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卷三)。仁者心動。

  • 錯在這兩個人「心外求法」!六祖大師說是「仁者心動」!因為他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根源不論是「風先動」,或是「幡先動」,這都是一種表相;你心不動,那風也不會動,幡也不會動。
  • 有些人遇到了逆境、遇到了挫敗,會認為逆境是真實的、挫敗本身是真實的;不認為說它是從內心而來,所以就永遠沒辦法改變它!問題在這個地方。

(總破直審)『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我們應該要深入的觀察,風大到底從哪裡來?比方說,我們整理衣服的時候,是從這個地方生起;你在整理衣服、拜佛,產生了振動;這個臉是對方的臉;虛空是永遠寂然不動的,這三樣東西根本是不相及呀!一個是你的衣服、一個是對方的臉,中間又有虛空,到底風從哪裡來呢?我們可以說『風空性隔』風大跟虛空的體性是完全不同的;你看風是動來動去、有生有滅的相狀,「虛空」是永遠保持一種不生不滅的相狀,這兩個體性根本是相違背的。既不可能互相的參雜和合,也不可能上下結合。那麼風大從哪裡來?『不應風性無從自有』,你也不能說這個風是「無因緣」自然而生,不能這樣講。

  這地方,在禪宗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就是六祖大師有一天參加弘法的法會,這時候吹來一陣風、吹動了幡,有個禪師說:是啊!「風先動」才帶動了幡動。另外一個禪師說:不對!是「幡先動」才產生風動。六祖大師說:通通不對!「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當然你也可以說三個答案都對。

  我分析一個道理,給你們聽聽看:你說因為風動、產生幡動,也沒有講錯;說幡動、產生風動,也沒有講錯;錯在哪裡,諸位你們知道錯在哪裡嗎?錯在這兩個人「心外求法」!六祖大師說是「仁者心動」!因為他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根源,不論是「風先動」,或是「幡先動」,這都是一種表相;你心不動,那風也不會動,幡也不會動。

  所以有些人遇到了逆境、遇到了挫敗,會認為逆境是真實的、挫敗本身是真實的;不認為說它是從內心而來,所以就永遠沒辦法改變它!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一輩子有多少痛苦、多少挫折,我們都沒辦法改變;因為你不從內心去改變,它就會不斷的出現。意思是說:你一定要徹底看到生命到底從哪裡來,你才有辦法改變它,否則一輩子改不了它!你就被它牽著走,永遠是被動的。但是你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就可以設定目標,希望自己來生變成怎麼樣;你變成主動了,這兩個情況完全不一樣。轉被動為主動!


  一個人不了解生命的道理,那你的生命只有一種情況,叫做「天定勝人」。你的生命由上天來安排,一點都沒有辦法,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如果能了解生命的道理,那你是「人定勝天」,生命是你自己決定的!甚至於你希望來生變成極樂世界,內心當中生起極樂世界的思考、開始去培養極樂世界的思想模式,開始去發願、對淨土產生信心、對阿彌陀佛產生歸依,極樂世界就顯現了嘛!了解道理以後,你的生命就可以規劃;你不了解道理,生命由不得你規劃!只有被動的接受。所以我們說明白道理跟不明白道理差別在哪裡?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差別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看到六祖大師講「仁者心動」,六祖大師開始在主導生命,後面那兩個人──講風動、幡動的人,還是被生命所主導。

第40.首楞嚴經.卷3.明性本具相:續明藏性即水大性. 4.明藏性即風大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