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1

大乘起信論28-12(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大乘起信論28-12(夢參老法師2003普壽寺)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
如果不學佛的人能懂得這些道理嗎?說心,這個心是肉團心,不是的;完了還有個意,意完了還有個意識。生滅門的因緣就複雜了,不像前頭的。前頭咱們講本覺那個因緣分的,生滅門。心如門沒可說了,生滅門的愈染愈麤,現在到麤相了。這是講生滅門,就是講心生滅的因緣。心生滅的因緣是什麼樣子呢?下頭就要講生滅因緣它的相。現在我們這講生滅因緣,就是眾生心,心、意、識隨時在轉化。
咱們現在講的大乘,就是判教說不是小教,小教的心都是指著第六意識集起的,集起的心,集一切種子起現行,這就叫心。我自己想法,思量。思裡的想,思念。時間、處所、地點、條件、說的事,就是這個意。了別現前境,這叫名識。大乘始教才講八識。佛在世給阿羅漢說法那時候,給小教的時候,只講一個意。講始教時候才講心,還有識,還有了別。這是講生滅的意思。集一切種子起你的現行,完了七識的傳送,他執八識為我,意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這是法相部分,分成這三部分。
在大乘起信論講心為真妄和合,它只分唯識;意是生長的義,生義,也是能依義,業、轉、現、智、相續。業、轉、現是八識之中的一分生滅相,智相、相續相這叫小中大三乘意識。咱們說三乘法,有時候是指著聲聞法、緣覺法、始教的菩薩法,這樣的三乘。始教又稱大乘。現在起信論講的,說心的真分和妄的部分和合了,這個叫識,這是起信論上講的。依著這個識的意識來開為五個,業、轉、現、智、相續。九相的前五相,業、轉、現、智、相續。業、轉、現雖然是與本體相合,但是它也在八識當中,阿賴耶識的一分生滅。智相、相續相這是三乘人的意識,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意識。以這個意識跟那些凡夫的第六意識,乃至眼耳鼻舌身前五識,跟這意識相合的就叫六識。
轉呢?這個轉不是前頭那個轉,這個轉是展轉的,五種意識依著心而起的,就是意識是依著意而起的。意不是意識。把這個開闊來說,業識是依著心,轉識是依著業,現識是依著轉,智識是依著現相的現,續就依著智相,展轉生起,這叫生起因緣。倒轉過來了,那叫還滅因緣。記到這麼兩個就行,一個生滅因緣,一個還滅因緣。現在講這個生滅因緣者,依著眾生心,依著這個心產生意,意生識,心、意、識轉。
【此義云何?】
這只是標題,這都叫標題。這個因緣道理怎麼解釋呢?以下就解釋了。
【以依阿黎耶識,說有無明。】
這個時候總所依的心不是本覺心了,總所依止的心叫阿賴耶識。前頭講了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的,就是一切眾生為能依,這個心(阿賴耶識)就為所依。再像咱們前頭所說的意跟意識是能依,心是所依。這個心是八識心,阿賴耶識心,所依的心就是阿賴耶識心。這跟法相宗講的不同,大乘起信論講的跟法相宗講的那個八識阿賴耶識的起,生滅因緣有點大致不相同。把這個阿賴耶識定為真跟妄,前頭都講過了,兩個和合。從阿賴耶識真的部分說,它有隨緣義,隨著前七識的緣;它有不變義,隨著那個本覺的心。現在我們講的生滅因緣,專講隨緣義。隨緣義就是一切生滅的因,阿賴耶識真的部分隨緣。在這隨緣義說,說有無明。無明無性,而能成就一切事法界。事要理成,就是阿賴耶識真的部分成就這個事法界,成就這一切世間的種種因緣,就是生滅因緣。把這個來說明什麼呢?說明無明。這個無明可是根本的,指著無明根本。從這根本無明產生了意、意識,乃至前五意識,那叫枝末無明。這裡頭就分別什麼是根本無明?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妄分。什麼是枝末無明?就是隨著轉。前七識所生起的都叫無明,那叫枝末無明。
【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
