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6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淨下界法師宣講(卷四)。因疑廣示:六根從眞起妄。示眼耳鼻舌身意根结相。

阿難尊者的問,有三層含義,從後面佛陀的回答中,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個,是經文所表達的,為什麼深入一根的觀照,能夠使令六根清淨?
  第二個,如何正確的一門深入?
  第三個,當我們一門深入以後,應該如何下手、如何起修?才能夠破壞六根虛妄的力量。
  • 六根是「一」還是「六」?我們可以這樣講,「六根」有兩個方向︰當六根向外活動的時候,變成「六」,耳朵只能夠聽、眼根只能夠看;但是,當六根向內迴光返照,又變成「一」了,因為六根最後就是回歸一念心性,好比「眼根」迴光返照變成「見性」,「耳根」變成「聞性」,見性跟聞性兩個完全一樣。所以向內就找到共同點,向外就產生差別相;這就是所謂的「用中相背,性中相知」。這是說明整個六根的相互關係。
  • 『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前面是講六根往外去攀緣,產生異空的作用,但是其體不變;所以當我們「除器」,把這大小、方圓的器具除掉─迴光返照,單獨來觀察太虛空;虛空又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又變成「一」了!
  • 對於這六根,的確要好好掌控,因為你未來整個修行、整個觀照都在六根。就像佛陀說的,要打開「結」之前,要知道這個結在哪裡?了解問題點,才能夠真實的去觀照。
  • 「六根」的道理就是這樣──如果你向外攀緣,那你就受器具的影響,這是方形的虛空、那是圓形的虛空;要是能迴光返照,除去器具,就是虛空。所以六根有兩個方向︰一個向外、一個向內;你要向外攀緣,那就是障礙重重;你迴光返照,就覺得功德具足。這六根是很妙的!

  • 這一科很重要!整個「首楞嚴王三昧」的空假中三觀,就在六根活動;六根到底有什麼內涵,我們必須要清楚。
  • 一般講「六根」,其實每一根當中,有三個東西︰第一個是所謂的「見精、聞精」,乃至於「知精」,有「見、聞、齅、嘗、覺、知」六精;第二個是「勝義根」,第三個是「浮塵根」,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 每一個根打了三個結︰第一個「見精」,第二個「勝義根」,第三個「浮塵根」;當然我們的關鍵是在「勝義根」,因為勝義根往內是「見精」,往外就是「浮塵根」,這個要清楚。
  • 眼根結相
  • 耳根結相
  • 六根的道理其實都一樣。由於外在動、靜的聲塵,相互的擊發;假設以動來擊靜,靜相就會消失而生動相;如果是以靜來擊動,則動相消失而生靜相;因為動、靜二相互相的擊發,就在一念妙覺圓滿的心中,相黏一念心性,而產生了「聞精」。一念妄動以後,一念心性,元一精明,分成了六和合,產生了「見聞齅嘗覺知」,第八識的「見分」產生了;但這時候是聞精,還沒有色法。

  • 接著「勝義根」產生了。由於「聽精」對映於聲塵;『卷聲成根』,「卷」收攝也,把聲音收攝成「勝義耳根」,其名為微細的『清淨四大』。

  •  『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也是依止勝義耳根為自體,成「浮塵根」;「如新卷葉」,此根就像帶著新卷的樹葉一樣,是由色、香、味、觸四塵所成;終日流逸,攀緣外在的聲塵,從此就不能超越聲塵了。這是耳根的整個形成過程。
  • 鼻根結相
  • 舌根結相
  • 身根結相
  • 意根結相
  • 「意根」所對的是法塵;『由生滅』,所謂「生」是指「生法塵」,當我們心中有種種想像時,叫生法塵。第二個是「滅法塵」,當我們心中的想像消失時,叫滅法塵。由生、滅兩種法塵的輾轉相續─由生而滅、由滅而生,相黏一念心性,而成就「知精」

