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3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這個心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講到「依他起性」。...『諸法所生』是指我們業力所變現的身心世界...一切的色心諸法是一個「所變現」。而『唯心所現』是指我們心中的阿賴耶識是「能變現」
  • 『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就要注意了,這個心是指「第六意識」,就是我們平常用的這一念心。
  • 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果相」跟「因相」。首先,我們會承受一種果報,也就是我們的心會產生感受,有痛苦的感受、快樂的感受
  • 這一念心有「感受」──這就是在承受果。....對於這個感受,我們會產生一種「思想」....所以我們在承受「果相」的時候,又產生一個「因相」;...每一個念頭,當下都是如此──先有感受,接著產生思想、就產生一個因果的相續,這個主要是第六意識在作用,這個是最重要的
  • 所以說整個生命的因緣,第一個是「外在的因緣」,業力創造外在的因緣、一個客觀的環境;然後,主觀的第六意識去接觸這些因緣時,產生苦樂的感受、善惡的思想,又成就一個新的因果。
  • 什麼叫做「有體性」?就是無論你怎麼想、怎麼罵它,都不可能改變它

佛陀講出目的之後,就在師子座上,用手摩阿難尊者的頭頂,有安慰鼓勵的意思,佛陀講出生命的二種因緣:

  佛陀說:我過去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二種因緣都是跟心有關係。這裡講到二種心:第一個「諸法所生唯心所現」;第二個「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我就用<唯識>的觀念來解釋:『諸法所生唯心所現』,這個心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講到「依他起性」。

  『諸法所生』是指我們業力所變現的身心世界,好比說現出一個人的果報、人的環境,這就是「諸法所生」;一切的色心諸法是一個「所變現」。而『唯心所現』是指我們心中的阿賴耶識是「能變現」。阿賴耶識有很多的善、惡業種子。比如說怎麼會有人呢?因為我過去有五戒十善的善業。所以了解「諸法因緣生」,第一件事情是了解──第八識把這個業力顯現出來的。

  剛剛講過,這一部分我們是不能改變的!業力所現的外在環境、這些客觀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的!你只有做一件事情──認命!因為這是過去的業力。這個『心』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潛在的心。

  第二個『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就要注意了,這個心是指「第六意識」,就是我們平常用的這一念心。

  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果相」跟「因相」。首先,我們會承受一種果報,也就是我們的心會產生感受,有痛苦的感受、快樂的感受。如果你的因緣是一種善業的表現,那你一定出現快樂的感受。好比你跟這個人在一起,會感受到快樂,這就是你過去有恩於他,他是來報恩的。反之,你跟這個人在一起,經常覺得「我跟你在一起、聽你講話就很痛苦」,那這個人是來討債的,你以前有欠他,這個業力是擺脫不了的!所以看你跟誰接觸,第一念的感受是快樂、還是痛苦,就能判斷過去世的這些因緣。所以說我們這一念心有「感受」──這就是在承受果報。

  第二個、對於這個感受,我們會產生一種「思想」。你會怎麼做呢?如果你是生起正面的思想,「誒,是我欠你的,我當還債想」,那就沒事了;反之,如果心想「你這樣對我,我也這樣對你」,那彼此業緣只會愈來愈糟糕。

  所以我們在承受「果相」的時候,又產生一個「因相」;這個時候這善惡的思想,又創造一個新業力,這個業力又會影響到來生;所以我們生命體,每一剎那的念頭,都在感受過去的果報,同時又在創造新的業力。每一個念頭,當下都是如此──先有感受,接著產生思想、就產生一個因果的相續,這個主要是第六意識在作用,這個是最重要的

  所以說整個生命的因緣,第一個是「外在的因緣」,業力創造外在的因緣、一個客觀的環境;然後,主觀的第六意識去接觸這些因緣時,產生苦樂的感受、善惡的思想,又成就一個新的因果。

  佛陀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先舉一個譬喻:「阿難!這麼多的世界,這一切色心諸法,乃至於小小的一根草、一條線,「縷結」就是把這個線打成一個結,像一條線打成一個結,我們追究它的根元,都有它的體性啊!法都有它的體性,好以地水火風:地是什麼性?堅性;水,濕性;火,熱性;風,動性。

  什麼叫做「有體性」?就是無論你怎麼想、怎麼罵它,都不可能改變它。我們常講「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就是外境不管你怎麼弄它,它的體性就是這樣子。好比水,你怎麼去罵它、怎麼去讚美它,它還是水,這個就是它本來的體性。

  那麼一切法都有它的體性,即便是無形無相的虛空,也有它的名稱、相貌,空空洞洞就是虛空的相貌。既然一切外境都有它的體性、相貌,何況是我們內在清淨明了的真實本性,它身為『性一切心』──所謂「一切心」是指作用,「性」是指它的體,它是一切善惡心念的自體,它為我們的本來面目,怎麼會沒有「自體」呢?

  這個地方等於是說明真心是有自體的,要阿難尊者不要緊張。佛陀有本事幫你「破妄」,就有本事「顯真」。如果只是破妄,破到最後我怎麼辦呢?您把我舊的東西拿掉,您要給我一個新的東西啊。您說我過去都是用這個心去攀緣,這樣不對。那我應該怎麼辦呢?所以佛陀必須講出真心的自體。


  其實整個因果是以「心」做自體的,而這個心是有自體的。這一段等於先安慰阿難尊者的心,叫他不要害怕,不要生起斷滅見。
(第12.首楞嚴經.卷1.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