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卷三)。本自無生。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 「本自無生」是說,它只是一個虛妄的相狀「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種生滅相狀。
  • 「無生」,主要是破除我們對「相」的執著,它只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個暫時的相狀而已
  • 〈大悲咒〉的功德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因為你持它的關係,把它的功德顯現出來──「一處持咒、顯現一處的功德;十方持咒、顯現十方的功德」;所謂「相妄性真」就是這道理!

這裡,等於是破除六識的自生、他生、共生,結論是「本自無生」「本自無生」是說,它只是一個虛妄的相狀「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一種生滅相狀。要是它有一個來的處所,那這個東西就永遠不會消失掉了。

  「永遠都不會消失」其實對我們是非常不利啊!我不知道諸位會怎麼想?如果一個東西,好比說你的身心世界是有實體的,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完全一樣,來生的你、跟今生的你也長得一模一樣、思想也一樣,你覺得這樣好不好?生命都不能改變!你怎麼做都不能改變,那這樣麻煩就大了!你永遠是你、佛陀永遠是佛陀,跟各人業力就沒有關係了,就不能所謂的「循業發現」了。那你修行幹什麼呢?既然修行不能改造生命,修行幹什麼呢?

  就是因為它沒有真實的體性,所以我們的修行才能夠改變生命!好比你前生是一個做生意的,做生意人的價值觀,跟你現在出家的思想絕對是不同!如果你來生沒有到極樂世界去,變成一個天王,那你的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常常說:換一個位置,就有不同的想法!這個是事實。為什麼?因為它沒有實體──隨因緣變化。

  這地方說明「無生」,主要是破除我們對「相」的執著,它只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個暫時的相狀而已;當然,這個相狀我們也不應該排斥,應該假借這個六識,來思惟極樂世界的功德、產生我們往生的願望,借假來修真!


  看過這三卷經文之後,整個《楞嚴經》的基礎就講完了,我希望大家把這個「相妄性真」的觀念,好好體會一下!好比你平常持〈楞嚴咒〉或持〈大悲咒〉,這〈大悲咒〉的功德從哪裡來?你說功德從〈大悲咒〉來,不對!〈大悲咒〉能夠創造功德,那就不用你去持,放個錄音帶就好了!你說從你的心中而來,那你幹嘛持〈大悲咒〉?你自己心可以發揮功德了。真實的答案是:〈大悲咒〉的功德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因為你持它的關係,把它的功德顯現出來──「一處持咒、顯現一處的功德;十方持咒、顯現十方的功德」;所謂「相妄性真」就是這道理!

第42.首楞嚴經卷3.續明藏性即“根”大性.明藏性即“識”大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