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念身識──即空即假即中。「即假」是什麼意思?是說「差別性」!
- 為什麼「假」?因為產生的作用不同。如果是真實的話,那每個人感覺應該都一樣!
關於「即空、即假、即中」的「觸」,我們可以從提婆達多的故事情來了解:佛陀講到「提婆達多」個人的行為時,我們看《阿含經》小乘經典的描述說:提婆達多是個大惡人,他犯了三個逆罪:第一個殺阿羅漢,第二個出佛身血,第三個破合和僧;所以《阿含經》說提婆達多,身壞命終,墮入阿鼻地獄中。當然《阿含經》是小乘的思想,講「業感緣起」,它是從外在的事相來論斷這個人;但是你看大乘經典的態度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法華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講到提婆達多兩個重點:第一個,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有一生做大國王,想要學大乘法門,所以放棄當國王到深山去找到阿私陀仙人,向他禮拜、做他的侍者;結果阿私陀仙人把《法華經》的妙理傳給國王。而這個阿私陀仙人是誰呢?正是提婆達多!所以提婆達多曾經做過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教導他修學《法華經》的老師,這第一點。
第二個重點是說:提婆達多不但做過佛陀的老師,還做過釋迦牟尼佛增上的善知識;他示現過很多惡逆的因緣,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快速的成長。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之所以能夠快速的成就六波羅蜜、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完全是提婆達多的幫助。因為經典上說,菩薩道只要到初地以上,魔王就不敢動他;那魔王不敢動他的話,這世界就沒有逆境了;所以初地以上菩薩的那些惡因緣,都是高手來示現的,大權示現。所以菩薩走到後面的階段,都必須有另外一位菩薩示現、來幫助他增上;那麼提婆達多正是釋迦牟尼佛增上的助緣。
關於「提婆達多」,從大乘的了義經來看小乘的經典,其實可以把它會通。就是說:提婆達多整個造罪過程是以大悲心,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增上。所以經典上說:佛陀派阿難尊者去地獄拜訪提婆達多,阿難尊者就問提婆達多說:你老人家在這個地方感覺怎麼樣啊?這個地方刀山、油鍋很苦惱。提婆達多說:我在這裡的感受,就像在三禪的快樂一樣。這地方跟本經的道理有點接近,就是說明我們這念身識──即空即假即中。「即假」是什麼意思?是說「差別性」!你看這麼多的地獄眾生,同時到刀山、入油鍋,每個人感受卻不一樣。這個人感覺到很痛苦,那個人痛苦一點點,提婆達多是身心清涼快樂…你說這刀山油鍋有沒有自性?當然沒有自性,循業發現嘛!
又比方說,現在出太陽,台灣兩千萬人全部去曬太陽,同一個太陽照射到我們的身體,沒有兩個人感覺是完全一樣的,兩千萬人每個人的感受統統不一樣,這就是「即假」。為什麼「假」?因為產生的作用不同。如果是真實的話,那每個人感覺應該都一樣!
所以這地方就牽涉到「因緣」的問題,所謂「諸法因緣生」。既然牽涉到因緣,那就不能有自性;這地方大家要多多去體會。我們透過對外境的「即空即假即中」,就可以從「事相」進入到真實的「理體」,而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我們的心接觸外境時,一定要修三觀-「即空即假即中」,才能夠會事入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