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3

第62.首楞嚴經卷5.正明结解無二,偈頌說法門: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 六根、六塵、六識當中,選擇六根當「所觀境」的理由是什麼呢?
  • 第一個、因為六根對外,可以攀緣六塵,也可以不攀緣;它有強大的主導性。第二個、六根向內,能夠啟動六識,也可以不啟動。所以說「六根」在六塵、六識的中間,是最好修行的一個處所。講實在話,修行的功夫,好壞是一回事,如果修行的「處所」選錯了,那你真的是日劫相倍。
  • 對治煩惱,為什麼要選擇圓通的本根?就是掌握先機嘛!如果你到了「六識」再來對治,那就不是「圓頓止觀」,叫做「漸次止觀」,速度慢、花得時間多、效果差!但是你能夠根據本經的方法,「捨識用根」,守住六根,注意六根--見聞齅嘗覺知,不要起心動念、妄生分別,這樣你的成佛速度會比別人快很多;同樣的用功,但是你的進步會比別人快。這就是「處所」的選擇,很重要。
  • 佛陀講法是給眾生聽的,而眾生的思考模式,習慣於對立─這是黑的就不是白的、白的就不是黑的,習慣落入二分法的思考;所以佛陀必須安立說:哦,相狀是虛妄的、體性是真實的,所謂「觀相元妄,觀性元真」;使令我們開始放棄生滅的相狀,安住不變的理體。但事實上虛妄的作用跟真實的體,都同是一種虛妄的安立,因為「真」外有對立的「妄」在,那就不是「真」,二者都是名言安立,這叫「依言真如」。
  • 真如本性,這個性德是「本來無一物」的,佛陀假名安立──這是隨緣不變之體、這是不變隨緣之用,以名言來安立,是讓我們悟入真實的一種方便,但是當你真實地跟心性相應時,那是離名言相、離分別相
  • 能見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見的六塵也不可得,那麼中間生起六識的了別,也是沒有真實的體性;這「中間」是指誰呢?正是指六識的想像。
  • 根跟塵的關係,就像交蘆一樣,兩根相連、互相依存,而中間的虛空,就像六識的作用,沒有實體。這地方把整個根、塵、識的相互關係,講得很清楚。
  • 為什麼不強調六塵呢?因為六塵也是依他起,你在六塵當中很難修學,你可以試試看,遇到事情,把所觀境鎖定在六塵,那你沒辦法修行──誒,這件事情是他錯、這件事情是你對;就在分別六塵的好壞,那你很難修學。
  • 修《楞嚴經》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對、錯,把心收攝回來;如果你的心經常在六塵活動,那你很難修學。「不要去管對、錯」,不是說你不知道對錯,是知道就好,不要再往這個方向想下去,知道這是業力顯現,這樣知道就可以了。你要守住六根,如果你再往下,那就是六識了,就起分別心了!
  • 什麼叫做「安住六根」,什麼叫做「捨識用根」,要把這個道理體會出來;也就是少打妄想!我們一般修行人,顛倒的妄想可能還不容易打,那些正確的妄想、也都不能打,就是善的妄想也不能打。不思善、不思惡,才能真正的安住六根
  • 因為六根、六塵的確有它的相狀,所以不能說它「空」;但是六根六塵的體性是畢竟空,所以說非「有」。所謂「交中性」,前面說過交蘆雖然有相狀,但中空無實體;這比喻「六根」有「見聞齅嘗覺知」的相狀,但是會歸到一心真如,卻無自性可得。
  • 「禪淨雙修」,禪宗的角度是偏重在離一切相;禪宗對於生命,是探討「你從什麼地方來?」因為禪宗是看過去、探本求源;淨土宗是看未來,「你將往哪裡而去?」兩個思考模式不太一樣。所以禪宗是偏重在六根當中,把那個「不變的體」找出來;淨土宗是把它的「隨緣的妙用」找出來。所以淨土宗,你要是「不想」就完了,你看「憶佛、念佛」,為什麼你對阿彌陀佛能產生強烈的歸依呢?就是憶念祂的功德啊!你對「四十八願」完全不了解,你怎麼安住在這句佛號呢?所以禪宗偏重在「離一切相」,淨土宗偏重在「即一切法」
  • 『解結因次第』,佛陀講「修德」─解除六根的繫縛,一定要依「次第」而解。祂的對治方法,是從外而內,「色受想行識」,先破色陰─破壞對色塵外境的執取,然後再破除對內在的執取;也就先破除外面「色」陰,再破除「受想行識」,從麤到細,這要有次第。
  • 如果站在「觀」的角度,要觀察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那你靠耳根就沒有用,必須靠「意根」。所以在整個六根當中,對於止觀的運用,是用「耳根」來攝心,以及「意根」的觀想,這兩根用的最多。這說明在修學當中,要有次第,必須選擇一個圓通的本根。
  •  這一科開始講對治了。當你找好了圓通本根、六根的處所找到了,開始要對治,就要先知道你所對治的是誰;而我們要對治的是「六識」。其實六識的根本就是「陀那識」;「陀那」就是「執持」,它執持一切有漏、無漏種子,也執持一切根、身、器界,令不散失;在因地執持種子,在果地上執持我們一期的身心世界。這「陀那識」是非常微細的,二乘人不知它的存在,乃至於等覺菩薩也不知它的邊際。這「阿賴耶識」--「陀那識」,有什麼缺點呢?『習氣成暴流』,它有很多很多有漏的無明種子,就像暴流一樣,剎那剎那的生滅,沒有停止。
  • 整個六根當中所要對治的,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煩惱;你要隨時注意,它隨時會出現,因為它如暴流,沒有停止。那應該怎麼對治呢?
  • 『自心取自心』、這是我們眾生的障礙點。第一個「自心」是指六根的明了性,去取著誰呢?取著六塵;因為六塵也是自心所變現的,由這個心去取著自己心中的影像,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攀緣自己心中的影像。
  •  『非幻成幻法』,六根、六塵本來不是顛倒之法,它是依他起性;但是因為我們「取著」之後,把這個「依他起」,轉成「徧計執」,就變成顛倒了;所以顛倒是我們自己取著而變成顛倒的。應該怎麼辦呢?
  •  『不取無非幻』、這是關鍵;就是你六根跟六塵接觸時──外不取六塵之境、內不取六識之心;安住在「無分別」智的狀態,以「無念」為正念;這時候「無非幻」,連真實的功德也不可得。
  • 「不取」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時,外境你是沒辦法改變的,因為那是業力所變現的。我們修行人要有一個基本觀念,對於外在的環境要認命,「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個勉強不來,不是跟現在有關,那是過去的業力。阿賴耶識,不斷的把你的業力,變現給你受用,自作自受嘛!你過去有這個業,就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環境…怎麼辦呢?你的心不要去執著它,過去就好!知道就好!我們講「歷事練心」,把它當作你歷練的所緣境,用來開顯智慧跟慈悲的過程就好。
  • 你的阿賴耶識就是這樣,是「自心取自心」,你自己的心把業力顯現出來,讓你自己去受用!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埋怨什麼了,就安住在「不取」。
  • 前面已經說明修行的處所、所對治的是你自己的「阿賴耶識」的種子、對治方法是「不取」
  • 我們沒辦法改變外在的環境,也不能去改變阿賴耶識有漏種子;誒!你想要讓煩惱不起現行,也不可能!我們不能改變外在環境,內在的六識累積很多煩惱種子,你沒辦法改變!唯一能夠主導,就是在六根當中,生起「不取」的觀照,這是我們能夠做的;而這樣的法門,也真正能夠「一路涅槃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