  • 依止「知精」對映於生滅的法塵,而攬取法塵,轉成「勝義意根」;此根是一種清淨微細的四大所成。再依止此勝義意根的功能,產生種種的思量;『因名意思』就是產生了思量的作用,就像『幽室見』─在黑暗當中見種種物,似見不見;比喻這個意根,在思惟法塵的時候,似有似無、似見非見的狀態;再依止「勝義根」而轉成「浮塵根」。其實「意根」的浮塵根就是肉團心,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心臟」。『流逸奔法』,奔馳於生、滅的兩種法塵之境,所以「意根」就再也離不開法塵了。
  •  佛陀講六根的結之相,意思是說:我們現在開始進入六根,想要把結解開來,那就要注意這個結是怎麼結的?當然以「耳根」來說,它有聞精、勝義根跟浮塵根,而關鍵點在「勝義根」。這個勝義根的結構,是由於色塵的牽動而有的─「由境牽心」,再「由心起境」。意思是說︰「勝義根」是一種色心的和合體,所以每一個勝義根,都具足了五陰的混濁─色受想行識,它的結構就是「色、心」的和合。
  •  佛陀講「打結」的意思,是說我們現在這樣的相貌,要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會轉成這樣的「勝義根」?你現在要迴光返照、就路還家之前,必須先知道怎麼來的,然後再逆向操作,就回去了。
  • 從勝義根的角度來看,是先有識─「識陰、行陰、想陰、受陰、色陰」,是由細到粗;那我們要回去就先破「色陰」,再破「受」、「想」、「行」、「識」。就是來的時候是由細到粗,現在回去,就要反方向,就由粗到細。就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有五層;出來是從「識陰」──一念的妄動產生八識的「見分」,然後產生感受,想法,最後變成「浮塵根」,變成「色陰」。回去,剛好逆向操作。所以要先知道怎麼來的,才會知道怎麼回去,是這個意思。
  • 我們知道六根生起的過程是『由彼覺明』,這個「覺明」就是衆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是本覺的、妙明的。但是一念妄動以後,就有『明明覺』;第一個「明」字,是無明的妄動,增加了一個「妄明」,因此而產生能所的對立。這時候,生起了種種的妄想,依止這無明妄想的活動『失彼精了』─失去了本具真精明了之性,而將清淨的心性,相黏於外在的塵相,所以形成了六根─「見聞齅嘗覺知」的作用;所謂的「失彼精了,黏妄發光」,就是這樣子來的。也就是起了妄動,有很多的色塵出現,再跟色塵相黏,就產生了六根;這個『黏妄』就是成根之本。
  • 所以六根的活動,再也離不開六塵。『離暗離明,無有見體』,當我們離開了暗相跟光明相,就產生不了「見」的功能;『離動離靜,元無聽質』,離開了動、靜二相,聽的功能也就消失了;『無通無塞,齅性不生』,離開了暢通跟阻塞兩種相狀,齅聞的功能也就不能生起了;『非變非恬,嘗無所出』,離開了變味跟恬味兩種滋味,嘗的功能也就沒有根源了;『不離不合,覺觸本無』如果離開了離跟合兩種的觸塵,覺知的身根也就不存在了;『無滅無生,了知安寄』,離開了生、滅兩種法塵,了知的意根也就沒有依託的處所了;所以總結︰六根的作用是「離塵無體」的!
  • 我們一開始是從六根進去,但是最後是破六根,把六根破掉;就像一個「太虛空」,我們安立了很多的器具,之後再把這些器具拿掉,蕅益大師講「除器」恢復原來的空;所以把六根破掉之後,就回復到本來面目了!這地方,等於是把修行的消息先透露出來,六根是「離塵無體」的,所以剛開始是──先破外塵、先脫離外塵!
第58.首楞嚴卷4.因疑廣示:六根從眞起妄,示眼耳鼻舌身意根结相.

沒有留言: