運動了。像我們說死了,死了心還在動。說睡著了作夢,夢在動。說夢也沒有,夢也沒有你思想真藏留住,那個名字叫真藏留住,還不停歇。沒有一刻一時一分鐘一秒鐘的停歇,沒有。念念相續,從不間斷。你要把這個斷了,證得心真如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阿賴耶識的那份真,那份真就是心真如。阿賴耶識那個生滅,那就是心生滅。說如來藏性也好,說阿賴耶識也好,說一真法界也好,當然一真法界跟這就有差別了。所謂差別者,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一切諸相。
我們說心真如、心生滅、心是阿賴耶識,或者真如心,這是總說。說一法界,一法界是指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還有個一,一是不要的,一不定一,一不能定為是一,這是說理。二者是事,在事法界完全說的是事,用事來顯理。理必須成事,理能成事,事能顯理。沒有理成不了事,沒有事也顯不到理,就叫理事無礙。理全遍於事,每一個事一定有理。像我們經常說,你做任何事要講個道理吧!我們所講的是一真法界的道理,就是摩訶衍的道理,不是世間所說的道理。世間所講的道理講不通的,沒一個道理能講得通的。
好比兩人爭執,說你這人太沒道理了。這個道理在什麼標準定?他拿什麼定標準?拿人情的道理,就叫情理。說我們國家有法律,法律定的那叫法理。這個法律可以隨時改的,憲法也可以修改的,法都可以改,這個法理不定的。情理,這情理很多不同不一樣的。在法國的時候,有法國情理。在義大利的時候,有義大利的情理。在我們中國的,東方的、西方的情理都不一樣。所以這個道理沒法講。在我們佛教講的道理,菩提道,所講的理就是一真法界的理。咱們現在所講的大乘起信論,就是講道理。講什麼道理?菩提道的道理,怎麼樣才能證菩提,你從這個道上走吧!
這叫四種,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怎麼劃分呢?我們把它劃分一下吧!在大乘起信論多數是依著華嚴義的,我們這好多道友們念華嚴經。咱們上說這個摩訶衍,依真心的真性,真的心性,純粹是理法界,把它解釋為理法界就是心性。我們講的法界,界是生起義,法者是界所生起一切法,這叫法界。這個界不是此疆彼界,界是生起義,界能生一切法,這叫法界。這個法叫什麼呢?叫心性,心,或者說是性。解釋這個理法界就是說的心,簡單說就是心。十法界從佛到地獄,依正二報,正報就是身體,依報就是一切世界身體所依止的山河大地,一切生存所需要的,依正二報!十法界就是依正二報。
四法界有時候說依正二報,就是理法界跟事法界合起來了,合說的,那就是理事無礙了,理跟事處處都相合了,大小相容,一多無礙,就是事事無礙了。像過去的祖師,如何是祖師西來大意?他隨便舉一個手指頭,這也是西來大意。隨便舉哪一法都是西來大意,隨便哪一法離不開一真法界。他那表示這樣子,悟得體時,小大相容,一多無礙,事事無礙。這叫總,誰來總呢?一真法界就是能總的,所有這一切事物一切法界的大總相法門體,就是一真法界。這就是心真如,這就叫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大總相法門體所顯示的就是心性的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這個一切諸法是指著我們那個周遍的計度,遍計執,就是執著不捨。遍計,計什麼?計這些生滅的妄境,你所執著的、所計的是生滅的妄境,這些妄念的差別,遍計、妄想、分別,就是這些東西。因此才有種種的差別的名相。而聖人決不是凡夫,凡夫決不是聖人,這是執著。凡夫即聖人,聖人即凡夫,沒有凡夫聖人的差別。這是差別名相。遍計執,他執境為心。所以這樣你來觀察,我們經常說到觀字,大家把這觀字在佛教的術語說,觀就是你修行。修行是怎麼修行,什麼叫觀?就是想,你思想在想什麼,叫觀。也叫靜慮,也叫三昧耶,也叫三昧,都是觀;觀察,都叫觀。觀,就是對一切境界而起分別的染淨色心一切諸法,都是依著眾生的妄想分別的執著,所以才有這些差別的名相。如果眾生沒有了這些妄想執著了,差別名相也就沒有了。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因此才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沒有變異,也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就是離妄顯真,離妄結歸真實。離開了,心不緣一切相了,那就心空了。離開名、言了,離開一切相了,離開一切這些智取、計名字、執取,沒有這些相了,這叫境寂。心空境寂,就是會妄歸真了,把一切的妄都歸真實了,叫會妄歸真。其實一切法本來就沒有妄,是我們那個心計著執著,才有這些名字相。到九相裡頭會講得很清楚。所以一切法從本以來沒有言說相,真如的本體話,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平等平等。本來沒有變異的,是不可破壞的,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就是依著真如而起的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妄起的。本來真如是平等的,真如隨緣了,給一切諸法作依;但是真如本身沒有變異的,雖然它隨緣了,隨緣而不變。變了,還叫什麼真實不虛了呢?那就不叫真實不虛了。就像咱們經常講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你破壞不了它了。因為它沒有形、沒有相,怎麼能破壞得了呢!以這種道理,所以說唯是一心,這一心就名真如。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