解釋意。意、意識,先講意。你這個色心二法,專講究這個心法。心法五意展轉生起,這個叫什麼?叫意轉。它是不覺而起,就說明了沒有個能覺。不覺而起是什麼?咱們前頭講了很多了,就是能見。業相而起,不覺而起。能見是轉相,能現是現相,能取境界是智相,起念相續是相續相。這是五相。總的說來,略了就說一個意,意就包括這五種名。咱們平常講意,就是意識意識,想一想。那是麤的,還達不到這個,這個所說的細。這個意產生了五種名字,分別說的五種名字。這是講它初起。生滅嘛!怎麼生起的,怎麼滅的。先講生起。
【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五?】
哪五種呢?還是前頭的。
【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第一叫業識。前頭講業相,這講業識了。無明力不覺,這無明的力不覺。真如隨緣,本來沒動而現動相。無明為能生,所生的業識,業識就是所生。無明一動就叫業識,一動就叫無明。無明就變成業識,生了業識。這叫無明的力不覺心動了,不覺心動了就叫業識了。什麼是業識?這說明業識就是阿賴耶識。無明心動了,業識。
【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
什麼叫轉識?心一動就想見,起一個能見,這就是八識之中的見分。這個動,這個轉識,它就依著業識而動心叫見,所見的見分。能見這個見分把真空之理變成斷空,在這個斷空當中還是堅固的想見。所以這個轉識就叫見分,八識當中的見分。知道這個,就知道業相、轉相、現相三相是一個,轉相是見分,業相的見分,現識是轉相的相分。
【三者名為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猶如明鏡,現於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前故。】
第三個就是現識,能現的一切境界,現識就是能現一切境界。咱們這麼說起來好像很容易,要斷這個現識的時候得要七地菩薩,那時候他見到法身見到七分了,才能斷這個現識。這個現識所現的一切境界,就是一切色相,這一切境界相隨著色聲香味觸法,隨著五塵的境界頓現。現相時候對著這個色聲香味觸法五塵境界頓現,沒有前後次第的。一切時,一切處,任運而起,常在前故。大家靜坐一下,這種境界相很容易觀照。在這個之前的八識業識咱們觀照不到。頓現,好比你這一想,你所經過的處所、所到過的地點,這只是你現生所到過的處所,它能頓現。頓現法,你就觀想吧!好比你到過很多的城市、到過很多的地點,從你出生地到你經歷,你靜坐下來,一靜坐思惟的時候,它就頓現,沒有前後次第的。在這個頓現當中,你分不出前後次第的。是我出生地先現嗎?還是我到過紐約,紐約後現嗎?沒有,它是頓現的。這個你可以試驗,但是這種現相是觀照時候現,不觀照它不現的。但是你過去不知道了,你只能現生的。
這個頓現可不同,你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自然而有的。像夢中你所沒見到過的境相,在夢中見到了,夢中現。如果你從來沒見過的,夢中也現不到。是你多生見過的,它夢中才現。如果沒見到,它不現。你有生過天,你夢裡能夠好像見過以前,不知道自己生過天,那個殊妙境界微妙,好像認為佛境界了。不是的,是你過去宿業的幻影。它有時候沒有前後,它任運的。任運就是自然。
為什麼這樣子?因為這個現識從過去、未來、現在三個世中,它是自然而有的。因為它跟八識同時的,八識「去後來先作主翁」,來在先,走在後。為什麼我們出家人死了要擱七天?讓他識走盡。八識還沒離開你體呢!八識沒離體,你還能夠識的分別。誰要動你,你感覺痛苦。誰要罵你,你不能分辨了,沒有前六意識了。那心裡起憎恨心。誰要動你,你沒有分別了,不曉得親人什麼。誰動你,你就感覺痛苦得不得了,就起憎恨心。不論前後,一時齊現。色聲香味觸的法,前五塵境界相,一時齊現。這叫現識。
【四者名為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故。】
