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3

第63.首楞嚴经.卷5.答阿難心猶未達六解一亡:結巾喻迷惑顛倒。


  • 六根有二門︰一個是「流轉門」、一個是「還滅門」;當我們放縱六根─見聞覺知往外攀緣時,那是帶動一種放逸造罪的力量;當我們開始收攝六根─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六根所釋放出來的,是真如的一種功德;同樣都是六根。所以大乘佛法對六根,不予排斥;不是說從現在開始眼睛不看了、耳朵不聽了,問題不在見聞覺知,而是有沒有生起觀照、或者是放縱妄想,問題在這地方。
  • 當心跟境接觸時,六根當中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就可以把我們清淨本性,所圓具的諸佛功德開顯出來,這部份阿難尊者已經完全明白了;但是對於以下兩個觀念,卻有所疑惑︰第一個是所謂『六解一亡』,第二個是『舒結倫次』
  • 「六解一亡」:是說如果「六根」的結扣解開之後,其實連「一」也是不可得。怎麼說呢?因為六根的結扣,當初也是依止一念的攀緣心,而引生的。為什麼六根會有結扣呢?就是一念的妄動;所以六根結扣,解開之後,攀緣心到最後也就消失了。這個觀念佛陀到後文會講得很清楚,「六解一亡」是偏重在理觀。
  • 「舒結倫次」:「舒」是疏通,指疏通六個結扣,前後的次第,這講事修了。從理觀來說,六個結扣都是依止一念的妄心而起,所以當六根迴光返照、六個結扣一破壞,攀緣心也就不可得,這是從理上說的;但從事相上來說,這六個結扣,有它一定的次第,一個都不能錯亂;一定是先破第一個結扣、再破第二個結扣,整個是配色受想行識、配五陰的;前後次第歷歷分明,不能錯亂。
  • 這一科是把我們起修六根、觀照六根,它的理觀跟事修的相互關係,作一個說明。對於這兩個的互動關係,因為阿難尊者還不明白
  • 「啟請」有兩個內容︰第一個是「六解一亡」、第二個是「舒結倫次」;啟請有「二」段,但是佛陀的回答卻是「三」段;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是分成三大段來回答的︰第一段、佛陀先講到六根的結扣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我們每一根會有六個結扣,就是煩惱是怎麼生起的;第二段、再講「六解一亡」的道理;第三段、講解開六結的修學次第。回答總共有三段。
  • 「綰成一結」︰這個結扣的形成,必須左邊跟右邊交叉,左邊表示六根、右邊表示六塵;也就是說:眾生為什麼會有煩惱?是因為六根攀緣六塵嘛!六根跟六塵互相打結之後,中間產生六識、產生了愛取煩惱,愛取久了,心中留下一個痕跡,就是一個結扣;是這個意思。
  • 如是的「倫次」─就是先後的次第,由第一個結、第二個結、第三、第四,乃至於總共成就了六個結;而這六個結是怎麼產生呢?這句話很重要︰『一一結成』,雖然同是結,但還是依次第所成的。
  • 煩惱也是這樣,不是突然出現的;它是一層一層,就像灰塵一樣,去年的灰塵、前年的灰塵,是有層次的;我們在擦的時候,是先擦外面的灰塵,然後越擦越裡面。所以對治煩惱,首先一定是先對治表層煩惱、然後中層煩惱、最後深層煩惱,因為形成的前、後不同。
  • 第一個、寶疊華巾的本質是棉花所成,棉花本來沒有相狀,表示什麼呢?表示六根的根性,也就是我們說的「如來藏妙真如性」
  • 第二個、寶疊華巾的本質是棉花,把棉花做成了線,然後左右的編織、成一個華巾,這「華巾」表示什麼呢?是說「阿賴耶識」;因為它是生滅與不生滅的和合,左右交叉所成的,是眾生所具、非常微細的煩惱---阿賴耶識。
  • 第三個、那麼阿賴耶識當中─依止華巾再打成六個結扣,表示眾生前七轉識向外攀緣的煩惱,也就是六識的愛取煩惱。
  • 眾生煩惱的形成是︰首先一念的清淨心、然後一念妄動變成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再繼續動下去,變成第七識;再動下去就前六識。煩惱的形成是由細而粗,所以對治煩惱是由粗而細,這地方要先清楚。
  • 從理上來說,六結是依止一念的妄心而成,同樣是依止妄心;但是從事上來說,六結卻有前後的差別次第。
  • 耳根來說,它的六個結是「動、靜、根、覺、空、滅」「動、靜」就是「色陰」─如果表現在耳根是音聲,如果是眼根是明、暗,如果是意根就是生、滅;所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後面就會講到。...動靜二結所產生的是「色陰」,為什麼人會有色身呢?因為我們耳根,經常隨外在的聲音─動靜的相貌,不斷的變化,久了之後,我們的身相就出來了;所以要破色陰,先破除耳根的動、靜二相。第三個「根結」所帶動的是「受陰」,因為有根結的因素,產生很多的感受。第四個「覺結」,由覺結產生了「想陰」,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第五個「空結」,因為有「空結」的關係,產生了「行陰」,就有很多的造作遷流。第六個「滅結」,因為有「滅結」的關係,而產生了「識陰」,心中的了別。總之,這六個結,各有所對應「五陰」的果報相,是不能錯亂的。
  • 『令其雜亂,終不得成』,六結的次第不同,不能錯亂的;所以一切諸佛出世宣說五陰,一定是由粗到細──先講色陰、再講受陰、再講想、行、識;這當中就是告訴我們,要破除煩惱一定是先破色陰,再破受、想,不能夠越等級的;因為它形成的過程是由內而外,現在要破壞煩惱,一定是由外進內的,這是不能改變的次第。
  • 蕅益大師再三強調這地方的「六根」,不是指「六結」,而是︰六根門頭當中,每一根都有六個結!下一堂課我們開始講「二十五圓通」,不管從哪一個根去觀照,都要建立六個結
  • 六根門頭的相同點是它的根性,就是一念的清淨本性是相同的,迴光返照是相同的,但是向外攀緣,那就各式各樣、五陰的相貌就產生了;也就是佛經常說的「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回家的路是完全相同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