有相就非真如了。一切法都是假名的,一切言說都是假名的,假名就無實,都是依著妄念,你真正求得的沒有,不可得。所以無相的真如、離言的真如,不是隨緣的真如。
【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
言說到了極點的時候,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因為遣這一切妄計執,所以說個真如。真如是為了遣一切言說的。一切言說沒有了,那真如也不立了。這個真如的名相是因為對那個不真不如,不真就是假的,不如就是動的。那假的、動態的是為遣除這些個,所以才說個真如。你修如實觀的時候,就叫實相觀。咱們在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依著二種觀道、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沒境界的,就是實相。所以說自性具足。
【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可說可念的都不叫真如。真如的體,真如的相,真如的用,解釋清楚了。真如的相,不是言說,不是語言,不是形相,不是造作,所以十法界的一切法,它給十法界的一切法作為依止的體。如果沒有真如,一切法則不成。因此知道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真如。解釋真如的。什麼叫真如?不可說不可念,就叫真如。所以你在一切法上不能起執著,一執著就是妄了。所以執凡執聖、執色執心都不對,要會歸真如。說空說有,全不是中道。會歸中道了,非說非有。那可以說到了這種境界了,亦說亦有,那是隨緣義。
【問曰:若如是義者,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
問曰:若如是義者,若像你所解釋造論所說的義理,那一切眾生他怎麼能得入呢?怎麼能達到真如,怎麼能證得真如,云何隨順而能得入?因為真如如果有說、有念、有修、有證,那才隨順得入。如果無說無念,那麼想證真如,又怎麼證呢?隨順叫方便觀。方便觀,入正觀。沒有方便,正觀你怎麼能入得到呢?就是你的下手處,你怎麼樣修行,怎麼樣從修而證,從證而契入真如。這是假設問答。也沒有問他,他自己在屋裡造論,誰問他?他自己做如是解釋,他好發起下一段文,好做下段啟示。就解釋了,若你要想修行入真如觀的時候、入實相觀的時候,要想證得一真法界的時候,應當如是修。以下就解釋了。
【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於念。名為得入。】
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沒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這叫隨順真如。若離開於念,名為得入。這就是方便了,隨順真如而起方便的觀。觀就是思惟,你要這樣的去思惟修。
若知,這個知字含著有智慧的意思。這個知字,你要信,信真如;完了由信了而一步一步的明了,明了就靠解釋;明了了,爾後你就知道怎麼樣去做,怎麼樣才能知道一切法,怎麼樣才能瞭解一切法,什麼是真,什麼是俗,什麼是不二,什麼是中道法。雖然說,雖然念,這是俗諦法。如果沒有能說所說、沒有能念所念,這是真諦法。諦者是理。這是隨順世間,世是俗,真是理。你功夫到深入了,離開能念所念,能念的心是妄,所念的境是虛,沒有真實的。離開能念所念,真諦現前了。俗諦,俗的諦理能啟發你真諦的意義。真諦能攝受俗諦,隨順俗諦而建立,這叫真俗不二。這叫什麼呢?隨順方便觀。這在華嚴經裡頭開十度,在智慧度裡開就是善巧方便,願、慧、智。慧方願力智、施戒忍進禪,這是華嚴的十度。因為這樣子你明了了,真諦要依著俗諦而顯現,俗諦要依真諦而成就,就叫真俗不二。這就是正觀。從方便觀而進入正觀,就是修行的次第,先假方便。
我們說到無說無念,無說無念你就不能得入。那有說有念呢?也不能得入。必須從無說無念而能夠默契真如。但是這個無說無念,必須得有說有念,你才能達到無說無念。咱們現在是在說,這說的目的,說的都是假的;但是說這個假的讓你可能進入真的了,你照這個方法去做,你漸漸的就能進入真的了。要知一切法雖然沒有能說的所說,沒有能念所念。那我來個念即無念,我念的就是無念,有能所即是無能所。這意義就深一點,下文還要講的,慢慢說。那隨順的方便觀達到了實相觀,達到正觀;達到正觀了,正觀而達到無說無念。
永嘉大師說:說時默,默時說,大施門中無壅塞。在你了生脫死、脫凡證聖的時候,說的時候就是默的時候,默的時候就是說的時候,在佛法的門中沒有壅塞不通的。有時候有爭執,不是沒爭執。有說空說有,就在這上有爭執。像咱們現在講的這一段,爭執就很大的。先說離言真如,後說隨順方便善巧,這兩個就是矛盾的。念,沒有能念可念的。說,沒有能說和所說的。你自性的正念,就是你的自心迴光返照。返照什麼呢?返照你的理體,返照你的自性。咱們說的摩訶衍。沒有能念所念,並非是絕對不念。你要無念了,那不是跟呆子無念,呆子什麼念都沒有。還有那個癲狂的,他就沒念了。這個就要你參了。念,沒有能念者,你不要去執著。所念者,也沒有所念的相,不要執著。但這有爭議的,也是永嘉大師說的,他告訴我們,你在修行當中,千萬不要落於斷見,也不要落於常見,斷常兩見都不行。咱們這講到中道了,就是必須合乎中。
說修行,現在我們很多,最近我們不是道友人家有居士供養,到我們五臺山住山洞裡那個。我感覺這些個如果真是教義通了的,像我們這種道理他都懂,他住到那去修行,真正的能入無相觀,來這樣的修行觀察,正確的。我什麼也不學,什麼也不知道,一出家了就要住洞去、住山去。古來人說,不破參,不住山。必悟得這種道理了,就像我們起信論剛才講的離念真如,悟得這種道理,到山裡觀去吧!修去吧!斷絕一切諸緣。有這種本事嗎?沒有這種本事。好了,今天我們就解釋到這裡吧!大家想想,這種本事咱們有沒有?觀一觀,觀離言真如。(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