這個現識跟轉識、業識,三為一體。咱們前頭講了,還沒離開本覺,還在本覺的妄分當中。一念不覺心動了,在無明,這三個就是無明的表現。無明心一動,它要來分別要有能見的,能見要見於所見的,但能見所見的還是無明那個心動。等到第四者的智識那就不同了,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所現的四聖六凡一切染淨的境界。淨就是四聖,四聖他的位子德位淺深不同。染法的六凡,染業有重有輕,墮落的有深有淺,惑業有麤有細。這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的幻有。他把幻有當為實有,完了去分別它、去取捨它,什麼是淨,什麼是染。
【五者名為相續識,以念相應不斷故,住持過去無量世等善惡之業,令不失故,復能成熟,現在未來,苦樂等報,無差違故,能令現在已經之事,忽然而念;未來之事,不覺妄慮。】
第五叫相續識,以念相應不斷,識的本體不斷的來相續。什麼不斷?相續不斷,永不停歇的,過去、未來、現在。住持過去無量世的善惡業,令它不失。不但不失,還能成熟。成熟什麼?成熟了現在的、未來的、苦的樂的一切果報,從來沒有差錯,從來沒有違背;有不相應的,沒有。違是不相應,沒有差別,沒有錯誤,沒有違錯。能令你現在已經過的事,忽然生起了。你經過的事,沒作意,它突然念頭來了。忽然又失念頭。未來的事情還沒來,在這就想未來怎麼做,就這個意思。這叫相續,念相應不斷。約它識體上來說,相續不斷。就是現相所現的,智相就起分別,之後這個染淨的境界相應不斷就叫相續。這全指著法執說的。這講的法執,還沒到人我執。在法執之中,所起的善惡業報不斷的相續,你在這裡頭不斷的貪愛取捨。
這個意思如果用大乘的教義用智慧來幹啥,不是在名相去解釋,金剛經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住,未來還沒來。過去沒有了,過去已經過去了,再沒有回來的,永遠不會回來了。現在不住,現在一下又成過去了。前念生起,後念已經過去了。前念過去了,後念再生起。過去了,再生起。過去就沒有了,你再想拉回來,永遠回不來了。它是妄的,不是真實的。所以金剛經上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皆不可得。過去事已經過去,現在又起了念頭追悔,又把它思念。那現在呢?馬上又成過去,現在不住。不住,馬上現在又變成過去了。未來呢?未來還沒來,你現在把它虛妄的過慮憂愁,沒必要。為什麼他非要這樣做不可呢?相續識使它不斷。這就叫相續,因為相續。
【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作。】
因此而說三界虛偽,唯心所作。讓你觀,三界都是假的,都是虛妄不實的,都是你的自己一心。染是你唯心幻有,淨也是你唯心幻有。沒有染,不會說到淨。沒有淨,如何又說到染呢?所以你把它當成實有是絕對錯誤的。若執著染淨是實在的,那是錯誤的。染淨是空的,像鏡中相、水中月,這樣想。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個好醜、美惡、幸福、災禍都是空的,是你相續智相的妄執。
【離心則無六塵境界。】
離開你的心,哪還有六塵境界呢?離開你的心識。這個說離開識,這個心就指心識說的。若離開這個心識,三界六塵實在的境界沒有。
【此義云何?】
這個道理怎麼講呢?此義云何。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因為一切法都是依心而起的,依你妄念而生的,一切分別都是分別你自己的心識。心不見心,識不得識,無相可得。還加個現實境界,說一切法指著什麼呢?不過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依他起性,它沒有自性的。染法也好,淨法也好,就是真妄和合的那個心。這個心是指真妄和合的心。有時候妄熏真,真就愈熏愈妄。有時候真熏妄,妄隨真顯現。咱們經常說真如熏無明,真如熏無明就起淨法;無明熏真如,就起染法。但是都從心起的,萬法唯心;有時候說萬法唯識。遍計執,愈什麼執著什麼,那也是他的和合的識心遍計執,就執著、思惟、懷疑。
和合識合成一個了,怎麼又互熏呢?怎麼又能生起諸法呢?馬鳴菩薩給解釋這個意思說這個妄念所生的,生起的妄念還是妄念,這在枝末無明。不錯,都是妄念。但是這個枝末無明裡頭它有一分隨緣的,隨什麼緣呢?隨真的緣。就像我們現在,拿我們事實說吧!我們現在就是枝末無明。我們現在又能夠歸依三寶了,依著三寶佛法僧的教導,依著三寶的熏修,這是反熏真如,這樣子我們就生起淨法了。現在我們所做的事,生活起居習慣依著佛的教導而做的,這叫淨法了,它生起淨法了。如果我們的貪瞋痴慢疑身邊戒見邪這些個惑業要來熏這個根本無明,本來就糊塗,再這一熏更糊塗,依著妄念而生而起,愈來愈妄。
這樣說法,我們這個心能夠作一切諸法。但是心所作的這些妄法,無明所作妄法,為什麼我們只見到妄的境界,而見不到心呢?這是因為我們不懂得一切境是唯心識所現。我們以大乘教義來說,我經常也跟大家說,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心若能轉境,就是佛。但是我們這個心是隨境轉的,隨妄境所轉的,所產生都是分別心。所以楞嚴上說「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來沒有幻法,是自心來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心不見心如眼不見眼,咱們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眼睛。心不見心,眼不見眼。心是個什麼樣子?咱們看畫畫畫那個心,寫個心字那個標示,那是肉團心,那是身體腔裡那個心,那個心不是心。心是因境起的,境若寂靜了,境沒有了,那心呢?心也就沒有了。也是楞嚴經上說的心能轉境,心能轉變外面境界相,那就是同佛了,也就是像佛智。心被境轉,那就是六道眾生。心空了,境也沒有了。境寂了,心也空了。我們懺悔最高深的方法懺悔,最高深懺悔的方法就是業性本空,沒有業,唯心造;心都亡了,心若亡時境亦空,那境也就沒了;心亡境寂兩俱空,這就真懺悔了。
【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境界相就包括了我們所能見到的、意念所能緣念到的,就是十法界的正報和依報。這些諸法是幻有的,不是實際的。咱們有的依著根本的無明跟我們那個業識心,有時候現,有時候住,有時候不現。但是所有一切境界相就是一心,一切境界相就是依著眾生那個無明的妄心得住持的。迷了這個心,把一切境界當成真的。境界是假的,沒有。離開心了,沒有境界。所以說一切境界都依著眾生這個無明妄心才得住持的,因此才說一切法像鏡中顯現的影子、水中現的月亮,無體可得的,只是心虛妄,唯心虛妄。總的來說,一切法是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這段文義就是應當我們返觀觀自性,或者是楞嚴經上觀自在菩薩他是返聞聞自性。就是前面所講的真心隨著無明的緣,現一切虛妄的境界相。這個虛妄的心,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妄心吧!把真心迷掉了。這前頭說的很多了。因此不知道唯心的道理,把妄心當成實有的,把妄境也觀成實在有的境界。例如說我們現在在法堂裡頭,我們這幾百人來共同學習大乘起信論,這個境界相是真的、是假的?當然我們認為是真的,我們不明白一心的道理;明白一心道理了,這是妄的、是假的。這還不是真心所現,這是妄心所現。妄心現妄境,但是妄心跟妄境都是我們那個一真的真心隨著無明的緣顯現這些虛妄。我們這心迷了真,讓我們說我們知道萬法唯心,就是唯不了,把這一切境界相當成實有的,不知是虛妄的。實有的是不壞、不散、不滅。咱們這不是實有的,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幻了,沒有了。
這個意思就是你應當對這個多生觀念。假使我們能把我們這個身體五蘊,你能照見都是空的,有什麼可修、有什麼可證呢?有什麼苦、有什麼樂呢?苦樂憂愁煩惱一切都沒有了。因為不知道,沒有這種境界,所以才有。比如好環境、淨環境,這是隨淨的;比如惡劣環境、染的,就隨著染的。淨和染是相對的,是隨緣的,都是依著我們這個妄心而生的。所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因此解釋這個十法界的依正二報唯心所現。所現的這個幻有的生滅的法是由你妄心生的,因此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個意義很深,前頭只是標,底下是解釋。(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